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

2017 03 19 左永安顧問 策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 康敏平教授 個案討論 黃金牛蒡茶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安永全球電商 台北左府(無極)道德宮 台北市酒類商業同業公會 美酒網 台灣最有公信力 酒類 販售 電子商務網站 天藍海 鹿鳴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TTQS ICAP PMP 寬頻薪酬設計(Broadband Salary Design) 韜睿惠悅企管顧問公司人才與獎酬顧問諮詢總經理魏美蓉提醒

6個眉角,拆解薪資單沒講的事

 洪懿妍 Cheers雜誌175期 2015-04 圖片來源:張慧嵐 一


談到薪水,每個人最先看、可能也是唯一會看的,一定是薪資單上最後一欄的總額。

當你找工作時,也可能只在乎公司給的月薪,而不會細談其他的紅利或獎金。


其實,這些行為都把「薪資」的內涵過度簡化了。

要想領得高薪,你必須先真正看懂「薪水」這兩個字。

以下是6個對薪水「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眉角。 

底薪≠月薪:細讀薪資結構! 

根據《勞基法》規定,

「工資」是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的報酬,

包括薪金、加班費、每月固定發給之經常性獎金、津貼等,

因此,並不限於底薪或本薪。 

你的薪資表上,應該詳列各項名目,像是本薪、交通津貼、伙食津貼、加班費等等。

另外,

薪資單上也會列出公司代扣的勞健保費,以及公司依個人月提繳工資之6%所提交

給勞保局的勞退金。 

通常談到薪水,指的應是每月所有項目加總起來的薪資,不只是底薪而己。 

固定薪資要維持一定水準那代表你的市場行情 企業不輕易加薪的理由很簡單──

因為它「易加難減」,所以特別謹慎。 如果要獎勵表現優良的員工,

多數企業寧可透過獎金及分紅等「變動薪資」來落實績效給薪。

分紅的數字往往會大過月薪,員工間的高低落差也很大,依個人貢獻來決定。

 一般來說,人才在跟企業談年薪時,指的是常態發給的「固定薪資」再加上變動薪資的總額。

不過,韜睿惠悅企管顧問公司人才與獎酬顧問諮詢總經理魏美蓉提醒

即使總額一樣,固定薪資的比重愈高,對人才通常愈有利。

 「固定薪資意謂著你的職責和相對應的市場行情,所以一定要維持在水準以上,」魏美蓉說。

 常見薪資結構 



固定薪資 

通津貼 

本薪 

職務津貼

伙食津貼 

全勤獎金 

主管加給

 屬變動薪資 

三節獎金 

員工紅利 

業績獎金 

績效獎金 

雇主每付100元,有13.8元屬於非薪資報酬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公司除了每個月付給你工資外,還要額外負擔其他的

非薪資報酬,像保險費、提撥退休準備金或退休金等,

這些費用都算在企業的人力成本中,而且愈來愈重。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過去10年,雇主為員工支付的非薪資報酬成長了3成1。 

以2013年為例,

企業用人成本的100元中,

有70.8元是付給員工的經常性薪資,

15.4元為非經常性薪資(非按月發放的獎金、年終、分紅等),

而剩下的13.8元非薪資報酬中,有7.5元是員工的保險費,4.9元是退休準備金或退休金。

基本上,規模愈大的民營企業,為員工所負擔的非薪資報酬就愈高,

200人以上的企業平均為10萬元以上,9人以下的企業則為5.7萬元。

也就是說,老闆給你年薪100萬元,付出的成本可能是110萬元。 

70.8元 付給員工的經常性薪資 15.4元 非經常性薪資 13.8元 非薪資報酬 


多數企業採用多元薪資表,照「專業別」給不同薪水由於每種專業人才在市場上的需求有高有低,

「薪情」自然也大不相同,因此,多數企業是以「人才分群」的概念,採用「多元薪資表」,

依據專業別來給薪。除了公家機關外,民營企業極少有一張薪資表行遍全公司的狀況。



金融業為例,負責企業金融、消費金融、財富管理等不同領域的人才,

所領取的薪資各自不同。

即使相同科系畢業、同一天進公司的同事,薪水也會因進入的部門不同而有別。

 另外,寬頻薪酬設計(Broadband Salary Design)也是愈來愈多企業採行的做法。

一家公司中,即使是同樣的職務頭銜,可能因責任、能力、年資高低而出現極大的薪資差異。

因此,光從頭銜的字面意義來判斷薪水高低,未必是準確的線索。


搞清楚自家薪資定位點在哪 薪資定位點是指一家公司的薪資相較於同業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

例如,P90就是指在100家公司中具有前10 名的薪資水準,數值愈高,

代表企業的薪資水準愈高,給薪能力愈強。


 因此,找工作時不要只看單一公司的薪資數字,要同時和同業作比較。

如果工作內容差不多,薪資卻有P25和P90的差別,那就太不合算了。

 至於如何得知一家公司的薪資定位點?

企業當然不會公開揭露,但或多或少可從現職∕離職員工口碑、人力銀行或獵人頭公司打聽一二,

重視人力資源與培育策略的企業,有時也會明白說明

薪資水準必須維持在業界前多少百分比的水準,以保有吸引人才的競爭力。

 看看自己屬於國際或國內型人才 如果企業主要的人才來源在國外,

那麼他就會祭出比較具國際競爭力的薪資。

相反的,如果人才的來源在國內,而且供應量源源不絕,那麼,

企業起薪只要稍高於同業就搶得到人,自然不會有太大成長空間。 

因此,在抱怨薪水不漲之前,不妨先看看身處的產業,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

自己是國際化的人才,或只能待在國內相同領域裡兜來轉去?

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身價。

之,薪資絕對不只是一個數字而已,看懂奧妙,才能爭取更多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