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2017 04 24 左永安顧問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2016 全球創新一千大企業調查》(2016 Global Innovation 1000 Study) 指出,2020 年時,全球企業研發費用重心將從目前的硬體轉移到軟體與服務,以保持競爭力及增加獲利成長空間。 根據資誠的調查,台灣2016年共有 32 家企業入榜,總研發經費達 124 億美元 (約新台幣 3,928 億元),研發經費佔總營收 3.0%。 2016 年投入研發經費最多的台灣前 20 大企業依序為: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和碩、台達電、群創光電、宏達電、緯創資通、華碩、仁寶、聯電、日月光、廣達、友達、瑞昱、英業達、聯詠、寶成、光寶、華邦電。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2016 全球創新一千大企業調查》(2016 Global Innovation 1000 Study) 指出,2020 年時,全球企業研發費用重心將從目前的硬體轉移到軟體與服務,以保持競爭力及增加獲利成長空間。
根據資誠的調查,台灣2016年共有 32 家企業入榜,總研發經費達 124 億美元 (約新台幣 3,928 億元),研發經費佔總營收 3.0%。
2016 年投入研發經費最多的台灣前 20 大企業依序為: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和碩、台達電、群創光電、宏達電、緯創資通、華碩、仁寶、聯電、日月光、廣達、友達、瑞昱、英業達、聯詠、寶成、光寶、華邦電。
台灣 2016 年共有 32 家企業入榜,較去年減少 2 家;總研發經費達 3,928 億元,較去年增加 212 億元;研發經費佔總營收 3.0%,較去年上升 0.1%。
台灣廠商研發經費佔營收比,相較於德國的 4.3%、美國 6.1%、日本 4.1% 及南韓 3.5% 等較低,且成長率也僅優於德國,這是因為台灣長期著重於效率驅動的代工業而非創新驅動產業有關,尤其要注意中國研發費用佔比的成長率達 22.2%。
資誠企管顧問公司副董事長劉鏡清建議,非代工為主的產業應將研發經費提升至 7% 以上,因為根據 PwC 研究,研發經費的投入與獲利呈正相關,如研華 9%、上銀 8.25%、聯發科 23.2% 的研發經費投入都創造超過 12% 的營業淨利率。
劉鏡清指出,台灣今年入榜企業的研發強度 (R&Dintensity, 研發經費佔總營收之比率) 為 3.0%,雖然比去年上升 0.1%,但比起南韓 (3.5%)、日本 (4.1%)、德國 (4.3%)、美國 (6.1%)、瑞士 (8.3%) 等國都還有一段落差,同時,研發經費佔營收比的成長率 3.45% 也低於全球平均值及主要競爭國家,尤其遠低於中國的 22.22%。另外,今年入榜 32 家也比去年少 2 家,這在在顯示出台灣企業的研發投資尚有改善的空間。
劉鏡清認為,過去傳統硬體驅動的價值已經開始逐步被軟體取代,消費者要購買的不只是軟體,而是軟體加硬體的整合價值,企業在投資軟體的同時,也不能忘記硬體的價值。
根據《2016 全球創新一千大企業調查》,全球企業在軟體和服務的研發費用佔比,從 2010 年的 54% 增加到 2015 年的 59%,預估在 2020 年會增加到 63%。
相對地,全球企業在硬體和以產品為基礎的研發費用佔比,從 2010 年的 46% 降低到 2015 年的 41%,預估在 2020 年會降到 37%;全球 1000 大企業在軟體研發費用從 2010 年的 860 億美元,增加到 2015 年的 1,420 億美元,增加幅度達 65%。
劉鏡清強調,全球數位人口崛起的趨勢對台灣企業而言相當重要,台灣必須擺脫代工為主的產業,轉進以創新為主的產業,軟體是其中的核心。
現今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已從買產品轉為買價值;另一原因,台灣的國民所得已不再是效率驅動的國家,要轉型升級,創新是唯一之路。
在新商業模式的持續創新和新科技的發展下,台灣企業應重新思考「追隨者」的自我定位是否須調整,如何將更多資源投入研發創新,甚至發展品牌,以創造出更有價值、更符合未來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