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永安顧問 安永經營管理商學院 主持顧問 VIEWPOINT

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2015 2016 左永安顧問 左記歐洲美國台灣百年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 商學院 台北101愛情學院戀愛公寓 EMBA TTQS 共通核心職能 大數據BIGDATA 臺大-復旦EMBA 境外專班 創業百萬小學堂 FlyingV創辦人林弘全 中國經緯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 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林之晨 矽谷知名創投First Round Capital合夥人Gogolook共同創辦人鄭勝丰台灣併購界王牌律師黃日燦中國國信證券總經理陳鴻橋2013年7月百度以19億美元併購91無線2014年6月阿里巴巴宣布以約40億∼50億美元的價格併購UC優視

撰文者:翁書婷  發表日期:
過去一年併購風潮席捲全球,Google、蘋果、雅虎、中國與韓國等網路巨頭競相展開併購新創團隊大戰,並期望藉此帶來創新能量。相較之下,台灣的高科技龍頭企業卻在這場併購大戰中緩步不前,甚為可惜。
2014年是矽谷與中國科技業併購豐收的一年。「這一年科技業的併購總額,占全球併購總額的7.6%,全球科技業併購金額已增加至1,744億美元。和2013年比較之下,2014年的科技業購併金額增加54%,2014年的全球累計科技併購金額,更是2000年網路泡沫以後的最高點。」
英國《金融時報》在2014年10月的一篇文章中點出。其中Facebook在2014年2月以190億美元買下通訊軟體WhatsApp一案,更成為近10年來最高價的網路公司併購案。
台灣併購界王牌律師黃日燦分析,Facebook的併購案是為了取得WhatsApp的4億名用戶。「若把WhatsApp的4億名用戶除以190億美元(也就是一個用戶約47.5美元),得出來的結果並不昂貴。另一種說法,是Facebook擔心中國騰訊把WhatsApp買去,因此先下手為強,「假如有一家公司講中文已經有4億用戶,不講中文也有5億用戶,還有誰可以打倒這間公司呢?有人說Facebook怕等騰訊買去了才發現就太晚了。」

中美迎來最熱科技併購潮

不僅矽谷迎來科技業的併購熱潮,中國科技創業圈也熱衷併購,網路新創團隊被併購的價格不斷刷新紀錄。2013年7月百度以19億美元併購91無線,創下當時的歷史新高。但不到1年的時間,這紀錄馬上就被阿里巴巴打破,2014年6月阿里巴巴宣布以約40億∼50億美元的價格併購UC優視。2014年以來,中國上市公司併購數量大幅增加,截至2014年10月已經有2,821次併購,累計金額約1.7兆人民幣,已經超過2013年全年1,633次併購與1.46兆人民幣的規模。
過去這一年網路併購的金額或數量都十分驚人,相當於過去10年的總和。投資人與創業圈都非常熱心介接資本,網路購併潮在整個併購市場也最熱絡。談併購,最先要關注的當然是網路公司的併購,而談中國經濟轉型,最需要關注的也是中國網路經濟。」中國國信證券總經理陳鴻橋在一場演講中分析。
黃日燦強調,當一個產業還沒有到成熟期,正處於萬馬奔騰狀態時,當然就很難看清楚這些馬的樣貌,因此企業抓到(指併購)的馬不一定是好馬。但若等馬停下來再挑選,那就來不及了,因為好的馬匹上面都已經有人。「因此企業要有大格局,趁股價高的時候,拿股票去買一些對未來發展有意義的公司,而不是等到股價下跌或營運狀態不佳的時候,才來思考併購。」
「就以行動裝置來說,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之際,究竟哪些App開發商具有潛在價值?一旦價值浮現,科技大廠就要快點出手併購,以免被其他企業捷足先登,才能藉由併購提升競爭力。另外,基於O2O延伸的併購也是另一種可能的選擇,誰可以掌握住線上使用者,未來就可以掌握線下商機,所以瘋狂併購。」Gogolook共同創辦人鄭勝丰分析。

台灣無感於併購潮

併購潮間接推升了新創團隊的估值,「近年矽谷種子期的投資價格已經因此提高2到3成。」矽谷知名創投First Round Capital合夥人科佩爾曼(Josh Kopelman)表示。「在金融海嘯後,全球股市陸續復甦,上市櫃公司股價上漲,公司越來越值錢,併購的籌碼增加了。加上網路公司IPO不斷,優秀的新創團隊估值從種子輪開始就水漲船高。」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林之晨分析。
過去以「10億美元俱樂部」來衡量優秀新創團隊的標準已經被拉高。「Uber、Dropbox等還沒有上市前,就已經達到百億美元的市值,幾十億甚至幾百億的併購案如WhatsApp與Oculus等也頻繁出現在今天的美國。」中國經緯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在〈泡沫就在那裡──致經緯系CEO們的公開信〉一文中指出。
在中國,這個現象依舊。張穎不諱言中國新創團隊的高估值現象,「僅僅幾年前,我們衡量一家企業上市後的價值指標還是10億美元俱樂部,可是今天你會發現眾多的非上市公司已經輕鬆到達這個量級。
經緯這幾年關注的無線領域,就有7家公司在2014年上市或市值超過10億美元。」中國新創高估值現象甚至比美國還要明顯,越來越多的中國新創團隊A輪融資估值就破千萬美元,遠遠超過美國新創團隊A輪估值百萬美元等級。
雖然美國與中國紛紛形成併購熱潮,並推升新創團隊估值,但這波新創團隊的估值推升浪潮,並沒有明顯席捲台灣創業圈,台灣團隊被孤立於矽谷與中國等投資熱點之外。「矽谷的資金流向台灣的不多,過去5年台灣網創圈IPO與併購案沒有像矽谷這麼好。」林之晨說。創業家兄弟共同創辦人郭書齊也坦言:「雖然矽谷新創團隊估值水漲船高,但這股浪潮對台灣新創團隊來說,並沒有太大關聯性,因為台灣的創業圈沒有進入矽谷的投資買賣市場。」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台灣團隊在成立之初就以國際市場(Born Global)為目標出發的團隊不夠多,不容易引起國際創投注意,另一方面,台灣本土企業併購台灣網創公司也不盛行。「台灣大型企業並沒有形成『併購新公司,放棄成熟舊產業』的文化,美國人強調的『開放式創新』精神,其實最主要的核心不是自家研發的開放,而是企業走出去併購新公司。而在放棄舊有產業的部分,台灣很多企業已經在走下坡,但還是不願意退出,連割捨的勇氣都沒有。美國有很多大企業都是在產業發展成熟後就把公司賣掉,例如奇異(GE),為什麼台灣的公司不願意在更早階段退出呢?」前鴻海法務長、現任世博法律顧問執行長周延鵬感嘆。
「台灣的產業結構還是以電子硬體代工為主,面臨轉型時大多選擇依靠自己,並沒有藉由併購創造前瞻利基的野心。」FlyingV創辦人林弘全說。
像Facebook併購WhatsApp的邏輯,台灣企業並不一定會接受與認同。「對於這樣的案子,台灣企業會捨不得花這麼多錢,企業會覺得WhatsApp哪有這麼多行情?190億美元最後買到什麼?只買用戶數量,其他什麼都空空的,台灣企業不太接受,還是會覺得『不踏實』。這個想法是需要與時俱進的。不過,台灣的有線電視公司已經接受這樣的想法,開始計算台,而不會去算公司資產有多少。」黃日燦形容。
對於台灣企業來說,還需要不少的時間,才能突破目前的種種關卡,利用併購讓企業持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