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輪資本」是矽谷知名創投,曾投資Uber等多家上市公司。
它最近蒐集了矽谷公司在徵才面試時的問題,
美國科技公司強大的原因就在其中。
一般公司面試員工,只是把履歷表上的經驗問一問。
矽谷公司面試員工,會問四大類的問題。
第一類是問這人才的視野、格局、野心。
比如說:
雇主要看人才想得多大、多遠、多高、多深。就算是找初階員工,
也希望你有執行長的視野。
第二類是了解人才在不確定狀態下的思考和抉擇。
與其制式地問上一個工作做什麼,不如問
「為什麼離開上一家公司?如何選擇下一家公司?過渡時期做什麼?」
「如果你得到這份工作,你會改變自己哪些部分?」
這些問題想看出人才一旦沒有體制支援,有無自省、自處、抉擇的能力。
雇主想看的不是履歷表上的「著色」,而是動盪中顯現的「本色」。
第三類要評估應徵者的個人能力,但用變化球來問。
比如說:
雇主不想聽應徵者自吹自擂,但想了解他成長、蛻變的路徑,
因為這才是終極的專業能力。
這些變化球雖然難打,但有時三振掉人才的,卻是一計直球:
「你怎麼準備今天的面試?」
第四類是了解應徵者的人際能力。
人際能力,不只是交遊廣闊,更是獨立思考、合而不同,
以及能用敵人角度看自己。
在這些面試,甚至成為正式員工之後,人才也會反問公司同樣尖銳問題。
比如說臉書員工會問,為什麼公司不查證假的政治廣告?
Google員工會質疑為什麼公司付出鉅額遣散費給被指控性侵員工的
高階主管並保持沉默…
面試,不只是公司在選人才,也是人才在選公司。
如果面試中,主考官只是問問履歷表,那就代表他對你的興趣和期待,
僅只於履歷表中的陳年往事。
這樣,未來他會投入多少資源栽培你?給你多大舞台揮灑?
所以對於可以輕鬆過關的面試,應該驚恐,而非慶幸。
矽谷強大原因有很多。
矽谷的客觀條件台灣無法複製,這一點主觀態度,卻是我們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