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rbrand品牌顧問公司副董事長Tom Blackett,曾主導過重要的國際品牌專案, 
例如:海尼根、英國電信、聯合利華、葛蘭素史克、富豪汽車等等, 
也出版過許多品牌相關的著作與論文。 
他在此次演講中娓娓道出全球百大品牌的成功之道、解析台灣企業的競爭優勢與條件, 
以提供台灣品牌未來的創新策略與發展定位。 
 
■ 全球百大品牌的特徵 
Tom Blackett首先說明創新的定義,包括: 
 
新奇、發明、革命、現代化、創作、改善及前進等意涵, 
 
而創新與品牌之間的關係密切,從新產品的創造、新品牌的建立、產品改善、 
 
品牌延伸、新廣告的推出,乃至新通路的推展等等,都稱得上是一種品牌創新, 
 
只是牽涉到的投入成本及風險高低不同罷了。 
 
他進一步分析全球百大品牌的特徵如下: 
 
(1)擁有全球性的通路,並在全球受到歡迎; 
 
(2)對於品牌承諾的一致性; 
 
(3)絕非一夕之間建立的,而是靠時間長久累積顧客的尊敬與信賴; 
 
(4)商業上的成功,主要取決於創新的概念; 
 
(5)具有強調品牌管理的架構;以及 
 
(6)致力於不斷的創新,例如:研發的投入,才能持續成長、改善。 
 
儘管近年來全球股市受到恐怖攻擊、科技泡沫等衝擊,但品牌價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 
 
公司股價表現相對穩健,而品牌價值占一家公司資產的比重也逐年提高, 
 
2003年品牌價值已佔全球股市市值的三分之一。 
Tom Blackett特別強調,「品牌是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之一,而強勢的品牌能以較低的風險, 
 
創造出較豐厚的利潤!」 
 
■ 台商競爭優勢與條件 
 
台灣企業長期處於國際貿易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已發展出不一樣的行銷與製造模式: 
 
(1)從過去「輕薄短小」的產品策略,變為強調「精密、高價值、供應鏈的垂直整合」 
 
的新策略,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品牌塑造及行銷; 
 
(2)不再「逐水草而居」,漸漸邁向產業的垂直整合,以迎接全球化的挑戰。 
 
其中,台灣在研發(R&D)的投資比例,約占國民生產毛額的2.05%, 
 
在2010年前預計將提升到3%,追上或超過歐、美、日的投資比例。 
 
台灣十大國際品牌,相較於新加坡、澳洲、南非、英國等前十大品牌, 
 
顯而易見的是科技業佔了多數(高達7家)。 
 
Tom Blackett針對台灣的品牌發展做出下列結語: 
 
「在創造品牌價值中,創新是非常重要的」, 
 
台灣品牌的發展取決於創新,較大的挑戰是如何突破主要瓶頸, 
 
可藉由研發或新科技來達成,同時要保持領先中國和印度; 
 
另外,可尋求聯盟夥伴來加速品牌擴張, 
 
例如:明基併購西門子的手機部門,頓時成為全球第四大手機品牌,當然其中也有要克服的挑戰與風險! 
                  最後虧300億 
 
品牌要響亮 信賴是最愛  品牌要勝出 貼心少不了 
國際貿易資訊中心 黃瓊慧 
 
    台灣多中小企業,有許多是以幫國外品牌大廠作OEM代工的廠商。 
 
從紡織、機械到高科技電子業,過去30多年來,台灣因為代工利潤高,投資回收快, 
 
而錯過建立自有品牌的最佳時機。 
 
    如今,台灣產品不論在技術或品質上都較以往提升,但是全球經濟生態瞬息萬變, 
 
競爭呈現前所未有的激烈,台灣代工優勢不再,為求生存,企業轉型勢在必行。 
 
就在這樣青黃不接的陣痛期,品牌的概念再次受到重視。只是說歸說,提到發展品牌 
 
所連帶的資金與行銷問題,台灣企業不免卻步,各家廠商對於落實品牌策略亦不同調。
 
 
投資利益才是品牌價值 
就企業永續經營的觀點看來,品牌是必經之路。
 
 
     以英國Interbrand品牌顧問公司在 
 
「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所公佈的2005年全球前百大品牌之首-可口可樂公司為例, 
 
即便公司經營團隊或經濟環境改變,只要保有「可口可樂」(Coca-Cola)的品牌, 
 
公司就比其他競爭者多了許多利基,這些利基不是來自可樂這一項產品,而是 
 
「可口可樂」深植在全球消費者心中「可樂」代言人的形象。在市場上推出有 
 
「可口可樂」品牌加持的飲料新品要比使用其他名不見經傳的品牌容易的多, 
 
因為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與忠誠度,以及在品牌包裝下的企業形象都要時間累積。 
 
「人怕出名豬怕肥」這句話在品牌世界中並不存在。 
 
有名才有利,品牌是金錢與時間雕琢堆砌的產物,但隨其而來的投資利益, 
 
才是品牌價值所在。 
有人說,未來的世界是品牌的世界。大聲說出自己的名,說得響亮,
 
 
說得令人印象深刻,是讓企業在全球市場中努力去做,甚至不得不做的事。 
 
提到品牌價值,就不得不提到Interbrand這間公司。該公司於1974年成立, 
 
以為客戶管理品牌為主要業務。 
 
公司創始人John Murphy曾說:「企業發展的永續動力是創造和管理品牌價值。」 
 
在鼓勵企業發展品牌的理念下,Interbrand運用旗下品牌專家及全球網路資源分享 
 
等優勢,為企業提供品牌研究、策略分析、價值評估、品牌協同及整合行銷等服務。 
同時,該公司以其獨創之科學模式,理性分析各品牌公司的年度表現及評估品牌
 
 
在未來五年內為企業帶來的潛在利益,進而計算出品牌價值。 
Interbrand每年都以此方式評選出全球百大品牌,評鑑結果刊登在其網站及
 
 
「商業週刊」上,而公司亦會比對名單變化,分析品牌名次更迭的原因。 
 
在今(2005)年「國際品牌策略論壇」上,主辦單位經濟部國貿局邀請到Inter-brand 
 
副董事長Tom Blackett,暢談他對如何以創新提升品牌價值的看法。 
 
創新三步曲‧獲利上層樓 
Blackett以百科全書對
 
 
「創新」(innovation)的定義為開場白,表示「創新」意同 
 
新穎、革命、現代化、創作、改造及進階。 
 
就成本及風險考量,企業創新可分為三階級。 
 
1創新門檻最低的以更新行銷手法及開創通路為主,所需成本及負擔風險最少。 
 
2其上則是產品改造及壯大品牌,隨著創新難度的提升,企業成本及風險的負擔也會增加。 
 
3創新的最高層是開發新品及發展新品牌,這一階段的成本和風險也是最高。 
儘管發展品牌耗資費時,但就Interbrand、花旗銀行及「商業週刊」
 
 
在2003年所做的研究報告中顯示,全球股市總值中,品牌公司所占比重便超過三分之一, 
 
而Interbrand將1992到2002年期間品牌公司股價走勢、MSCI 全球指數和S&P 500指數進行 
 
比較後也發現,品牌公司的股價表現,遠比該兩大平均指數來的優異。 
 
此外,其他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也說明,品牌公司每月平均獲利2%以上, 
 
較整體市場1.5%的表現要佳,投資風險也低於市場平均值。 
 
由此可見,擁有知名品牌在全球競爭中的確占有較多優勢,公司獲利能力佳, 
 
同時也較有投資價值。 
Interbrand對於所謂的「全球品牌」(global brand)有以下定義:
 
一、品牌價值不得低於10億英鎊。
 
二、海外收益占總營收的三分之一。
 
三、需有公開的行銷及財務資料。
 
Blackett解釋Interbrand的品牌價值評估模型,他表示,該模型使用以下五個步驟
 
 
        來完成評估作業。 
步驟一:分別以營收、營業獲利、無形收益、品牌收益及品牌折價收益
 
                                         等五個區塊來檢視公司營收與獲利。 
 
 步驟二:評估無形收益。 
步驟三:提出品牌收益所占比例。
 
步驟四:計算收益及折價率的永續性。
 
步驟五:總結淨現值(NPV,Net Present Val-ue),也就是以預期收入的現值減
 
                                       去總原始投資所獲得的淨利值。 
Interbrand界定品牌價值的標準在於「品牌」在未來五年內對公司獲利的貢獻。
 
 
也就是說,品牌價值是以公司未來五年品牌收益的淨現值來計算,值越高者, 
 
品牌也就越有價值。 
 
美國發展品牌  著力甚多 
在Interbrand所公佈的2005年全球前百大品牌名單中,前十名分別為
 
 
可口可樂(Coca-Cola)、微軟(Microsoft)、IBM、奇異電子(GE)、英特爾(In-tel)、 
 
諾基亞(Nokia)、迪士尼(Disney)、麥當勞(McDonald’s)、豐田汽車(Toyota)及 
 
萬寶路(Marl-boro),其中美國品牌即占去八席,百大品牌中也以美國品牌居多, 
 
可見美國發展品牌著力甚多。 
值得注意的是,百大品牌前十名內,科技類品牌有五家之多,而百名內
 
 
則有26家科技品牌公司進榜,總價值為3,810億美元,所占比例,引人側目。 
 
在Interbrand 的分析報告中也指出,2005年名次進步最多的大贏家有電子海灣(E-bay)、 
 
匯豐銀行(HSBC)、三星電子(Samsung)、蘋果電腦(Apple)及瑞士銀行(UBS), 
 
 
從這樣的趨勢可以看出科技及金融服務業在未來五年內仍前景看好。 
有贏就有輸,2005年名次明顯下滑的有
 
 
新力集團(Sony)、摩根史坦利投資銀行(Morgan Stanley)、福斯汽車(Volkswagen)、 
 
Levi’s及HP電腦。五家公司分屬不同行業, 
 
較難看出產業走向。 
 
Blackett表示,不論輸贏,這些全球主要品牌都具有以下特色:一、通路遍及全球,深受消費者喜愛。
 二、公司整體表現一致。
 三、公司結構健全。
 四、商業手法獨樹一格。
 五、以品牌管理結構為發展根基。
 六、持續不斷的創新。
 
台灣品牌規模  進軍國際擴大
 
他接著比較台灣、新加坡、澳洲、南非及英國的前十大品牌,說明台灣十大品牌
 
 
以科技品牌為主,這與台灣電子業發達有關,而上述其他國家前十大品牌則以 
 
金融服務業為大宗。Blackett指出一項重要觀察,表示,台灣品牌與這些國家品牌的 
 
最大不同在於規模太小。新加坡是個比台灣還小的國家,但其前十大品牌的資本額 
 
都比台灣品牌大。台灣品牌若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考慮以併購或策略聯盟的方式 
 
擴大經營規模,如此才有本錢進軍國際。 
Blackett以台灣品牌BenQ為例,說明他對台灣發展品牌的看法。
 
 
他表示,BenQ在這幾年來相當活躍,以十分積極的態度在經營品牌之路。 
 
他肯定BenQ投資品牌、併購西門子手機部門以擴大市占率及贊助歐洲盃足球賽的作法, 
 
也指出,BenQ品牌收益逐年增加是支持該公司持續落實品牌策略的一大利基。 
 
他認為,台灣發展品牌的策略正確,方向符合國際趨勢,但是台灣必須再加強對 
 
研發(R&D)的投資。他比較2004年歐洲、美國、日本及台灣研發經費所占GDP比例, 
 
表示除了歐洲在2000年後研發投資比例逐年降低到2004年的1.93%外, 
 
美國跟日本在研發方面的投資分別占全年GDP的2.59%及3.15%,遠較台灣的2.05%高, 
 
台灣品牌以科技品牌為主,研發是科技產品創新的主要動力,因此, 
 
台灣必須加強投資研發,才能增加創新能力,提升品牌價值。 
 
傾聽消費聲  抓得住口味 
Blackett附帶提醒著力創新的品牌公司,創新源自對客戶需求的服務升級,
 
 
因此,接近客戶,傾聽消費者需求才能讓創新得到認同。 
 
他引述 
 
韓國三星電子執行長在今年初針對公司遠景所做的發言: 
 
「讓消費者愛上三星!」, 
 
同時也以諾基亞「Connecting People」的品牌標語為例,表示創新應以人為本。 
 
消費者對品牌的喜愛及忠誠度並非完全取決於產品先進程度。 
 
像可口可樂的可樂配方未曾改變,是因為公司知道消費者花錢就是為了 
 
買到那熟悉的口味。但是,可口可樂也以推出新飲料及創新行銷手法, 
 
來維持消費者對品牌的支持。 
他表示,品牌行銷不能忽視軟性訴求。所謂的軟性訴求,也就是對產品以致於
 
 
對品牌整體形象的包裝。比方說,歐洲盛行足球,BenQ贊助歐洲盃足球賽能增加 
 
品牌在歐洲市場的曝光率,這是主動讓消費者認識品牌的好方法。 
 
了解主打市場的社會型態、文化、消費習慣等,在地深耕,貼近客群, 
 
才能有效推陳出新。 
 
比客戶早一步想到 
Blacett認為,產品只是品牌的一部分,品牌要永續經營,必須獲得消費者信賴,
 
 
讓消費者忠於品牌。 
 
所以品牌公司除了產品要與眾不同,更要服務顧客需求, 
 
而創新就是為顧客早一步設想到他們在未來有可能的需求,讓品牌建立貼心及 
 
可靠的企業形象。 
 
 
台灣企業宜及早投資 
Blackett重申,創新在建立品牌價值上永遠扮演重要的角色。
 
 
品牌公司所面臨的艱難任務在於尋找重大突破。 
 
觀察消費者生活形態的改變是創新的重要課題。 
 
電動刮鬍刀跟即時玉米片,都是因為社會結構變化和生活模式驟轉而產生的新產品。 
 
產品最終是歸人使用,有關人的種種變化是創新的契機所在。 
 
對於台灣發展品牌的未來, 
 
他認為,台灣必須跑在中國大陸及印度前面,台灣的企業規模太小,要有成功品牌 
 
就必須集眾人之力,進行產業整合。最後,他表示,以台灣現狀來看, 
 
產業面臨升級問題,而產業要升級,品牌策略是對症下藥,因此, 
 
企業必須慎重考慮投資品牌,建立品牌需要時間與金錢, 
 
唯有提早投資才能在未來看到成效。 
 
(M-0119194) 
006年十大台灣國際品牌 
| 
排名 
2006(2005) | 
品牌 | 
公司名 | 
品牌價值 
(億新台幣) | 
品牌價值(億美元)
 | 
品牌價值成長率2005-2006 |  |  |  | 
趨勢科技 | 
367.90 | 
11.27 | 
4% |  |  |  | 
華碩電腦 | 
352.93 | 
10.81 | 
22% |  |  |  | 
宏碁公司 | 
284.05 | 
8.70 | 
14% |  |  |  | 
康師傅控股 | 
134.43 | 
4.12 | 
30% |  |  |  | 
明基電通 | 
133.68 | 
4.09 | 
16% |  |  |  |  | 
88.07 | 
2.70 | 
2% |  |  |  | 
合勤科技 | 
85.26 | 
2.61 | 
10% |  |  |  | 
巨大機械 | 
83.29 | 
2.55 | 
0% |  |  |  | 
喬山健康科技 | 
83.06 | 
2.54 | 
N/A |  |  |  | 
友訊科技 | 
82.59 | 
2.53 | 
12% |  
 
 
2006年特別獎 
2006年十大台灣國際品牌 簡介 
TREND MICRO(趨勢科技) 
趨勢科技1988年成立於美國加州,提供PC、網路伺服器和防火牆的安全機制。1998年在日本東京正式掛牌上櫃,成為第一個股票在日本上櫃的台灣軟體廠商,也是台灣第一家股票上櫃的軟體公司。1999年於美國Nasdaq成功掛牌上櫃。 
 
ASUS(華碩電腦) 
華碩電腦創立於1989年,致力於主機板的研發設計,已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領導廠商,業務涵蓋筆記型電腦、伺服器、顯示卡、光碟機、DVD等電腦資訊相關產品。所設計生產的產品,並屢次獲得各種設計大獎。 
 
ACER(宏碁公司) 
宏碁電腦於1976年創立,1987年品牌名稱由Multitech改為ACER。2000年宏碁集團宣布企業重大轉型計畫,將營運切割為研製服務的緯創資通與專注品牌營運的宏碁科技,宏碁自此積極專注於資訊產品的行銷服務。 
MASTERKONG(康師傅控股) 
康師傅品牌創立於1992年,主要經營消費性食品,目前共分有「方便食品」、「飲品」、「糕餅」等三大事業群。其速食麵在中國大陸的市佔率達38%,並已外銷到30多個國家與地區,1998年買下味全集團,並於1996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BENQ(明基電通) 
明基電通創立於1984年,初期以研發生產ACER的電腦產品為主。2001年,明基電通推出BenQ品牌,以時尚產品網絡化為核心發展概念,產品涵蓋數位媒體、電腦系統週邊、網路通信及光儲存等3C領域,以「享受快樂科技」為品牌核心精神。 
 
MAXXIS(正新橡膠) 
正新橡膠創立於1967年,初期以代工業起家,慢慢成長成為國內具實力的專業輪胎公司。1989年正新在美國亞特蘭大發表MAXXIS牌輪胎,改走高價高品質的策略,並積極參與國際主要的運動賽事,以建立品牌地位。 
 
ZYXEL(合勤) 
合勤科技創立於1989年,主要產品是網路通訊設備。不同於大部份廠商從代工走向自有品牌,合勤一開始就以研發起家,並以ZyXEL和世界級的品牌競爭。合勤以長期合作且嚴格考核的代理商機制,在全球拓展品牌。 
 
GIANT(巨大機械) 
巨大機械工業成立於1972年,從事自行車產品銷售及服務,創立初期完全是OEM外銷,從1981年起開始經營「GIANT捷安特」品牌,經過多年全球化的努力,成為目前以台灣為營運總部、跨全球經營的企業集團。 
 
JOHNSON(喬山健康科技) 
喬山集團自1975年創立以來,即以健康、價值、共享為職志,專注於健康科技事業發展,投入運動健身及復健醫療器材之研發、生產及行銷;公司成立至今,秉持著快速、準確和紮實的企業精神,每年以傲人的成長率持續,在業界中穩定地茁壯,並晉身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五大健身器材公司。 
 
D-Link(友訊) 
友訊科技自創立來即以D-LINK自有品牌行銷全球,主要產品為網路通訊設備,2004年完全切割設計製造的事業部以及行銷服務的品牌事業部,確定友訊專注朝向品牌行銷發展的方向,現已在國際網路市場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及聲譽。 
 
 
| 
獎項 | 
品牌 | 
公司名 |  | 
成長之星Rising Star | 
BENQ | 
明基電通 |  | 
潛力之星Emerging Brand | 
UNI-PRESIDENT | 
統一企業 |  | 
 | 
DEPO | 
帝寶工業 |  | 
                           | 
A-DATA | 
威剛科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