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永安顧問 安永經營管理商學院 主持顧問 VIEWPOINT

2020年3月13日 星期五

2020 03 13 左永安顧問 數位化外貿已從企業的「nice to have」轉變為「must do」,成為未來企業生存的基礎條件。

 
工商時報

張岳博
疫情延燒,阿里巴巴善用資源,為台灣履約率高的廠商增加曝光率,協助走出營收低谷。圖/美聯社
疫情延燒,阿里巴巴善用資源,為台灣履約率高的廠商增加曝光率,協助走出營收低谷。圖/美聯社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民眾對於人貨跨境移動的不信任和恐慌感,造成外貿的信心危機。不過,危機就是轉機,防疫期間,跨境電商需求浮現,商機暴增,台灣中小企業主更應靜下心來擬定新的跨境外貿策略,做好準備以迎接未來的商機。*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 是疫情最大的受害者
我們觀察到,在防疫期間,相關產品如口罩、消毒液在阿里巴巴國際站的詢盤數量增加4百倍,醫療健康相關商家詢盤量成長1.4倍以上,其他商家也有三到六成,甚至數倍成長。證明在疫情衝擊,「宅經濟」風潮席捲下,跨境電商平台上的買家與產品需求飆升,電商商機大幅湧現。
不過,儘管電商平台是「宅經濟」下的受惠者,需求大增的同時,部份商家的業績卻沒有同步增長,主要原因在於企業庫存不足、原料供應國單一,無法抓住暴增的訂單,可說是「看得到卻吃不到」。整體而言,平台上商家的受傷程度仍超於預期。
加上,受到疫情期間影響,雖然許多供貨廠商目前正積極復工恢復產能,但未來三至六個月內,全球買家的購貨成本依然有可能因停工影響而提高,買家更意識到企業若只有單一供貨地,將面臨風險過於集中的問題。換句話說,過去提倡出口到不同市場以分散風險的概念,如今更要往上游延伸,原料的供應也該擴及不同地區。「產能分散」將有助於全球外貿市場的增長,台灣將會是重點成長市場之一,「全球供貨全球送」也將成為未來跨境貿易的焦點。擁有多元貨源,經營多元市場的商家才是最大贏家。
中小企業主若想確保產能無虞,有效透過分散產能方式降低營運衝擊,就該善用跨境電商平台提供的數位化工具,向全球尋找原料供應商,確保供應鏈能更多元也更彈性。再者,除了數位化外貿外,中小企業主也應進一步思考如何數位化經營,以數位化思維來找客戶、找原料,更擴及管理企業與衡量員工績效。
*用電商賺外銷 就是現在
至於尚未使用跨境電商平台的中小企業主,此時也是踏入數位化跨境貿易的最佳時點,商研院董事長許添財日前曾公開建議,國內142萬家中小企業宜加速發展跨境電商,也正好呼應這個論點。
原因有三:首先,受到疫情影響,大眾對於坐飛機、參展及面對面談生意等傳統線下貿易模式,普遍存在不信任感,就算讓員工外出談生意,企業主也負擔巨大的心理壓力。在沒有其他選擇的狀態下,企業主更應該化阻力為動力,透過數位轉型降低未來風險。
其次,跨境電商平台也能解決急迫性的問題,幫助企業在短時間內度過危機。一般來說,企業談及數位化,多半會從SEO下手。SEO固然是許多企業願意納入考量的手段之一,但需要較長時間積累,期間更須投入大量金錢與時間成本,在疫情影響當下,反而遠水救不了近火。此時,跨境電商平台,反而能提供豐富的全球買家資源,為企業引流,讓企業主找到原先沒看見的商機,度過眼下的危機。
最後,跨境電商平台也能主動為具有供貨能力的中小企業,爭取更多曝光。舉例來說,阿里巴巴國際站近期就盤點台灣履約確定性較高的美妝、汽摩配、機械、自行車、健康醫療與五金工具等行業,投入資源加大台灣商品的曝光之餘,更善用資源協助受到疫情影響的企業走出低谷。
實際上,跨境電商平台與數位化外貿的模式,可運用科技與大數據解決中小企業缺乏效率、低度匹配性與高度業務風險性的問題。在疫情過後,復工的中小企業更應該抓住產業復甦,貿易模式改變的機會,數位化外貿已從企業的「nice to have」轉變為「must do」,成為未來企業生存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