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永安顧問 安永經營管理商學院 主持顧問 VIEWPOINT

2020年4月2日 星期四

2020 04 02 左永安顧問 新冠肺炎(COVID-19)讓兩個從前陌生的英文字,成為人們日常的實踐,一個是 WFH(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另個則是 social distancing(社交距離)。究竟社交距離是什麼?沒戴口罩能搭捷運、公車嗎?搭雙鐵、客運沒戴會被罰嗎?2019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4 月有哪些新制上路,你都知道了嗎? 這次上路的 8 大新制,包含 4 大防疫規範新制、4 大政府補助新制。不僅影響著你的荷包,更關乎著你的健康!趕快記下來:



2020 04 01 
© shutterstock

沒戴口罩能搭捷運、公車嗎?搭雙鐵、客運沒戴會被罰嗎?2019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4 月有哪些新制上路,你都知道了嗎?

這次上路的 8 大新制,包含 4 大防疫規範新制、4 大政府補助新制。不僅影響著你的荷包,更關乎著你的健康!趕快記下來:

4 大防疫規範新制

1. 口罩 2.0 第三輪開放預購、4/9 起成人口罩 14 天可買 9 片

口罩實名制 2.0 第 3 輪網路預購在 4/1 日開始,流程不變,購買時程、教學請參考這篇;4/9 起成人口罩購買數量增為 14 天 9 片,小孩口罩則是增加為 14 天 10 片,購買將不再分單雙號,每天皆可購買。同時,開放海外親屬在二親等內,每兩個月可郵寄一次,一次可郵寄 30 片口罩。

2. 搭乘雙鐵、客運需口罩、量體溫,不配合將開罰

交通部長林佳龍宣布,4/1 起全台 239 個台鐵車站(含 47 個招呼站)、12 個高鐵車站、1298 個郵局營業處所,以及所有機場、港口、高速公路服務區及公路客運轉運站將全面實施量測體溫,若超過 37.5 度將拒載、拒絕進入;交通部政務次長黃玉霖表示,量體溫、戴口罩措施具有強制性,不配合者依法開罰。

至於地方捷運系統(台北捷運、高雄捷運、市內公車路線等)是否也強制實施,黃玉霖表示尊重地方政府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示辦理;針對台北捷運、公車是否強制戴口罩,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也表示,如果中央指示就照辦。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則於今(1)日記者會說明,搭「高鐵」沒口罩不得進入,其他公共場合(餐廳、校園或辦公室、大眾運輸、賣場或其他營業場所、排隊人龍、特殊機構如長照機構、監獄及其他特定場所)建議保持社交距離室外至少 1 公尺,室內 1.5 公尺,如果沒辦法保持距離,需要戴口罩。

3. 桃園公車、機捷、搭客運,預計 4/9 起強制戴口罩

桃園市長鄭文燦昨宣布,全市公車、國道客運、機場捷運等大眾運輸工具,將從 4/1 開始勸導乘客全面戴口罩,預計 4/9 開始將強制實施戴口罩措施。

4. 台南觀光景點施行「實名制」,體溫高於 37.5 拒絕入園

台南市從 4/1 起,各觀光景點推行「實名制」,進場要登記姓名、電話、大致居住地等資料,以備日後有疫情時追蹤,不願提供個資者、或體溫高於 37.5 度不得進場。
此外,為了慰勞醫護人員,清明 4 天連假,包括 12 歲以下兒童,以及全國醫療院所、藥師、衛福部所屬機關(構)、衛生局(所)工作人員,憑證明文件可免費暢遊台南 11 處知名景點(赤崁樓、安平古堡、億載金城、安平樹屋、台灣船園區、左鎮化石園區、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及水交社文化園,及虎頭埤風景區、雙春濱海遊憩區、南瀛天文館)。

4 大政府補助新制

1. 央行銀彈來了!挹注 2000 億急救受災中小企業

央行表示,經銀行評估放款給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後,就可以向央行申請轉融通:
  • 利率、額度:目前擔保放款融通利率 0.25%、額度最高 200 萬元
  • 適用期間: 2020/4/1~2021/3/27
  • 融通期限:最長期限 360 天

2. 牌照稅上路開徵!交部補助受疫情衝擊車主 50%

4/1 開徵的牌照稅,同樣因應疫情衝擊,交通部祭出補助,全台 1.5 萬輛遊覽車及 13.9 萬輛租賃小客車車主,牌照稅可減半繳納,補助金額合計 2.6 億元;非補助對象的車主,若因疫情隔離、檢疫、治療無法如期申報牌照稅,可展延至 6/1 日截止申報;因疫情導致收入銳減無力繳納的民眾,可申請延期至最長 1 年,或申請分期至最長 3 年。

3. 勞保局協助!勞保費、就保費、勞工退休金可申請緩繳

受疫情衝擊,勞保局提供勞保、就保保險費以及勞工退休金緩繳協助,4 月起開放申請,核准後予以緩繳 6 個月,且緩繳期間免徵滯納金。

4. 公股銀行紓困!企業、個人戶方祭貸款利率調降等優惠

同樣為了應對疫情衝擊,財政部提紓困專案,企業戶方面有政策專案貸款、既有貸款寬緩;個人戶方面則提供信用卡費緩繳、個人貸款專案等措施,並可申請暫緩繳納借款本金、展延借款期限、減免計收信用卡違約金及循環利息費用等四大優惠。可洽公股銀行(臺灣銀行、土地銀行、兆豐銀行、臺灣企銀、第一銀行、彰化銀行、華南銀行、合庫銀行、中國輸出入銀行)申辦。
同時也針對貸款部分進行利率調降,分為自用住宅貸款與消費性貸款。自用住宅部分,4/1~9/30,1000 萬元以內貸款減 2 碼(0.5%);消費性貸款(包含信用卡貸款、信貸、車貸)部分,自4/1日起6個月,在各行歸戶後,1000 萬元以內減 3 碼(0.75%)。

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到底是什麼?怎麼做?常見疑惑與迷思,一次看懂。
新冠肺炎(COVID-19)讓兩個從前陌生的英文字,成為人們日常的實踐,一個是 WFH(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另個則是 social distancing(社交距離)。究竟社交距離是什麼?該怎麼做才能在疫情下保護自己、家人及他人安全?專家解答日常最常遇到的疑惑:

室內、外如何保持社交距離?專家的建議

1.什麼是社交距離?

簡單說,就是與其他人保持距離。在這種情況下,至少要保持約 1.8 公尺。
.盡量減少與人接觸
.盡可能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暫停不必要的旅行
.實施在家中工作,並取消社交聚會
.絕對不要去擁擠的酒吧和運動場所
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群體健康科學學院(population health sciences)主席杰拉多·喬威爾(Gerardo Chowell)博士說:「每天減少與親戚、朋友、同事接觸,對於抑制疫情有重大的幫助。」
保持社交距離這樣的策略在 1918 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期間發生作用,2009 年流感大流行,更曾挽救了墨西哥城數千人的生命。

2.我可以離開家裡嗎?

專家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一致的。 可以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和舒展身體 ,例如遛狗、遠足或騎自行車。 重點不是在室內禁足,而是避免與人近距離接觸。
你可能需要離開家去日常用品。但是在出門過程中和返家後,可以做一些事情來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當你在外活動,接觸東西之前請先擦拭,並使用酒精消毒手,避免觸摸臉部。人群密集處請戴口罩。最重要的是,經常洗手。 尤其是當從外面返家,進食前或與年齡較大或小孩接觸之前,一定要確保有洗手。

3.可以去超市買東西嗎?

可以。但是,為了盡量減少出門次數, 盡可能一次買足所需東西,並選擇商店最不擁擠的時間。
過程中,請注意商店內的任何表面都可能被污染。建議使用消毒濕巾清潔購物車的手柄。專家建議不要戴手套,但是如果你真的要戴手套,請確保在戴上手套之前不要觸摸臉。
另外,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流行病學家凱特琳·里弗斯(Caitlin Rivers)博士建議,將手機放在無法接近的地方,以免購物時不小心接觸被污染。里弗斯說:這可能是一個傳播機會。
如果購物行程很長,則可能需要在中途洗手。人多密集地方請戴口罩、保持距離。 切記:一回到家,立即洗手。

4.可以去餐廳吃飯?

有些國家已經關閉了飯店和酒吧,但是部分還沒有,只宣導停止 50 人以上的聚會。
儘管餐廳、飯店保持營業,但在小餐廳裡吃飯,與其他用餐者之間的距離,很可能還是太近了。 專家建議,最好還是避免去餐館,但是,如果你要去,那就去一個你信任的地方。
選擇寬敞的餐廳和員工可能要保持良好衛生習慣的餐廳。更好的做法是,選擇外賣。

5.可以去親友家拜訪?

這取決於你的家人,以及他們的健康狀況。 如果家人身體微恙,或者年紀很大,則應限制親身接觸。 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年輕且健康,那麼留意互動的距離就可以了。
如果不希望因為保持「社交距離」,而讓不同住的家人感到孤獨或缺乏支持,可以打打電話或視訊聯絡。

6.可以帶小孩去公園、遊樂場嗎?

那要看狀況。 如果孩子正在生病,即使與新型冠狀病毒無關,也應該留在家裡。
如果他們看起來很健康,並且急需充分釋放能量,可以進行戶外活動,例如騎自行車。但是,還是要盡量避免去人潮眾多的遊樂場、公共場所,尤其若你身在疫情高風險區的國家。
要提醒家長的是,孩子們常會不自覺觸碰自己的嘴、鼻、臉。因此,最好選擇人數較少、污染風險較低的公園或遊樂場。建議隨身攜帶洗手乳,並在使用任何設施前用消毒濕紙巾清潔表面。
爸媽請敦促孩子經常洗手 ,尤其是在與年長、或有健康狀況的家人接觸之前。

7.會害怕獨處的人,能怎麼辦?

疫情之下,瀰漫不確定性與恐懼氣氛。華盛頓大學社會關係科學中心主任喬納森·坎特(Jonathan Kanter)博士說, 此時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很重要。
他擔心的是,社會隔離對病人和一般人可能帶來長期影響。坎特認為,缺乏身體接觸會讓人們壓力更緊繃。因為,擁抱可以使身體的戰鬥或逃避反應平靜下來。
幸運的是,在這時代我們擁有可以保持社交聯繫的技術。專家建議,透過社交媒體,聊天和視訊保持聯繫。喬杜里博士提醒:「要注意,社會疏遠並不意味著社會孤立。」

8.保持社交距離,到底要持續多久?

這仍是一個未知數,取決於現有措施的效果 ,以及我們減緩這種流行病的速度。但是專家建議,請做好心理準備,一般至少要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我很健康不用保持社交距離?打破常見 6 迷思

迷思1:只有年長者、高風險族群才需要這樣做?
所有人都要盡量遠離擁擠的地方,尤其是室內,減少接觸。
迷思2:只有確診個案才需要待在家、自我隔離?
隨著天氣變暖,一般感冒、流感患者也會變少。因此有呼吸道症狀的人,有可能是新冠肺炎感染者。專家建議,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凡是有呼吸道感染症狀者最好留在家中。
迷思3:大型活動才要停辦?
取消和延後大型聚會,例如 NBA 籃球賽、百老匯表演,主題公園和高爾夫大師賽都是不錯的第一步,但不是最後一步。提高警覺,小規模聚會也可能是引爆大感染的火苗,不能掉以輕心。
迷思4:所有人際互動都需要停止?
「保持身體上的距離」不等於「拉開社會上的距離」,我們的目標是身體上分開,而不是情感上分開。可以透過電話、社群媒體維持人際互動與關心。
迷思5:新冠病毒只透過咳嗽、噴嚏傳播?
主要傳播方式似乎是咳嗽,打噴嚏,但實際上當咳嗽或打噴嚏,某些成分可能停留、漂浮在空氣中。我們應該對所有這些模式採取預防措施,包括口罩、經常洗手,清潔接觸物品的表面。
迷思6:徹底落實一個月,就能長久杜絕?
即使在一個城市或一個地區,透過有效的社交距離,可以減緩疫情,但這種病毒仍然存在。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旦放鬆控管,它們就可能會重新出現,我們需要準備長時間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