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永安顧問 安永經營管理商學院 主持顧問 VIEWPOINT

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2014 2015 左永安顧問 安永經營管理商學院 EMBA 職能基準 職能認證課程 共通核心職能 TTQS 創業百萬小學堂 台灣大學 和君 品牌 創新研發中心 品質 卓越經營 碩士以上學歷可支配所得中位數,2006 年達到86.2萬元高峰後,隨即下滑至2012 年的79.4 萬元,減少6.7 萬餘元。大學學歷可支配所得,1998 年67.3萬元,2012 年只剩50 萬元出頭,減幅高達25.6%,甚至比不上專科生的52.8 萬元,大學文憑貶值,愈來愈不值錢。 年輕世代面臨4大經濟困境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13 年全國受雇員工,有5 成的月薪在3 萬元以下,人數高達427 萬人,實質平均薪資已倒退16 年,薪資成長追不上物價漲幅,「低薪低就」成為年輕人就業最大的痛,「青貧、窮忙」更是時下多數受薪階級的寫照。

低薪 年輕世代面臨4大經濟困境

當舊路不可行,新路又在哪裡?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診斷:台灣的勞動力缺乏及老化,患了「經濟狹心症」。 中產階級工作階梯消失,讓為數眾多的中產階級因工作機會減少而處於集體焦慮。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13 年全國受雇員工,有5 成的月薪在3 萬元以下,人數高達427 萬人,實質平均薪資已倒退16 年,薪資成長追不上物價漲幅,「低薪低就」成為年輕人就業最大的痛,「青貧、窮忙」更是時下多數受薪階級的寫照。

矛盾的是,雖然台灣青年失業率已衝破13%,是平均失業率的3 倍,但是媒體上企業大老闆高喊找不到人才,抱怨年輕人不願蹲馬步,也有人說問題源頭出在教育,年輕人學非所用,高不成低不就。

失業、低薪、窮忙、青貧,背後的問題根源究竟是年輕人不願意努力,缺乏競爭力?還是我們的經濟結構出了什麼大問題?

低薪低就「鬼島」究竟如何形成?

全球化與網路資訊去疆界化,帶來全球化市場,卻也因為競爭加速,促使職場經濟必須加速度轉型,才能應對不斷變動的世界。但傳統產業結構崩解,與職場人力需求汰換,加深台灣高失業與低薪惡化。

結構性的失業與低薪如何形成?關鍵原因是,資本持續外移加上產業升級失敗。

1990 年代台灣全力發展科技代工產業,造就台灣「科技島」獨霸地位。但是隨著台灣人力成本提高,2000 年後,資訊電腦與電子科技產業紛紛外移,對勞動市場造成重大衝擊。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分析,台灣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從2006 年的42.3%,一路上升到51.5%,是台灣工作機會消失的主因,連帶薪資也停滯成長。

而接手的服務業,雖然已占GDP(國內生產毛額)7 成,就業人口也占總就業數的6 成,但是服務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卻僅54.2%,遠不及其在GDP 所占有的分量。而服務業結構多集中在傳統服務業,資通訊、金融、專業商業等現代服務業占比偏低,當勞動成本增加,生產力卻沒有相對提升,許多雇主會以降低薪資水準,或是增加非典型人力來降低成本。

思考1:如何讓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轉向台灣服務「Served by Taiwan」,提高附加價值?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

全球化之下,科技業、製造業為求生存,一定得走出台灣,往成本低的地方移動,才有競爭力。企業走了、錢也走了,只有需要人的服務業不會大量外移,有沒有可能,台灣的下一步,就是讓服務業升級,變成服務島,吸引外面的人因為仰慕台灣某一個精神、某一種文化而來消費。

服務島的最大好處就是藏富於民,一個外國人來消費,不管是巴士老闆、計程車司機、飯店、餐廳,還是小吃地攤;高檔或平價,大部分人都有機會受惠。

台灣有很好的人文風景,加上全台1 萬多間特色民宿,這些都是其他地方沒有的,可以好好想想該怎麼做,如果能做起來,台灣產業轉型就有機會。

愈忙愈窮、愈窮愈忙「工作貧窮化」

「每天早出晚歸,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加班加到爆肝,為什麼還是只能糊口?」「調薪的幅度根本追不上物價和房價上漲的速度,什麼時候才能擁有自己的小屋?」「光是養活自己都很辛苦了,怎麼負擔得育嬰費?」

這是來自全台灣工作者心底的吶喊,也說明已經進入愈工作愈貧窮的「窮忙年代」。

你可能不知道,全台灣工作者薪水在2-3 萬元的有357 萬人,占41.6%,薪水2 萬元以下的近70 萬人,合計起來有427 萬人收入不到3 萬元,是龐大的「工作貧窮」一族。

連高學歷薪資也在銳減中,根據主計處統計,

碩士以上學歷可支配所得中位數,2006 年達到86.2萬元高峰後,隨即下滑至2012 年的79.4 萬元,減少6.7 萬餘元。大學學歷可支配所得,1998 年67.3萬元,2012 年只剩50 萬元出頭,減幅高達25.6%,甚至比不上專科生的52.8 萬元,大學文憑貶值,愈來愈不值錢。

更不可思議的是,台灣GDP 逐年增加,但是為什麼大家卻感覺愈來愈「貧窮」?

根據2011 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公布全球競爭力評比,台灣創下全球排名第7 的紀錄,但報告也顯示,代表雇主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成本,年增率卻是-12.29%,降幅高居世界第3。勞工陣線聯盟認為,明明GDP 增加,錢去哪裡了?從民間投資衰退可見企業沒有用於產業升級,反而壓縮勞工薪資與勞動條件,成為提高企業獲利的捷徑。

思考2 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反省與思考。

華陽創投董事長王韋中:

台灣的關鍵問題是一直有太強的OEM 代工思維,Cost down 還要再Cost down。如果不能轉成創新的Add value 價值體系,整個台灣的就業薪資結構生態很難有解。

外商評估人力成本的方式常常是,做1 塊錢的事,我付你1.3 元,多出的0.3 元是增加你對未來的期待,你如果做到,我好你也好,如果沒有做到,就炒魷魚。

但是台商的模式常常不是這樣,做1 塊錢的事,我付你0.8 元,如果未來你做到2,多出的1 元我再分給你,造成惡性循環。

還有一個大問題,是企業老闆的心態,商業模式中外商估成本是1,但會增加0.3 做為風險承擔,但是台灣企業常常要省那個0.3,最後失敗機率反而變大。

高學歷高失業
就業結構也出現前所未有的挑戰。「舊經濟時代漸進式線性演變的經濟模式,已經被經常性不連續變遷的新經濟模式所取代。」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林建山分析。
這樣的產業變動,回歸到人才上,都會對原本有「特有專長」以及「累進成長職能」的人才,造成「橫加折斷」或「必須全新轉軌」。

舊人才無力因應新職務,新人才無從補充上來,形成一邊缺工、一邊卻高失業的人力斷層。這也是為什麼擁有高學歷的年輕世代,努力奮鬥念了多年書,一出社會,除了低起薪之外,即使已經有2-3 年工作經驗,依舊面臨企業不願高薪聘用的原因之一。

教育與就業市場之間的鴻溝愈來愈大,而高學歷貶值與經濟社會變化下,過去被視為金飯碗的醫師、律師、會計師逐漸失去光環,但是卻沒有人可以保證下個金飯碗到底是什麼?從年輕人大舉投考公職搶鐵飯碗的現象,就可以知道年輕世代對未來就業市場的質疑與不安。
生涯發展困境下學非所用,沒有前途、沒有成就感的心理落差,更讓年輕世代對未來的想像愈來愈渺茫。

思考3 教育可以如何解決就業結構問題?


諾貝爾和平獎大師尤努斯:
在新舊世界交替時,年輕人應該重新想像未來的事業,生在科技時代的這個世代,你們擁有更大的能力改變世界,與其急著找工作,不如創造一個能讓自己發揮熱情的事業,為什麼你不相信30 年後你會創造很棒的時代?

肯夢創辦人朱平:
台灣的學校教育根本跟不上世界的改變,造成學非所用,我打算創造一個職場新學習平台,我要教年輕人學的是在職場及生活中跟得上國際腳步的知識,像coderschool with App start ups、 design school with a few great design studio……。

華陽創投董事長王韋中:
台灣非常缺職場教育及終身學習教育,告訴你全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事,像3D 列印、兩岸商務怎麼做、國際商業合約怎麼談,甚至與個人相關的工作怎麼找、薪水怎麼談、預售屋怎麼買、開店怎麼開,視野不夠大,工作升級加薪也就沒機會。

貧富差距大,相對剝奪感增強
過去,人們相信只要努力念書、辛苦工作,就能夠獲得向上流動的機會,實現致富與夢想。
但是台灣近10 年來貧富差距惡化,也讓青年心中向上流動的機會剝奪感持續增加。

2012 國內前20%的收入除以5 等分後最低的20%家庭收入,兩者的貧富差距倍數為7.7 倍,如果加計政府社會補助,雖降至6.13 倍,仍遠高於20 年前貧富差距的5.31 倍,為什麼國家經濟成長創新高,但老百姓卻變窮了?

貧富差距擴大,是政治分配問題,必須靠政治解決,但是台灣目前的稅制根本起不了作用。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說,這是因為有錢人也是有權人,改革自然會碰到很大的阻力。

每一個社會都有貧富差距問題,但公平正義的社會,都會提供機會給願意拼脫貧的人。以往上下流動有3 種管道:一是獲得經濟資本,人人可以創新創業;第二是獲得人力資本,受高等教育翻身;第三是政治資本,透過參政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尤其第2種是很多人的期待,但學歷貶值、低薪低就,讓很多人失去流動管道無法翻身。

究竟要努力到什麼程度,才能夠追上節節上漲的房價,為自己尋得一個安身之命的居所?雙薪家庭的月薪要達到什麼數字,才能負擔得起孩子的托嬰與教育費用?

巨大的無力感就像一個未爆彈,成為台灣當下最迫切的隱憂,挑動著每個人的神經。

思考4 稅制為什麼失靈?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
過去台灣不富裕,但政府可以做到資源公平分配;現在台灣有錢了,為什麼反而做不到?因為過去錢與權在政府手裡而非資本家手裡,現在台灣錢與權已經靠攏,當有錢人也是有權人,改革就有了很大的阻力。

我們的政府像是壞掉的自動販賣機,讓人民覺得繳的稅有去無回,吐不出人民祈求的公平正義社會。

「低薪低就」成為年輕人就業最大的痛,「青貧、窮忙」更是時下多數受薪階級的寫照,如果你不想在這個舊世界中苦撐,也許你應該想像一下你如何創造一個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