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蔡惠萍、蘇瑋璇/聯合報 2014 10 02 台灣高鐵營運持續虧損,2015年更恐將面臨「支不抵債」,甚至破產。 
為確保運輸不中斷,交通部提案修改「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 
提供強制接管高鐵法源。修正案昨天在立院審議,但因朝野立委均有疑義,全案暫擱。 
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建宇表示,強制接管或收買, 
只有在高鐵無法維持正常營運時才會執行, 
現階段還是以改善高鐵財務為首要,強制接管只是高鐵改善方案配套之一。 
交通部高鐵局代理局長胡湘麟說,高鐵千億資本額中有四百億是政府投資的特別股, 
若允許倒閉,政府權益也會受損。 
陳建宇表示,高鐵財務改善方案目前仍協商中,預計本月底高鐵公司提出, 
屆時會有包括減資、增資、委外經營(OT)、延長特許與是否全民釋股等完整配套方案。 
立委認為,既然強制接管只是高鐵改善方案配套措施之一, 
是否需要修法應該等本月底改善方案出爐後再議,全案遭到暫擱。 
交通部修正獎參條例賦予接管高鐵的法源依據,引發民股不滿。 
代表高鐵五大原始股東之一的大陸工程的高鐵董事江金山不滿指出, 
交通部「違憲、違約、違信」,將循法律途徑捍衛股東權益。 
江金山說,政府既要求原始股東接受交通部提出的財務改善方案, 
又對外放話說「與原始股東協商中」,實際上毫無協商,違背誠信。 
他說, 
高鐵近年在官方主導營運下,無視於財務赤字, 
決定新建三站、新購車輛,導致財務更惡化, 
現又將經營不善恐破產的責任推給原始股東。 
高鐵局長胡湘麟駁斥,修正獎參條例目的是為了維持高鐵服務營運不中斷, 
是站在為公眾利益著想的立場,完全不會有侵占原始股東資產的問題; 
且若高鐵營運穩定,交通部自然也無權啟動接管。 累計虧損約五二二億元,未來折舊攤銷平均每年二三二億元, 償還貸款每年一九二億元。若再加上2015年將陸續判決的卅餘起特別股股利訴訟, 合計股本加股息須償還高達五百億元,高鐵財務最快明年中就將出現危機。 | 
| 
高鐵一路走來,財務沉疴始終未癒, 
如今民股更因高鐵減增資、接管條例修法,官民股的齟齬檯面化。 
為何這樁全世界最大的BOT案, 
會走到今天的局面,「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八字足以說明一切。 
一九九八年,當時由大陸工程前董事長殷琪 
與其他四大原始股東所組成的「台灣高鐵聯盟」 
與中華開發前董事長劉泰英所領軍的「中華高鐵聯盟」 
爭奪高鐵經營權,台灣高鐵聯盟以「政府零出資」的條件,擊退中華高鐵聯盟。 
一度引來劉泰英「小孩玩大車」之譏。 
高鐵先天「頭重腳輕」的財務結構,是它目前困境的最關鍵因素。 
高鐵總興建經費達五千多億元,但資本額僅一○五三億元,其餘均來自銀行融資。 
失衡的比例,註定了一路走來就得跌跌撞撞。 
高鐵如今面臨高達四百億特別股贖回壓力,也是源自當初為了籌措興建資本。 
從民進黨到國民黨執政,高鐵幾次財務危機,都靠政府出手伸援; 
二○○九年,時任交通部長的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花了兩年的奔走, 
幫高鐵「拆彈」。高鐵兩次高達三千多億的聯貸案,都是政府出面擔保。 
但高鐵只是從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體質依舊孱弱。 
交通部為了讓高鐵順利增資, 
提出延長高鐵特許期作為配套,並要求高鐵五大原始股東不得參與增資; 
民股的不滿也逐漸累積。 這回就算得裝上葉克膜,神仙也難救。 最後要埋單的,不是五大原始股東,而是所有納稅人。 | 
 
 
 
 
 
 
 
 
 
 
 
 
 
 
 發表文章
發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