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5日 星期五

2022 03 26 左永安顧問 台大台師 1949大鐵砧山 原曲茅台 醬香型 白酒 摩莎六島 解密台灣茅台酒,讀懂一些歷史的故事 茅台酒榮獲「金獎」,並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蘇格蘭威士忌被公認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

解密台灣茅台酒,讀懂一些歷史的故事








https://read01.com/zh-tw/mEG0jB0.html#.YkfuZZRBzIW






https://scottsagan.blogspot.com/2022/03/2022-03-26.html









2018/07/25 來源:鳳凰網酒業

          茅台酒因其悠久的釀造歷史、獨特的釀造工藝、上乘的內在質量、深厚的釀造文化,以及歷史上在中國政治、外交、經濟生活中發揮的無可比擬的作用,以及在中國酒業中的傳統特殊地位等因素,被尊稱為「國酒」。茅台酒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綿、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點,人們把茅台酒獨有的香味稱為「茅香」,是中國醬香型風格的典型。茅台酒無論是在中國人的餐桌上還是在老酒收藏家眼中,都是中國第一品牌的酒。茅台酒產自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茅台鎮,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但大家也許並不知道,在中國的台灣地區也生產過茅台酒,並大量出口,在國際上也曾風光一時。

歷史背景

      在中國的釀酒史上,真正完全用糧食經制曲釀造的白酒始於唐宋,赤水河畔茅台一帶所產的大麯酒,當時就已經成為朝廷貢品。至元、明期間,具有一定規模的釀酒作坊已經在茅台鎮楊柳灣陸續興建,值得注意的是,茅台地區當時的釀酒技術已開創了獨具特色的「回沙」工藝。至明末清初,仁懷地區的釀酒業達到村村有作坊。在此期間,茅台地區獨步天下的回沙醬香型白酒已臻成型。

       到了1704年(康熙四十二年),「偈盛燒房」將其產酒正式定名為茅台酒,茅台白酒的品牌開始出現。除此以外,以「回沙茅台」、「茅春」、「茅台燒春」為標誌的一批茅台佳釀,亦成為貴州白酒的精品。乾隆年間,雲貴總督張廣泗向朝廷奏請開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鹽入黔,促使茅台釀酒業的更加興旺,到嘉慶、道光年間,茅台鎮上專門釀製回沙醬香茅台酒的燒房已有20餘家,其時最有名的當數「偈盛酒號」(原「偈盛燒房」)和「大和燒房」。到1840年,茅台地區白酒的產量已達170餘噸,創下中國釀酒史上首屈一指的生產規模,「家唯儲酒賣,船隻載鹽多」成為那一時期茅台繁忙景象的歷史寫照。

       進入二十世紀,儘管茅台鎮釀製的醬香白酒已經遠銷上海、廣州、京津等地,聲名遠播,但因「大和燒房」在咸豐年間毀於火災,茅台鎮釀酒業形成了以「偈盛酒號」一支獨大的局面。1910年,「偈盛酒號」以茅台酒在江寧府(今南京市)舉行的南洋勸業會獲獎,使得茅台酒更加名噪天下。1914年5月,袁世凱政府決定派團參加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並規定凡在南洋勸業會上獲獎的商家,一律敦請提供展品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當時執政貴州的護軍使——舊興義系軍閥——劉顯世正為黔軍將校的任命遲遲得不到北平政府批准急於巴結袁世凱,誠惶誠恐,責成貴州公署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義,推薦了「偈盛酒號」的茅台酒參展。

       結果茅台酒不負眾望,在這次博覽會上奪得(戊)銀質獎章。稍後,於1916年在美國南加州的海濱城市聖迭戈又召開了一次「巴拿馬加州萬國博覽會」。由於「中國名酒風味獨特,又以冰晶而顯其長,受到西方各界人士的青睞。」

         茅台酒榮獲「金獎」,並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蘇格蘭威士忌被公認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消息傳回貴州,茅台酒身價倍增,當時還沒有商標保護的概念,不僅「偈盛酒號」的茅台酒一酒難求,但凡茅台鎮大小釀酒的酒號、燒房、酒坊所釀之醬香白酒皆冠以「茅台酒」,竟全部成了人們爭相競逐的珍品佳釀。作為「貴州王」,劉顯世豈能讓肥水外流,「偈盛酒號」的茅台酒儼然成了貴州都督府的專供酒,宴請賓朋好友、達官顯貴,酒桌上必備之酒。黔軍軍官,凡連職以上的,依職務資歷,定期配發茅台酒,以提升士氣,因此,但凡黔軍出身的國民黨將領,與茅台酒都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懷。

      何應欽、朱紹良、谷正倫等人從1916年投身黔軍參加護法運動,至1924年紛紛轉投廣州革命政府,棲身貴州近九年光陰,怎能不獨鍾茅台。





▲谷正倫

        谷正倫,貴州安順人,國民黨高級將領,上將,曾任國民政府憲兵司令,甘肅省主席、貴州省主席等職,在國民黨中有「現代中國憲兵之父」的稱譽。1916年起在黔軍歷任團長、旅長,中央直轄黔軍南路衛戍司令、第四路軍司令、總司令。其弟谷正綱、谷正鼎均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抗戰時期,日寇占領了我國大部分糧食豐產區,大後方糧食供給十分緊張,茅台鎮的釀酒業在釀酒原料採購上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許多小作坊因為無法購進足夠的高粱、小麥等,不得不停產或轉產,致使茅台鎮的釀酒業趨於凋蔽,年產量由先前的300噸以上銳減至1938年時的不足70噸。「偈盛酒號」也難以倖免的陷入原料荒,因為茅台酒對投料時間有著嚴格的要求,錯過季節酒質會大打折扣,因此,對戰爭沒有準備的「偈盛酒號」在1938年的產量只有29.5噸。

       茅台鎮至重慶只有三百多公里,水陸交通都極其便利,後撤到重慶的中央政府高官們本以為搞些茅台酒會更方便,沒想到卻更費周折,有的沒實權的甚至一瓶都搞不到。此事也引起了何應欽的重視。何應欽抗戰時期任軍事委員會參謀長,負責戰時的軍制、計劃和指揮,有權調配戰時物資。對「偈盛酒號」茅台酒情有獨鐘的何應欽為了保護這一中國「第一白酒」不會凋零,在不影響戰需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對「偈盛酒號」的釀酒原料予以保障。

至1945年抗戰結束,「偈盛酒號」茅台酒的年產量始終維持在60至70噸之間,占當時茅台鎮產量三分之二。

       抗戰勝利後,時局依舊動盪,茅台鎮的釀酒業也沒用得到有效恢復,除「偈盛酒號」外,僅存「成義燒房」、「榮和燒房」和「恆興燒房」三家,但其成立時間、生產規模及名氣都不能和「偈盛酒號」相提並論。1948年,何應欽卸任聯合國軍事參謀委員會中國政府代表,從美國回國,任國防部長。儘管他極力主張武力消滅共產黨,並是國共內戰的發動者之一,但與共產黨兩年仗打下來,已經感覺到軍事力量對比和戰爭形勢的轉變,著手為自己和國民黨政權找後路。蔣介石撤退的宗旨是能帶走的都帶走,絕不給共產黨留下,何應欽是貴州有人裝車,福建有人裝船,當然是貴州自己想帶走的就一定不會留下。

      「偈盛酒號」茅台酒二十年的國宴用酒地位、眾多軍政要員的專好以及何應欽、朱紹良、谷正倫等對其特有的情懷,自然不會旁出撤台名單。為了確保「偈盛酒號」在台灣能夠成功復建,何應欽授意谷正倫,一定要把人、配方、原酒、設施等全部帶走。

       1948年11月至1949年4月,「偈盛酒號」進行了一場自1704年有證可考以來的歷史大遷徙。谷正倫不愧「中國現代憲兵之父」,抓人搜物滴水不漏,加之在甘肅十年重視發展農耕,又做過糧食部長,也深諳釀酒所需條件,「偈盛酒號」的釀酒師一個不少,連同釀酒配方、貯存多年的陳釀、窖池窖泥、酒麴、制曲設施設備、存儲容器、水樣、種子,移植的周邊植物物群等,甚至將酒號內外挖地三尺,所有土壤全部運走。有朱紹良的接應,順利抵達台灣。


台茅誕生

         1949年5月,來自貴州仁懷茅台鎮的釀酒大師們就開始了艱辛的酒坊選址歷程。台灣島與貴州省緯度相近,都在北緯20至30度之間,地形地貌也極其相似。台灣島地形複雜,多山地,溪流湖泊密布,特別是由北向南縱亘著一條高大的山脈,多座山峰海拔在3500米以上,最高山峰玉山海拔更是近4000米,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將來自太平洋的季風擋在東海岸,而在山脈西麓,形成了數以千計的環山對峙、高溫潮濕、風速小的十分有利於釀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的小環境。這與茅台鎮地處河谷,風速小,有利於釀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的地形非常類似。茅台鎮海拔450米,釀酒師們選擇了近百個海拔在400~500米之間的類似小環境,從年均溫度、降水量、日照時間、植物物種及周圍環境等多方面予以篩選,還採集了上萬份土壤、水源樣本分析比對,進行微生物培養。

      歷時七年,最終選定台中市外埔區鐵砧山下大安溪和大甲溪交匯的一處環山谷地,年平均氣溫24攝氏度,年日照時數1800小時,年降雨量1400毫米,風速小,高溫無冬,水質清澈甘甜,富含微量元素,多樣物群落微生物群,經過微生物培養,茅台鎮原有的多樣物群落微生物群在這裡可以生存和繁殖,並達到相近的水平。台灣茅台酒就在這裡誕生了。

風味特點

     台灣茅台酒的酒精含量為55度,風味特點是:酒色清亮透明,有清逸的藥香,入口醇甜甘爽,後味平淡。廣告語:「開得瓶來,異香撲鼻」。從台灣茅台酒的理化指標來看,總酸總酯與大陸的高梁小麯酒類似,但乳酸乙酯卻比國內高粱小麯酒少。己酸乙酯的含量每100毫升達到54.65毫克,估計是在勻兌時添加進去的,但是固形物含量每升高達1.47克,超過了國標3.7倍,估計是勾兌時添加糖所致,這在大陸是不允許的。1978年參加了在日內瓦舉辦的世界第十六屆酒類大賽上,榮獲銀獎。在這次賽會上,台灣的竹葉青、荔枝酒獲得金牌,使得台灣省的酒大出風頭。

價格對比

       台灣茅台酒以城市中產階級為消費對象。因此,當時的價格相當於法國馬爹利一類中檔白蘭地。由於在台銷售採取「數量少、高價格」的策略,使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由於台灣的出口型經濟導向,其年產估計在100-200噸左右,年出口量達到30—50噸左右。也就是說占台灣白酒出口總量的15%左右。主要銷售到美國、日本、新加坡和香港。1987年以前,台灣茅台酒在香港的換匯一般比貴州茅台酒高10%,而且價格穩定,下表為兩種酒的價格對比。


貴州茅台酒和台灣茅台酒在香港的零售價格(1984—1988)

貴州茅台酒 台灣茅台酒

  酒零年月       規格   金額(港幣) 規格      金額(港幣)

1984年10月 飛天牌一斤裝 60 瓷瓶一斤裝 74

1985年2月 飛天牌一斤裝 70 瓷瓶一斤裝 85

1986年10月 飛天牌一斤裝 82 瓷瓶一斤裝 93

1987年10月 飛天牌一斤裝 92 瓷瓶一斤裝 98

1988年9月 飛天牌一斤裝 288 瓷瓶一斤裝 102

原因分析

從上表中可見,雖然台灣茅台酒屬於異地生產的茅台酒,但賣價在一段時間裡卻比貴州茅台還高,判斷一定是包裝和廣告做得符合香港消費者的需要。台灣茅台酒的包裝頗具特點,出口酒用白細瓷瓶裝。正面以高梁、小麥、綠豆為圖案,標明釀酒之原料。背面配以小詩:「勸君細酌茅台酒。勵此金甌待補心。」構圖樸素、典雅大方,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內盒用黃瓦紙做成,防止瓷瓶磕碰。外盒採用三色印金。瓶塞採用軟木塞更顯用心,在西方開瓶是一項十分考究的服務技能和修養,作為生活方式比較西化的香港消費者,宴會用酒都有專門的開瓶器,顯然軟木塞的茅台酒是更受歡迎。



進入1990年代以後,隨著貴州茅台酒的海外銷售越做越好,酒的原產地品質越來越受到華人華僑的認可,台灣茅台酒已逐漸式微,便逐漸把消費群體轉向普通工薪階層,台灣茅台酒這個「舊時王謝堂前燕」,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也證明了南橘北枳,茅台酒異地釀造是行不通的,更加凸顯貴州茅台酒的珍貴!

(有待最新評比)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mEG0j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