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品牌變革之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品牌變革之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6月24日 星期五

2016 10 05 左永安顧問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台北左府(無極)道德宮 天藍海 鹿鳴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TTQS ICAP PMP LVMH集團旗下擁有Louis Vuitton、Christian Dior、LOEWE、軒尼詩、寶格麗 法國奢侈品牌LVMH今天在官網宣布,計劃以6.4億歐元(約224億台幣),收購德國知名行李箱廠商Rimowa 80%股權。 LVMH執行長Bernard Arnault的24歲兒子 Alexandre Arnault 將成為 Rimowa 的共同執行長。LVMH是向 Rimowa 創辦人的孫兒 Dieter Morszeck 收購股權,他今後也是共同執行長。LVMH的臉書及官網今天公布了相關消息及照片。這一交易預計2017年1月完成。以家族經營為主的RIMOWA傳到Dieter Morszeck已經是第三代,而且他也經營公司超過44年,萌生退意但兒孫輩卻無意接班,因而在與LVMH集團溝通多次後才選擇賣出股權,不過就目前釋出訊息來看,在經營權的部分還是由RIMOWA原本家族主導。

 

徐尚禮

LVMH集團宣布收購知名行李箱RIMOWA,圖為LVMH集團的24歲少東Alexandre Arnault(圖左),圖右為德國RIMOWA的第3代執行長Dieter Morszeck。(取自LVMH臉書)












































































LVMH集團宣布收購知名行李箱RIMOWA,圖為LVMH集團的24歲少東Alexandre Arnault(圖左),圖右為德國RIMOWA的第3代執行長Dieter Morszeck。(取自LVMH臉書)
Alexandre Arnault (圖左)及RIMOWA的第3代執行長Dieter Morszeck(圖中),圖右為Alexandre Arnault 父親Bernard Arnault(右)。(圖/取自lvmh官網)











































































Alexandre Arnault (圖左)及RIMOWA的第3代執行長Dieter Morszeck(圖中),圖右為Alexandre Arnault 父親Bernard Arnault(右)。(圖/取自lvmh官網)
法國奢侈品牌LVMH今天在官網宣布,計劃以6.4億歐元(約224億台幣),收購德國知名行李箱廠商Rimowa 80%股權。
LVMH執行長Bernard Arnault的24歲兒子 Alexandre Arnault 將成為 Rimowa 的共同執行長。LVMH是向 Rimowa 創辦人的孫兒 Dieter Morszeck 收購股權,他今後也是共同執行長。LVMH的臉書及官網今天公布了相關消息及照片。這一交易預計明年1月完成。
LVMH集團旗下擁有Louis Vuitton、Christian Dior、LOEWE、軒尼詩、寶格麗等60多個知名品牌。RIMOWA則是德國著名的行李箱品牌,經典百褶設計以鋁製輕量聞名。
RIMOWA在全球有3000名員工,在65個國家透過近150家商店和合作夥伴銷售產品。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2020年3月29日 星期日

2020 03 29 左永安顧問 沒有企劃 就沒有企業 目錄 自序 第一部 廣告摘星 第一章 行銷理念與市場作戰 第二章 廣告理念的新突破 第二部 廣告風雲錄 第三章 廣告人的舞台 第四章 廣告與生活 第三部 行銷研究與市場調查 第五章 消費者分析 第六章 市場分析 第七章 競爭態勢分析 第四部 行銷定位策略 第八章 商品定位策略 第九章 市場定位策略 第五部 廣告策略實戰 第十章 廣告策略的架構 第十一章 廣告策略規劃的實戰步驟 第十二章 廣告策略實戰個案 第十三章 廣告定位與廣告創意 第六部 廣告媒體戰略 第十四章 媒體戰略的流程與媒體計畫 第十五章 媒體計畫實戰個案 附錄1 廣告公司的創新組織 附錄2 如何創造有銷售力的廣告

沒有企劃 就沒有企業

目錄
自序
第一部 廣告摘星
第一章 行銷理念與市場作戰
第二章 廣告理念的新突破

第二部 廣告風雲錄
第三章 廣告人的舞台
第四章 廣告與生活

第三部 行銷研究與市場調查
第五章 消費者分析
第六章 市場分析
第七章 競爭態勢分析

第四部 行銷定位策略
第八章 商品定位策略
第九章 市場定位策略

第五部 廣告策略實戰
第十章 廣告策略的架構
第十一章 廣告策略規劃的實戰步驟
第十二章 廣告策略實戰個案
第十三章 廣告定位與廣告創意

第六部 廣告媒體戰略
第十四章 媒體戰略的流程與媒體計畫
第十五章 媒體計畫實戰個案

附錄1 廣告公司的創新組織
附錄2 如何創造有銷售力的廣告



2020年3月7日 星期六

2020 03 07 左永安顧問 英國首相強生在上台後不久,就宣布要對 BBC的收費機制展開調查。強生政府認為,目前廣播產業早已產生變化,因此警告 BBC可能面臨像租片公司百視達(Blockbuster)一樣的命運。當年,百視達並沒有意識到 Netflix的崛起,失去先機,最終被 Netflix淘汰。BBC總部大門口。從 1922年迄今,BBC經營時間已經長達 98年。 目前,用戶們繳納的電視牌照費是BBC的重要財源之一,然而,在眾多串流公司的競爭下,未來BBC的財源勢必要面臨改變。 BBC未來可能採用累進牌照費、訂閱等方式,想辦法籌措資金來源。

by:山謬

談到國際新聞,BBC多半是人們心中頭幾個浮現的媒體,它既深又廣的報導形象深植人心。不過未來,BBC如果缺乏資金來源,人們現在熟知的BBC,還會是同樣的BBC嗎?
post title
圖為

BBC總部大門口。從 1922年迄今,BBC經營時間已經長達 98年。

目前,用戶們繳納的電視牌照費是BBC的重要財源之一,然而,在眾多串流公司的競爭下,未來BBC的財源勢必要面臨改變。

BBC未來可能採用累進牌照費、訂閱等方式,想辦法籌措資金來源。

路透社/達志影像

老牌媒體BBC

BBC一直是英國老牌、知名的公共媒體,是許多人想看國際新聞的頭號選擇之一。自從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上台後,圍繞著BBC資金的討論也越來越熱烈。
未來,BBC還會以今天的模樣,出現在下一個世代人們的生活當中嗎?

BBC,98歲了!

BBC這家老字號媒體,成立於 1922年,隨後在 1927年取得了英國皇家特許狀。這時候的 BBC還只是一家廣播公司。在陸續放送電視和開放網站新聞後,BBC逐步成為現在全球最知名的媒體公司之一。
不過,BBC每年大量製作節目的經費是怎麼來的呢?

BBC收取的「電視牌照費」是什麼?

BBC的主要資金來源,就是 1927年皇家特許狀允許他們向電視觀眾收取的「電視牌照費」。在英國,想要看電視的觀眾在接收電視訊號以前,必須先花一筆錢取得合法的「電視牌照」,才能收訊看電視,而這筆錢就稱為「電視牌照費」。

每年,BBC有大約 75%的資金來自電視牌照費,這筆資金大約是 150億英鎊(折台幣約 5,741億元)。剩餘的 25%,則是來自其他收入,包括節目銷售等。

拒絕支付這筆錢的人會因此被起訴,甚至有可能被判刑入獄。雖然每年都有許多人因此被起訴,但是真進到監獄的人並不多。2018年,只有 5個人因為拒付牌照費和因此而生的罰款而入獄。

重新審核電視牌照費

英國首相強生在上台後不久,就宣布要對 BBC的收費機制展開調查。強生政府認為,目前廣播產業早已產生變化,因此警告 BBC可能面臨像租片公司百視達(Blockbuster)一樣的命運。當年,百視達並沒有意識到 Netflix的崛起,失去先機,最終被 Netflix淘汰。

另一方面,強生也認為 BBC應該要縮減規模、銷售部分頻道及地方廣播電台。
前數位、文化、媒體及體育大臣摩根(Nicky Morgan)提醒BBC道:「現在有更多小孩聽過 Netflix、YouTube的名字,這應該是對 BBC一個明顯的警示。

《倫敦旗幟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的編輯奧斯本(George Osborne)也警告 BBC:「未來 20年,BBC在 50年前設立的收費系統將無法繼續運作。」

終結對BBC的政治操作

英國前保守黨內閣成員格林(Damian Green)表示,下議院的議員們雖然有時候會被 BBC的舉動惹腦,也接受BBC的舉動有時愚蠢、甚至傲慢,但議員們同意BBC是一個值得被保護的機構。

BBC的董事長克萊門帝(David Clementi)認為如果轉而採用訂閱制,會降低 BBC團結英國的影響力。

目前,已經有超過 10萬人請願,要求政治人物終結對 BBC的政治攻擊,希望政治人物們能支持 BBC以獨立的角色,繼續監督政府執政。


首相方面,在被問及是否會要求 BBC必須關閉部分頻道,首相發言人僅以「BBC的經營問題交由 BBC自行決定」回應。

post title
圖為寫有 BBC全名的一塊招牌。BBC在 1927年取得的皇家特許狀將在 2027年到期,屆時 BBC如何與政府合作,繼續為全球用戶服務,將是 BBC董事長的一大難題。

路透社/達志影像


BBC的建議:保留電視牌照費

一直以來,BBC在資金來源的討論上,都很積極表達意見。BBC認為,電視牌照費是確保他們作為獨立、適合所有人觀賞的媒體公司最好的辦法。
BBC表示:「如果我們想要一個健壯的 BBC協助維持英國的海外地位、團結整個國家、引導創意產業邁向成功,以及大量投資英國有天賦的人才,人們需要說明其它收費制度勝過現行電視牌照費的理由。」
即便如此,該來的改變仍然躲不掉。

拒付電視牌照費除罪化

BBC的第一個挑戰,可能出現在 2022年,也就是 BBC 100周年的時候。屆時,政府有可能將拒付電視牌照費除罪化。有些專家認為,這項改變會導致更多用戶拒付電視牌照費,讓BBC每年損失更多資金來源。
不過相較於下一個挑戰,拒付牌照費除罪化顯得微不足道。

2027年…電視牌照費將消失?

到了 2027年,1927年 BBC從英國政府取得的皇家特許狀到期,必須更新。很可能將導致 BBC資金來源全面改變,也是電視牌照費可能被政府完全取消的一年。


不收電視牌照費,BBC還能怎麼辦?

既然資金來源勢必要作出改革,BBC可以怎麼做?
其中一種做法是「累進牌照費」。將英國的家戶按照年所得分級,不同的級別課徵不同的電視牌照費。
或是也能藉由付費訂閱的方式,提供額外的 BBC服務,例如Podcast以及其他頻道等。當然,單純地降低電視牌照費也是一個辦法。

訂閱制很吸引人

從電視牌照費轉換成訂閱制,是許多媒體建議BBC可以考慮的方向。
維持使用電視牌照費的缺點,就是 BBC永遠必須要提供部分「適合所有人」觀賞的節目。
轉換成訂閱制,意味著 BBC可以將旗下不同的頻道組合在一起,依照不同的頻道組合收取不同的訂閱費用,並允許海外的用戶一起訂閱。相較於現在 BBC在不同國家銷售節目的方式,轉換成訂閱制的 BBC將能獲得更多利潤。

BBC不是公共媒體嗎?

不過,BBC作為一個公共媒體,負責提供觀眾獨立、客觀中立的報導,若是轉換成訂閱制,BBC還能繼續提供這類服務嗎?
知名媒體《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認為,未來,政府可以繼續用提供公共頻譜的方式,讓英國第四台(Channel 4)等公司持續扮演公共媒體的角色。或是在類似條件下,要求轉換成訂閱制的 BBC一同提供該服務。

免於跟政客打交道

另一項可以為BBC帶來的好處是:避免現在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和政府討論電視牌照費金額的麻煩。

擺脫電視牌照費後,BBC將可以專注在節目製作上,免於受到政治盤算的影響。

post title
圖為傍晚點上燈光的 BBC招牌。或許,在討論 BBC的收費方式以前,人們應該先詢問自己:「如果未來 20年還有公共廣播服務,我想看到什麼?」
Photo: Tim Loudon

未來,人們希望從 BBC看到什麼?

BBC雖然是世界上最大、最知名的媒體之一,但它所面對的問題也是十分棘手。
即便如此,前BBC董事長格瑞德勛爵(Michael Ian Grade)說:「真正的問題是:如果未來 20年公共廣播服務仍然存在,我們想看到什麼?」


安德斯分析(Enders Analysis)研究公司的創辦人安德斯(Claire Enders)說:「我相信 BBC會撐過這一切,只是我真的不知道它要如何撐過。」


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2016 12 30 左永安顧問 ,由華碩連續四年蟬聯冠軍,趨勢科技與旺旺控股再次穩居第2及第3名。中國信託金控(CTBC)首度入榜即締造佳績,一舉搶下第4名。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安永全球電商 台北左府(無極)道德宮 台北市酒類商業同業公會 美酒網 台灣最有公信力 酒類 販售 電子商務網站 天藍海 鹿鳴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TTQS ICAP PMP 這份由經濟部工業局發佈的「2016年台灣國際品牌價值調查」,可以看到台灣前 20 大國際品牌的排名,華碩連拿四年第一,首次進榜的中國信託則直接搶下第四。 不過從上看到下,發現這 20 大品牌幾乎都是大公司,而且和去年相比名次只有微幅變動,不過榜單上有出現捷安特、研華科技、美利達工業,這些和工業 4.0 發展有關的公司,的確正在朝這趨勢發展!負責鑑價的 Interbrand 表示,台灣企業品牌意識持續加強,更加重視與投入品牌塑造與運作,即使面對鉅變的市場環境,對於「大、智、移、雲、物」(大數據、智慧城市、移動互聯、雲端科技、物聯網)趨勢仍積極佈局,將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克麗緹娜(排名第19,品牌價值成長19%)、美食達人 (排名第11,品牌價值成長17%)、研華(排名第6,品牌價值成長13%)、台達電子 (排名第15,品牌價值成長13%)與統一企業(排名第16,品牌價值成長12%),表現相當搶眼。

這份由經濟部工業局發佈的「2016年台灣國際品牌價值調查」,可以看到台灣前 20 大國際品牌的排名,華碩連拿四年第一,首次進榜的中國信託則直接搶下第四。
不過從上看到下,發現這 20 大品牌幾乎都是大公司,而且和去年相比名次只有微幅變動,不過榜單上有出現捷安特、研華科技、美利達工業,這些和工業 4.0 發展有關的公司,的確正在朝這趨勢發展!
2016/11/29(責任編輯:張瑋倫)
0004

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執行,全球權威品牌價值調查機構 Interbrand 承辦,「2016年台灣國際品牌價值調查」於11月29日公佈,由華碩連續四年蟬聯冠軍,趨勢科技與旺旺控股再次穩居第2及第3名。中國信託金控(CTBC)首度入榜即締造佳績,一舉搶下第4名。
本次台灣國際品牌價值調查,是導入與 Interbrand「全球百大品牌價值排行」相同的品牌鑑價系統。今年度華碩電腦透過優異創新能力持續延展業務版圖,以品牌價值17.48億美元,再次拔得頭籌。首度入榜的中國信託金控,突破金融產業國際化門檻,憑藉轉型綜合解決方案平台與打造數字體驗的努力,強勢拿下殿軍寶座。
依據今年總體品牌價值調查,台灣20大國際品牌產業格局更加多元宏觀,包含:消費性電子產業(如華碩、宏達國際及宏碁公司)、運動健康產業(如巨大、美利達、喬山)、科技產業(如研華、台達電子、聯發科技)、金融服務業(中國信託金控、中租控股)、食品飲料產業(如旺旺、美食達人、統一)及美容業(克麗緹娜)等等。
其中高達5家台灣國際品牌企業,品牌價值呈現兩位數的強勁成長力道,包括:克麗緹娜(排名第19,品牌價值成長19%)、美食達人 (排名第11,品牌價值成長17%)、研華(排名第6,品牌價值成長13%)、台達電子 (排名第15,品牌價值成長13%)與統一企業(排名第16,品牌價值成長12%),表現相當搶眼。
負責鑑價的 Interbrand 表示,台灣企業品牌意識持續加強,更加重視與投入品牌塑造與運作,即使面對鉅變的市場環境,對於「大、智、移、雲、物」(大數據、智慧城市、移動互聯、雲端科技、物聯網)趨勢仍積極佈局,將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科技產業透過強強聯手及跨界合作,加速拓展業務版圖,有助品牌競爭力提升;如研華科技與微軟、英特爾和 IBM 等知名品牌,聯手促進智慧城市產業,成為產業轉型物聯網的新進者。
而台達電子近年已從關鍵零組件製造商,轉型為整體節能方案提供者,快速反應產業智能製造與物聯趨勢,即時更新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則以業務模式深化整合,拉抬品牌增值力。
在本年度調查結果中,伴隨消費升級趨勢,產品為王時代遠去,台灣品牌不斷進行品牌升級,升級後品牌變得更具個性、品牌溝通更具體驗性。
以美食達人(85度 C)為例,新品牌定位 ”Welcome All” 催生新形態門市轉型,為消費者打造第三空間,並順應健康、天然需求推出新品,搭配創新營銷取得可觀銷量;而統一企業啟動品牌轉型,成功在泡麵、礦泉水與茶飲推出高端定位新品牌,奠定差異化地位,贏得華麗轉身。
另外,Interbrand 提出,消費者對健康與運動需求與日俱增,健康產業品牌對於市場教育與大數據的投入,將有益提升消費者好感度。喬山推出 ”Matrix 健身學院”,引進國際級師資,為健身房業者與健身教練提供課程培訓;巨大發布 Ridelife 系統,融合大數據與物聯網概念,為消費者打造 e 化騎乘新體驗,維持價值成長力度。
品牌顧問公司 Interbrand 指出,近年消費性電子產業市場已趨近飽和,而新興業務仍處於投入大於產出的探索佈局階段,尚無法對品牌作出更多貢獻,導致消費性電子品牌業績衰退進而影響價值表現,但是,隨著技術持續發展與成本降低,新興產業影響力將可繼續擴大,未來價值漲勢仍值得期待。
本年度台灣品牌價值調查結果,Interbrand 顧問公司觀察到「拓、合、升、智」(跨界拓展、高度整合、體驗升級、大智移物雲)四個重要趨勢;Interbrand 建議台灣企業拓展新興趨勢產業之際,務必明確且重塑品牌內涵,找到專屬自身的差異化品牌定位,將有助於轉型後企業占據新興領域。
未來在全球數位化趨勢潮流中應與時俱進,創新品牌溝通方式或借力合作品牌,與終端消費者建立有效互動,以充分發揮品牌價值,成就台灣國際品牌。
整體而言,今(2016)年台灣20大國際品牌價值為92.43億美元,相較2015年品牌總價值(89.55億美元)成長3.21%。
在科技趨勢及健康消費潮流帶動下,科技產業 (趨勢科技、研華、聯發科技、台達電、合勤)品牌價值總成長幅度達6.25%;健康產業(巨大、美利達與喬山)價值成長4.08%,而本年再新增一家首度入榜品牌企業,金融產業的中國信託金控(品牌價值5.06億美元,第4名),顯示台灣國際品牌企業努力經營成果。
「台灣國際品牌價值調查」以上市櫃(公開發行)且品牌經營具國際化的台灣品牌為對象,本項鑑價導入 Interbrand 每年定期公布之「全球百大品牌價值排行」相同的品牌鑑價系統,結合量化的企業財務分析及質化的品牌角色與品牌強度分析,為台灣的國際級品牌評估出具體的品牌價值,標示其在全球市場競爭力的具體座標。
(本文訊息由經濟部工業局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pr@fusionmedium.com,經編輯檯審核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2016 11 15 左永安顧問 個案討論 卓越經營模式 左記歐洲商行 黃金牛蒡茶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台北左府(無極)道德宮 鹿鳴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TTQS ICAP PMP 連續蟬聯4年榜首、市占率最高的Apple持續榮登霸主地位 從2014年的1189億美金,到2016年的1781億美金 全球最大的美國廣告傳播公司Omnicom,旗下之品牌顧問公司Interbrand日前公布了「2016全球最有價值百大品牌」報告,這些品牌範圍橫跨科技、餐飲、汽車、時尚、社群等領域,某些品牌已屹立百年,有些則是近10年的新興品牌,但都對社會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國家的形象與招牌。 Interbrand系依據「品牌的財務表現」、「對消費者的影響力」,以及「對社會的貢獻」等指標評價,這標準已被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認可。每個人都一定有愛用與習慣的品牌,你最支持的牌子,是否有入選百大名單呢? 若以民生食品品牌價值排名,前11名分別是可口可樂、麥當勞(McDonald's)、百事可樂(Pepsi)、百威啤酒(Budweiser)、雀巢咖啡(NESCAFE)、家樂氏(Kellogg's)、達能(Danone)、雀巢(Nestle)、星巴克(Starbucks)、肯德基(KFC)與雪碧(Sprite)。 以汽車品牌價值來看,前14名則分別是豐田、賓士、BMW、本田(Honda)、福特(Ford)、現代(Hyundai)、奧迪(Audi)、福斯(Volkswagen)、日產(Nissan)、保時捷(Porsche)、起亞(Kia)、Land Rover、MINI與特斯拉(Tesla)。 從時尚、精品、服飾類別分析,前8名則為Louis Vuitton、Hermès、Gucci、Cartier、Tiffany & Co.、Prada、Burberry與Dior,相信有不少女性都為這些名牌為之癡狂。根據2015年Interbrand調查台灣品牌價值數據,華碩(ASUS)持續在台灣位居第一榮耀,品牌價值達17.8億美元,其次分別為趨勢科技(Trend)、旺旺控股、宏碁(Acer)、巨大機械(GIANT)、宏達電、研華科技(Advantech)、美利達(MERIDA)、聯發科(MediaTek)與正新輪胎(MAXXIS)。


遠見雜誌 魯皓平 2016 11 14

   © 由 Global View Monthly 提供

   手上拿的是iPhone,用Google搜尋amazon,並購買NIKE極輕量運動慢跑鞋,在這炎熱的天氣裡,你口中喝著Coca-Cola,身穿ZARA的時尚棉質T恤……這些五花八門的品牌隨時充斥著你我的生活,在無形之中,它不僅代表著企業象徵,也是忠誠度與信賴的考驗,成功的品牌,有著一定的歷史定位。

     全球最大的美國廣告傳播公司Omnicom,旗下之品牌顧問公司Interbrand日前公布了「2016全球最有價值百大品牌」報告,這些品牌範圍橫跨科技、餐飲、汽車、時尚、社群等領域,某些品牌已屹立百年,有些則是近10年的新興品牌,但都對社會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國家的形象與招牌。

     Interbrand系依據「品牌的財務表現」、「對消費者的影響力」,以及「對社會的貢獻」等指標評價,這標準已被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認可。每個人都一定有愛用與習慣的品牌,你最支持的牌子,是否有入選百大名單呢?
© 由 Global View Monthly 提供

     連續蟬聯4年榜首、市占率最高的Apple持續榮登霸主地位,靠著iPhone手機風靡全球,蘋果的地位至今無人能敵,加上iPhone7在技術上的創新,品牌價值撼動世界,從2014年的1189億美金,到2016年的1781億美金,這樣的天價數字令人驚艷。

© 由 Global View Monthly 提供

     第2名的Google連續4年位居亞軍,市值高達1332億美金,身為全球最大搜尋引擎的Google,是網際網路領域最經典的品牌,其野心龐大,資源橫跨地圖、機器人、穿戴裝置、影音媒體等領域,現在也開始挹注再生能源、無人車技術。

     第3至5名分別是食品公司可口可樂(Coca-Cola)、研發作業系統的微軟公司(Microsoft)以及平價汽車品牌豐田(Toyota),市值分別為731億美金、727億美金與535億美金。可口可樂是一直是食品類別品牌的冠軍,其暢銷程度幾乎是能宣揚「沒人沒喝過可口可樂」的程度。

     第6至10名分別為電腦公司IBM、受自爆問題困擾的三星(SAMAUNG)、物流龍頭品牌亞馬遜(amazon)、德國汽車名牌賓士(Mercedes-Benz)以及愛迪生是創辦人的美國通用電器公司(GE)。在前10名當中,科技類品牌就占了一半以上,也代表未來的產業趨勢走向。

© 由 Global View Monthly 提供

     在榜單成長率方面,Facebook連續兩年都是成長率最高的品牌,成長幅度高達48%,也從去年的23名一躍為15名,在Facebook用戶急遽成長的當下,它已成了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社群夥伴。

     成長率居次的為亞馬遜,以33%成長率,締造了物聯網時代的新里程碑;誕生於1932年的樂高公司,其所生產的積木幾乎讓全世界大小朋友都曾經玩過,看似平凡的積木卻能在不同排列組合中千變萬化,搭配上電影熱潮、授權商品聯名,樂高價值持續攀升,成長率25%是今年第3,後勢持續看漲。

© 由 Global View Monthly 提供




© 由 Global View Monthly 提供
    
 若以國家來區分,美國持續在百大品牌有著強勢的領先地位,共有52個品牌入榜,這些產品也著實改變許多人日常的生活。

     其次德國品牌佔了10位、法國8位;日本有6家企業入榜,除了上述的TOYOTA與本田外,還有相機大廠Canon、日產車Nissan、Sony與Panasonic,都是台灣人愛用的品牌;南韓則是3家入榜,除了三星外,還有現代汽車與起亞汽車。

© 由 Global View Monthly 提供

     中國有2個品牌入榜,分別為華為、聯想。

     台灣的唯一一次進榜,是在2011年,宏達電(HTC)以36億美元品牌價值登上第98名,可惜在那之後,台灣再也沒有任何品牌能登上百名寶座。


© 由 Global View Monthly 提供

     根據2015年Interbrand調查台灣品牌價值數據,華碩(ASUS)持續在台灣位居第一榮耀,品牌價值達17.8億美元,其次分別為趨勢科技(Trend)、旺旺控股、宏碁(Acer)、巨大機械(GIANT)、宏達電、研華科技(Advantech)、美利達(MERIDA)、聯發科(MediaTek)與正新輪胎(MAXXIS)。

     若以目前百大品牌名單最後一名為特斯拉40億美金的品牌價值來看,台灣要重返百大品牌榮耀,還有一大段路程要走。

     

2016年10月7日 星期五

2016 10 07 左永安顧問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台北左府(無極)道德宮 天藍海 鹿鳴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TTQS ICAP PMP 這份排名已經進入第 17 個年頭,Apple 與 Goole 在近四年都處在前 2 位。 nterbrand 公布 2016 年度全球最佳品牌排名,前三位分別是 Apple、Google 以及 Coca-Cola,基本上與 2015 年相同;然而,相較於 2016 年,Apple 品牌價格成長 5%,而其高達 1,781 億美元的金額,幾乎是 Coca-Cola 家 Microsoft 以及 Intel 三家公司的總和。2016年有著高度成長的品牌是 Facebook(48%)、Amazon(33%)、LEGO(25%)、Nissan(22%)以及 Adobe(21%)。Dior 與 Tesla 則是收入進入 Intelbrand 全球 100 大品牌名單中,而 HP 則是因為拆家成為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與 HP 而「首度」進入排行榜中。 Volkswagen 集團在 2015 年排在 第 31 位,2016 年則因品牌價值下跌 9% 而跌至 40 位。 美洲地區在前大 10 名次中奪下 8 個席位,亞洲由 Toyota 與 Samsung Electronics 拿下兩席,歐洲品牌則於 10 大品牌無緣。

 


這份排名已經進入第 17 個年頭,Apple 與 Goole 在近四年都處在前 2 位。

這份排名已經進入第 17 個年頭,Apple 與 Goole 在近四年都處在前 2 位。




Interbrand 公布 2016 年度全球最佳品牌排名,前三位分別是 Apple、Google 以及 Coca-Cola,基本上與 2015 年相同;然而,相較於 2016 年,Apple 品牌價格成長 5%,而其高達 1,781 億美元的金額,幾乎是 Coca-Cola 家 Microsoft 以及 Intel 三家公司的總和。

不過,相較於 2015 年 Apple 有著 43% 的高度成長,2016 年的 5% 要放緩許多;Google 依舊維持在雙位數成長,而 2016 年部分為 11%,來到 1,332 億美元。
2016年有著高度成長的品牌是 Facebook(48%)、Amazon(33%)、LEGO(25%)、Nissan(22%)以及 Adobe(21%)。Dior 與 Tesla 則是收入進入 Intelbrand 全球 100 大品牌名單中,而 HP 則是因為拆家成為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與 HP 而「首度」進入排行榜中。
Volkswagen 集團在 2015 年排在 第 31 位,2016 年則因品牌價值下跌 9% 而跌至 40 位。
美洲地區在前大 10 名次中奪下 8 個席位,亞洲由 Toyota 與 Samsung Electronics 拿下兩席,歐洲品牌則於 10 大品牌無緣。

2016 10 07 左永安顧問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台北左府(無極)道德宮 天藍海 鹿鳴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TTQS ICAP PMP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eMarketer預測,到2018年,亞太的電商銷售總額將突破1.89萬億美元。到2019年,僅中國電商市場規模就將達到萬億美元,而作為亞洲下一個前沿的東南亞市場也在逐漸展露頭角。科技的巨大影響力已經將品牌體驗與交易之間原本遙遠的距離拉近。事實上,品牌商務(Brand Commerce)即是品牌的未來。在安索帕為可口可樂中國打造的行銷戰役中,消費者只需用手機掃一掃可樂瓶身的二維碼,就能啟動一段歌詞有趣搞怪的音樂或是「音樂表情」,使用者能夠通過微信輕鬆分享內容,將豐富有趣、鼓勵分享的品牌敘事傳播、延伸開來。

2016-10-07 05:03經濟日報 ▉Sven Huberts
當今科技讓我們將實體世界與虛擬世界聯結起來,而引領亞洲商業轉型的重要因素,勢必是不斷演進的商務版圖。根據市場調研機構eMarketer預測,到2018年,亞太的電商銷售總額將突破1.89萬億美元。到2019年,僅中國電商市場規模就將達到萬億美元,而作為亞洲下一個前沿的東南亞市場也在逐漸展露頭角。
科技的巨大影響力已經將品牌體驗與交易之間原本遙遠的距離拉近。事實上,品牌商務(Brand Commerce)即是品牌的未來。從本質上說,就是力求抓住每一個與消費者的接觸點,將品牌影響力最大化,以最高效的方式將品牌體驗轉化為實際交易。
如今的消費者對品牌有新的要求,包括需要構建動人的故事、電商平台,以及借助數位手段實現的產品和服務,當然,還需要聰明的設計。得益於最新的科技,安索帕預見到在亞洲、甚至更廣範圍內塑造品牌商務的十大發展趨勢:
1 個人化推薦
當諸如「你可能也會喜歡這些商品」的產品推薦,已經被置於當下電商體驗的核心,品牌已開始運用資料來預測消費者在什麼時候,在什麼情況下更傾向於購買某款產品。品牌將根據消費者需要什麼、想要什麼來與消費者進行即時的雙向溝通。
2 虛擬助手再升級
在未來的幾年裡,功能超強的虛擬助手將會以迅猛之速發展。屆時,只需借助用戶的少許操作,甚至不需要使用者的介入,就能為用戶完成複雜的任務。不妨想像一下:當Siri或微軟小娜有能力包辦一位真人助理能為你完成的所有任務——從餐廳訂位再到為愛人訂花,是怎樣的場景。
3 大數據,小玩意
當資料處理能力不斷演進,被放大後的小動作就能讓結果大為不同。科技很快將發展到不僅能實現預測,還能做出敏銳判斷的高度。
試想一下,未來的一支智慧手表就能探測感知你的心情,在你情緒低落的時候為你推送冰淇淋的即時促銷資訊。
4 虛擬勞動力的時代
在虛擬勞動力的時代,任何業務都能發展成一種服務,而這正是品牌提供增值服務的大好時機。
從家政協助到醫療保健,再到人力招聘,行動平台將供需匹配的過程變得如此容易,簡直前所未有。
5 重新定義「最後一哩」
在五年前,「次日收貨」可能是大賣點,但到了今天,我們的期望值已迅速爬升,下單當日甚至兩小時後就能收到貨品。
6 對話方塊,也是介面
如今,由於移動端普及率高、使用簡便,愈來愈多的複雜互動都能通過SMS或是通訊APP實現,這就意味著社交APP將會超越溝通的範疇。在中國,微信已經被大家用來預訂計程車和點餐。
7 隱形的商務
當下的免觸支付技術已經以全新的交互介面,讓我們對科技的適應程度又一次得到提升。眾多高新科技確保我們只需自拍或是進出商店就能輕鬆完成安全支付。
8 以資料驅動的敘事
新科技正在以全新方式創造並產出內容。資料正在與創意巧妙結合,創造出充滿魔力的內容產出和講故事的新模式。我們已經能看到以自己孩子為主角的個性化故事書,以及可以根據天氣或時間調整展示內容的戶外廣告。
9 計量生物學的崛起
當科技開啟了更多全新的互動方式,我們的許多感官也隨之被調動起來:語音、面部識別,甚至是氣味和口味都被納入考量。可以讓用戶進行虛擬試妝體驗的智慧自動販賣機,以及能夠用心跳支付的虛擬手環都已經進入了試驗階段。
10 新的敘事接觸點
當獲得靈感與達成交易之間的距離被無限拉近,從零售和送貨再到產品包裝,每一個與消費者的接觸點都是構建品牌資產的機遇。
例如,在安索帕為可口可樂中國打造的行銷戰役中,消費者只需用手機掃一掃可樂瓶身的二維碼,就能啟動一段歌詞有趣搞怪的音樂或是「音樂表情」,使用者能夠通過微信輕鬆分享內容,將豐富有趣、鼓勵分享的品牌敘事傳播、延伸開來。
通過運用資料、科技和創意,能讓具有競爭力的品牌體驗與商務互動之間,僅有一步之遙,進而創造出更多商業價值。
科技已經被公認為品牌擁抱品牌商務挑戰的首要門檻之一,而對所有品牌而言,想要在激烈競爭中拔得頭籌,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跟上科技時代的步伐。
(作者是安索帕亞太區董事總經理)

2016 10 05 左永安顧問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台北左府(無極)道德宮 天藍海 鹿鳴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TTQS ICAP PMP 法國LVMH集團董事長亞荷諾(Bernard Arnault)之長篇人物報導【時尚帝國無人接班?】LVMH老董67歲 亞曼尼82歲 拉格斐83歲 RIMOWA將成為LVMH集團旗下71個品牌中,第一個德國品牌。現年67歲的LVMH董事長亞荷諾(Bernard Arnault),竟然找來年僅24歲的兒子亞歷山卓(Alexandre Arnault),擔任未來RIMOWA的共同執行長。義大利時裝設計師Roberto Cavalli已經75歲;同為義大利知名時裝設計師的亞曼尼(Giorgio Armani)更有82歲; 至於名滿天下的德國時裝設計師與藝術家,也是法國知名精品Chanel的創意總監拉格斐(Karl Lagerfeld),現年更已經83歲。現年41歲的Delphine掌管了號稱是LVMH集團金雞母的旗艦精品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現年39歲的Antoine則擔任集團旗下高價手工皮鞋品牌Berluti執行長,以及義大利喀什米爾羊毛品牌Loro Piana董事長。

2016年10月05日

法國LVMH集團董事長亞荷諾(Bernard Arnault)之長篇人物報導



圖為全球最大精品業者、法國LVMH集團董事長,現年67歲的亞荷諾(Bernard Arnault)。翻攝自精品業資訊網站Luxury Insider



國人熟悉的德國鋁製行李箱潮牌RIMOWA,已接受全球最大精品業者、法國LVMH集團出價6.4億歐元(約228億元台幣),買下自家80%股份。RIMOWA將成為LVMH集團旗下71個品牌中,第一個德國品牌。令人注意的是,現年67歲的LVMH董事長亞荷諾(Bernard Arnault),竟然找來年僅24歲的兒子亞歷山卓(Alexandre Arnault),擔任未來RIMOWA的共同執行長。彭博報導,這項交易案顯示,由於LVMH集團旗下精品品牌超過70個,亞荷諾開始讓第2代接手部分品牌,也趁此考驗,哪個子女最有能力作為他的接班人。
LVMH集團老董67歲 5位子女有3位接重要事業亞荷諾有過兩段婚姻,他與首任妻子生了女兒Delphine Arnault,與兒子Antoine Arnault;與第2任妻子Helene Mercier則生了3個兒子,其中24歲的亞歷山卓是長子。報導指出,現年41歲的Delphine掌管了號稱是LVMH集團金雞母的旗艦精品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現年39歲的Antoine則擔任集團旗下高價手工皮鞋品牌Berluti執行長,以及義大利喀什米爾羊毛品牌Loro Piana董事長。
第一代讓子女接重要事業 從中挑選未來接班人報導也提到,由於年齡漸長而對接班問題的歐洲時尚與精品圈大亨,並非僅亞荷諾一人。舉例來說,義大利時裝設計師Roberto Cavalli已經75歲;同為義大利知名時裝設計師的亞曼尼(Giorgio Armani)更有82歲;至於名滿天下的德國時裝設計師與藝術家,也是法國知名精品Chanel的創意總監拉格斐(Karl Lagerfeld),現年更已經83歲。


(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2016 10 05 左永安顧問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台北左府(無極)道德宮 天藍海 鹿鳴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TTQS ICAP PMP LVMH集團旗下擁有Louis Vuitton、Christian Dior、LOEWE、軒尼詩、寶格麗 法國奢侈品牌LVMH今天在官網宣布,計劃以6.4億歐元(約224億台幣),收購德國知名行李箱廠商Rimowa 80%股權。 LVMH執行長Bernard Arnault的24歲兒子 Alexandre Arnault 將成為 Rimowa 的共同執行長。LVMH是向 Rimowa 創辦人的孫兒 Dieter Morszeck 收購股權,他今後也是共同執行長。LVMH的臉書及官網今天公布了相關消息及照片。這一交易預計2017年1月完成。以家族經營為主的RIMOWA傳到Dieter Morszeck已經是第三代,而且他也經營公司超過44年,萌生退意但兒孫輩卻無意接班,因而在與LVMH集團溝通多次後才選擇賣出股權,不過就目前釋出訊息來看,在經營權的部分還是由RIMOWA原本家族主導。






 
徐尚禮
LVMH集團宣布收購知名行李箱RIMOWA,圖為LVMH集團的24歲少東Alexandre Arnault(圖左),圖右為德國RIMOWA的第3代執行長Dieter Morszeck。(取自LVMH臉書)
LVMH集團宣布收購知名行李箱RIMOWA,圖為LVMH集團的24歲少東Alexandre Arnault(圖左),圖右為德國RIMOWA的第3代執行長Dieter Morszeck。(取自LVMH臉書)



Alexandre Arnault (圖左)及RIMOWA的第3代執行長Dieter Morszeck(圖中),圖右為Alexandre Arnault 父親Bernard Arnault(右)。(圖/取自lvmh官網)
Alexandre Arnault (圖左)及RIMOWA的第3代執行長Dieter Morszeck(圖中),圖右為Alexandre Arnault 父親Bernard Arnault(右)。(圖/取自lvmh官網)
法國奢侈品牌LVMH今天在官網宣布,計劃以6.4億歐元(約224億台幣),收購德國知名行李箱廠商Rimowa 80%股權。
LVMH執行長Bernard Arnault的24歲兒子 Alexandre Arnault 將成為 Rimowa 的共同執行長。LVMH是向 Rimowa 創辦人的孫兒 Dieter Morszeck 收購股權,他今後也是共同執行長。LVMH的臉書及官網今天公布了相關消息及照片。這一交易預計明年1月完成。
LVMH集團旗下擁有Louis Vuitton、Christian Dior、LOEWE、軒尼詩、寶格麗等60多個知名品牌。RIMOWA則是德國著名的行李箱品牌,經典百褶設計以鋁製輕量聞名。
RIMOWA在全球有3000名員工,在65個國家透過近150家商店和合作夥伴銷售產品。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

2016 2017 左永安顧問 全球品牌管理(Global Brand Management)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台北左府(無極)道德宮 鹿鳴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TTQS ICAP PMP 通路商扮演起製造商的角色,分食百億元自有品牌市場大餅,掀起了「貨架革命」。 如7-ELEVEn檸檬紅茶銷售超過雀巢、泰山;全家鹼性離子水也打敗統一、台鹽;家樂福狗飼料也贏過統一、福壽等大廠品牌;特力屋2016年初推出自有品牌LED燈泡,擊敗菲利浦、億光等品牌。

2016-09-17 04:34 經濟日報 記者李至和/台北報導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7-ELEVEn檸檬紅茶、全家鹼性離子水、家樂福寵物狗飼料、特力屋LED燈泡,這些通路自有品牌商品在貨架上的能見度愈來愈高,部分品牌甚至已打敗同類型產品;通路商扮演起製造商的角色,分食百億元自有品牌市場大餅,掀起了「貨架革命」。
通路商將自有品牌商品上了貨架,勢必擠壓供應商的生存空間,通路商挾著日積月累的消費情報投入產品開發,不僅創造巨大營業額,甚至打敗市場領導品牌。
如7-ELEVEn檸檬紅茶銷售超過雀巢、泰山;全家鹼性離子水也打敗統一、台鹽;家樂福狗飼料也贏過統一、福壽等大廠品牌;特力屋2016年初推出自有品牌LED燈泡,擊敗菲利浦、億光等品牌。
2015年國內主要連鎖通路自有品牌市場規模約190億元,其中以超商占近五成,幾乎由7-ELEVEn與全家包辦,其次則為個人用品店、量販店、超市。
一家便利商店商品總數約2,500項,其中自有品牌約250至300項,占比約一成左右,2016年7-ELEVEn自有品牌業績目標75億元、全家則30億元,兩大超商光靠自有品牌就創造百億元商機。
量販型通路包括量販店、居家通路等,也競相投入自有商品開發行列,其中特力集團旗下的HOLA、特力屋近年積極發展自有品牌,企圖以自己開發的產品迎戰電商大軍,提供通路獨特性。
特力指出,居家類型產品同質性高,在電商崛起後,很容易流入價格戰,因此必須發展自己的產品,讓居家通路有自己獨特的面貌,HOLA起步較早,自有品牌已占營收比重35%。

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2016 2017左永安顧問 職能基準 ICAP 師大台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TTQS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 左記歐洲百年商行 專家顧問團 差別訂價 Louis Vuitton、Michael Kors、Tesla電動車與奧迪汽車等,開始淡化甚至隱藏它們的標誌 倫敦Royal Holloway行銷教授Giana Eckhardt 2012年在中國進行研究 有不同的學者研究奢侈品牌炫耀性,對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影響。學者Wilson、Eckhardt與Belk所著《非顯耀性消費的興起》(The Rise of Inconspicuous Consumption)學者Young、Nunes 與Dreze(2010年)提出品牌明顯度(Brand Prominence)

     
    丁瑞華
趨勢消費-奢侈品業賺人民幣 裝低調可以賣愈貴
圖/路透
趨勢消費-奢侈品業賺人民幣 裝低調可以賣愈貴
圖/路透
中國本來是奢侈品高度顯耀性的國家,但人們突然公然取笑炫富,甚至將衣服標籤拿掉。國外學者調查發現,有3個因素導致變化,也提出2個對策因應,或許可以採取差別訂價,將品牌明顯程度低的產品,訂得比品牌明顯度高的產品高。
近年,有不同的學者研究奢侈品牌炫耀性,對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影響。
學者Young、Nunes 與Dreze(2010年)提出品牌明顯度(Brand Prominence)的概念,亦即一個產品可見的標誌範圍或程度,能否幫助人們容易辨識該產品屬於哪一個品牌;Wilcox、Kim與Sen(2009年)
在奢侈品牌仿冒品購買意願的研究中指出,奢侈品牌仿冒手提包上若有明顯標誌,可能會使消費者對該品牌手提包產生需求,並且想向他人展示的渴望,以滿足自我表現。
學者Wilson、Eckhardt與Belk所著《非顯耀性消費的興起》(The Rise of Inconspicuous Consumption)指出,精英消費者愈來愈喜愛低調的奢侈品,不喜歡傳統奢侈品牌炫耀性的消費行為。所謂非顯耀性消費與品牌明顯度低的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不同類型消費族群對產品之品牌明顯度高低,會有不同的購買行為,Young等學者將消費者根據財富、地位的需求分為四類:
─裝闊者(Poseur):「暴發戶」、「裝闊者」對於地位需求較高,渴望被視為富裕族群,但是無法負擔奢侈品,因此可能使用品牌明顯度高的奢侈品牌仿冒品來模仿富裕者。
─無產階級(Proletarian):是不富裕且對地位需求低,因此對奢侈品並不感興趣,購買意願很低。
倫敦Royal Holloway行銷教授Giana Eckhardt 2012年在中國進行研究,發現中國本來是奢侈品高度顯耀性的國家,但人們突然公然取笑炫富,甚至將衣服標籤拿掉。
為了找出原因及公司如何回應,她和2個同事進行趨勢研究,及調查全球各地消費者行為,發現有3個因素導致變化:
因素1.奢侈品牌已普及中產階層,經由副牌和配件、服裝租賃服務(Rent The Runway創始人詹妮佛‧海曼的服裝租賃業務,吸引千禧世代,一手打造的物流平台,足以稱霸分享經濟)、快速時尚模仿,和高品質仿冒品、使標誌不再是財富的象徵。
Wharton的Jonah Berger教授在2010年的研究指出,如果大多數買家只是少數金錢,而不是百萬富翁,產品會成為渴望成為有錢人的信號。
因素2.上流社會消費者較少公開身份與地位的記號。Eckhardt和她的同事說,可能是因為在2000年經濟低迷後,不願意太引人注目。
因素3.社會媒體促成利基品牌興起。例如Goat女裝、Bottega Veneta皮件、Kimpton酒店和Blue Bottle咖啡,經社會經濟階層趣味相投的人可以傳送Berger所謂的「低調信號」(subtle signals)。
研究顯示,受教育的精英分子、時尚學生選擇購買的手提包,有明顯的偏好低調標誌、精緻獨特款式,或避開別人關注的高檔品牌。給這些非炫耀產品的供應商,比更炫耀的同行,有更長壽命。
Eckhardt的團隊舉出2個對策,以應付這個趨勢發展:
對策1.重新設計產品,淡化奢侈品牌標誌。
Louis Vuitton、Michael Kors、Tesla電動車與奧迪汽車等,開始淡化甚至隱藏它們的標誌,如把標誌放在手提袋裡布。Tiffany放棄流行珠寶品牌名稱,只留下簡單的T。
對策2.重塑品牌強調體驗、藝術性或實用性。
一些奢侈品牌避開浮華的標誌和包裝,吸引消費者越來越偏好非炫耀品。
例如,Bottega Venta沒有明顯的品牌名稱在皮包上;時尚品牌Tom Ford在私有香水品牌與服飾包裝沒有任何標誌。
Eckhardt的團隊觀察到一些公司是兩者兼備,如Daimler公司在中國推出炫耀性品牌賓士汽車,也推出更低調的Denza電動車。
Eckhardt研究指出,非顯耀性消費只存在上流社會的精英,類似Young等的「貴族」,仍然有「暴發戶」與「裝闊者」等其他族群喜歡炫耀性產品。
因此除了Eckhardt的2個對策,或許可以採取差別訂價,將品牌明顯程度低的產品,價格訂得比品牌明顯度高的產品高,供不同族群選擇。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