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企業社會責任CS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企業社會責任CS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2020 04 07 左永安顧問 「你喝的不是咖啡,是資本的眼淚。」簽證會計師是安永(Enrst&Young) 華爾街率先作空的渾水基金(Muddy Waters) 中國人的咖啡因攝取量,與亞洲第二大咖啡市場——韓國接近,只是韓國人喝咖啡,中國人的咖啡因95%靠喝茶。渾水是在2月1日發布報告,對瑞幸咖啡發動攻擊。當時,中國小藍杯才剛剛完成增資8.65億美元,股價一度高達50美元。總計從上市到增資,瑞幸咖啡已跟投資人募了450億台幣的資金。

天下雜誌 2020年4月7日 文/陳一姍


瑞幸咖啡上市就開始造假 說謊的小藍杯啟示錄








圖片│黃明堂

成立不到2年就上市,在中國開了超過4500家門市,比星巴克還多;主打App外送、取餐,強調線上線下整合,搜集海量數據,後續商業模式可期。
沒料到,2日竟突然承認,經董事會獨立調查,瑞幸咖啡營運長劉劍主導,自去年第2季到第4季營收造假達台幣93.67億。重大訊息一出,瑞幸股價立刻大跌7成。
瑞幸之前的法說,前3季財報收入125億,第4季原預估89億。換言之,虛增營收占全年超過4成。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這家公司去年5月才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等於一上市就開始做假帳。這比華爾街率先作空的渾水基金(Muddy Waters)指控的,還要提早1季。瑞幸咖啡的承銷商,全是赫赫有名的投資銀行包括:瑞士信貸、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簽證會計師是安永(Enrst&Young)。中金甚至在瑞幸遭到渾水基金放空時,出面掛保證,瑞幸咖啡今年就會轉虧為盈。
國際級投行輔導上市就造假
瑞幸咖啡並未對外公布獨立調查的細節,僅表示已將劉劍等人停職,由於支出面也造假,因此將繼續獨立調查。證券承銷商、簽證會計師的責任也尚待釐清。
「這是一個造假且基本面完全破產的生意,」渾水基金89頁報告中指出。
渾水是在2月1日發布報告,對瑞幸咖啡發動攻擊。當時,中國小藍杯才剛剛完成增資8.65億美元,股價一度高達50美元。總計從上市到增資,瑞幸咖啡已跟投資人募了450億台幣的資金。
儘管一直靠補貼戰,獲利持續虧損,遭受質疑。但過去3年,中國小藍杯的故事依舊像是勵志故事:先搶攻市占率,打開咖啡在中國的市場;透過消費者黏著度,就可以慢慢提高客單價,走向獲利。
但渾水基金披露的匿名報告,號稱雇用92位全職與1418位兼職人員,對瑞幸咖啡620家門市進行現場調查,查出瑞幸不論是每單銷售項目、app下單數都有虛增嫌疑。譬如:在去年11月23日前,瑞幸咖啡app取餐編號是按照順序來,不會跳號。但之後,就變成隨機數字,因此有了做假空間。
先裂變搶客後拉高單價,也是假的
渾水基金蒐集了2.5萬發票。雖然財務長指出,瑞幸咖啡已不再打補貼戰,6成以上客單價在人民幣15~16元間,但抽樣發票卻顯示,4成客單價高於人民幣12元,只有18.9%高於人民幣15元。
瑞幸去年第二季起開始賣輕食,成效也造假。由於中國大陸對於咖啡與食物的增值稅不同,以發票分析,輕食占瑞幸咖啡總體營業額應該只有7%,而非官方財報數字的22~23%間。這粉碎了瑞幸咖啡宣稱的故事:補貼搶客,增加黏著度,可逐步拉高客單價。
分析原因,透過補貼,瑞幸咖啡吸引到的是一群價格敏感度極高,必需靠補貼留住的消費者。因為客戶的屬性,要一邊減少補貼,同時拉高營業額,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免費吸引來的客人,3分之2只會等下一次免費
渾水基金以瑞幸咖啡公布的分群行為做分析,靠免費咖啡吸引來的客人,只有最早期的瑞幸咖啡使用者,後來變成常客。其餘的族群,第二個月客戶維持率普遍會掉到35%以下。不論是那個族群,3分之2的客人喝完第一杯免費咖啡後,都不回購了,除非再推出特價優惠。
這反映出,瑞幸咖啡最大的市場失策,是認為喝咖啡可以變成中國人的剛性需求。
事實上,中國人的咖啡因攝取量,與亞洲第二大咖啡市場——韓國接近,只是韓國人喝咖啡,中國人的咖啡因95%靠喝茶。
對比於瑞幸咖啡強調外帶,在中國大陸開了20年的星巴克深知,截至目前為止,「喝杯咖啡」在中國仍屬於社交功能,而非為了攝取咖啡因。中國消費者喝咖啡可分成五個族群:喝咖啡做社交、以咖啡形塑風格、把咖啡當飲料者,這一類消費者偏好拿鐵等加味咖啡、咖啡成癮者、真正的咖啡愛好者。瑞幸咖啡只能吸引到成癮者,但星巴克鎖定的是前三者。因此,七成星巴克的門市都開在一線城市的黃金商圈。
另外,渾水基金認為,瑞幸咖啡用紙杯使用數,強調7成星巴克消費者外帶,這個數字也有偏頗。因為,即使是內用,星巴克也多用紙杯。中國星巴克實際上的外帶比例應該低於4成。
如共享單車一般,瑞幸咖啡掀起的「裂變行銷」成功故事,即將變成泡沫。也再度證明補貼戰堆砌出的話題英雄,如果不能獲得消費者的喜愛,不是消費者的需求,終究只是一場金錢遊戲。

2020/04/06 轉角說 文/林齊晧



中國的大型咖啡連鎖品牌「瑞幸咖啡」,近年迅速崛起上市、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中國的大型咖啡連鎖品牌「瑞幸咖啡」,近年迅速崛起上市、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然而今年初先是受到武漢肺炎疫情的衝擊,銷售一片冷清;2月又被國際揭露財務造假,東窗事發下瑞幸「自爆式」承認指控,立即引發股價暴跌85%的大崩盤。 圖/路透社

「你喝的不是咖啡,是資本的眼淚。」中國的大型咖啡連鎖品牌「瑞幸咖啡」,近年以挑戰星巴克之姿問鼎中國咖啡市場,並成功迅速崛起上市、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然而今年開年之初先是受到武漢肺炎疫情的衝擊,門市銷售一片冷清慘淡;2月又爆炸性地被國際揭露財務造假,東窗事發下瑞幸在上週「自爆式」承認指控,市值突破100億美元的瑞幸咖啡,立即引發股價暴跌85%的大崩盤。從週末以來,被新聞嚇到的中國消費者們出現兩極化的反應:開始大量下單消耗現存的瑞幸咖啡優惠券、或申請退款儲值,幾度讓瑞幸咖啡的APP大當機。

野心勃勃的瑞幸何以落到如此田地?瑞幸咖啡會不會全面倒閉?5日負責人陸正耀向社會大眾致歉,但案發後連日來對瑞幸內幕的議論仍未停歇;輿論指責瑞幸是「民族之恥」,說好的中國咖啡夢竟是資本遊戲的夢幻泡影,而這種「中國式圈錢」的系統性造假手法,恐怕也是中國資本神話面臨破滅的冰山一角。




從週末以來,被新聞嚇到的中國消費者們出現兩極化的反應:開始大量下單消耗現存的瑞幸...
從週末以來,被新聞嚇到的中國消費者們出現兩極化的反應:開始大量下單消耗現存的瑞幸咖啡優惠券、或申請退款儲值,幾度讓瑞幸咖啡的APP大當機。圖為北京咖啡愛好者試喝咖啡。 圖/路透社

號稱「中國星巴克」的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其實創立時間並不長久。2017年10月成立之後,到2018年1月正式在北京和上海開幕營業;不到半年時間就已經在中國國內展店超過500間,當時打著「小藍杯」的視覺印象,來勢洶洶地要挑戰星巴克在中國的競爭市場。

從開店以來到同年年底,瑞幸咖啡號稱不到一年就做出從500萬杯賣到5,000萬杯的業績,似乎也正如同品牌名稱的「好運氣」,瑞幸順利完成融資和持續拓店的戰略計畫,也在2018年的雙十一購物節刷下單日售出1,820萬杯的中國咖啡銷售最高紀錄。亟欲打敗星巴克的瑞幸咖啡,更如願在2019年底開設超過4,500家店鋪,將約有4,300家分店的星巴克拉下中國咖啡龍頭之位。

2019年6月,一鳴驚人的瑞幸咖啡在美國納斯達克正式掛牌,創下全球最快上市公司的紀錄;中國媒體爭相追捧下,瑞幸咖啡贏得了「中國咖啡第一股」稱號。




2019年6月,一鳴驚人的瑞幸咖啡在美國納斯達克正式掛牌,創下全球最快上市公司的...
2019年6月,一鳴驚人的瑞幸咖啡在美國納斯達克正式掛牌,創下全球最快上市公司的紀錄;中國媒體爭相追捧下,瑞幸咖啡贏得了「中國咖啡第一股」稱號。 圖/路透社

瑞幸咖啡的一切看似繁華榮景,誰知卻在2020年遭遇天翻地覆的衝擊。開年之初因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的影響,中國首先是武漢封城、接連許多大城市進入封鎖狀態,瑞幸咖啡就和所有中國一線城市的餐飲業一樣,銷售門市都直接面臨疫情最嚴峻的打擊,武漢地區的分店也因應政策而全數關閉。

在今年2月初,瑞幸的股價已經跌了一波,當時中國的市場觀察多半認為,和疫情影響有直接關係。但同一時間由美國私人的調查、做空機構「渾水研究」(Muddy Waters Research),發表了一份匿名調查報告,指控瑞幸咖啡造假財務、涉嫌詐欺。

調查報告中指出,瑞幸咖啡在2019年的第三季和第四季財報浮報作假,從掌握的內情數據資料顯示,無論是門市銷售的商品數量還是公司的各種收入,都有明顯誇大數據的痕跡;利潤膨脹虛報超過上億人民幣。由於這份報告提出的證據,包括瑞幸咖啡上千家店鋪的營業狀況、收據資料、甚至主管內部的訊息紀錄,一時之間讓市場相當震撼,瑞幸的股價也應聲重挫。




調查報告中指出,瑞幸咖啡在2019年的第三季和第四季財報浮報作假,從掌握的內情數...
調查報告中指出,瑞幸咖啡在2019年的第三季和第四季財報浮報作假,從掌握的內情數據資料顯示,無論是門市銷售的商品數量還是公司的各種收入,都有明顯誇大數據的痕跡。 圖/路透社

然而瑞幸起初面對指控時,正當中國的武漢肺炎疫情極為嚴峻的時刻,外界新聞關注焦點多半在感染擴散的議題上,彼時的瑞幸咖啡沒有具體做出細節回應;參與融資、同時與瑞幸關係匪淺的投行「中金公司」,也出面擔保力挺。但4月2日,瑞幸卻「主動自爆」公開一份內部調查報告,承認公司內部從2019年第二季以來有高達22億人民幣的交易額造假——這個中國咖啡第一股就此應聲崩盤暴跌。

瑞幸咖啡不尋常的自曝其短,馬上就讓外界聯想到是面對美國集體訴訟的法律問題。瑞幸的報告以及4月5日創辦人陸正耀的致歉聲明,都指出這是「公司首席運營官兼董事劉劍,及向他報告的幾名員工」所犯下的不當財務造假,企圖將責任賴給劉劍。

但是輿論都看得出來,瑞幸的造假並非個別主管一人所能為;系統性、大規模的造假,本質上與瑞幸咖啡的崛起和經營手段有直接的關聯。只是讓一些對瑞幸有所期待的大眾而言,沒想到吹出的中國咖啡夢泡泡,如此輕易地就破碎成幻影。




疫情期間,咖啡廳經營壓力驟增,非瑞幸咖啡店面。 圖/美聯社
疫情期間,咖啡廳經營壓力驟增,非瑞幸咖啡店面。 圖/美聯社

瑞幸咖啡驚人的高增長數據,主要來源之一來自於門市銷售的數據誇大,其中一套手法是讓商品出單單號灌水,例如從原本應該按照顧客購買順序的1、2、3,改成1、3、5,來浮報實際的出單數量。渾水研究的報告中還有這項公司政策的內部對話紀錄,瑞幸咖啡指示此為「正常的隨機跳號」,但實際上根本就是依照序列跳號,藉此增加帳面數字。

另一個搭配衝高出單量的手法,則是鋪天蓋地的形象宣傳和免費贈送。有離職的瑞幸咖啡門市主管向《鳳凰網》透露,有些店面做的訂單超過6成都是「免費」——各種優惠券、贈送活動推廣、第一杯免費等促銷,衝高了出單量,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帶來營收。這也是什麼在瑞幸造假案爆出後,許多中國社群討論的是「手上的優惠券還有效嗎?」

同時一些敏銳的中國投資人早已經注意到,瑞幸的收入成長大部分都來自新店鋪的開設,但問題是大量鋪設的門店多半經營時間較短、許多甚至都還不到一年,因此門市銷售能否持續穩定增長,就是許多投資人觀望的疑慮。




另一個搭配衝高出單量的手法,則是鋪天蓋地的形象宣傳和免費贈送。圖為瑞幸咖啡代言人...
另一個搭配衝高出單量的手法,則是鋪天蓋地的形象宣傳和免費贈送。圖為瑞幸咖啡代言人湯唯、劉昊然。 圖/瑞幸咖啡官網

瑞幸咖啡打著「擊敗星巴克」的旗號,以大量展店和銷售做為其指標。不過也有人指出,瑞幸的拓店過分重量而不重質,展店雖多但未必都能在商場一級戰區中獨佔鰲頭,許多店面的位置其實並不理想;但儘管如此,靠著密集、下重本廣告宣傳的方式,仍然讓瑞幸咖啡的市場形象正面肯定——至少相信瑞幸咖啡真的賣錢、而且有機會打敗星巴克。

「故宮店的案例,就有人看出端倪...」瑞幸的問題並非天衣無縫,早在2018年9月,瑞幸大張旗鼓地在北京故宮開設第1,099家分店時,隱藏在檯面下的暗潮洶湧,就已經多少看出瑞幸背後並不是「許一個中國咖啡夢」那樣單純。

當時瑞幸極為罕見地,是繼星巴克之後成功進駐北京故宮的品牌,星巴克最後在輿論爭議、以及與故宮內部人事政治問題喬不攏下黯然退出;瑞幸以「一瓶小藍杯,一念故宮情」宣傳,故宮店的開張頗有睥睨星巴克的氣勢;然而熟知故宮內部商業運作模式的人透露,非出自故宮官方體系的「外來者」,要進到故宮裡開店必須擺平不少複雜的人事關係,特別是在故宮與中國共產黨極為密切、敏感的牽連之下,瑞幸的進駐就引起不少同業側目。




「故宮店的案例,就有人看出端倪...」瑞幸的問題並非天衣無縫,早在2018年9月...
「故宮店的案例,就有人看出端倪...」瑞幸的問題並非天衣無縫,早在2018年9月,瑞幸大張旗鼓地在北京故宮開設第1,099家分店時,隱藏在檯面下的暗潮洶湧,就已經多少看出瑞幸背後並不是「許一個中國咖啡夢」那樣單純。 圖/路透社

瑞幸咖啡一飛衝天的模式,被認為是當時典型的「中國式圈錢」:看準時機抓風口、快速融資並燒錢擴張、接著迅速IPO上市,或稱為投資成功三部曲——資本催熟、海外上市、股東套現。換句話說,瑞幸咖啡的崛起,未必真的是要認真經營中國咖啡產業,對於創辦人陸正耀而言,咖啡恐怕比較像是投資工具而非目的。

矛盾的是,根據已離職員工向媒體的說法,瑞幸管理階層雖然極為在意顧客的評分回饋,稍有劣評就會嚴厲追究門市人員(這是因為中國餐飲消費極受到網路評分的影響),然而咖啡品質口味卻全都是機械化自動設定好,既不容許客製化、也沒有特別針對咖啡更細緻的改進,咖啡師的訓練篩選也存在若干便宜行事、培訓不足的問題。

「我們每天開店到到閉店,大到數據盤點、小到衛生打掃都特別要求精細。結果公司自暴數劇作假,心裡肯定覺得不可思議,對外還要裝沒事,感覺違背自己良心。」一名員工向《鳳凰網》表示。

此外,在渾水研究的報告裡,也連帶質疑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規模,並不如想像中來得大,相對於中國傳統習慣的茶飲,咖啡商品的利潤有限。因此也有中國相關財經媒體,針對瑞幸案指出,星巴克都要熬過多年的苦心經營,瑞幸的資本遊戲也只是再次印證了圈錢神話的破滅。




「我們每天開店到到閉店,大到數據盤點、小到衛生打掃都特別要求精細。結果公司自暴數...
「我們每天開店到到閉店,大到數據盤點、小到衛生打掃都特別要求精細。結果公司自暴數劇作假,心裡肯定覺得不可思議,對外還要裝沒事,感覺違背自己良心。」一名員工向《鳳凰網》表示。圖為瑞幸咖啡工作人員,非當事人。 圖/路透社




圖為在中國販售的咖啡。 圖/歐新社
圖為在中國販售的咖啡。 圖/歐新社

「瑞幸咖啡是中國民族之恥!」瑞幸咖啡的欺騙,牽動了中國網路社群輿論的國族神經,因為海外成功上市、又被海外給做空重重擊落,連帶影響的不只是瑞幸一連串的法律糾紛和可能面臨下市的結局,其他同樣期盼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都可能因此蒙受投資信心嚴重受損的效應,甚至讓中國公司面臨大規模的審查。

「眾人的努力,敵不過一顆老鼠屎的危害。」海通國際證券指責瑞幸咖啡帶來的嚴重後果,讓海外投資人會越趨於保守,而針對中國企業的監管、調查也可能更加嚴格。而在後續的法律糾紛方面,目前瑞幸咖啡的董事長陸正耀、CEO錢治亞還沒有對外進一步的動作,不過中國的相關分析都認為,被瑞幸推出來背鍋的劉劍難逃美國的司法檢控,但瑞幸的高管們也無法保證能夠100%從中安然脫身。

當然,在中國國內方面,涉嫌詐欺的瑞幸咖啡也極可能面臨司法訴訟,其中是否牽涉更多的會計、投資公司的共謀,也成為日後新聞追蹤的焦點。然而瑞幸咖啡的泡沫引爆,在中國式圈錢的資本遊戲之下,各種新創企業迅速地由盛轉衰,恐怕也只是冰山一角。





瑞幸咖啡的泡沫引爆,在中國式圈錢的資本遊戲之下,各種新創企業迅速地由盛轉衰,恐怕...
瑞幸咖啡的泡沫引爆,在中國式圈錢的資本遊戲之下,各種新創企業迅速地由盛轉衰,恐怕也只是冰山一角。 圖/法新社





2020年2月25日 星期二

2020 02 25 左永安顧問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副理事長朱竹元。 「元大台灣ESG永續 ETF」於2019年8月22日正式掛牌 區塊鍊 AI大數據工業4.0 哈佛個案 精準訓練 職能基準 職能導向課程 酒類商業同業公會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台北左府(無極)鳳清道德宮 中華網紅協會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專案管理 TTQS ICAP PMP WINE 社團法人中華中小企業經營輔導專家協會2019年底「聯合國氣候高峰會」(COP25)中瑞典少女桑柏格(Greta Thunberg)發行ESG及社會責任投資(SRI,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卡內基美隆大學哲學系的 Catherine T. Shea與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 山分校凱南-弗拉格勒商學院的Olga V. Hawn)試圖利用「溫暖」與「能力」 這兩個維度,來測試消費者如何認知CSR表現優異的公司。




2月初澳洲的及時雨,澆熄部分地區野火,也為原本止不住的野火蔓延、

數以億計的野生動物,帶來一線希望。


澳洲野火不是新聞,為何今年會特別嚴重?目前簡單歸納出來的可能原因有:

破紀錄的炎熱高溫,加上既有的季節乾旱現象,還有平坦地形配合強風加劇火勢擴散

等因素。

對照起2019年底「聯合國氣候高峰會」(COP25)中,澳洲政府消極的氣候政策態度,

很難不讓人感慨大自然的反噬效應來得既強且快。


從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2016年的巴黎協定,到2019年的COP25,超過20年的時間,

人類所面臨的氣候變局,也自Climate Change(氣候變遷)進一步惡化為

Climate Emergency(氣候緊急狀態);


但各國政府依舊停留在紙上談兵、各自為政的階段,無法凝聚共識、採取具體行動,

瑞典少女桑柏格(Greta Thunberg)般想要透過政治人物扭轉情勢的期待,

恐怕很難如願。

難道我們只能繼續坐困愁城,就這樣一籌莫展下去?

通常政府做不到的事,民間組織也許有機會另闢蹊徑,這裡的民間組織包括一直深耕

環保領域的非營利單位,還有規模與能力都不亞於政府的企業機構;前者透過無遠弗屆

的科技與理念號召志同道合者,後者則是

透過商業力量善盡企業社會責任,與重要利害關係人(自然環境)共生、共好、共榮。


從人類發展的總體角度觀之,企業肩負起更大責任、戮力貫徹CSR的趨勢,

已成為不得不然的現在進行式。類似像澳洲野火或先前發生的亞馬遜雨林大火浩劫,

都只是眾多反映極端氣候惡化的重大災變之一,捐款善後、專案處理…都只能治標、

無法治本,如何系統化從事環境保護、盤點節能減碳缺口,由單點行動串連成線、

進而擴張成全面性抑制全球增溫,需要更多企業協力投入、同心因應。


若從個別企業角度出發呢?CSR對企業來說,會不會只是花錢買名聲的多餘支出?

CSR表現能否轉化成為獲利保證?消費者真的會對CSR績優生另眼相看嗎?


兩位國外學者(卡內基美隆大學哲學系的 Catherine T. Shea與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

山分校凱南-弗拉格勒商學院的Olga V. Hawn)試圖利用「溫暖」與「能力」

這兩個維度,來測試消費者如何認知CSR表現優異的公司。


「溫暖」的背後隱含受測者如何看待公司CSR活動的動機或目的,

    例如   友善程度、信任程度、真誠度和品德等;


   而「能力」則表示

                 能力、技巧、效能、智力與創意


研究發現,一般社會大眾認為CSR績優公司,比一般公司更溫暖、也更有能力。

因為消費者對「溫暖」的認知產生了外溢效果

所以普遍認為CSR績優公司更具「能力」提供高品質的產品或服務,

因此更會願意購買或認同CSR績優公司(商譽)。

若從企業經營立場分析,從事CSR相關活動的確會產出額外支出,所以必須透過

增強能力與創意來提高單位報酬,才能獲得相同利潤來維持生存所需,

某種程度與這份消費者認知CSR績優公司能力較佳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

換言之,CSR已成為企業對內提升競爭力,與對外爭取消費者青睞的必然途徑。


綜上所述,不論由總體或微觀層次,CSR對企業經營來說,都是不得不然的大勢所趨



2020-02-21 12:00經濟日報 林于蘅/台北報導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副理事長朱竹元。報系資料照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副理事長朱竹元。報系資料照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副理事長朱竹元指出,對公司而言,透過政策法規規範,

都只是使公司被動從事CSR,

如果能結合市場投資,透過編製社會責任投資指數、

ESG指數或永續指數,篩選CSR或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表現優良企業為指數

成份股,成為吸引機構投資人青睞的投資標的,就能激勵更多公司主動投入CSR。




朱竹元從2000年任台灣證交所上市部法規組長參與研擬公司治理實務守則與推行公司

治理起,到2006年在櫃買中心副總任內率先倡議企業社會責任(CSR)暨催生CSR

實務守則,迄今已經超過20年。



朱竹元說,永續投資足可成為驅動公司重視CSR最大力道,尤其當投信業者紛紛追踪這類

指數,發行ESG及社會責任投資(SRI,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相關的ETF或多樣化

的基金商品,就能活絡我國資本市場的ESG、永續及SRI投資。


聯合國從2005年邀請全球大型機構投資人參與制定並簽署全球通行的

「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The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簡稱PRI),

該原則的目標是將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簡稱 ESG)之永續議題,整合到投資策略中。



截至2019年3月,已有超過2,300個全球大型機構投資人簽署PRI,且其管理資產規模總計

高達86.3兆美元;又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SIA)2018永續投資報告統計,全球永續投資的

實際總額已達30.7兆美元。


此外,ESG目前已經成為華爾街的最新投資準則。根據美國永續責任投資論壇(US SIF)

統計,美國市場的相關投資金額已由2016年的美元8.72兆增加到12兆元,

二年間成長了38%;按PRI的ESG永續投資委員會表示,2020年將是ESG發展的關鍵年,

ESG成為國際投資新焦點,也將是未來數年間資産管理的核心題材。


朱竹元說,

由於2019年舉世災難頻生,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已變成氣候急難

(Climate Emergence),消費永續產品、企業良心投資、用投資愛地球的行動化,

更是世界集體的醒覺和共感。



朱竹元認為,投資人未來投資的取向及組合必然朝ESG化發展,對於ESG做不好的企業,

將會被投資人排除在投資組合之外;

而台灣,甚至亞洲地區的ESG等永續投資的全球

佔比(2016年全亞洲全球佔比2.3%,其中日本佔比2.1%)及規模均為甚低,值得省思。



至於如何推動台灣企業更加重視ESG的投入及績效,至關重要;

朱竹元強調,倡議ESG永續投資,已是台灣資本市場必須努力以赴的課題。


另外,朱竹元也指出,2019年入選DJSI世界或新興市場指數的台灣企業共23家,

上榜總數較2018年增加2家企業,台灣企業在永續領域的努力,逐漸在世界舞台展露頭角。


此外,「台灣永續指數」 已於2017年底推出,而追蹤台灣永續指數的

「元大台灣ESG永續 ETF」於2019年8月22日正式掛牌;首檔ESG量化債券基金也將於

今年募集發行。


不過,朱竹元仍認為,當前ESG投資的興起只要正要開始起步而已,未來近年,

允應積極倡議台灣的ESG投資,形塑台灣的永續投資風氣,才能使台灣的企業永續發展

更有成效,更被看見與肯定。



2018年1月14日 星期日

2018 01 14 左永安顧問 AA1000 利害關係人議合標準(AA1000 Stakeholder Engagement Standard)原則作為判斷標準 鑑別出九類臺灣菸酒主要的利害關係人,包含主管機關、員工、消費者、供應商、媒體、通路商、NGO、社區居民、股東 雲端酒指數團隊 Wine Index 春物生技 左記歐洲商行 黃金牛蒡茶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安永全球電商 台北左府(無極)道德宮 無極鳳清道德宮 台北市酒類商業同業公會 美酒網 天藍海 養天正 玉井香 鹿鳴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TTQS ICAP PMP 臺灣菸酒為落實並有效和利害關係人溝通,確實聆聽利害關係人對臺灣菸酒永續發展之策略和方向,參考GRI 永續性報告指南進行重大性分析,鑑別對公司及利害關係人最為關鍵之重大議題,以確立報告書揭露範疇與內容,並說明相關管理方針及績效,除了確認報告書內容涵蓋臺灣菸酒所面臨之內、外部重大永續發展挑戰,同時符合公司經營策略及利害關係人期待。



利害關係人議合
❏ 利害關係人溝通與重大性分析
臺灣菸酒為落實並有效和利害關係人溝通,確實聆聽利害關係人對臺灣菸酒永續發展之策略和方向,參考GRI 永續性報告指南進行重大性分析,鑑別對公司及利害關係人最為關鍵之重大議題,以確立報告書揭露範疇與內容,並說明相關管理方針及績效,除了確認報告書內容涵蓋臺灣菸酒所面臨之內、外部重大永續發展挑戰,同時符合公司經營策略及利害關係人期待。
鑑別利害關係人
本公司依據AA1000 利害關係人議合標準(AA1000 Stakeholder Engagement Standard)原則作為判斷標準,由各部門同仁鑑別出九類臺灣菸酒主要的利害關係人,包含主管機關、員工、消費者、供應商、媒體、通路商、NGO、社區居民、股東,針對不同利害關係人設有不同的溝通管道,以瞭解並回應利害關係人之意見。
利害關係人溝通管道
主管機關
員工
消費者
通路商
供應商
媒體
NGO
社區居民
股東
永續議題重大性評估
臺灣菸酒透過多元管道與利害關係人溝通,彙整各利害關係人關注之議題,以永續性脈絡、重大性、完整性及利害關係人包容性為基礎,透過以下三個步驟進行重大性分析,以確保所有利害關係人所關注的議題皆於本報告書中完整回應,同時也透過此程序檢視我們努力的成果,並持續對重大議題推動提出改善計畫。
  • 永續議題蒐集
  • 臺灣菸酒之永續議題蒐集依據GRI G4 考量面為基礎,同時考量全球重大永續趨勢、國際標竿同業重大性議題、重要新聞事件等,篩選出臺灣菸酒永續議題共29 項,議題面相包含了公司治理、環境面、社會面、產品面和經濟面。
  • 問卷調查
  • 今年度重大議題分析透過利害關係人問卷發放進行,根據上述蒐集篩選出的29 項重大議題設計成問卷,將問卷發放給上述各利害關係人回覆,藉以了解其對各議題關注程度,總共回收105 份有效問卷。
  • 議題重大性分析及回應
  • 利害關係人問卷回收後,進行分析與整合,以產出各重大議題利害關係人關注程度的排序,同時臺灣菸酒各部門也針對各議題,評估與討論其對公司經濟、環境和社會面向的衝擊,並進一步評估重大議題的影響範圍、邊界。
分析圖
分析圖
分析圖

本年度重大議題與上年度重大議題之差別主要原因為調查方式略有改變,今年除了透過問卷調查分析結果,參考國際同業標竿分析更進而整合臺灣菸酒過去幾年之重大議題,2016年度共篩選出14 項利害關係人高度關注且衝擊程度較高之議題,請參考下方矩陣圖,分別是消費者/ 顧客健康與安全、品質管理、公司治理與誠信、政策與法規遵循、職業健康與安全、反貪腐、廢污水與廢棄物管理、行銷溝通、防止未成年吸菸飲酒、產品標示與銷售責任、水資源管理、氣候變遷與能源管理及經營績效。

臺灣菸酒因產業特性,主要產品皆受到《菸酒管理法》、《菸害防制法》等菸酒管制法規越趨嚴格之影響,社會大眾對此類產品之標示高度關切,故將產品標示與銷售責任列入重大議題。臺灣菸酒的酒及啤酒類的生產,對水及能源的需求相對重要,除因水費調漲將增加生產成本外,一旦缺水限水,尚需因應影響產能之風險,此外臺灣菸酒2016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約接近為23 萬噸CO2e,能源消耗量大,透過能源使用管理可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營運績效,同時減輕對環境衝擊。而經營績效對於企業則是落實永續經營的基石,因此也將此議題納入重大議題。報告書編製完成後,臺灣菸酒各部門會再進行檢視與審閱,以確保報告書資訊與績效連結。

❏ 重大性議題對臺灣菸酒的意義及管理方針
消費者
公司治理與誠信&政策與法規遵循
職業健康與安全&產品創新與研發
反貪腐&廢污水與廢棄物管理
行銷溝通&防止未成年吸菸飲酒
產品標示與銷售責任&水資源管理
氣候變遷與能源管理&經營績效

❏ 重大議題與範疇邊界
重大議題與範疇邊界

2018年1月2日 星期二

2018 01 03 左永安顧問 EMBA 社會企業(英文:social enterprise)是從英國興起的企業型態,目前並無統一的定義。概括而言,社會企業從事的是公益性事業,它通過市場機制來調動社會力量,將商業策略最大程度運用於改善人類和環境生存條件,而非為外在的利益相關者謀取最大利益。其投資主要用於企業本身或者社會。與一般其他私有企業不同的是,它不只是為了股東或者企業的擁有者謀取最大的利潤而運作。此概念於中國大陸通常稱「福利企業」。社會企業的法人身分可以是營利性質的,也可以是非營利性質的,並且,它的表現形式也可能是共同合作模式、成熟的組織構架、非獨立實體、


在台灣,社企流是主流經典的平台,4年多他們的努力看得到!


在香港,HKCSS社聯,是一個社會組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定義 

社會企業(英文:social enterprise)是從英國興起的企業型態,目前並無統一的定義。

概括而言,社會企業從事的是公益性事業,它通過市場機制來調動社會力量,將商業策略最大程度運用於改善人類和環境生存條件,而非為外在的利益相關者謀取最大利益。

其投資主要用於企業本身或者社會。與一般其他私有企業不同的是,它不只是為了股東或者企業的擁有者謀取最大的利潤而運作。此概念於中國大陸通常稱「福利企業」。 

社會企業的法人身分可以是營利性質的,也可以是非營利性質的,並且,它的表現形式也可能是共同合作模式、成熟的組織構架、非獨立實體、

[1] 社會商業或者慈善組織。

[2] 許多商業企業試圖認為他們自己具有社會為目標,而對於這些目標的投入是以最終將其使企業獲取更多財政價值為目的的。

相反,社會企業與之不同,他們的目的不是對投資者提供任何利益回報,除非是那些他們認為最終可以使他們實現社會和環境目標的部分。

由於這個概念的慈善性根源來自美國,同時伴隨著在英國,歐洲和亞洲的共同發展,因此它具有混合的且有爭議的社會關懷報告傳承。

[3] 美國,這個概念伴隨著『通過交易做慈善』,而非『做慈善的同時做交易』。

在其他國家,相比於慈善事業,更明顯地側重於社區組織、重要的且相互關係的民主控制。

[4]幾年,關於社會目的型商業的概念越來越多,它們以推行社會責任為目的,或是為慈善項目尋求基金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2017 12 29 左永安顧問 台灣大哥大2017年在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的「台灣永續企業獎」勇奪九項大獎,董事長蔡明忠更拿下新成立的「企業永續傑出人物」獎項肯定。台灣大哥大公關暨品牌管理副總經理劉麗惠說,台灣認為電信業要對社會有更多關注,台灣大不但是全台首家發展「永續策略地圖」的電信業者,也是全台第一家全面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17項目標的企業。


2017-12-18 01:45經濟日報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台灣大哥大2017年在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的「台灣永續企業獎」勇奪九項大獎,董事長蔡明忠更拿下新成立的「企業永續傑出人物」獎項肯定。台灣大哥大公關暨品牌管理副總經理劉麗惠說,台灣認為電信業要對社會有更多關注,台灣大不但是全台首家發展「永續策略地圖」的電信業者,也是全台第一家全面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17項目標的企業。
劉麗惠說,台灣大希望做數位領航企業,除了關切17項目標,更將這些目標視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項目,希望員工身體力行去做。
她說,許多員工會覺得「做這些我沒有KPI」,但她說服同事,有些社會責任其實可以增加工作效率和成就。
例如台灣大推動myFone學堂,教老人用手機,老人不是智慧手機的族群,當場也不會消費,但慢慢地這些銀髮族群成長,成了台灣大一個營收的動能,永續發展的公益心,幫助企業成長。
劉麗惠說,公司每年是以「編聖經」的心情,認真的編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從董事長開始帶領所有員工一起挑戰新的企業社會責任目標,而且是全公司上下參與,提供數據、圖表和圖片編輯報告書。在這樣的過程中透過外部檢視、內部的討論,大家逐漸的體會什麼是永續發展。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提供

2017 12 29 左永安顧問 EMBA 2016年起,許多利害關係人重視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17項目標,包括教育、工業創新、責任、消費、生產等項目如何推動,台達電也特別說明並助利害關係人了解台達電如何推動這六項目標。台達電專案經理施孟璁表示,要盡企業社會責任,要跟企業本業結合,並且針對不同利害關係人進行溝通,助大家一起向前。 多年來台達電的經營使命就是「環保 節能 愛地球」,CSR工作也特別重視節能減碳,把企業社會責任和商業結合在一起,既是好生意,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

2017-12-18 01:45經濟日報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台達電子堪稱是台灣最重視本業營運與環境保護、永續經營的企業代表,不但在能源電力方面的研發專業強,更獲得國內外多項企業永續經營評比的肯定。
台達電專案經理施孟璁表示,要盡企業社會責任,要跟企業本業結合,並且針對不同利害關係人進行溝通,助大家一起向前。
多年來台達電的經營使命就是「環保 節能 愛地球」,CSR工作也特別重視節能減碳,把企業社會責任和商業結合在一起,既是好生意,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
台達電是跨國企業,事業體很多,但內部有個CSR委員會,成員包括董事長、執行長、營運長,統合各區域互相協助與交流,好的CSR做法會在各地不斷複製。
施孟璁說,2016年起,許多利害關係人重視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17項目標,包括教育、工業創新、責任、消費、生產等項目如何推動,台達電也特別說明並助利害關係人了解台達電如何推動這六項目標。
每年台達電編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都是其他企業參考的對象。現在台達電還開發很多電子平台管理數據,可以觀察區域或工廠能耗狀況,看到問題哪裡就改進,台達也建立供應商管理平台,大家就能有共同的管理模式。同時台達電的報告書注重因地制宜,例如近年協助中國團隊建立自己的CSR委員會、撰寫符合當地利害關係人需求的報告書,現在已經是中國CSR報告五星等級唯一的台資企業。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提供

2017 12 29 左永安顧問 EMBA 信義房屋成立36年來,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信義精神,以「堅持企業社會責任,成就世界級服務業」為目標。信義房屋副總經理高治華表示,房仲業是服務業,與製造業不同,但在永續發展目標上,經營面向以建構人心互動、提升社會幸福感的精神,「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提出創新服務,也投入社區營造等。在數據化管理方面,建立短、中、長期永續經營方針並明確訂定管理機制及目標,經鑑別、排序、確證及檢視四步驟,定義出重大關注的37項議題,再選定的16個重大主題和七項永續發展目標,對應價值鏈設定各項目標,逐一衡量信義的施策對這些項目的參與,是否兼顧利害關係人的平衡,及務實達到企業永續發展。


2017-12-18 01:45經濟日報 記者郭及天/台北報導
信義房屋成立36年來,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信義精神,以「堅持企業社會責任,成就世界級服務業」為目標。信義房屋副總經理高治華表示,房仲業是服務業,與製造業不同,但在永續發展目標上,經營面向以建構人心互動、提升社會幸福感的精神,「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提出創新服務,也投入社區營造等。
高治華表示,企業社會責任已成商業世界擘劃未來經營策略的共同語言與跨國工程,信義房屋也參與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關注永續能源、綠色經濟、低碳社會、氣候變遷及企業永續議題。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提供
高治華表示,信義房屋十分重視編製報告書,故而成立專責單位,召開跨部門小組會議透過合作分工做內容整合,並經內外部確認後產出。在產出過程中會探討到不同層面的問題,大家在思辨找答案的過程中,不只小組成員、每位同仁都能思考及實踐信義立業宗旨,並將其貫徹在企業永續發展的日常行動中。
信義房屋用PDCA品質管理循環,反覆審視各項作為是否與利害關係人有相關性。
無論是主動參與評比或是被遴選而得到肯定,信義始終抱持著把正向影響力傳出去的想法和做法。
在數據化管理方面,建立短、中、長期永續經營方針並明確訂定管理機制及目標,經鑑別、排序、確證及檢視四步驟,定義出重大關注的37項議題,再選定的16個重大主題和七項永續發展目標,對應價值鏈設定各項目標,逐一衡量信義的施策對這些項目的參與,是否兼顧利害關係人的平衡,及務實達到企業永續發展。

2017 12 29 左永安顧問 根據聯合國統計,城市建設、能源替代、食物供給、健康與富足等四大面向,一年就能創造12兆美元商機,足見社會責任反饋的經濟效益。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證交所公司治理部副理袁正華 台灣指數公司也攜手FTSE Russell發布「FTSE4Good台灣指數公司台灣永續指數」(簡稱台灣永續指數) 雲端酒指數團隊 Wine Index 春物生技 左記歐洲商行 黃金牛蒡茶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安永全球電商 台北左府(無極)道德宮 無極鳳清道德宮 台北市酒類商業同業公會 美酒網 天藍海 養天正 玉井香 鹿鳴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TTQS ICAP PMP 企業社會責任座談會/編製CSR報告書 接軌國際「創造共享價值—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與溝通」座談會,台灣大哥大公關暨品牌管理副總劉麗惠(左起)、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信義房屋仲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高治華、台達電專案經理施孟璁與會。


2017-12-18 01:45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創造共享價值—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與溝通」座談會,台灣大哥大公關暨品牌管理副總...
「創造共享價值—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與溝通」座談會,台灣大哥大公關暨品牌管理副總劉麗惠(左起)、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信義房屋仲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高治華、台達電專案經理施孟璁與會。 記者徐兆玄/攝影
經濟日報與台灣證券交易所合辦「創造共享價值—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與溝通」座談會正式落幕,與會人士表示,標竿企業落實社會責任,不止於系統化準則,同時還重視電子化、數據化、全球在地化,以接軌瞬息萬變的國際潮流。
證交所公司治理部副理袁正華表示,證交所為強化公司治理成效,不但致力辦理評鑑,近來旗下台灣指數公司也攜手FTSE Russell發布「FTSE4Good台灣指數公司台灣永續指數」(簡稱台灣永續指數),為國內首檔結合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三大面向與財務指標的投資型ESG指數,提供機構投資人投資參考。
本次座談會瞄準企業需求,特別邀請台灣大哥大公關暨品牌管理副總經理劉麗惠、信義房屋副總經理高治華、台達電專案經理施孟璁,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分享信義房屋、台灣大哥大、台達電落實社會責任經驗,及國際最新趨勢。
劉麗惠表示,台灣大哥大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看重系統化的架構藍圖,台哥大本身以「TIME」的數位領航者角色出發,投入六大資本,以此發展出「6C」營運核心,鑑別18項重大議題,最後回應八大利害關係人,並建立七大亮點價值,創造出與供應鏈和非政府組織共榮的環境生態。
高治華表示,信義房屋在創立即立下「以人為本」目標,在治理流程,優先辨識利害關係人,再以國際社會責任目標,加強責任落實。具體實踐上,信義房屋設置了全面倫理管理委員會(TEM委員會),為僅次於董事會的最高決議機構,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均通過該委員會審議,並整合不同部門資源,達到責任行為由上而下且全面擴散效果。
施孟璁指出,台達電成立以環保 節能 愛地球為經營使命,在台達電開拓新業務、新據點,都會考量到節能減碳,如台達電2010至2016年產品出貨,不但節省龐大電力,且能具體統計為客戶省下208億度用電。同時工廠節能高度結合電子平台,連接工廠電表,即時換算具體數據,而編製企業責任報告書,國際規範也重視能否化行為為數據,因此近年台達電落實社會責任,也致力提升數位化、數據化程度。
另一方面,台達電據點廣布全球,除積極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分享台灣經驗,也看重「全球在地化」,包含依各地企業社會責任準則,編製不同報告書,從中讓各地利害關係人更了解公司永續發展的實踐。
簡又新表示,目前愈來愈多企業響應SDGs,但國際準則瞬息萬變,電子化、數據化做來都不容易,卻是讓利害關係人與機構投資人,看懂企業努力關鍵。
尤其是SDGs涵蓋17大目標,非單一企業所能成就,簡又新說,企業應體認合作的重要性,而透過數據化成果,可有效連結成功治理及資訊透明,期盼未來台灣企業再做到商機化。
根據聯合國統計,
等四大面向,一年就能創造12兆美元商機,足見社會責任反饋的經濟效益。


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2017 12 29 左永安顧問 《2017企業社會責任年鑑》台灣證券交易所和櫃檯買賣中心指導 雲端酒指數團隊 Wine Index 春物生技 左記歐洲商行 黃金牛蒡茶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安永全球電商 台北左府(無極)道德宮 無極鳳清道德宮 台北市酒類商業同業公會 美酒網 天藍海 養天正 玉井香 鹿鳴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TTQS ICAP PMP 《2017企業社會責任年鑑》編輯委員共同合影,左起為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郭政弘、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黃呈琮、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林鴻光、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證交所總經理李啟賢、櫃買中心總經理蘇郁卿、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周建宏、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黃日燦、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葉銀華、、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主席于紀隆。首先是總論,呈現國際上發展企業社會責任發展趨勢, 如國際企業如何因應巴黎協定等。 第二是專題論述, 包括碳策略、碳管理、碳帳的建立與應用;綠色金融的興起等。 第三是公司治理,包括公司治理評鑑、台灣公司治理指數、 台灣社會責任型指數推動等。 第四是標竿企業的故事, 2017年鑑精選了40家企業社會責任表現優良企業加以介紹。


2017-12-29 03:03經濟日報 記者李淑慧/台北報
《2017企業社會責任年鑑》編輯委員共同合影,左起為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
《2017企業社會責任年鑑》編輯委員共同合影,左起為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郭政弘、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黃呈琮、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林鴻光、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證交所總經理李啟賢、櫃買中心總經理蘇郁卿、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周建宏、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黃日燦、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葉銀華、、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主席于紀隆。 記者程宜華/攝影
為促進公司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風氣,引導各方投資、創業參考,同時作研究經濟永續發展的權威典籍,經濟日報昨(28)日出版台灣企業社會責任年度專業性刊物《2017企業社會責任年鑑》
本年鑑由台灣證券交易所和櫃檯買賣中心指導,勤業眾信、安侯建業、資誠、安永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積極參與,並廣邀各界重量級專家任編輯委員。
《2017企業社會責任年鑑》編輯委員陣容堅強,包括
證交所總經理李啟賢、櫃買中心總經理蘇郁卿、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郭政弘、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主席于紀隆、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周建宏、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林鴻光、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黃日燦、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黃呈琮、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葉銀華、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等,
十位專家都是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中的一時之選。
經濟日報編撰台灣《2017企業社會責任年鑑》。
希望延續關懷社會的精神、凝聚正向能量,讓社會變得更好。
年鑑包含五大章節,
首先是總論,呈現國際上發展企業社會責任發展趨勢,
                   如國際企業如何因應巴黎協定等。
第二是專題論述,
                  包括碳策略、碳管理、碳帳的建立與應用;綠色金融的興起等。
第三是公司治理,包括公司治理評鑑、台灣公司治理指數、
                              台灣社會責任型指數推動等。
第四是標竿企業的故事,
                   2017年鑑精選了40家企業社會責任表現優良企業加以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