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企業購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企業購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2021 04 05 左永安顧問 理事長 台大 台師大 EMBA 中華品牌網紅協會 台海兩岸影視文創交流協會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及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日前共同舉辦「台日併購議題與展望」研討會,邀請能率集團第一化成控股公司董事長胡湘騏、閎鼎資本董事長鄭敦謙、Advantage Partners合夥人鄭豫,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解析台日併購交易及分享實際案例。

 2021-04-06 09:28經濟日報 康堃皇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共同舉辦「台日併購議題與展望」
研討會。資誠/提供

因應中美貿易大戰、科技變革、租稅法令調整、疫情時代私募基金扮演關鍵推手等多重因素驅動,台日之間併購與投資的需求日益增加。

有鑑於此,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及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日前共同舉辦「台日併購議題與展望」研討會,邀請能率集團第一化成控股公司董事長胡湘騏、閎鼎資本董事長鄭敦謙、Advantage Partners合夥人鄭豫,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解析台日併購交易及分享實際案例。

胡湘騏認為,在台日業務合作或企業併購的過程中,如何強化投資後的公司治理與人員安置,是交易整合成功的關鍵。

鄭敦謙指出,持續有日本集團企業進行重組和分拆非核心事業,這將是台灣企業投資日本企業的機會點,而結合私募基金的資源與經驗共同投資,是台灣企業可思考的模式。

鄭豫表示,私募基金除了作為企業發展與成長過程當中的輔助與轉型推手外,其既有投資企業的退場出售,亦是未來與台灣企業多元合作的另一個角度。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董事長游明德表示,台日併購有其複雜性與需注意的議題,舉凡評估過程中合適標的的尋找、投資架構規劃、收購價格協商、盡職調查作業、交易談判模式、當地員工的移轉與留任、與日本企業併購後的文化融合、組織調整等議題,均是台日併購交易成功的關鍵。

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2021 02 04 左永安顧問 數位轉型 IoT與O2O解決方案的IPC平台 瑞傳2020年營收接近60億元,振樺財務長徐瑞妤表示 華碩砸15億購買振樺旗下瑞傳30%股權、一年後增至45%!加強百億物聯網計畫 華碩表示,與瑞傳將深度結盟,加速實現AIOT產業進化與應用升級,華碩將提名AIOT事業群共同總經理許祐嘉及張權德加入瑞傳董事會。振樺電2017年以55.13億元併購瑞傳時,透過發行48.11億元私募甲種特別股引進雲川興業,雲川興業大股東組成分別是瑞傳創辦人張稜衡、新加坡蘭亭投資、中國衛浴大王唐台英以及云拓資本等。

 華碩砸15億購買振樺旗下瑞傳30%股權、一年後增至45%!加強百億物聯網計畫  

王郁倫 2021 02 04 


華碩宣佈將以15億元購買工業電腦瑞傳30%股權,合作打造工業物聯研製中心,並積極評估一年後以55億元為基礎,進一步提高15%股權,加深雙方合作關係,雙方更表示將推動瑞傳重返資本市場。

瑞傳表示,此合作案由董事沈振來牽線,但雙方經過洽談後促成。

華碩表示,與瑞傳將深度結盟,加速實現AIOT產業進化與應用升級,華碩將提名AIOT事業群共同總經理許祐嘉及張權德加入瑞傳董事會。

華碩2019年底也才成立發展AIOT事業群,未來雙方將業務合作,瑞傳表示,華碩過去伺服器委外代工,後續會轉給瑞傳下單,瑞傳將朝工業電腦界的台積電發展。

振樺電2017年以55.13億元併購瑞傳時,透過發行48.11億元私募甲種特別股引進雲川興業,雲川興業大股東組成分別是瑞傳創辦人張稜衡、新加坡蘭亭投資、中國衛浴大王唐台英以及云拓資本等。

此併購案當初目的是要打造一個IoT與O2O解決方案的IPC平台,5日傳出該大股東因投資成本每股147元而套牢,有意在持有第四年「退場」,對此振樺財務長強調,此為不實消息,雲川興業沒有贖回,還會繼續支持合作。

瑞傳2020年營收接近60億元,振樺財務長徐瑞妤表示,2017年至2019年瑞傳營收都有兩位數百分比成長,毛利率也提升6個百分點,營益率在10%以上,合併效益是有的,因此出售瑞傳價位比收購時提升,該部分利益會反應在股東權益上。

華碩2019年成立物聯網事業群後,董事長施崇棠宣佈將投資百億銀彈在物聯網產業。

責任編輯:錢玉紘

2020年6月30日 星期二

2020 06 30 左永安顧問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享譽國際的加拿大現代馬戲團太陽劇團(Cirque du Soleil)受到疫情衝擊,收入驟減,6月29日宣布聲請破產保護,並將削減數以千計個工作機會。苦於應付逾10億美元債務的太陽劇團說,魁北克高等法院(Superior Court of Quebec)於6月30日舉行聽證會,倘若獲得批准,公司也將在美國尋求破產保護。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享譽國際的加拿大現代馬戲團太陽劇團(Cirque du Soleil)受到疫情衝擊,收入驟減,6月29日宣布聲請破產保護,並將削減數以千計個工作機會。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享譽國際的加拿大現代馬戲團太陽劇團(Cirque du Soleil)受到疫情衝擊,收入驟減,6月29日宣布聲請破產保護,並將削減數以千計個工作機會。(取自官網)
苦於應付逾10億美元債務的太陽劇團說,魁北克高等法院(Superior Court of Quebec)於6月30日舉行聽證會,倘若獲得批准,公司也將在美國尋求破產保護。

太陽劇團在聲明中說,目前已和現有股東進入購買協議階段,包括來自美國、加拿大和中國的投資人。

太陽劇團將立即解雇3480名先前已開始休無薪假的員工。

太陽劇團創立於1984年,足跡已遍布全球300多座城市,以迷人的當代音樂馬戲表演讓觀眾沉醉其中,但沒有馬戲團常見的獅子、大象和熊等動物表演。

然而,新型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擊垮了這個全球知名的馬戲表演團體,被迫取消世界各地的演出,並讓4500多名特技演員和技術人員休無薪假,相當於95%的人力。

太陽劇團娛樂集團(Cirque du Soleil Entertainment Group)執行長拉瑪瑞(Daniel Lamarre)說:「過去36年來,太陽劇團一直是個非常成功且獲利頗豐的組織。然而,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以來,我們所有演出被迫取消,收入為零,管理階層不得不採取果斷行動以保護公司的未來。」

「我期待著重整我們的業務,再次團結起來,為全球數以百萬計粉絲創造太陽劇團的神奇魅力。」


2020年6月2日 星期二

2020 06 02 左永安顧問 登台33年頂好超市將走入歷史 家樂福豪砸32億收購Mirror Media 家樂福今(2日)確定買下頂好超市,包掛旗下的Jasons Market也全部併購。 量販龍頭家樂福(2日)確定買下登台33年的頂好超市,包掛旗下的Jasons Market也全部併購,稍早家樂福發出聲明表示,與Dairy Farm集團簽署協議,以歐元9,700萬(約新台幣32.3億)收購其在台惠康百貨所有股份。 目前家樂福量販加便利購共有137家,頂好則有199家、Jasons Market25家,累計店數達350家店。針對頂好超市確定被家樂福收購一事,頂好則低調說,一切全由家樂福發言。




家樂福今(2日)確定買下頂好超市,包掛旗下的Jasons Market也全部併購。© Mirror Media 家樂福今(2日)確定買下頂好超市,包掛旗下的Jasons Market也全部併購。 量販龍頭家樂福(2日)確定買下登台33年的頂好超市,包掛旗下的Jasons Market也全部併購,稍早家樂福發出聲明表示,與Dairy Farm集團簽署協議,以歐元9,700萬(約新台幣32.3億)收購其在台惠康百貨所有股份。

目前家樂福量販加便利購共有137家,頂好則有199家、Jasons Market25家,累計店數達350家店。針對頂好超市確定被家樂福收購一事,頂好則低調說,一切全由家樂福發言。

對此,家樂福稍早表示,與Dairy Farm集團簽署協議,以歐元9,700萬(約新台幣32.3億)收購其在台惠康百貨所有股份,2020 今年12月完成交易後將全數更換頂好超市品牌;Jasons Market則陸續轉為家樂福頂級超市。

家樂福聲明如下:

家樂福集團與Dairy Farm集團已經簽署協議,收購Dairy Farm集團在台灣的惠康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打造台灣家樂福成為零售市場的全通路領導品牌。

此次交易,包含 224間超市分店(199間頂好Wellcome超市及25間Jasons Market Place),同時也包含了物流中心的資產及土地。整筆交易價值9700萬歐元,台灣的惠康百貨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營業額約為3億9千萬歐元。

在營業整併後,顧客及團隊成員將有來自家樂福集團更大的力量及規模支持,也能夠提供給台灣顧客更好的品質、價格、以及服務。受益於此股權收購案,家樂福集團將加速其在台灣發展高速成長的超市展店營運,將成為台灣超市通路市占率第二的通路。

家樂福集團目前在台灣有137家分店,其中包含了69家便利購超市。家樂福集團在台灣2019年營業額共19億6千8百萬歐元,稅前獲利約2億歐元,營業利益8,300萬歐元。

家樂福集團預計將在股權交割完成後12月內全數更換頂好Wellcome品牌;Jasons品牌則會稍後轉為家樂福頂級超市。未來所有超市分店因加入家樂福集團而享有商業策略及採購優勢,家樂福集團也會持續增進營業密度及優化成本結構。

此外,頂好Wellcome將持續發揮其在生鮮農產品方面的專業並持續發產食品線上購物,並成為線上購物取貨點。

此一股權交易案預計於2020年底完成。

2020年5月24日 星期日

2020 05 24 左永安顧問 聲請破產重整的不乏歷史悠久的百年企業,除經營超過一世紀的赫茲外,此前傳出聲請破產的百年老店還有連鎖百貨公司J.C. Penney、高檔精品百貨尼曼馬庫斯(Neiman Marcus)、服飾零售商J.Crew等。 最大債權人包括IBM與線上叫車巨頭Lyft。 截至2019年底,赫茲有將近190億美元負債,全球員工數約3.8萬人左右。 又一家美國百年老店不敵新冠疫情倒下,全美第二大租車公司赫茲(Hertz)22日宣布聲請破產保護,主要受累於民眾居家避疫,租車需求大減衝擊營收,無法按時償債,與債權人協商不成被迫聲請破產。

工商時報 吳慧珍



赫茲1年股價走勢圖受累於民眾居家避疫租車需求大減,全美第二大租車公司赫茲(Hertz)無力償債聲請破產。(圖/路透)

赫茲1年股價走勢圖受累於民眾居家避疫租車需求大減,全美第二大租車公司赫茲(Hertz)無力償債聲請破產。(圖/路透)

又一家美國百年老店不敵新冠疫情倒下,全美第二大租車公司赫茲(Hertz)22日宣布聲請破產保護,主要受累於民眾居家避疫,租車需求大減衝擊營收,無法按時償債,與債權人協商不成被迫聲請破產。

法院紀錄顯示,赫茲董事會22日同意公司向德拉瓦破產法庭,聲請《破產法第11章》保護。

但該公司指出,破產程序未涵蓋歐洲、澳洲、紐西蘭等國際業務,這幾個市場仍照常營運。

赫茲大部分營收來自機場租車業務,不過疫情席捲美國後,各州政府頒布居家避疫令並限制旅行,重創赫茲營運。由於債務寬限和免除協議於5月22日到期,債權人拒絕再展延協商破局,赫茲不得不向法院聲請破產。

截至2019年底,赫茲有將近190億美元負債,全球員工數約3.8萬人左右。而赫茲向法院遞交的文件顯示,目前資產258億美元,債務244億美元,最大債權人包括IBM與線上叫車巨頭Lyft。

赫茲依《破產法第11章》聲請保護後,仍可在制定償債及公司重整計畫下維持運作。據熟悉內情人士指出,赫茲目前不需要靠債務人持有資產融資(debtor-in-possession financing)的方式來取得資金,因為該公司尚有逾10億美元的現金在手。

赫茲的財務負擔有一大部分來自旗下逾50萬輛車組成的車隊,由於這些生財工具大多是直接購入或長期租賃,偏偏二手車行情隨疫情暴跌,以致赫茲難以靠售車變現應急,租賃負債也愈滾愈大。

新冠疫情釀成的全球公衛危機,導致美國多家仰賴消費者需求的產業不支倒地,走向破產一途,包括零售、餐飲、油氣公司。

聲請破產重整的不乏歷史悠久的百年企業,除經營超過一世紀的赫茲外,此前傳出聲請破產的百年老店還有連鎖百貨公司J.C. Penney、高檔精品百貨尼曼馬庫斯(Neiman Marcus)、服飾零售商J.Crew等。


2020 05 24 左永安顧問 樂天集團會長辛東彬 樂天購物目前營運門市約700家 將關閉5家百貨公司、16家折扣店、75家超市、25家美妝店LOHB's等121家門市。受到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影響,韓國大型連鎖百貨業者樂天購物 (Lotte Shopping)因營收表現不佳,決定加快門市裁減速度, 規劃2020 今年內出售121家門市。韓聯社報導,樂天購物今年第一季淨虧損433.3億韓元(約新台幣11.43億元), 與去年同季淨收入1091.7億韓元相比大幅虧損,樂天購物決定加快出售盈利能力較差 的資產,以改善受疫情爆發影響的財務狀況。


受到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影響,韓國大型連鎖百貨業者樂天購物

(Lotte Shopping)因營收表現不佳,決定加快門市裁減速度,

規劃2020 今年內出售121家門市。

韓聯社報導,樂天購物今年第一季淨虧損433.3億韓元(約新台幣11.43億元),

與去年同季淨收入1091.7億韓元相比大幅虧損,樂天購物決定加快出售盈利能力較差

的資產,以改善受疫情爆發影響的財務狀況。

樂天購物目前營運門市約700家,報導指出,樂天集團會長辛東彬3月接受日本媒體

訪問時曾提及將關閉200多家盈利能力較差的大型超市、量販店及百貨公司。

樂天購物原訂在3到5年內進行這項計畫,並強化電商業務,但因應疫情加快腳步,

目標在今年內就大幅裁減120多家店舖。

樂天購物14日在發布第一季營收狀況後電話會議中表示,

今年將關閉5家百貨公司、16家折扣店、75家超市、25家美妝店LOHB's等121家門市。

樂天購物今天再宣布,6月將先關閉3家大型超市。

樂天購物表示,資產出售過程中不會進行強制裁員,但外界普遍預期,

受影響店鋪將刪減部分職缺。



2020年5月1日 星期五

2020 05 02 左永安顧問 網通大廠友訊2020今年突然爆發的經營權之爭,且戰火愈演愈烈,明泰董座李中旺週四(4月30日)突然遭撤換。市場解讀,這應該是友訊董座胡雪的反擊,友訊和明泰另一大股東佳世達結盟,突然換掉李中旺,也替友訊今年改選董監埋下伏筆。知情人士透露,明泰05 01 今天舉行董事會,原本討論第一季季報等例行議案,友訊法人代表突然提案要解任董事長,當場友訊、佳世達和林裕欽共5票支持換人,氣走只拿到3票支持的李中旺。

2020 05 02 左永安顧問 網通大廠友訊2020今年突然爆發的經營權之爭,且戰火愈演愈烈,明泰董座李中旺週四(4月30日)突然遭撤換。市場解讀,這應該是友訊董座胡雪的反擊,友訊和明泰另一大股東佳世達結盟,突然換掉李中旺,也替友訊今年改選董監埋下伏筆。知情人士透露,明泰05 01 今天舉行董事會,原本討論第一季季報等例行議案,友訊法人代表突然提案要解任董事長,當場友訊、佳世達和林裕欽共5票支持換人,氣走只拿到3票支持的李中旺。




明泰董座李中旺今年結合市場派台鋼集團,欲拿下友訊,卻遭友訊反擊丟掉明泰董座。圖為資料照。© Mirror Media 明泰董座李中旺今年結合市場派台鋼集團,欲拿下友訊,卻遭友訊反擊丟掉明泰董座。圖為資料照。

網通大廠友訊2020今年突然爆發的經營權之爭,且戰火愈演愈烈,明泰董座李中旺週四(4月30日)突然遭撤換。市場解讀,這應該是友訊董座胡雪的反擊,友訊和明泰另一大股東佳世達結盟,突然換掉李中旺,也替友訊今年改選董監埋下伏筆。

從友訊切割的兄弟公司明泰科技今天舉行董事會,由於明泰董座李中旺和友訊前總經理林仕國等人結盟市場派台鋼集團,盼能拿下友訊,友訊創辦人高次軒遺孀胡雪為首的公司派今天反擊,結盟佳世達,成功拉下李中旺。

知情人士透露,明泰今天舉行董事會,原本討論第一季季報等例行議案,友訊法人代表突然提案要解任董事長,當場友訊、佳世達和林裕欽共5票支持換人,氣走只拿到3票支持的李中旺。

知情人士指出,友訊、佳世達順利掌握明泰科技,並改由佳世達法人代表、佳世達副總經理黃文芳接任董座,李中旺的董座和執行長職務也一併遭解任。李中旺遭拔掉董座後,仲琦也更換法人代表,改由黃文芳接手。

攤開明泰年報,佳世達持股明泰約18%,友訊持股2成,另外,緯創也持股明泰3%,李中旺和總經理林裕欽是個人董事,佳世達持有2席董事,友訊也持有2席董事,並設有2席獨董。

明泰先前傳出受到疫情影響,內部大規模裁員,當時明泰解釋是依照考績進行年度人力調整。明泰今年第一季稅前獲利虧損1.04億元,前年整年也虧損0.84億元,也被外界認為,近年經營績效不彰,是造成大股東不滿的主因之一。

由於友訊下週二(5月5日)也將舉行董事會,明泰持友訊二席董事,明泰同時也改派在友訊法人代表,由林文鵬換為宋正一。知情人士表示,友訊公司派目前也重新掌握五席董事,有機會替今年董監改選埋下伏筆。

2020年4月23日 星期四

2020 04 24 左永安顧問 「展昕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台商自創平價女鞋品牌達芙妮(DAPHNE)驚傳持續虧損,將結束台灣代理收掉全台門市,而目前大多數門市都在進行促銷折扣,經典鞋款買一送一,平均一雙僅500元左右,店員更私下透露:「部分店家4月底就會收掉,而台北的門市也只有到6月底。」達芙妮自1987年由第一代老闆陳賢民開始白手起家,靠著平價好穿策略進軍大陸市場,在台灣也受到消費者喜愛,一度有著「平價鞋王」、「女鞋第一品牌」等稱號,隨後在香港上市,不過近年品牌優勢逐步衰退,自2015年來虧損超過百億台幣。據該集團最新業績公告顯示,2019年,達芙妮大陸門市關店數達2288間,平均每天就有6家店關門。



記者谷庭/台北報導 2020 04 23

台商自創平價女鞋品牌達芙妮(DAPHNE)驚傳持續虧損,將結束台灣代理收掉全台門市,而目前大多數門市都在進行促銷折扣,經典鞋款買一送一,平均一雙僅500元左右,店員更私下透露:「部分店家4月底就會收掉,而台北的門市也只有到6月底。」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達芙妮驚爆將收掉全台門市。(圖/翻攝自達芙妮臉書)

其實達芙妮曾在台灣有179間門市,不過目前僅剩下20間,目前全台門市訊息也不同步,有店員表示總公司說只會營運到4月底,鞋款都在促銷,台北好幾家門市店員則表示:「不清楚,主管還沒有告知,但目前有出清促銷。」或是說「租約到期」、「疫情影響都不敢進新款,目前都做舊款出清」。

達芙妮自1987年由第一代老闆陳賢民開始白手起家,靠著平價好穿策略進軍大陸市場,在台灣也受到消費者喜愛,一度有著「平價鞋王」、「女鞋第一品牌」等稱號,隨後在香港上市,不過近年品牌優勢逐步衰退,自2015年來虧損超過百億台幣。據該集團最新業績公告顯示,2019年,達芙妮大陸門市關店數達2288間,平均每天就有6家店關門。

© 由 Sanlih E-television Co., LTD 提供
▲目前各家店說法不一,有些是說只做到4月底,有些則是不知道會收店消息。
(圖/翻攝自達芙妮臉書)

昔日光環不在又面臨電商、新品牌、運動風格崛起,達芙妮歷經2次年輕人接班,在官網上品牌歷史也僅描述2017年改變logo全新意象,甚至砸大錢找明星代言,想扭轉消費者對品牌的觀感跟認同度,不過從銷售表現上來看力挽狂瀾,現在驚爆要收掉全台門市,達芙妮總公司「展昕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尚未對此做出回應。



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2020 04 07 左永安顧問 「你喝的不是咖啡,是資本的眼淚。」簽證會計師是安永(Enrst&Young) 華爾街率先作空的渾水基金(Muddy Waters) 中國人的咖啡因攝取量,與亞洲第二大咖啡市場——韓國接近,只是韓國人喝咖啡,中國人的咖啡因95%靠喝茶。渾水是在2月1日發布報告,對瑞幸咖啡發動攻擊。當時,中國小藍杯才剛剛完成增資8.65億美元,股價一度高達50美元。總計從上市到增資,瑞幸咖啡已跟投資人募了450億台幣的資金。

天下雜誌 2020年4月7日 文/陳一姍


瑞幸咖啡上市就開始造假 說謊的小藍杯啟示錄








圖片│黃明堂

成立不到2年就上市,在中國開了超過4500家門市,比星巴克還多;主打App外送、取餐,強調線上線下整合,搜集海量數據,後續商業模式可期。
沒料到,2日竟突然承認,經董事會獨立調查,瑞幸咖啡營運長劉劍主導,自去年第2季到第4季營收造假達台幣93.67億。重大訊息一出,瑞幸股價立刻大跌7成。
瑞幸之前的法說,前3季財報收入125億,第4季原預估89億。換言之,虛增營收占全年超過4成。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這家公司去年5月才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等於一上市就開始做假帳。這比華爾街率先作空的渾水基金(Muddy Waters)指控的,還要提早1季。瑞幸咖啡的承銷商,全是赫赫有名的投資銀行包括:瑞士信貸、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簽證會計師是安永(Enrst&Young)。中金甚至在瑞幸遭到渾水基金放空時,出面掛保證,瑞幸咖啡今年就會轉虧為盈。
國際級投行輔導上市就造假
瑞幸咖啡並未對外公布獨立調查的細節,僅表示已將劉劍等人停職,由於支出面也造假,因此將繼續獨立調查。證券承銷商、簽證會計師的責任也尚待釐清。
「這是一個造假且基本面完全破產的生意,」渾水基金89頁報告中指出。
渾水是在2月1日發布報告,對瑞幸咖啡發動攻擊。當時,中國小藍杯才剛剛完成增資8.65億美元,股價一度高達50美元。總計從上市到增資,瑞幸咖啡已跟投資人募了450億台幣的資金。
儘管一直靠補貼戰,獲利持續虧損,遭受質疑。但過去3年,中國小藍杯的故事依舊像是勵志故事:先搶攻市占率,打開咖啡在中國的市場;透過消費者黏著度,就可以慢慢提高客單價,走向獲利。
但渾水基金披露的匿名報告,號稱雇用92位全職與1418位兼職人員,對瑞幸咖啡620家門市進行現場調查,查出瑞幸不論是每單銷售項目、app下單數都有虛增嫌疑。譬如:在去年11月23日前,瑞幸咖啡app取餐編號是按照順序來,不會跳號。但之後,就變成隨機數字,因此有了做假空間。
先裂變搶客後拉高單價,也是假的
渾水基金蒐集了2.5萬發票。雖然財務長指出,瑞幸咖啡已不再打補貼戰,6成以上客單價在人民幣15~16元間,但抽樣發票卻顯示,4成客單價高於人民幣12元,只有18.9%高於人民幣15元。
瑞幸去年第二季起開始賣輕食,成效也造假。由於中國大陸對於咖啡與食物的增值稅不同,以發票分析,輕食占瑞幸咖啡總體營業額應該只有7%,而非官方財報數字的22~23%間。這粉碎了瑞幸咖啡宣稱的故事:補貼搶客,增加黏著度,可逐步拉高客單價。
分析原因,透過補貼,瑞幸咖啡吸引到的是一群價格敏感度極高,必需靠補貼留住的消費者。因為客戶的屬性,要一邊減少補貼,同時拉高營業額,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免費吸引來的客人,3分之2只會等下一次免費
渾水基金以瑞幸咖啡公布的分群行為做分析,靠免費咖啡吸引來的客人,只有最早期的瑞幸咖啡使用者,後來變成常客。其餘的族群,第二個月客戶維持率普遍會掉到35%以下。不論是那個族群,3分之2的客人喝完第一杯免費咖啡後,都不回購了,除非再推出特價優惠。
這反映出,瑞幸咖啡最大的市場失策,是認為喝咖啡可以變成中國人的剛性需求。
事實上,中國人的咖啡因攝取量,與亞洲第二大咖啡市場——韓國接近,只是韓國人喝咖啡,中國人的咖啡因95%靠喝茶。
對比於瑞幸咖啡強調外帶,在中國大陸開了20年的星巴克深知,截至目前為止,「喝杯咖啡」在中國仍屬於社交功能,而非為了攝取咖啡因。中國消費者喝咖啡可分成五個族群:喝咖啡做社交、以咖啡形塑風格、把咖啡當飲料者,這一類消費者偏好拿鐵等加味咖啡、咖啡成癮者、真正的咖啡愛好者。瑞幸咖啡只能吸引到成癮者,但星巴克鎖定的是前三者。因此,七成星巴克的門市都開在一線城市的黃金商圈。
另外,渾水基金認為,瑞幸咖啡用紙杯使用數,強調7成星巴克消費者外帶,這個數字也有偏頗。因為,即使是內用,星巴克也多用紙杯。中國星巴克實際上的外帶比例應該低於4成。
如共享單車一般,瑞幸咖啡掀起的「裂變行銷」成功故事,即將變成泡沫。也再度證明補貼戰堆砌出的話題英雄,如果不能獲得消費者的喜愛,不是消費者的需求,終究只是一場金錢遊戲。

2020/04/06 轉角說 文/林齊晧



中國的大型咖啡連鎖品牌「瑞幸咖啡」,近年迅速崛起上市、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中國的大型咖啡連鎖品牌「瑞幸咖啡」,近年迅速崛起上市、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然而今年初先是受到武漢肺炎疫情的衝擊,銷售一片冷清;2月又被國際揭露財務造假,東窗事發下瑞幸「自爆式」承認指控,立即引發股價暴跌85%的大崩盤。 圖/路透社

「你喝的不是咖啡,是資本的眼淚。」中國的大型咖啡連鎖品牌「瑞幸咖啡」,近年以挑戰星巴克之姿問鼎中國咖啡市場,並成功迅速崛起上市、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然而今年開年之初先是受到武漢肺炎疫情的衝擊,門市銷售一片冷清慘淡;2月又爆炸性地被國際揭露財務造假,東窗事發下瑞幸在上週「自爆式」承認指控,市值突破100億美元的瑞幸咖啡,立即引發股價暴跌85%的大崩盤。從週末以來,被新聞嚇到的中國消費者們出現兩極化的反應:開始大量下單消耗現存的瑞幸咖啡優惠券、或申請退款儲值,幾度讓瑞幸咖啡的APP大當機。

野心勃勃的瑞幸何以落到如此田地?瑞幸咖啡會不會全面倒閉?5日負責人陸正耀向社會大眾致歉,但案發後連日來對瑞幸內幕的議論仍未停歇;輿論指責瑞幸是「民族之恥」,說好的中國咖啡夢竟是資本遊戲的夢幻泡影,而這種「中國式圈錢」的系統性造假手法,恐怕也是中國資本神話面臨破滅的冰山一角。




從週末以來,被新聞嚇到的中國消費者們出現兩極化的反應:開始大量下單消耗現存的瑞幸...
從週末以來,被新聞嚇到的中國消費者們出現兩極化的反應:開始大量下單消耗現存的瑞幸咖啡優惠券、或申請退款儲值,幾度讓瑞幸咖啡的APP大當機。圖為北京咖啡愛好者試喝咖啡。 圖/路透社

號稱「中國星巴克」的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其實創立時間並不長久。2017年10月成立之後,到2018年1月正式在北京和上海開幕營業;不到半年時間就已經在中國國內展店超過500間,當時打著「小藍杯」的視覺印象,來勢洶洶地要挑戰星巴克在中國的競爭市場。

從開店以來到同年年底,瑞幸咖啡號稱不到一年就做出從500萬杯賣到5,000萬杯的業績,似乎也正如同品牌名稱的「好運氣」,瑞幸順利完成融資和持續拓店的戰略計畫,也在2018年的雙十一購物節刷下單日售出1,820萬杯的中國咖啡銷售最高紀錄。亟欲打敗星巴克的瑞幸咖啡,更如願在2019年底開設超過4,500家店鋪,將約有4,300家分店的星巴克拉下中國咖啡龍頭之位。

2019年6月,一鳴驚人的瑞幸咖啡在美國納斯達克正式掛牌,創下全球最快上市公司的紀錄;中國媒體爭相追捧下,瑞幸咖啡贏得了「中國咖啡第一股」稱號。




2019年6月,一鳴驚人的瑞幸咖啡在美國納斯達克正式掛牌,創下全球最快上市公司的...
2019年6月,一鳴驚人的瑞幸咖啡在美國納斯達克正式掛牌,創下全球最快上市公司的紀錄;中國媒體爭相追捧下,瑞幸咖啡贏得了「中國咖啡第一股」稱號。 圖/路透社

瑞幸咖啡的一切看似繁華榮景,誰知卻在2020年遭遇天翻地覆的衝擊。開年之初因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的影響,中國首先是武漢封城、接連許多大城市進入封鎖狀態,瑞幸咖啡就和所有中國一線城市的餐飲業一樣,銷售門市都直接面臨疫情最嚴峻的打擊,武漢地區的分店也因應政策而全數關閉。

在今年2月初,瑞幸的股價已經跌了一波,當時中國的市場觀察多半認為,和疫情影響有直接關係。但同一時間由美國私人的調查、做空機構「渾水研究」(Muddy Waters Research),發表了一份匿名調查報告,指控瑞幸咖啡造假財務、涉嫌詐欺。

調查報告中指出,瑞幸咖啡在2019年的第三季和第四季財報浮報作假,從掌握的內情數據資料顯示,無論是門市銷售的商品數量還是公司的各種收入,都有明顯誇大數據的痕跡;利潤膨脹虛報超過上億人民幣。由於這份報告提出的證據,包括瑞幸咖啡上千家店鋪的營業狀況、收據資料、甚至主管內部的訊息紀錄,一時之間讓市場相當震撼,瑞幸的股價也應聲重挫。




調查報告中指出,瑞幸咖啡在2019年的第三季和第四季財報浮報作假,從掌握的內情數...
調查報告中指出,瑞幸咖啡在2019年的第三季和第四季財報浮報作假,從掌握的內情數據資料顯示,無論是門市銷售的商品數量還是公司的各種收入,都有明顯誇大數據的痕跡。 圖/路透社

然而瑞幸起初面對指控時,正當中國的武漢肺炎疫情極為嚴峻的時刻,外界新聞關注焦點多半在感染擴散的議題上,彼時的瑞幸咖啡沒有具體做出細節回應;參與融資、同時與瑞幸關係匪淺的投行「中金公司」,也出面擔保力挺。但4月2日,瑞幸卻「主動自爆」公開一份內部調查報告,承認公司內部從2019年第二季以來有高達22億人民幣的交易額造假——這個中國咖啡第一股就此應聲崩盤暴跌。

瑞幸咖啡不尋常的自曝其短,馬上就讓外界聯想到是面對美國集體訴訟的法律問題。瑞幸的報告以及4月5日創辦人陸正耀的致歉聲明,都指出這是「公司首席運營官兼董事劉劍,及向他報告的幾名員工」所犯下的不當財務造假,企圖將責任賴給劉劍。

但是輿論都看得出來,瑞幸的造假並非個別主管一人所能為;系統性、大規模的造假,本質上與瑞幸咖啡的崛起和經營手段有直接的關聯。只是讓一些對瑞幸有所期待的大眾而言,沒想到吹出的中國咖啡夢泡泡,如此輕易地就破碎成幻影。




疫情期間,咖啡廳經營壓力驟增,非瑞幸咖啡店面。 圖/美聯社
疫情期間,咖啡廳經營壓力驟增,非瑞幸咖啡店面。 圖/美聯社

瑞幸咖啡驚人的高增長數據,主要來源之一來自於門市銷售的數據誇大,其中一套手法是讓商品出單單號灌水,例如從原本應該按照顧客購買順序的1、2、3,改成1、3、5,來浮報實際的出單數量。渾水研究的報告中還有這項公司政策的內部對話紀錄,瑞幸咖啡指示此為「正常的隨機跳號」,但實際上根本就是依照序列跳號,藉此增加帳面數字。

另一個搭配衝高出單量的手法,則是鋪天蓋地的形象宣傳和免費贈送。有離職的瑞幸咖啡門市主管向《鳳凰網》透露,有些店面做的訂單超過6成都是「免費」——各種優惠券、贈送活動推廣、第一杯免費等促銷,衝高了出單量,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帶來營收。這也是什麼在瑞幸造假案爆出後,許多中國社群討論的是「手上的優惠券還有效嗎?」

同時一些敏銳的中國投資人早已經注意到,瑞幸的收入成長大部分都來自新店鋪的開設,但問題是大量鋪設的門店多半經營時間較短、許多甚至都還不到一年,因此門市銷售能否持續穩定增長,就是許多投資人觀望的疑慮。




另一個搭配衝高出單量的手法,則是鋪天蓋地的形象宣傳和免費贈送。圖為瑞幸咖啡代言人...
另一個搭配衝高出單量的手法,則是鋪天蓋地的形象宣傳和免費贈送。圖為瑞幸咖啡代言人湯唯、劉昊然。 圖/瑞幸咖啡官網

瑞幸咖啡打著「擊敗星巴克」的旗號,以大量展店和銷售做為其指標。不過也有人指出,瑞幸的拓店過分重量而不重質,展店雖多但未必都能在商場一級戰區中獨佔鰲頭,許多店面的位置其實並不理想;但儘管如此,靠著密集、下重本廣告宣傳的方式,仍然讓瑞幸咖啡的市場形象正面肯定——至少相信瑞幸咖啡真的賣錢、而且有機會打敗星巴克。

「故宮店的案例,就有人看出端倪...」瑞幸的問題並非天衣無縫,早在2018年9月,瑞幸大張旗鼓地在北京故宮開設第1,099家分店時,隱藏在檯面下的暗潮洶湧,就已經多少看出瑞幸背後並不是「許一個中國咖啡夢」那樣單純。

當時瑞幸極為罕見地,是繼星巴克之後成功進駐北京故宮的品牌,星巴克最後在輿論爭議、以及與故宮內部人事政治問題喬不攏下黯然退出;瑞幸以「一瓶小藍杯,一念故宮情」宣傳,故宮店的開張頗有睥睨星巴克的氣勢;然而熟知故宮內部商業運作模式的人透露,非出自故宮官方體系的「外來者」,要進到故宮裡開店必須擺平不少複雜的人事關係,特別是在故宮與中國共產黨極為密切、敏感的牽連之下,瑞幸的進駐就引起不少同業側目。




「故宮店的案例,就有人看出端倪...」瑞幸的問題並非天衣無縫,早在2018年9月...
「故宮店的案例,就有人看出端倪...」瑞幸的問題並非天衣無縫,早在2018年9月,瑞幸大張旗鼓地在北京故宮開設第1,099家分店時,隱藏在檯面下的暗潮洶湧,就已經多少看出瑞幸背後並不是「許一個中國咖啡夢」那樣單純。 圖/路透社

瑞幸咖啡一飛衝天的模式,被認為是當時典型的「中國式圈錢」:看準時機抓風口、快速融資並燒錢擴張、接著迅速IPO上市,或稱為投資成功三部曲——資本催熟、海外上市、股東套現。換句話說,瑞幸咖啡的崛起,未必真的是要認真經營中國咖啡產業,對於創辦人陸正耀而言,咖啡恐怕比較像是投資工具而非目的。

矛盾的是,根據已離職員工向媒體的說法,瑞幸管理階層雖然極為在意顧客的評分回饋,稍有劣評就會嚴厲追究門市人員(這是因為中國餐飲消費極受到網路評分的影響),然而咖啡品質口味卻全都是機械化自動設定好,既不容許客製化、也沒有特別針對咖啡更細緻的改進,咖啡師的訓練篩選也存在若干便宜行事、培訓不足的問題。

「我們每天開店到到閉店,大到數據盤點、小到衛生打掃都特別要求精細。結果公司自暴數劇作假,心裡肯定覺得不可思議,對外還要裝沒事,感覺違背自己良心。」一名員工向《鳳凰網》表示。

此外,在渾水研究的報告裡,也連帶質疑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規模,並不如想像中來得大,相對於中國傳統習慣的茶飲,咖啡商品的利潤有限。因此也有中國相關財經媒體,針對瑞幸案指出,星巴克都要熬過多年的苦心經營,瑞幸的資本遊戲也只是再次印證了圈錢神話的破滅。




「我們每天開店到到閉店,大到數據盤點、小到衛生打掃都特別要求精細。結果公司自暴數...
「我們每天開店到到閉店,大到數據盤點、小到衛生打掃都特別要求精細。結果公司自暴數劇作假,心裡肯定覺得不可思議,對外還要裝沒事,感覺違背自己良心。」一名員工向《鳳凰網》表示。圖為瑞幸咖啡工作人員,非當事人。 圖/路透社




圖為在中國販售的咖啡。 圖/歐新社
圖為在中國販售的咖啡。 圖/歐新社

「瑞幸咖啡是中國民族之恥!」瑞幸咖啡的欺騙,牽動了中國網路社群輿論的國族神經,因為海外成功上市、又被海外給做空重重擊落,連帶影響的不只是瑞幸一連串的法律糾紛和可能面臨下市的結局,其他同樣期盼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都可能因此蒙受投資信心嚴重受損的效應,甚至讓中國公司面臨大規模的審查。

「眾人的努力,敵不過一顆老鼠屎的危害。」海通國際證券指責瑞幸咖啡帶來的嚴重後果,讓海外投資人會越趨於保守,而針對中國企業的監管、調查也可能更加嚴格。而在後續的法律糾紛方面,目前瑞幸咖啡的董事長陸正耀、CEO錢治亞還沒有對外進一步的動作,不過中國的相關分析都認為,被瑞幸推出來背鍋的劉劍難逃美國的司法檢控,但瑞幸的高管們也無法保證能夠100%從中安然脫身。

當然,在中國國內方面,涉嫌詐欺的瑞幸咖啡也極可能面臨司法訴訟,其中是否牽涉更多的會計、投資公司的共謀,也成為日後新聞追蹤的焦點。然而瑞幸咖啡的泡沫引爆,在中國式圈錢的資本遊戲之下,各種新創企業迅速地由盛轉衰,恐怕也只是冰山一角。





瑞幸咖啡的泡沫引爆,在中國式圈錢的資本遊戲之下,各種新創企業迅速地由盛轉衰,恐怕...
瑞幸咖啡的泡沫引爆,在中國式圈錢的資本遊戲之下,各種新創企業迅速地由盛轉衰,恐怕也只是冰山一角。 圖/法新社





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

2020 03 30 左永安顧問 國內汽車業龍頭裕隆今天(3/30)暫停交易2019 去年大虧244.6億 停牌宣布減資57億

黃琮淵/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國內汽車業龍頭裕隆今天(3/30)暫停交易,今晚7點在證交所宣布重大訊息,裕隆表示2019去年淨損244.65億元,規劃動用特別盈餘公積151.45億元,並減資57.29億元來彌補虧損,減資後裕隆資本額調降為100億元。



裕隆昨董事會決議辦理減資彌補虧損。(本報資料照片)

大刀一揮,裕隆汽車直接認列納智捷等多項資產減損,通過去年稅後虧損244.65億元、相當於賠掉1.5個股本的「史上最慘烈」財報,並同步動用特別盈餘公積、減資57.29億元彌補虧損。這是裕隆成立以來最大規模虧損,更是首次減資,動作之大震撼各界。

兩岸經濟情勢差 影響銷售

裕隆發言人羅文邑表示,近年來兩岸經濟情勢不佳,造成汽車市場銷售環境低迷,自主品牌銷售表現未如預期,加上評估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對產業的影響,依穩健保守原則,針對車型技術資產進行資產減損,以及應收帳款評估回收風險提列損失準備。

羅文邑說,此次減資彌補虧損主要目的是改善財務結構、提升未來每股淨值及每股盈餘(EPS),減資後裕隆實收資本額將從目前157.2億元降至100億元,降幅約36.4%,唯資產減損不會影響現金流及正常經營。

裕隆上周五臨時宣布昨日股票停牌,市場就在猜測與虧損有關,但跌破眼鏡的是,裕隆宣布去年大虧244.65億元,數字真的太大,讓許多股民難以置信。

嚴陳莉蓮整頓財務 調體質

裕隆前董事長嚴凱泰過世之後,妻子嚴陳莉蓮首要之務就是整頓集團財務,以納智捷相關為主。裕隆去年第2季先認列東風裕隆、台灣納智捷及華創車電逾43億元減損,單季虧損11.9億元,被視作調整體質的起手勢。

到了第3季,雖然與納智捷相關的認列減少,但裕隆調整體質轉向不動產,毫不留情地加碼提列新店裕隆城開發設計變更損失,這使得虧損幅度又擴大,第3季虧損15.7億元,每股虧損1.05元,等於連續2季吞下虧損。

就在市場關注裕隆第4季會否虧損擴大,裕隆這回幾乎是「梭哈」,把在帳上的損失、以及還沒有在帳上的可能損失統統提足,造成單季虧損破表,全年賠掉1.5個股本,慘烈到要同時用盈餘公積及減資來彌平虧損。

納智捷拚轉型 輕資產經營

裕隆強調,單看汽車個體營業利益計算,去年仍有超過10億元獲利,主要還是子公司及轉投資事業虧損,但有信心在經過此次的資本調整之後,納智捷可轉型為「輕資產」繼續經營,整體營運也將更為健康。


2020年3月28日 星期六

出身台南幫的2020 03 29 左永安顧問 侯佑霖,奶奶吳素娥是第一代領導人物吳修齊的妹妹,家族成員在台南幫關係企業居要職,鄭寶蓮是萬通人力集團執行董事,侯佑霖過去則是萬通人力執行長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國內觀光旅遊業,燦坤旗下燦星網27日宣布,將出售燦星旅53.175%持股,收購主為鄭寶蓮,以及台南幫第三代、亞果遊艇董事長侯佑霖,預計交易金額將落在2,972萬元至4,458萬元。

鏡週刊Mirror Media李孟璇2020年3月28日

遊艇大亨侯佑霖將吃下燦星旅,準備打造一條龍遊艇產業。
武漢肺炎疫情重創國內觀光旅遊業,燦坤旗下燦星網27日宣布,將出售燦星旅53.175%持股,收購主為鄭寶蓮,以及台南幫第三代、亞果遊艇董事長侯佑霖,預計交易金額將落在2,972萬元至4,458萬元。

疫情重創台灣觀光旅遊業,昨(27)日,燦坤集團旗下燦星網通宣布,董事會決議處分所持有的燦星旅行社股份,總計53.175%,每股收購價5.1元,預估交易金額落在2,972~4,458萬元,處分利益高達1,961~2,681萬元,而收購方為侯佑霖、鄭寶蓮2人。

鄭寶蓮是萬通人力集團執行董事,侯佑霖過去則是萬通人力執行長,該公司是台灣外籍移工派遣業者,是台南幫相關企業之一,乍看這與旅遊業不相關,其實侯佑霖是國內遊艇大亨。
出身台南幫的侯佑霖,奶奶吳素娥是第一代領導人物吳修齊的妹妹,家族成員在台南幫關係企業居要職,他卻堅持走自己的路,自學校畢業後,與大哥侯牧村經營家業「萬通人力集團」,後來又與嘉鴻執行長呂佳揚合作,成立亞果遊艇租賃公司,跨足遊艇休閒產業,目前該公司已登錄興櫃。

對海洋休憩業情有獨鍾的侯佑霖,3年前接受本刊專訪時曾說:「我們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很適合發展遊艇觀光,其實投資在海洋1億元,可以創造300倍的效益!」燦坤決定回歸本業,準備出售連續虧損5年的燦星旅行社。

如今侯佑霖將進一步收購燦星旅,他低調證實:「由於燦坤要回歸本業,因此決定入股,未來燦星旅會與亞果進行業務合作,相信可以達到加乘效益。」而相關收購事宜,預計到5月初會完成。

事實上,連虧5年的燦星旅,2019年就已陸續減資、裁員、縮減門市,本來要透過數位轉型拚出一線生機,但母公司燦坤因為想回歸本業,日前就已在市場尋找買主,這次經由友人與侯佑霖搭上線,雙方農曆年前就開始接洽相關事宜。

侯佑霖表示,目前觀光旅遊業受疫情影響嚴重,但燦星旅早處在最壞的狀況,相較於其他大型業者,只有150名員工、16個據點,反而承受的壓力較小,至於未來,他也準備把燦星旅與亞果遊艇結合,同時會擴大燦星旅的業務範圍,推出飯店訂房或其他遊程銷售。



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2020 03 24 左永安顧問 併購協議(SPA)中加入一些補償條款,以預防潛在的重大未來負債。 總結9點併購流程中常見的人力資源陷阱: 區塊鍊 AI大數據工業4.0 哈佛個案 精準訓練 職能基準 職能導向課程 酒類商業同業公會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台北左府(無極)鳳清道德宮 中華網紅協會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專案管理 TTQS ICAP PMP WINE 社團法人中華中小企業經營輔導專家協會 全世界正在經歷大規模的併購洪流。然而,許多研究顯示,竟有半數以上的併購與整合都難以達到預期的價值。深入探究原因,併購後碰到與「人」相關議題的障礙,是併購失敗的最大原因。1.對於交易的目標缺乏遠見,或者不知如何界定一項交易是否成功 2.忽略了隱藏成本 3.簽訂的併購協議(SPA)中,包含不明確或不可能的承諾條款 4.忽略員工溝通的重要性 5.不瞭解員工的權益和協商所需的時間 6.交割日後的保險續保,可能會遇到障礙 7.關鍵人才流失和人才留任獎金的浪費8.薪酬政策與實現交易目標無關





企業併購後碰到與「人」相關議題的障礙,是併購失敗的最大原因。圖/pixabay
文/周淑媛 韋萊韜悅併購與員工政策管理諮詢總經理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日益明朗,全世界正在經歷大規模的併購洪流。然而,許多研究顯示,竟有半數以上的併購與整合都難以達到預期的價值。深入探究原因,併購後碰到與「人」相關議題的障礙,是併購失敗的最大原因。筆者從事併購中的人力資源工作經驗多年,總結9點併購流程中常見的人力資源陷阱:

1.對於交易的目標缺乏遠見,或者不知如何界定一項交易是否成功

無論是盡職調查、交割前的規劃、還是交割後的落地實施,人力資源每項活動都應根據交易的既定目標和結果進行權衡。人力資源主管需要確保的是,根據併購交易的目標不斷審視自己的行動和優先事項,明確勾勒交易成功會是什麼樣子,並採取相應行動。

2.忽略了隱藏成本

需注意或有負債與成本、補償金,以及身心障礙者以及退休者風險三部份。

或有負債與成本部份

企業內有些福利辦法因為其未來成本不確定或目前不可見,

 理應按照當地的會計準則進行財務精算評估。

但也可能容易被財務相關人員忽略,而沒有計提在財務報表上。

建議在併購協議(SPA)中加入一些補償條款,以預防潛在的重大未來負債。
補償金要特別注意。

在歐美國家,識別被收購方是否有跟高階管理層簽訂特殊協議,
或是財務相關的口頭承諾至關重要,因為涉及的金額通常很龐大。
被收購方可能有交易下的補償承諾,員工有大量的剩餘未休假天數,
簽署過與裁員相關的協定等,都是沒有顯示在財務報表上的不定時炸彈。
此外,
在接管公司時,必須瞭解有關退休、生病和殘疾的前員工的情況,
以及他們在目前公司的投保狀況,尤其是醫療保險。這些人所需要的
醫療服務使用率往往大於在職員工群體,因此大幅增加公司的保險費。
不清楚這些前員工的成本和保險費,往往導致錯過相關的談判機會。

3.簽訂的併購協議(SPA)中,包含不明確或不可能的承諾條款

有些併購協議的條款模糊,薪酬和福利的協定不符合賣方的現況,對具體情況也描述得不夠詳細,或者可以從多種角度來解釋。這些都需要相關專業的技巧,從而在 SPA 中恰當地記錄協議和擔保條款。

4.忽略員工溝通的重要性

併購時需要有非常清晰的內部溝通流程並且與外部流程配套,
而且交割前的溝通最好由買賣雙方一起進行。
溝通的內容不妨從公司為何採取此項交易的商業目的開始,
然後快速進入到對個人層面的影響,以及公司的下一步驟等。

5.不瞭解員工的權益和協商所需的時間

如果沒有及時確認員工或工會在公司併購時所擁有合法權利,

例如: 同意權、建議權或知情權,則可能導致併購流程嚴重延遲和中斷。

特別是跨境的併購交易,因為它們受到許多不同的規則和法規的約束。 

所以關鍵在於詳細關注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利及進行的時間節點。

6.交割日後的保險續保,可能會遇到障礙

併購交易可能會對當前的保險政策產生嚴重影響,因此這些保險保單可能會因為失去集團的議價優勢,而顯著增加成本。同時,某些優惠的風險保障可能不再被覆蓋,這可能導致發生事故時出現嚴重損失。因此,有必要事先對當前的保險以及整合後所需的保險進行分析。

7.關鍵人才流失和人才留任獎金的浪費

一旦潛在的併購宣佈,無論是買方或賣方的員工,都會開始評估目前工作狀態與滿意度,而獵人頭公司會趁機從最有價值的員工下手。

因此,買方通常會設計一套人才留任辦法與獎金來留置人才。我們看到一些失敗案例是多數人才雖囿於獎金勉強留任,但由於收購方並沒有在其他方面讓這些人才滿意,一旦約定期滿即紛紛跳槽,以致當初併購的目標大打折扣!

8.薪酬政策與實現交易目標無關

併購後應該重新檢視公司的薪酬政策,並將併購的目標納入考慮。
例如:
希望從交易中獲得什麼,目前的薪酬政策是否能夠協助達到此目標?

薪酬結構/理念需要如何調整?

是否讓標的公司薪酬政策獨立運作或與買方的相整合?

同樣重要的是,新的薪酬政策必須符合現行的相關法令規定。

9.文化衝突

組織文化在如何有效地實現公司的併購目標頗具關鍵。

商務決策如何形成與推展?

管理層如何溝通和互動?

跨部門組織如何協作?

收購可能導致組織文化的混沌,從而使整合過程複雜化。
儘早瞭解組織文化的異同並採取融合行動,有助於實現成功的併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