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2025 07 01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永續管理師 AI企畫師 人工智慧(AI) 5.評估 E 5.1學習成 果評量 5.1.1應明確 定義課程 的 學習成果評量 方式 與 程序, 且符合 1教 學/訓練目標、 2對象、 3內容、 4教學方法。 5.2學習成 果證據 5.2.1 課程 學習成果證據 應可反應 個別學習者 的 學習成效。 5.3管控評 估 5.3.1應明確 說明 課程發展 之管 控 流 程 與 回 饋 方 法,以持續改 善, 並檢附 相關文件。

 5.評估 E

   5.1學習成 果評量

           5.1.1應明確  定義課程  的  學習成果評量  方式 與 程序

                    且符合 

                      1教 學/訓練目標、

                      2對象、

                      3內容、

                      4教學方法。 

            5.1.2應設計 可判別   學習者  所需具備職能  之  評量工具。 

            5.1.3應可     產生真實非假冒  的    學習成果證據。 

            5.1.4需有     具實務經驗  的  利益關係人參與的證據。 

            5.1.5評量者  應符合規劃時訂定所需資格與條件要求。

                   如:

                   1熟 悉該課程、

                   2評量方式與程序、

                   3無利益關係

                   故可公正評斷 等。


    5.2學習成 果證據 

            5.2.1 課程  學習成果證據  應可反應  個別學習者  的  學習成效。 

            5.2.2 課程學習成果  除純屬知識的課程外,

                     皆應證明   其學習      可 移轉  行為  之具體改變。

             5.2.3應證明  課程結訓 與否確實  

                      依  學習成果   來  判別,且有合理 明確  的  標準


    5.3管控評 估

           5.3.1應明確   說明  課程發展  之管  控 流 程  與  回   饋  方  法以持續改 善,

                    並檢附  相關文件。 

            5.3.2應明確  說明  課程 辦理成效,並檢附相關文件。 

            5.3.3應明確  說明  各階段參與利益關係人  的   資格 與 條件   要求。

            5.3.4 應明確 說明  相關文件紀錄之管理方式,

                   以確保  過程  的  完 整性  與  資訊  的  保密性





2025 07 01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永續管理師 AI企畫師 人工智慧(AI)3.發展 D 3.1教學方 法 3.1.1應說明(各門)課程之教學方法 依據教學/訓練 目標、 對象及 內容規劃 的 關聯性。 3.1.2需有具實務經驗的利益關係人參與的證據。4.實施 I 4.1課程辦 理 4.1.1 應檢附 課程 確實開辦 的 相關資訊,如 1公開之招生資訊、 2辦理時間地點、 3師資、 4課前資訊說明、 5教材、 6學習者名 單、 7.出席紀錄 等。

 3.發展 D

    3.1教學方 法

        3.1.1應說明(各門)課程之教學方法

                依據教學/訓練  目標、 對象及

                內容規劃 關聯性。 

          3.1.2需有具實務經驗的利益關係人參與的證據。 


    3.2教材與 教學資源

         3.2.1應明列(各門)課程  依據  

               教學/訓練 

                1目標、

                2對象、

                3內 容、

                4教學方法,

                 所設計的  教材  與  教學資源  ,

                 包含:

                 1教材、

                 2參考資料作業、

                 3輔助教具、

                 4相關設備材料、

                 5師資、 

                 6課程協助人員資格條件、

                 7學習成果評量人員、

                  8學習輔導 機制與資源、

                  9自主學習機制 與 資源

               等。

        3.2.2對課程執行方式   提出適當原則   說明,

                 並提供   課程  執行限 制  與  必要條件。 



4.實施 I 

   4.1課程辦 理 

      4.1.1 應檢附  課程   確實開辦  的  相關資訊,如

               1公開之招生資訊、 

               2辦理時間地點、

               3師資、

               4課前資訊說明、

               5教材、

                6學習者名 單、

               7.出席紀錄

             等。

      4.1.2 應提供   課程辦理   確實依據   規劃內容  辦理實施 的  證據。 

      4.1.3 具核發  英文證書需求者,應提供該  課程名稱  及  課程內涵 表

             (1課程能力養成描述、

                 2課程單元名稱、

                 3職能級別與

                  4單 元時數

                  等)

              之中英文內容一致對照文件;如無申請,本 項免審。



2025 07 01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永續管理師 AI企畫師 人工智慧(AI) 2.設計 D 2.1教學/ 訓練目標 2.1.1 教學/訓練目標的陳述 應具體 可檢視, 符合 所 對應的 行 為 指 標 與 職 能 內 涵。2.2課程內 容 2.2.1應說明(各門)課程內容 符合 教學/訓練目標, 並 已 完 整 涵 蓋 需對應 的 職 能 內 涵。

 2.設計 D

  2.1教學/ 訓練目標

       2.1.1   教學/訓練目標的陳述  應具體  可檢視,

                  符合  所   對應的    行 為 指 標  與  職 能  內 涵

       2.1.2  需有   具實務經驗的利益關係人參與的證據。


   2.2課程內 容 


         2.2.1應說明(各門)課程內容 符合 教學/訓練目標,

                 並   已 完 整 涵   蓋   需對應  的  職  能 內 涵。 

         2.2.2需有  具實務經驗的利益關係人參與的證據。 

2025 07 01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永續管理師 AI企畫師 人工智慧(AI) 1.分析 A 1.1職能依 據 1.1.1應說明經過分析後產業/企業/組織確實有發展課程之 實際需求,並明確陳述教學/訓練目的。 1.2課程地 圖 1.2.1應說明 如何 依據 職能 與 需求 分析,確定 課程 主要 對象。

 1.分析 A 

    1.1職能依 據 

        1.1.1應說明經過分析後 產業/企業/組織  確實有發展課程   之 實際需求,

                並明確   陳述教學/訓練目的。 


        1.1.2應說明該課程職能依據,課程職能依據類別:

              (1) 已公告全部或部分職能基準

                  引用全部者   應完整涵蓋  獨立一項   職能基準;

                   引用部分者,則   應涵蓋 獨立一項   職能基準中之  任一完整工作任務。 


              (2) 已公告之職能單元:應涵蓋完整職能單元內容。 


              (3) 自行職能分析:應清楚說明職能分析方法及結果,且職 能分析結果

                   應符合實際工作所需,並應提供分析討 論過程佐證資料


          1.1.3需有具實務經驗的利益關係人參與證據


           1.2課程地 圖

                1.2.1應說明  如何   依據  職能 與 需求   分析,確定   課程   主要 對象。 

               1.2.2應說明  如何   依據  職能 與 需求   分析,界定行為指標   及

                       對應 職能內涵  的 關聯性、難易或層次重新組合課程單元。 

               1.2.3應依據  課程 欲培育  之  人力/能力之  職能級別,訂定整體 課程及

                       各單元課程之  職能級別

               1.2.4應說明  如何  針對   主要對象  條件  與    職能內涵  難易  或   層次  

                       界 定之結果

                       以及對應之職能級別規劃整體   課程架構  或 學習路徑。 

                1.2.5應說明  修習課程前  之    先備知識 與  能力限制  。 

                1.2.6需有   具實務經驗  的  利益關係人   群體  參  與  訂 定 的  證據。 


2025 07 01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永續管理師 AI企畫師 人工智慧(AI)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職能發展與應用推動計畫 ICAP 職能導向課程 LOGO

 以iCAP網站延伸設計,包含下列意涵: 





 





1.  iCAP 延伸全名為iCAPTURE(

     商業上會用cap做為 capture 的口語),

     Capture 有主動掌控、獲取的意味, 

     換言之,iCAP本身有廣納職能資源、

     幫助勞工抓住 所需職能的意涵在內。


 2.  iCAP 延伸全名為iCAPTURE,

      意謂 “I capture, so it captures”,

     即透過啟動iCAP課程品管機制,各界能 獲得所需人才。 

 

3. iCAP 中的「C」為職能,「i」為整合,也象徵一個整 體,

    是事業體或個人。

    將「C」包圍「i」代表iCAP 網站擁有

     完整的職能訓練、資源與能力,也意謂透過

     iCAP 課程品管機制,可強化臺灣人才培育產業之發 展,

     確保勞動力具備產業所需能力內涵,並厚植國家 人力資本。

 

4.  運用字母包圍的意象,將

    CAP(Competency & Application Platform,職能應用平台)

    連結為一體, 並形成三個圓,表示眾多產業的總和,

    也意旨產官訓 合一,也象徵透過iCAP課程品管機制,

     使學校教 育、職業訓練以及實務歷練

     三種終身學習系統模式一 次到位,

    培養符合勞動市場之職能。


5.  「CAP」以橘色設計象徵喜樂、陽光,也代表著

       創 意、成就、激勵,自許以培育高附加價值產

       業勞動力 為使命之品質標章能將知識轉換為財富,如

       陽光普照 大地般遍及全國,囤積國家人力素質之能量池。 

 

6.iCAP 課程的品質標章之「i」以及iCAP下方平台

     呈 藍綠色設計,藍綠色是藍色和綠色的混合色,

     較深的 藍綠色代表沉穩、內斂極具信任感的特質,

     意謂經由 iCAP 課程品管機制,打造出產業所信任的人才,

     產業也能因此穩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