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8日 星期五

2015 2016 左永安顧問 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 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得(Joseph Alois Schumpeter)提出「創造性破壞」理論全球大數據權威專家、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教授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

全球大數據權威專家、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教授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今日赴亞洲大學演講,麥爾荀伯格指出,臉書、谷歌等位創辦人能夠成功,關鍵都來自創新,但面對全球數據量的倍增,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得(Joseph Alois Schumpeter)提出「創造性破壞」理論,即不斷地更新經濟結構,推翻、破壞舊有的秩序與結構,進而形成良性循環,目前成功的科技公司都有這樣的特性。
麥爾荀伯格分析,資料是整個巨量資料產業應用的核心,但過去許多產品的推出,都是先從好的點子(idea)開始,接著再由巨量資料所產生的資訊,刺激新的思維,如何在資料爆炸的時代,找到有效率且經濟的方式去蒐集資料,也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如果資料的蒐集具全面性且能聚焦,才能精準應對各式各樣問題。
「在巨量資料的分析中,『詢問正確的問題』是很重要!」麥爾荀伯格舉例,如果問:「在美國問超級市場最受歡迎的派是什麼?」超級市場人士可能會回答:「蘋果派!」,但蘋果派被買回家後,儘管家人並非所有人都喜歡蘋果派,所有人卻被強迫接受;再來就是資料的再利用,從大量的資料分析,有時會產生許多有商業價值的經驗法則,這些有用的資訊應該一再利用,不過「巨量資料不一定是萬能的,人們必須用謙卑與人性的思維,去面對不完美的世界!」
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指出,具有大數據專業背景,是未來很搶手的人才,為了培養學生的大數據整合分析能力,亞大與中國醫藥大學合作成立大數據研究中心,麥爾荀伯格教授也應邀參加大數據中心的揭幕,並在看板簽名留念。

大數據時代 荀伯格:創意仍最重要

2015-09-17 04:54:01 聯合報 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

英國牛津教授、大數據作者麥爾荀伯格今年二度來台,分享大數據心得。麥爾荀伯格表示,根據MIT學者指出,未來有一半以上的白領上班族的工作會消失。如果要防範失業,必須要提高效率,同時,創意還是最重要的,因為想像力、創造力都是機器人無法取代的。
東吳大學今年首度開設「巨量資料分析學士與碩士在職學位學程」,麥爾荀伯格昨天至東吳大學發表專題演講,並與經濟部長鄧振中、東吳大學副校長與巨量資料管理學院院長趙維良舉行交流對談。
麥爾荀伯格說,以前科學家是先提出假設,蒐集資料後再去做分析。若是資料顯設的結果不對,往往會再去尋找另一批新的資料來驗證自己的假設正確。但是在大數據的時代,不用先提出問題,可以用大數據資料分析,再檢驗分析出的結論是否是答案。
麥爾荀伯格指出,未來能夠蒐集資料才是重點,不論平台是哪一種型式。所以,美國噴射器的引擎已經裝上感應器,學外語的App可以分析不同語系的學生最適合的學習模式。賣到中東的咖啡機,可以顯示當地工廠的效能提升率。
鄧振中表示,建議學生除了本科專業外,還要有基本科技知識,最重要的就是分析能力。若想從事新創,建議除了把專業念好,也要與同學相處愉快,因為創業最需要人脈,跟同學處得好,未來還要跟社會上各種人相處。
趙維良說,東吳的巨量資料分析學程,一二年級主要是基礎科目,三四年級就是商業項目。統計、程式撰寫、圖表設計以及說故事的能力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