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可能看到鴻海製造的衛星飛在天空。」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揮舞手指指著天空,向80萬股東宣示鴻海將投入低軌衛星產業。在超越5G(Beyond 5G)的時代,台灣既有的資通訊實力,足夠上太空了嗎?工研院認為相當有機會。
2018年SpaceX發射獵鷹9號火箭,馬斯克成功將兩顆小型實驗通訊衛星送上軌道,宣告星鏈計畫Starlink啟動,開啟低軌衛星時代。
工研院資通所所長丁邦安:「我滿看好台灣把5G產業的經驗與能量,移轉到低軌衛星產業上。」
時至今日,低地球軌道已經有超過1500顆衛星。台灣電信業者最快6月就能申請低軌衛星執照。箭已在弦上,台灣的資通訊產業鏈,要如何無縫接軌上太空?
值逼近3000億美元 台廠吃得到大餅嗎?
低軌衛星產值龐大,光是SpaceX的Starlink星鏈服務,在各國順利落地後,2022年全球衛星市場產值就能達到2950億美元。目前已經有台灣廠商打入太空的國際供應鏈。
丁邦安說明,低軌衛星使用的頻率,剛好是5G高頻段的部分。過去台灣5G產業的布局有一定程度的技術,因此將5G技術的應用移轉到低軌衛星產業上,是非常有機會的。丁邦安看好台灣的太空產業鏈,不過如何拿到國外大廠的訂單,是台廠目前最重要的課題。
低軌衛星供應鏈大致分為兩個部分,包括衛星製造與地面設備。衛星製造部分包含印刷電路板、衛星天線、衛星晶片以及相關的航太零組件。地面設備則包括電源供應器、地面接收站、用戶端設備、降頻器以及天線等。其中地面設備是台灣廠商布局較成熟的產業。
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執行長陳立偉提到,台灣的資通產業在國際上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他舉例,1991年波斯灣戰爭時,CNN記者在戰爭現場使用的衛星手提電話,就是台揚製造,也讓Made In Taiwan的衛星設備聲名大噪。顯現台灣在太空通訊產業早已布局多年。
5G還在加溫 低軌衛星就要取而代之?
低軌衛星話題不斷,市場盛傳蘋果、特斯拉都對低軌衛星有興趣。低軌衛星的軌道高度約在2000公里內,有些甚至只有幾百公里。因為距離地球較近,傳遞訊號時延遲比較低。
但也因為距離地球近,衛星訊號能覆蓋的範圍較小,需要布署密度更高的衛星數,提高覆蓋率。未來低軌衛星可以應用在通訊以及自駕車,但令人費解的是,已經低延遲的5G行動通訊,為什麼還需要低軌衛星?
工研院資通所所長丁邦安解釋,5G行動通訊需要設置基地台才能使用,難以建設基地台的位置就沒有訊號。譬如飛機上、船上以及偏遠鄉間。低軌衛星可以補足5G到不了的地方。丁邦安說,5G行動通訊與低軌衛星是互補關係,不是競爭關係,彼此應相輔相成。
低軌衛星來了之後 對你我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
SpaceX的Starlink星鏈服務從2020年開放申請至今,已經有超過30個國家可以使用。NCC6月開放申請執照後,電信業也能加入低軌衛星的行列。只不過,其他國家的商業模式在台灣可行嗎?
丁邦安認為,台灣的電信基礎設施非常完善、基地台密度高,無論是在家裡、辦公室或是出門在外,都可以收到行動通訊的訊號,因此對一般民眾來說低軌衛星的加入,並不會為生活帶來巨大改變。
他也提到,台灣目前可以運用低軌衛星的場域,大概會是基地台覆蓋不到、較偏遠的地方,或是做為監測土石流等天災時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