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8日 星期四

2016 2017左永安顧問 長榮台塑接班人系列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於2016 元月20日辭世,集團接班布局引發關注。 師大台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TTQS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 左記歐洲百年商行 專家顧問團 2015年10月時,長榮航空就架構出八大企業系統,主要都是和航空相關的事業,包括空廚、航勤、航太、航宇精密與美國飛行學校等,未來會全數由以張國煒為首的長榮航空統籌決策。張國華、張國煒分掌集團海、空運事業,看似已經底定,走向兄弟分工治理的模式,但一位親近長榮的企業界人士指出,「其實長榮集團的接班問題,還有極大的變數。」


新頭殼newtalk 2016.01.27 財訊/《財訊》495期,元月28日上架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於2016 元月20日辭世,集團接班布局引發關注。其實張榮發長子張國華早在半年前悄悄進駐集團總部,長榮航空董事長張國煒並非唯一接班人。


張榮發在生前已進行集團事業分工,張國華與張國煒分掌海運與空運;然而,張榮發辭世後,接班挑戰才真正開始。能不能做到分工不分家的合作模式,考驗著二代張家人的默契與智慧。


長榮集團在張榮發過世的當天,以書面的方式告知所有內部員工,這位寫下傳奇的世界船王已經隕落;文末最後的聯合署名者,依排序為集團次席副總裁柯麗卿、次席副總裁林榮華、副總裁謝志堅與副總裁張國煒。


行事一向低調的長榮集團,隨著這份內部信函的公布,外界除了驚訝張榮發的驟逝,也從中解讀,認定未來長榮集團的新掌門人,應該就是張榮發在世前、唯一在集團內浮上台面的么子─長榮航空董事長張國煒了。


這樣揣測並非沒有道理,畢竟張國煒為長榮航空帶來的改變,早被張榮發所肯定,也被視為他接班的重要成績單。張國煒在半年前還笑稱自己因為接任集團副總裁,必須插手海運事業,是「被父親逼的」,因為自己對海運比較沒有興趣,所以早上精神好到海運上班、下午再到航空振奮精神;然而,當媒體進一步追問,未來對海運事業的想法時,張國煒的回答卻很令人玩味:「這你要問以後的接班人,怎麼問我?」


外界不知道的是,原來,約莫就在張國煒受訪前後,長榮集團位於台北市民生大樓的總部內,正在悄悄進行裝修,增設一間特別的辦公室,裡頭坐的不是別人,正是張榮發的長子張國華。這是一個重大的宣示,長榮集團的大阿哥回來了!


長榮集團事業龐大,張榮發為人所知共有二房、育有1女4子,大房長女張淑華一五年因病過世,女婿鄭深池因與張榮發理念不同,早已離開集團;大房老二張國明雖從未進入集團內,但他負責集團所有資訊系統與設備採購業務,所有制度都與集團接軌,業務關係緊密。而包括大房長子張國華、三子張國政,以及二房獨子張國煒,都曾多次進出集團,但直到張榮發過世前,外界以為台面上仍留在接班梯隊者,只有張國煒一人。


已經離開長榮集團近20年的張國華,曾經是長榮海運總經理,後來更做到副董事長一職,在內部大力推行改革,當時他認為集團要走向國際化,要求所有高階幹部學英文,並以考核不過就會被減薪作為管理手段,遭到老臣們群起反彈,一狀告到張榮發那裡;張榮發決定力挺一路打拚相隨的老臣們,讓張國華覺得有志難伸,最後選擇離開集團,有十多年的時間,在集團內部都未曾提及張國華。


然而,近年來隨著張榮發年事已高,進出醫院的次數愈來愈多,一四年張國華重新出任長榮海運的董事,一五年更進一步回到集團內上班,至今雖然沒有正式的職稱,但身為張榮發的長子,張國華半年前就開始坐鎮指揮,支配所有海運事業的相關業務,儼然已是海運事業的最高領導人。


長榮集團內部盛傳,早在張榮發過世前,張氏家族內部就已經有初步的共識,由於股權結構不易分拆,先從事業分工下手;由大房長子張國華主掌海運事業,二房獨子張國煒則負責空運事業,完成兄弟分工的布局。


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過去鮮少出現在民生總部的張國華,不但規律地上班,還開始調整集團的內部作業。觀察指標之一,這半年來,長榮集團內部陸續進行事業切割整理,就是將過去綿密複雜且交叉持股的事業,依據不同行業需求與特性,劃分明確的責任歸屬。知情人士指出,2015年10月時,長榮航空就架構出八大企業系統,主要都是和航空相關的事業,包括空廚、航勤、航太、航宇精密與美國飛行學校等,未來會全數由以張國煒為首的長榮航空統籌決策。


而海運相關的轉投資事業,包括長榮國際儲運、台灣碼頭服務公司等海內外公司,則全部由張國華主導。「這半年來海運的人事與業務調整,其實都已經是由張國華在調度,透過關係企業的權責劃分,在總裁生病的後期,大家比較知道要對誰報告。」知情人士話鋒一轉,「不過,長榮集團家大業大,很多事業到現在還不知道該怎麼分工。」


業界人士指出,張國煒主導航空事業看似合理,畢竟他投入很深,但航空事業表面很風光、市場發展前景也比較大,卻是高風險、高資本的行業,一路走來十分辛苦;反觀海運事業經營時間較長、底子較深厚,雖然近年來比較辛苦,但卻是比較穩定的事業,張國華拿下海運事業,可說是立於不敗之地,「不過張國煒只對航空有興趣,什麼事業比較好、比較差,也很難說。」


此外,過去長榮集團財務緊密合作,有需要時可以彼此支持當後盾,未來兄弟分業後,若是對事業投資想法不同,不再相互成為金脈靠山,是否會影響到各公司的發展,不只投資人關心,往來銀行也很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張國華、張國煒分掌集團海、空運事業,看似已經底定,走向兄弟分工治理的模式,但一位親近長榮的企業界人士指出,「其實長榮集團的接班問題,還有極大的變數。」


一位在長榮集團工作超過20年的老臣透露,現在兄弟分治的情況,是張國華在張榮發晚年生病後,數度探視父親時,深感自己身為長子,應該幫父親分憂解勞,於是主動提議,可以把海運事業交給自己,同時認為,張國煒已長年負責空運,也做得不錯,不如就把空運交給張國煒打理,共同分擔未來集團發展的重責大任。


不過,張國華在與父親協調集團事業分工前,並未事先知會張國明與張國政,因此張國華要和張國煒分掌集團事業的想法,張國明與張國政事先完全不知情;據悉,這件事讓兩個弟弟頗有微詞,除了認為張國華沒有顧及自家人的想法外,也生氣張國華自作主張把航空事業切給二房。


「這些年來,大房對二房間的怨氣一直沒有明顯化解,張國華在事先未與弟弟協調的情況下,就主動把航空給張國煒,弟弟們想必不能理解。」知情人士分析,「更何況,當初長榮航空是張國政一手創起來的,他從來都沒有忘情航空事業。長榮是非常傳統的公司,先前是老父還在,大家不會出聲,但現在老人家走後,以後就很難說了。」


據說,張榮發在聽完張國華的想法後,也說60多歲的張國華,年紀也已經不小了,應該要為長遠打算。或許就是因為如此,張國華位於長榮總部的辦公室裡,共放著4張辦公桌,除了張國華自己的位置外,還同時坐著張國華的3名子女,共2男1女,全部進入集團內學習。


其實張國華的長子很早就進入長榮海運,張榮發也曾對外說過,「接海運一定要跑過船。」他不僅要求長孫一定要有跑船經驗,還要把所見所聞寫成書面報告交給他,顯見對長孫的期待甚深。「未來不打算把事業交給子女,如果我活到120歲,就給孫子接班。」張榮發在○八年接受採訪時這麼說;若是從這個角度來看,相較於離開集團許久的張國華,張榮發可能更為屬意已經從基層開始學習的第三代張家人跨代接班。


如果目前兄弟分工的運作模式,只是張國華與張國煒一廂情願的想法,那麼,最實際而具體的方式,就是比股權大小,決定誰才有話語權。


攤開長榮集團的主要公開發行公司資料,多互相交叉持股,但台面上最重要的控股公司,是完全由張家所有的長榮國際公司,投資包括長榮海運、長榮航空等集團主要公司,再加上長榮海運也是長榮航空的大股東;因此,誰能掌握長榮國際,就可以進一步掌握長榮集團旗下主要上市公司。


長榮國際的前10大股東,由張榮發的兩個基金會共持有33.86%,除了張榮發出任董事長,董監事中另外的張家人就只有張國煒,未來誰能掌握基金會,將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此外,長榮國際的個人股東還有張國華、張國明、張國政,連同配偶都各持18%,張榮發與二房李美玉也共持12.14%。


知情人士指出,張榮發在股權方面早就分好了,基本上分配很公平;但如果大房3兄弟彼此聯手,相加持股達54%,將會完全主導長榮國際,甚至可以間接影響長榮海運、長榮航空這兩家最重要的上市公司。觀察其他長榮集團的海外控股公司,例如巴拿馬商長榮國際,也是張榮發與4個兒子各持20%。這表示,大房3兄弟如果整合股權,將取得多數股權,恐將直接影響長榮集團的權力結構。


因此外界最關心的是,大房持股相加之後,可能在各公司取得優勢地位,未來張國煒是否還能續任長榮航空的董事長?「如果大房股權全部加起來要反對,一旦持股超過張國煒,張國煒再厲害也沒有用,資本市場就是股權決定一切,除非他可以獲得哥哥們的支持。」市場人士說。


根據張家友人觀察,大房、二房平常幾乎沒有互動,雖然張國煒在人前對哥哥們都表現相當尊重,「但他們二代沒有一個溝通的平台與橋梁,該怎麼協調、怎麼溝通都不知道。」就連大房兄弟間,平常往來似乎也不太多,在一些家族成員出席的重要場合上,甚至不知道其他兄弟會不會出席前往;再加上張國華先前協調集團分工時,並未徵詢同房2位弟弟的意見,似乎已埋下嫌隙;面對未來各種合縱連橫的可能性,勢必直接牽動長榮的權力核心是否重組。

對於張榮發布局接班的想法,未來發展變數甚多,都為長榮集團的發展埋下伏筆。

《財訊》求證長榮集團發言人聶國維,他表示「目前集團與家屬都致力於張總裁追思事宜,不便回應;而且集團各事業運作多由專業經理人治理,一切運作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