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4 22:53經濟日報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面對這波美中貿易戰,全球紡織業吹起一股南向投資熱,和明紡織卻依然堅守台灣,除了總部在台北,兩座工廠都留在台南的安南和七股。和明不跟隨潮流,希望以差異化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紡織業是台灣發展最早的產業之一,惟隨著台灣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十幾年前許多廠商選擇西進中國大陸設廠,這幾年潮流則轉為南向設點,尤其隨著美中貿易戰爆發,前往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投資已成為熱門顯學。
不過,問起和明有沒有南向計畫?和明執行副總李桂林直言,和明思考模式不同,公司希望做的是差異化,而不是產能擴充,不拚大量生產,目前為止並沒有南向設廠的考慮。
和明努力進行產品差異化,呼應時裝產業最新的「環保永續」意識與題材,和明持續開發有機棉等各種環保纖維布料,目標是能運用環保纖維做到機能化。經濟部南台灣創新園區營運辦公室副主任戴友煉分析,台灣機能布料非常強、全球有名,但要做到機能性,多數是利用人造纖維;要像和明用天然纖維做到機能性,真的很不容易。像和明運用台南特產的虱目魚鱗,萃取出膠原蛋白胜肽纖維,再加入木材萃取的木質纖維,混紡成虱目魚膠原蛋白纖維紗,布料的親膚性特佳,摸起來就是不一樣,而且還能達到體感保溼,抗靜電、分解汗味等功能。
另一方面,和明也不斷在營運模式上創新,像2014年在台南七股成立「和明織品文化館」,將工廠倉庫改造為觀光工廠,讓民眾藉由參觀,認識紡織的生產流程;現場的布邊紗DIY、織品染色等實作課程,則在無形間拉進與民眾的距離。
和明在2015年也成立自有品牌WEAVISM(織本主義) ,目前由和明第三代陳璽年負責掌舵。「織本主義」結合母公司多年來在布料方面所累積的優勢擅長,和明很多新的布料推出,「織本主義」成為第一個試驗者。這也象徵和明從B2B走向B2C,透過自有品牌直接面對消費者,和明更能即時掌握終端最新的流行脈動。
經濟日報每周日推出「隱形冠軍」系列報導,介紹台灣成功中小企業的發展故事,這些企業大家未必熟悉,但他們正在譜寫一頁傳奇,或許將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在全球發光發亮的台積電。
國內老牌紡織廠和明紡織,以生產高品質格子布料聞名全球,已經有40多年歷史的老店跟上時代,獨家開發出AI數位布料搜尋引擎「TEXTIP」,除了方便公司內部的布料庫存管理,還可對外激發設計師靈感,和明希望透過TEXTIP串起時尚產業上中下游,揪台灣廠商一起走出去。
成立於1976年的和明紡織,創辦人陳文進最早在台南開設布行,後來陳文進在台南七股創立和明紡織,生產洗後無需熨燙的棉料泡泡紗,紅極一時。
現任董事長、第二代陳富泉接班後,開始主導內銷轉出口,他改良機器、生產高技術的格子布料,成功打響全球名號,客戶囊括Burberry、Armani、Ralph Lauren等國際精品品牌。
組科技團隊 開發獨家技術
雖然是老店,但和明持續引進新科技及新觀念,2018年,公司召集與紡織完全不相關的資工、廣告等背景人才,成立數位科技團隊,獨家開發出AI數位布料平台「TEXTIP」,成為全球第一家與Google AI雲端機器學習技術TensonFlow合作的紡織業者,被視為台灣第一家導入機器學習的紡織企業。
和明紡織執行副總李桂林表示,布料識別的牽涉非常廣,不同顏色、圖樣、纖維或織法,所呈現出來的布料結果完全不同,要做數位布料搜尋引擎沒有想像中容易。「這個夢已經做了十多年,隨著AI技術的成熟,如今終於實現。」
和明TEXTIP數位布料平台,把公司上萬種面料款式全部數位化放上雲端,再引進人工智慧(AI)技術做為大腦,幫助布料的搜尋與管理更加方便。
李桂林說,布料款式其實很難用言語描述,而且現在的年輕人習慣用影像溝通,那我們就用影像和他們溝通。過去紡織業最大的痛點,在於龐大的庫存難以管理,以和明最擅長的格子布為例,多年來已累積數萬種布料款式,倉庫堆積如山,經常會碰到有客戶問,「你有沒有這個款式的布料?」自己心裡想,好像有,但多半只能憑印象;所以以前都是要帶客戶直接去倉庫挑選,庫存也因此愈積愈多。
其次,過去與客戶對色打樣的過程中,只能靠資深員工的金頭腦,以大海撈針的方式憑經驗找布,對於現有商品及庫存的掌握度當然比不上電腦,與客戶的溝通時間拉長,尤其隨著「快時尚」興起,紡織業的節奏愈來愈快,有時候因此就錯失掉寶貴的商機。
和明TEXTIP數位布料搜尋引擎的成立初衷,就是為了解決上述的痛點,一開始主要做為內部使用,透過將布料庫存數位化建檔,方便搜尋與管理。隨著資料庫愈來愈龐大、功能也愈來愈齊全,和明TEXTIP平台也對外開放,提供獨立設計師或客戶使用,可以透過這個AI數位布料平台,快速找到想找的布料。像是「以布找布」功能,只要拍下想要找的布料款式,AI很快就可以自動幫你找出相同或類似的布料。
連結設計師 激發創作靈感
TEXTIP甚至還可以激發設計師的創作靈感,像是「以景搜布」功能,使用者只要拿起手機拍下風景或圖像,AI系統就會根據圖片上的線索,幫你找到相關配色或風格的布料。
未來TEXTIP平台不只瞄準台灣,更希望連結全球的新銳設計師,目前TEXTIP的App應用程式也推出英文版本,希望透過資源媒合,成為全球設計師激發創意、尋找時尚靈感的來源。台灣的紡織業全球聞名,未來TEXTIP平台可集結台灣最優質的布料,直接觸及全球新銳設計師,為和明找出潛在商機,也讓台灣紡織業的優質布料提高能見度。
2020-01-04 22:53經濟日報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和明紡織董事長陳富泉與執行副總李桂林是國內紡織業界知名夫妻檔,經常被稱為「神鵰俠侶」,兩人合作無間,這幾年兒子陳璽年也加入,主導集團旗下自有品牌服飾WEAVISM(織本主義),經營團隊陣容更加堅強。
和明紡織成立於1976年,創辦人陳文進最早在台南開設布行,之後在台南七股創立和明紡織,生產各式布料。當時正值台灣紡織業的輝煌年代,景氣非常好,為和明發展奠下紮實基礎。
現在的和明紡織董事長陳富泉為第二代,他接班後,主導和明朝生產技術層次更高的格子布料轉型升級。相較素色布料,一塊格子布得用上十多種不同色系紗線,再依經、緯交錯編織,只要一條出錯就得重來,格子愈複雜,用的紗線愈多,工序繁複。
和明成功拿下Burberry、Ralph Lauren等國際精品大廠的訂單、打響名號,也讓和明從一家只做內銷的七股地方小工廠,轉型為出口外銷。
和明執行副總李桂林,是陳富泉身邊最重要的得力助手、同時也是賢內助,兩人從大學時期就是「化學系的班對」,在事業上,陳富泉操盤工廠與公司的營運管理,李桂林則負責行銷、研發等對外溝通,分工明確。
李桂林說,B型雙魚座的陳富泉,態度很開明,對於他人的意見也很尊重。看到AI(人工智慧)的大趨勢,一直思考和明的紡織本業,能如何與AI新科技結合,才有後來和明AI數位布料搜尋引擎「TEXTIP」的誕生。
如今,和明第三代、陳富泉與李桂林的長子陳璽年也加入公司團隊,目前負責集團旗下自有品牌「織本主義」的經營。「織本主義」強調都會輕機能,客群鎖定有一點經濟能力、很有自己想法的年輕人,服裝設計處處可見巧思。像是一件襯衫,在下襬內側設計一塊眼鏡布,這對戴眼鏡的人來說非常實用;手肘部分則使用彈性布料,讓捲袖子更輕鬆。
「不只炫,還要有實際功能。」織本主義成立短短四年,已獲得不錯成績,除了在台北誠品、台中秀泰都有設櫃,還成功揮軍海外,打進日本和上海的選物店。
2020-01-04 22:53經濟日報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經濟部南台灣創新園區營運辦公室副主任戴友煉表示,紡織業是工業革命後,第一個工業化的產業,確實是老行業,但老行業不死,「夕陽也可以變朝陽」。
紡織業過去曾是台灣創匯的重要產業,後來面臨中國大陸等其他國家競爭,碰到很大挑戰,許多公司選擇外移、不少公司收掉,也有一些公司轉型朝不動產開發等其他方向發展。
重要的是,如今存留下來的公司,經過長時間淬鍊,變得非常有競爭力,像是這幾年全世界大行其道的機能性織品,台灣紡織業在其中扮演關鍵性的重要角色。一家企業的發展和經營者的個性有關。這麼多年來,和明紡織沒有像很多同業一樣西進、或南向投資,而是留在台灣耕耘,努力朝差異化發展,如今第三代浮上檯面,公司成功從傳統到時尚、從製造到品牌。
這波AI浪潮,對各行各業都是很大的機會與挑戰。以紡織業而言,AI可以協助企業轉型主要在兩方面,一是上游的製程改善、幫助節省成本;二是運用在下游的行銷流程,例如精準行銷。和明獨家開發出的AI數位布料搜尋引擎「TEXTIP 」比較偏向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