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教授、多年名列世界50大思想家的全球知名
管理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
在美國2020 01 23 週四時間因血癌辭世,享壽67歲。
克里斯汀生在上世紀90年代發表知名的著作《創新者的兩難》
(The innovator’s dilemma),被《經濟學人》雜誌譽為六本最重要的
財經書籍之一,奠定他管理大師的地位。
但他後來罹患癌症,讓他對生命有了新一層認識,2012年他出版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再度成為全球暢銷書。
《遠見雜誌》多年來引用並報導克里斯汀生學說理論。在此向他致敬。
以下是《遠見雜誌》在2019年10月中的報導,與讀者分享。
這是許多人經常問自己、窮畢生之力探索的難題。
或許換個人生視角,更容易找到答案。
這也是美國企管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的領悟。
聞名於世的「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理論,但他卻認為每學期最後
一堂課,才是最重要的。因為這時候他會與學生探討工作抉擇、人生圓滿的定義。
三大問題 決定你如何衡量一生
2012年,他與其他兩位作者歐沃斯、狄倫一起將這堂課衍生出的相關思考,集結成書,在2012年出版《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立馬登上全球暢銷書排行榜。
「天下文化」在台灣發行的中文版,歷經三個版本、多次印刷,銷售超過12萬本。
暢銷祕密何在﹖不僅因為這是第一本將企管理論套用於人生的書籍,也是因為
克里斯汀生發出的「人生三問」,猶如暮鼓晨鐘。
至今本書仍是許多讀者奉為人生指引的案頭經典。
曾被知名管理思想家排行榜Thinkers50選為「當代50大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
克里斯汀生觀察,他有不少哈佛商學院同學年紀輕輕就功成名就、
躋身《財星》500大經理人,但最後卻導致家庭破裂、自我厭惡,
甚至因違法而鋃鐺入獄。
這逼使他思考人生,發出三大問:
一、如何定義工作生涯的成功與快樂﹖
二、如何讓自己與伴侶/家人/子女的關係成為快樂的泉源﹖
三、如何堅守自己的原則與實踐自我﹖
《遠見》
整理三個克里斯汀生的重要策略,幫助讀者,在做決定前多些判斷的理論框架。
身為企管大師,他主張用「多理論」架構剖析問題,
因為「人生很多問題不是單一理論就能解決。」
問題1〉人生動機 保健因素、動機因素 兩者要平衡
如果你的人生是一家公司,你該怎麼讓它動起來﹖驅動人生的是誘因,還是動機﹖首先,克里斯汀生引用心理學家赫茲伯格的「動機理論」,指出該理論包含
兩個主要因素「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動機因素」(motivation factor)。
保健因素,指的是那些如果出了問題,就會讓我們覺得不滿意的事情,
例如薪水、地位、工作環境與公司政策等。
弔詭的是,雖然保健因素出錯,會令人對工作不滿,但不斷改善保健因素,
例如加薪、升遷,也不會讓人變得熱愛工作,只是不討厭而已。
那要怎麼才會滿意,甚至熱愛工作﹖就得談到動機因素。
這是指能讓你從
工作中得到認可、責任和個人成長的因素,也就是你能藉由克服工作上的挑戰,
找到意義,並從內心發出滿足感。
現年67歲的克里斯汀生提醒,當你做任何選擇時,要在兩大因素中取得平衡。
不要被外加的保健因素牽著鼻子走,得傾聽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什麼是真正有
動機去做的事。
問題2〉執行策略 在行動之前 先驗證假設
人生漫漫,計畫往往追不上變化。但預料之外的變數,可能是一個機遇。書中指出,人們通常把焦點放在看得到的目標,並擬定計畫、起身追逐,
這屬於「審慎策略」(deliberate strategy)。
但過程中,因為不斷嘗試而冒出來的機會,卻可能「無心插柳柳成蔭」,恰巧解決問題,
這就是「應急策略」(emergent strategy)。
很可能在通盤調整公司藍圖之後,應急策略反而成為新的審慎策略。
克里斯汀生舉了一個例子。
當年零售業龍頭沃爾瑪(Walmart)創辦人沃爾頓,原本想把第二家店
開在大城市曼菲斯,但因為太太不想離開家鄉,最後沃爾頓只好在
阿肯色州班頓維爾小鎮開了第二店,離創始店不遠、調貨方便。
也就此確認沃爾瑪的「小鎮開零售大店」的成功商業模式。
人生策略通常不斷演化、修正,就像在進行一場變數很多的化學實驗。
但他提醒,不論企業或人生都不需要在慘敗之後,才學到教訓,可以在行動之前,
先驗證假設。
像是進行一項企劃案,可以要求專案小組列出清單,條列當初做成企劃
所根據的假設條件,也就是
「如果想達到企劃案上的目標,必須證明哪些假設是真的﹖」
同樣的方法,也能應用在個人職涯上。
接受新工作之前先想想:「如果要成功轉換跑道,哪些假設的前提條件要存在﹖」
而想達到這些前提,哪些是你可以控制的﹖哪些又需要別人幫忙的﹖
例如,
想要去新興市場工作,就要先確認求職的公司是否已在新興市場投資、布局,
自己又能在其中擁有哪個職場角色。
問題3〉關係經營 家庭與人際關係 放在優先順位
人生有多個面向,克里斯汀生發現,人們習慣以工作上的成就為傲,但萬一成功的量尺錯了呢﹖
成功的量尺錯了,就容易導致資源分配不當。
他建議回歸到初心,檢視資源分配是否符合決策目標,而且別忘了人生的方向
是由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決定構成。每一個選擇,都在驗證你的人生價值觀。
不過許多時刻,人生可能沒有選擇,只能取捨!尤其當你無法兼顧工作與家庭,
如何權衡﹖
克里斯汀生援引一個「好資金」「壞資金」理論來解析人生難題。
好資金,指的是用少許的錢、及早投資,能找到獲利模式的資金;
相對地,大量投資、急於看到成長,卻淪為炒短線,就是無法長期獲利的壞資金。
對人生而言,時間就是最重要的資金。
「別被工作綁架了!」他觀察,很多職場成功人士拚命工作是為了讓家人
過更好的生活,但大把時間花在工作上的結果就是疏忽家庭,導致不可逆的情感疏離。
與其如此,他建議把家庭與人際關係,放在人生投資的優先順位,盡早布局、長期耕耘。
尤其不要因為工作忙碌,就把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光「外包」,這可能犧牲未來的親密關係。
從管理上的觀點,
一家公司的營運能力,取決於三大因素:資源、流程與優先順序。
而應用於人生,孩子,顯然是與父母截然不同的「人生公司」。
本書指出,孩子的資源包括父母給予的物質、金錢與時間,
還有他們自身的天賦、知識與才能等條件。
流程,就是孩子運用資源進行創造的能力;
優先順序,則是他進行創作的動力與理由,而家庭文化將會影響他的
價值排序。
例如,孩子能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自己摸索出的創新能力,產製出一個App。
而他之所以願意排除萬難去研發,可能是為了證明自己,想令人刮目相看。
「你以為給孩子最好、最多的資源,卻可能反倒剝奪了他們的能力!」
克里斯汀生提醒,與其把孩子時間塞滿學習活動,父母該做的是幫忙孩子發現
真正喜歡的,並找到動機去發展自己的流程。
不只是教育下一代,資源、流程與優先順序,這三大能力同樣適用於各類型的
人生公司。
如何從中找到平衡之道,並客製化自己的成功量尺,這是所有人生執行長一輩子
重要的自我管理課題。
克里斯汀生以提出「破壞式創新理論」聞名,2011年時被Thinkers50選為
克里斯汀生經歷癌症、心臟病,以及中風的煎熬考驗後,
這場演說之所以引起廣大迴響,不單是深刻啟發了人們對生命中重要問題的思考,
2010年的春天,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教授受邀對哈佛商學院全體畢業生演講。
這一年,有點不同於往年,站在講台上的他,因為癌症化療,頭髮幾乎掉光,
這是他為哈佛商學院上的最後一堂課。
他把握了這個機會,對所有人提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三個問題……
這是他為哈佛商學院上的最後一堂課。
他把握了這個機會,對所有人提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三個問題……
人生三問
我在哈佛商學院學期末最後一次上課的時候,總會告訴學生,自己同班同學的近況。
就像其他學校的畢業生,我們每5年辦一次同學會。每次相聚,總可以看到同學們
近5年的縮影。學校會利用這個機會為活動募款,我們這些校友也很高興共襄盛舉。
會場鋪上紅地毯,並邀請知名人士蒞臨演講。
近5年的縮影。學校會利用這個機會為活動募款,我們這些校友也很高興共襄盛舉。
會場鋪上紅地毯,並邀請知名人士蒞臨演講。
前幾次的同學會,同學都踴躍出席。環顧四周,每個人都打扮得時尚光鮮,
似乎個個飛黃騰達,令人不禁覺得我們這一班真是天之驕子。
似乎個個飛黃騰達,令人不禁覺得我們這一班真是天之驕子。
同學們也似乎都是職場贏家,大家擁有很棒的工作,有些在國外擔任要職,
配偶大都長得比自己好看,不是帥哥、便是美女,每個人似乎過著幸福、美好、
令人豔羨的生活。
配偶大都長得比自己好看,不是帥哥、便是美女,每個人似乎過著幸福、美好、
令人豔羨的生活。
後來,漸漸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不知為何,有幾位同學從此消聲匿跡。
我打電話給他們或是問他們的朋友,才慢慢明白是發生什麼事。
我打電話給他們或是問他們的朋友,才慢慢明白是發生什麼事。
同學當中,有的已在麥肯錫或高盛這種名聲顯赫的企管顧問公司擔任主管,有的則已躋身《財星》五百大公司最高主管,有的創業有成,不少同學的收入高得令人咋舌。
但儘管他們的職場表現出類拔萃,很多人看起來卻只是強顏歡笑。
生涯成功只是人生的表面,其實不少人都不喜歡目前的工作,婚姻生活也一團糟,很多
人以離婚收場,有人甚至好幾年沒跟自己的孩子說過話,與孩子分別住在東西兩岸。
人以離婚收場,有人甚至好幾年沒跟自己的孩子說過話,與孩子分別住在東西兩岸。
我還聽說有位女同學自畢業至今,離過兩次婚。在我眼裡,那些同學不只才智過人,
而且為人正派。
在畢業的時候,他們都立下偉大的計劃和目標,不只立志要在專業領域上大展身手,
也希望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但這一路走來,雖然工作順遂,家庭生活卻不知
怎麼觸礁了。
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尷尬,不知如何向其他老同學解釋。
而且為人正派。
在畢業的時候,他們都立下偉大的計劃和目標,不只立志要在專業領域上大展身手,
也希望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但這一路走來,雖然工作順遂,家庭生活卻不知
怎麼觸礁了。
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尷尬,不知如何向其他老同學解釋。
當時我想,那可能是中年危機,人生難免會陷入低潮。但就在畢業二、三十年後的同學會上,我發覺問題愈來愈嚴重。班上一位同學因為涉入安隆(Enron)案而被關進牢裡。
印象中,我在哈佛商學院的同窗史基林(Jeffrey Skilling)是個好人,不但聰明用功,
也很愛家人。他曾是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合夥人,當上安隆公司
執行長之後,年收入更高達一億美元。
也很愛家人。他曾是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合夥人,當上安隆公司
執行長之後,年收入更高達一億美元。
他的生涯表現如此輝煌,相形之下,個人生活則黯淡無光:他的第一次婚姻以離婚收場。
在安隆醜聞案爆發之後,我實在不敢相信他就是新聞報導中那個追逐金錢的巨鯊。
安隆破產後,史基林因多項罪名被起訴定罪,包括詐貸、財務造假、證券詐欺等。
安隆破產後,史基林因多項罪名被起訴定罪,包括詐貸、財務造假、證券詐欺等。
我不但為他的誤入歧途萬分震驚,更讓我驚愕的是,他竟然能搞出這麼大的醜聞。
他的人生之路在哪裡出了差錯?
他的人生之路在哪裡出了差錯?
上面提到的這些同學應該想不到自己的婚姻會一敗塗地、與孩子形同陌路,
更無法想像自己變成作奸犯科的壞人,面臨被捕入獄的命運。
然而,他們卻不自覺走上這條悲慘之路。
更無法想像自己變成作奸犯科的壞人,面臨被捕入獄的命運。
然而,他們卻不自覺走上這條悲慘之路。
我不想誤導各位。雖然部分同學的人生不如意,還是有不少過著理想的生活。
他們一直是我的榜樣。我們的人生還未結束,孩子的人生才正要開始,
我們還是該好好了解人生有哪些陷阱及其成因,以為借鏡。
畢竟人是脆弱的,很多人不免受到不好的影響,因此脫軌。
他們一直是我的榜樣。我們的人生還未結束,孩子的人生才正要開始,
我們還是該好好了解人生有哪些陷阱及其成因,以為借鏡。
畢竟人是脆弱的,很多人不免受到不好的影響,因此脫軌。
我在「如何建立成功的長青企業」這門課中,和學生一起研究經營管理的理論,
探討管理工作的各個層面。
在課堂上討論時,我會把我們研究的理論寫在黑板上,
然後在旁邊寫下三個簡單的問題:
探討管理工作的各個層面。
在課堂上討論時,我會把我們研究的理論寫在黑板上,
然後在旁邊寫下三個簡單的問題:
★ 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快樂?
★ 如何知道我與配偶、兒女與朋友的關係可以成為快樂的泉源?
★ 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
這些問題聽起來很簡單,但我的同學當中很少人問這樣的問題,或許他們也曾
思考過這些人生問題,卻已經記不得自己學到了什麼。
思考過這些人生問題,卻已經記不得自己學到了什麼。
這麼多年下來,我一再發現課堂上討論的這些理論,不但可用來解釋企業的問題,
也可用以審視人生的重要課題。
也可用以審視人生的重要課題。
就這麼一次…
大多數人都以為,生命中出現有關倫理的重大決定時,眼前會出現像是不斷
閃爍的霓虹燈警告:「請注意,你將面臨重要決定。」
閃爍的霓虹燈警告:「請注意,你將面臨重要決定。」
不管我們多麼忙碌或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幾乎每一個人都相信,在那命運轉變的一刻,
他必然會做出正確的決定。
畢竟,你認識的人大都認為自己不是隨隨便便、沒有原則的人。
他必然會做出正確的決定。
畢竟,你認識的人大都認為自己不是隨隨便便、沒有原則的人。
問題是:人生很少如此。你根本看不到任何警告標誌。
大多數人每天都會面臨一連串小小的決定,然而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
這些決定卻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這些決定卻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企業的經營也是如此。沒有一家公司故意要輸給競爭對手。公司主管所做的決定
似乎沒什麼害處,卻不知不覺走上毀滅之路。
似乎沒什麼害處,卻不知不覺走上毀滅之路。
我們在個人生活中,常常不知不覺運用邊緣成本的思維。
我們的腦袋響起一個聲音:「我知道原則是這樣,大多數人都不該破壞
這樣的原則。但這次因為情況特殊,情有可原,就破例一次吧。」
這樣的原則。但這次因為情況特殊,情有可原,就破例一次吧。」
這麼說似乎沒錯,而且只有這次破例,應該沒什麼關係。但這種想法就像
一個黑洞,會把你吸引進去,讓你看不到最後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大。
一個黑洞,會把你吸引進去,讓你看不到最後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大。
一失足成千古恨
年僅26歲的霸菱銀行新加坡部門首席交易員李森(Nick Leeson)就是最值得
令人警惕的例子。
令人警惕的例子。
他在1995年因為投機交易,致使這家有二百多年基業的英國投資銀行出現13億
美元的虧損。在東窗事發之後,霸菱銀行就此倒閉。
美元的虧損。在東窗事發之後,霸菱銀行就此倒閉。
李森事後談到自己就是被邊緣思考誤導,才會踏上這條毀滅之路。
李森起初誤判市場行情,但他拒絕認賠出場,接連賭了好幾把,希望能彌補先前
的虧損。沒想到,他手氣不好,每次都押錯籌碼。於是他偽造帳冊,誤導稽核人員,
企圖瞞天過海。
的虧損。沒想到,他手氣不好,每次都押錯籌碼。於是他偽造帳冊,誤導稽核人員,
企圖瞞天過海。
案發後,由於李森虧損的金額已是銀行可交易資金的兩倍,霸菱銀行不得不
宣告破產。霸菱銀行1200名員工因此失業,有些還是李森的朋友。
李森最後被判在新加坡監獄服刑6年半。
宣告破產。霸菱銀行1200名員工因此失業,有些還是李森的朋友。
李森最後被判在新加坡監獄服刑6年半。
這個事件的起點只是一個交易員犯了一個錯,不想讓上司知道,沒想到竟使一家
有230年歷史的商業銀行倒閉。
有230年歷史的商業銀行倒閉。
交易員本人因詐欺被判刑,在服刑期間,妻子也跟他離婚了。在李森最初做決定時,
完全想不到自己會一手促成這麼大的災難。這正是邊緣思考的危險。
完全想不到自己會一手促成這麼大的災難。這正是邊緣思考的危險。
他告訴BBC:「我想要的……就是成功。」
他的動機並不是致富,而是被視為成功的人。
當第一次交易失敗,他擔心自己就要一敗塗地,因為害怕,他說謊、掩飾、
企圖再賭一把……,沒想到他長久計劃的成功之路,竟是通往新加坡監獄。
企圖再賭一把……,沒想到他長久計劃的成功之路,竟是通往新加坡監獄。
在他踏出第一步時,完全看不到任何讓他回頭的警示或界線。
第一步總是一小步,既然已踏出去了,為何就此打住?
李森描述自己踏上這條黑暗之路的感覺:「我想站在屋頂上嘶吼……
情況已經演變到無可收拾的地步。我想阻止,但就是無能為力。」
情況已經演變到無可收拾的地步。我想阻止,但就是無能為力。」
這就是邊緣思考的危險。因為情況特殊,你認為就這麼一次破例,往後你還是會堅守原則。但就這麼一次,你已無法回頭。
百分之百的堅持要比百分之九十八來得容易
有很多人都相信自己真的只是一次妥協,下不為例。如果是小小的選擇,
我們都有好的理由。這些選擇往往不是攸關一生的重大決定。
我們都有好的理由。這些選擇往往不是攸關一生的重大決定。
乍看之下,邊緣成本幾乎都非常低。然而,一個又一個決定累積下來,
你不由得走上一條不歸路,讓你變成另一個人。
你不由得走上一條不歸路,讓你變成另一個人。
我們本能用邊緣成本來思考,殊不知你必須為你的行動付出多大的代價。
這條不歸路的起點總是一個非常小的決定。
你認為這個小決定關係到一件大事,你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原則。
你認為這個小決定關係到一件大事,你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原則。
好了,等到你完成這件大事,你又覺得這件事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等你走到盡頭,
你才會後悔再也無法回頭了。
你才會後悔再也無法回頭了。
如果你從邊緣成本的分析來做決定,就這麼一次破例,最後你還是會後悔。
這就是我學到的一課:百分之百堅守原則,要比百分之九十八來得容易。
這就是我學到的一課:百分之百堅守原則,要比百分之九十八來得容易。
如果你不越界,個人道德界線的力量將非常強大。要是你用好理由說服自己,
那就成了一個沒有原則的人,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那就成了一個沒有原則的人,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你只要妥協一次,暫時放下自己的原則,往往會面臨痛苦的後果。
如果你意識到第一步就有問題,有違原則,那就不要猶豫,請立刻回頭,轉身離去。
如果你意識到第一步就有問題,有違原則,那就不要猶豫,請立刻回頭,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