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

2016 2017 左永安顧問 台師大 台大 EMBA TTQS 共通核心職能 PMP ICAP 台北無極道德宮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1912 年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在《經濟發展理論》(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一書 中,將企業家視為創新的主體,其作用在於創造性地破壞市 場的均衡。

創造性破壞是洪水猛獸? 

佳句:「對創造性破壞的恐懼往往是反對廣納性經濟與政 治制度的根源。」

札記:

1912 年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在《經濟發展理論》(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一書 中,將企業家視為創新的主體,其作用在於創造性地破壞市 場的均衡。

他認為,動態失衡是健康經濟的常態,而企業家 正是此一創新過程的組織者與發動者,透過創造性地打破市 場均衡,企業家才有獲取超額利潤的機會。

然而,創造性的破壞,必定會在原有的制度上,產生新 的一批贏家與輸家,既得利益者自然惶惶不安。

讀者在書中 可以發現,威廉‧李(William Lee)在 1589 年發明織襪機,原 以為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會大加獎賞並授予專利,沒想到她卻 以機械化可能產生大量失業為由拒絕。

不灰心的威廉‧李轉 往法國,甚至最後又回到英國遊說繼位的詹姆士一世,依舊 未能成功。

帕賓(Dionysius Papin)在 1705 年打造全世界第一 艘蒸汽船,卻於駕船抵達德意志明登市時,被船夫工會的人 員攻擊砸毀,死時沒沒無聞。

即便是在現代的全球區域整合 風潮下,各國包括臺灣在內,對於加入與否,社會亦有正反 兩造、各方利益角逐的拉鋸與激烈攻防,歸根究柢,就在於 對未知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