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科技公司Logo越長越像?
NIKE的Logo設計費只花1千元?
你不知道的品牌小知識
2018.03.02

撰文者方嘉文 愛範兒
在你心目中,一個好的 logo 需要滿足什麼條件?能讓人一看就記住?可濃縮代表品牌的價值觀?美觀至上還是獨特性萬歲?
但是字體設計工作室「Oh No Type」最近發現,如今科技公司的 logo 變得越來越相似了,這多少違背了從前人們對 logo「要獨特,有代表性」的認知。
從上圖看來,無論是「o」上帶著電波小曲線的 Spotify,還是首字母長得像圖釘一般的 Pinterest,最後都拋開這些小細節,跟著大隊,為自己的 logo 換上了相似的中性無襯線字體。
在這些看似偶然的現象背後,又是否存在潛在的共同誘因?
資訊大爆炸時代裡的減法
無論是走在街上,或是對著電腦或手機,消費者每天都被大量視覺資訊轟炸。在這一片視覺混亂中,衝擊力以及清晰性,幾乎成為了所有品牌的關鍵詞。
Thierry Brunfaut 是 Base Design 的共同創辦人和創意總監,他們曾為彩通、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進行品牌設計。
在他看來,那些以加粗中性無襯線字體做 logo 的公司,它們都想在茫茫資訊流中明確地傳達出一個資訊:
我們的品牌和服務都非常簡單直接又明確。

與此同時,Siegel+Gale 設計公司的創意總監 Howard Belk 則認為,大多數公司都在尋找更簡潔直接的互動方式,而變成無襯線字體的logo只是改變的一部分。
他們想要一致性極高的品牌形象,一套緊密相連的體驗、形象和調性。當他們在審視 app、網站或是互動界面的設計時,會盡量將其簡化。這樣一來,你就會逐漸將logo裡更獨特的細節去掉。

Superunion New York 的創意總監 Nick Clark 覺得經過 2007 年前的擬物化設計趨勢後,消費者都已經跨過了電子互動學習初期,能很好理解和操作抽象扁平化的互動界面。
這樣一來,能夠在螢幕相對較小的智慧手機上,更快更好地呈現和運行的簡化設計自然越來越受歡迎。
科技公司的字體也受到這種(簡約)趨勢的影響,甚至已經成為唯一的選擇了。
越通用,越可靠
來自 Moving Brands 的 Andy Harvey 認為,科技公司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均選擇重新設計 logo 其實非常正常,因為公司所處的狀態,以及 Logo 所代表的內容已經有所改變。
隨著這些公司從小新創公司,成長至更為人熟悉的品牌,他們在 logo 上的改變也是很自然的。你的目標已經從為自己發聲和突圍而出,變為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可靠的服務選擇。
因此,更加中規中矩的中性字體成為了不少公司重新設計時的選擇,因為它們給人感覺更可靠和通用,暗指企業的目標受眾也從小眾變為主流。
用來講品牌的,從來都不只是logo
現在的另一個趨勢是,logo 於定義品牌身份的重要性比過去更小了。如果要比喻,logo 於品牌的作用就像拱心石於橋,它的確是橋的中心部分,但只有所有東西組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一座橋。
Siegel+Gale 的 Belk 說著。

事實上,Base Design 的 Brunfaut 認為,這些公司敢於將公司 logo 改為「沒那麼特別」的版本,體現了他們對自己公司服務和產品的信心。
這些品牌如今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已經不再需要 logo 了,它們甚至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用語」。「讓我 google 一下」這句話就是最好的例子。
隨著這些品牌逐漸成為我們語言的一部分,許多品牌反倒開始做自己的字體,來擔當品牌在所有平台和設備上的聲音。
近年,Google、IBM 等公司都發佈了自主設計的字體,而且多為開源免費,鼓勵用戶使用,也是一種變相的品牌宣傳。

不過,正如曾設計了 Billboard、Verizon、美聯航等公司 logo 的 Michael Bierut 所言,人們對 logo 的重要性有點評價過高了。
NIKE 標誌性的「鈎」Swoosh 也許算得上其中一個最成功的 logo 設計了。但別忘了,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特別滿意這個設計的 NIKE 公司,只付了設計師 35 美元的設計費。
人們對這個 Swoosh 的感情,更多是對 NIKE 產品的移情。

Michael Bierut 認為,logo 設計不是一次性的競爭,更像是游泳比賽一般看持續表現的遊戲。在比賽過程中,消費者對 logo 的看法和品牌的長期表現掛鈎。
而且,這些 logo 也會隨著時代發展而改變,成為時代印記。Nick Clark 認為,這幾年的科技公司 logo 可能都愛這款了:
我們這段時間看到的可能都是這類風格的了,直到有人站出來,再次打破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