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Yearbook 2023
經 濟 日 報 企業ESG年鑑2023年 12 月
2023年11月底,《經濟學人》推出了「CLIMATE REPORT氣候報告」,該報告檢視
並評價了這幾年全球在應對氣候變遷的減碳努力。全球表現好不好,光看編輯群直接寫在
封面的結語就知道—「SOME PROGRESS MUST TRY HARDER」(還要再更努力)。
如此便可知曉,過去幾年,各國的努力,依舊是不夠的。
在ESG浪潮下,台灣企業對於淨零減碳、脫碳,以及使用再生能源等,可以
說是越來越熟悉,卻也越來越「焦慮」。
隨著國內外政府逐漸拉高綠色法規,企業所面臨的挑戰,諸如
1法規遵循、
2綠色轉型,甚至如
3碳費、
4碳稅等「排碳支出」,都讓企業如臨大敵。
我們可以說,如今的企業,已經是沒有減碳回頭路,
身上所肩負的ESG與綠色轉型責任,只會越來越重。
以2023年夏季來說,全球平均氣溫比起1990年至2020年期間,高出了0.66度,被證實
是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季。
全球各地,更不時傳出熱浪、洪水、颶風和野火等自然災害,像是
1利比亞就經歷了該國史上最具破壞性的洪水,造成六千多人死亡;
2中國大陸各省經歷了令人震驚的高溫,新疆氣溫甚至高達52.2度,而
3美國加州的死亡谷,也達到了地球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度:56.7度。
回顧2015年,第21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1)在巴黎舉行,
當時有197個國家簽署承諾,要在本世紀末前,
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
這八年來,各會員國持續透過定期舉行的氣候大會,
檢視並深化這項承諾。
舉凡,
2018年的COP24,通過了《巴黎協定》的實施規則,包括
1減排承諾的透明度和
2報告機制;
2022年在埃及夏姆錫克舉行的COP27,
各國同意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以支持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嚴重的貧窮國家。
乃至於2023年底,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舉行的COP28,各
會員國重點聚焦在
1如何逐步汰除化石燃料、
2快速走向清潔能源等。
每一年的會議結論,均不斷深化全球各政府的氣候治理,由此也深深影響到
各國的企業,與每一個人。
展望2024年,台灣企業的ESG及脫碳挑戰,也將踏入深水區。
隨著「氣候變遷因應法」上路,台灣的排碳大戶很快的就要面臨碳費開徵,
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
將2023年10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訂為過渡期,
台灣也將有越來越多的出口型企業,感受到CBAM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