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8 00:10 經濟日報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華碩(2357)第1季營收創下近23季新低,估第2季再下滑,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昨(7)日坦承,華碩2017年營運遭遇逆流,公司痛下決心啟動組織改革,以迎接新的「數位經濟」時代,未來華碩不再以量取勝,而是要與顧客結緣,產品從賣出才開始。
華碩昨天舉行股東常會,施崇棠表示,面對PC市場持續萎縮,華碩去年每股稅後純益25.85元,比前年成長12.3% ,算是繳出還不錯的成績單,昨天股東會拍板每股派發現金股息17元。
不過施崇棠坦承,2017年第1季華碩就感受到逆流與挑戰,但華碩不迴避,大家很有危機意識,經過董事會及經營團隊「無情的辯論」後,上月底剛宣布組織改造,將集團劃分為三大產品事業群,除原有「電腦事業群」和「行動運算產品事業群」,新設立「電競電腦事業群」。
施崇棠解釋,此舉主要是公司的「資源重分配」,華碩過去在平板電腦市場曾有很好的表現,透過與Google等一流公司合作的淬鍊,培養出不少技術紮實的高手,如今面對整體產業衰退,華碩把相關資源移到能創造更大價值的地方。
「電競」是PC產業重要的大趨勢,像對手微星是傾公司全力在做電競,華碩本來在電競市場就占據領先位置,為了確保能繼續遙遙領先,透過組織的獨立切割劃分,務必掌握住這波電競市場蓬勃成長的契機。
華碩準接班人、策略長徐世昌則指出,華碩曾經歷過大成長,面對PC產業好的時候,許多作法和態度上都追求「跳得高」,採取擴張方式希望擷取最大機會;如今面對PC市場成熟,華碩應該更務實,「蹲得低」反而可以得到更好結果,產品線和行銷策略都要追求更精準。
華碩每年可賣出5,000萬至6,000萬台裝置,過去是「賣斷」,產品賣到消費者手上就結束;但現在新的數位經濟時代,華碩要用創新建立與其他對手的差異化,不再以量求勝;華碩要與客戶結緣,產品賣出去才是開始,透過好的消費者體驗,把客戶黏住。
華碩2016年集團合併營收新台幣4668億元,年減1%;可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為192億元,年增12%;每股稅後盈餘為25.85元。
在品牌營運部份,華碩2016年品牌合併營收為4287億元、營業利益為174億元;2016年行動運算產品處於調整期,對應產業變局,平板產品的營運收斂,主機板及電腦類產品的營運則較2015年改善或維持平穩。
施崇棠形容,華碩希望「整個腦要洗掉」,即使賣筆電,一賣就要跟客戶結緣,要做連結服務(connected service), 透過不斷傳回的數據,要創新體驗,而且整個設計思維也是這樣,賣出產品之後也不斷在設計,這樣的理念要讓組織能更快速因應消費者變化,華碩所有人必須有志一同,大家一起面對消費者做出最佳因應,產生更好體驗。
施崇棠說,2017年第 1季華碩就感受到逆流與挑戰,包含很多董事其實都有很強的危機意識感,因此華碩已經在內部主動進行組織改革;產品方面有鑒於變化與逆流,盡量先做出最好的因應。
他特別舉例,華碩在2017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發表新款ZenBook系列、Flip機種, 讓筆電主流機種變得更輕薄,藉此重新定義主流筆電,跳脫以往平價筆電不好看、採用塑膠材料又很重的設計。
華碩2016年集團合併營收新台幣4668億元,年減1%;可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為192億元,年增12%;每股稅後盈餘為25.85元。
在品牌營運部份,華碩2016年品牌合併營收為4287億元、營業利益為174億元;2016年行動運算產品處於調整期,對應產業變局,平板產品的營運收斂,主機板及電腦類產品的營運則較2015年改善或維持平穩。
施崇棠形容,華碩希望「整個腦要洗掉」,即使賣筆電,一賣就要跟客戶結緣,要做連結服務(connected service), 透過不斷傳回的數據,要創新體驗,而且整個設計思維也是這樣,賣出產品之後也不斷在設計,這樣的理念要讓組織能更快速因應消費者變化,華碩所有人必須有志一同,大家一起面對消費者做出最佳因應,產生更好體驗。
施崇棠說,2017年第 1季華碩就感受到逆流與挑戰,包含很多董事其實都有很強的危機意識感,因此華碩已經在內部主動進行組織改革;產品方面有鑒於變化與逆流,盡量先做出最好的因應。
他特別舉例,華碩在2017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發表新款ZenBook系列、Flip機種, 讓筆電主流機種變得更輕薄,藉此重新定義主流筆電,跳脫以往平價筆電不好看、採用塑膠材料又很重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