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年失業率破12%!Z世代求職不單求穩
專家揪「3致命因素」
王皓宇 陳旭毅 的故事 2025 11 15
亞洲青年失業問題嚴峻,中國大陸與印尼每七名年輕人就有一人失業,
台灣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12%!世界銀行警告可能影響社會穩定。
專家分析,技能落差、學用不符與新世代對工作意義的重新定義是主因。
Z世代追求理想、平衡,卻面臨資歷條件不符合產業需求的困境。
台灣勞動部提出青年就業計畫因應,但專家強調,
教育制度應協助年輕人與企業和實際職場需求連結,
才能解決這場「看不見的失業潮」
亞洲爆青年失業潮。(圖/TVBS)
亞洲青年就業困境嚴重,中國大陸與印尼每七名年輕人就有一人失業,許多年輕人即使找到工作,也多被困在低生產力或非正式職位,難以累積經驗與收入。
台灣情況相似,根據主計總處資料,2025年8月台灣整體失業率為3.3%,
但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12%。世界銀行警告,這種現象可能對社會穩定造成壓力,
而專家分析指出,技能落差、學用不符與新世代對工作意義的重新定義是主要原因。
剛畢業一年的Kayla目前在新創公司從事商業開發,主要負責企業招募活動和年度規劃。
她觀察到Z世代對工作的想法已經改變,不再單純追求穩定,
而是希望工作能與自己的理想相符。
Kayla表示,許多同齡人可能還在準備繼續升學,若有人找不到工作,
最大原因可能是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她認為Z世代比較在乎工作背後的意義,以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世界銀行指出,在蒙古、印尼與中國大陸等地,15到24歲人口失業率超過10%,
而25到54歲的主要工作年齡群體失業率僅在5%以下。
特別是在中國大陸和印尼,每七名年輕人中就有一人失業。
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分析,這主要反映出技能落差問題。
在開發中國家,年輕人的資歷條件可能不符合產業市場需求;
而在台灣等已開發國家,則是資歷超過預期,市場提供的工作機會不足,
尤其對高教育程度的青年更是如此。
雖然世銀報告沒有特別提到台灣,但台灣面臨類似問題。
2025年1到7月,20到24歲的青年失業率都超過11%,到了8月已突破12%。
國際人才社群資深招募經理金宏權指出,全國整體失業率大約是3.3%左右,
而年輕世代的待業比例明顯較高。
他解釋,這是因為年輕人剛進入職場的5到8年通常是職涯摸索期,
加上現在有許多非典型就業形態出現,許多年輕人初期會先做短期工作,
這些片段性工作也導致失業率比例偏高。
青年高失業率的原因包括學用落差、找不到合適工作、薪資期望與現實不符,
以及對職場的迷惘或對工作條件不滿意。
金宏權進一步說明,許多年輕人在大學四年學到的技能,
進入職場後才發現無法直接應用,尤其在AI時代。
他認為,解決高薪問題應該從教育制度著手,
協助年輕人與企業和實際職場需求做連結。
針對青年失業問題,勞動部已提出對應政策,
包括支援青年就業計畫、跨域就業促進補助等。
成之約強調,即使有工作機會,但如果年輕人不具備相關技能,
這些機會對他們來說仍然無法勝任。
在學歷普遍提升、科技迅速更迭的今天,市場似乎難以容納滿懷熱情的新世代,
這場「看不見的失業潮」正在重塑整個區域的經濟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