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2017 08 29 左永安顧問 左記歐洲商行 黃金牛蒡茶 玉井香酒廠 養天正 人蔘 擁有健康才能擁有一切 這就是 人參 左永安顧問 大數據 養天正人蔘 黃金牛蒡茶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安永全球電商 台北左府(無極)道德宮 無極鳳清道德宮 台北市酒類商業同業公會 美酒網 台灣最有公信力 酒類 販售 電子商務網站 天藍海 鹿鳴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TTQS ICAP PMP 儘管中印關係緊張,但陸企在印度市場表現依舊不俗,以智慧手機為例,中國業者近年積極在印度搶灘布局,成長相當迅速。最新調查數據顯示,今年第2季,中國智慧手機品牌小米、VIVO、OPPO、聯想對印度市場的市占率已從1年前的不到20%,一舉上升到45%。第2季印度智慧手機市占率表現上,小米僅落後於韓國三星,位列第2,占15.5%;VIVO排名第3,占12.7%;OPPO和聯想分列第4和第5位,占9.6%和8.0%。 其中,小米旗下的紅米Note 4銷售量最大,占有7.5%的市占率;紅米4占4.5%;三星J2手機則占有4.3%。

     
    李書良/綜合報導
陸手機品牌 印度市占45%
小米在印度已累積大批「米粉」。圖/新華社
儘管中印關係緊張,但陸企在印度市場表現依舊不俗,以智慧手機為例,中國業者近年積極在印度搶灘布局,成長相當迅速。最新調查數據顯示,今年第2季,中國智慧手機品牌小米、VIVO、OPPO、聯想對印度市場的市占率已從1年前的不到20%,一舉上升到45%。
新華社援引印度商業標準報報導稱,今年第2季,中國智慧手機業者在印度的市占率急速攀升,從1年前的不到20%上升到45%。尤其品牌業者小米、VIVO、OPPO、聯想表現突出。
第2季印度智慧手機市占率表現上,小米僅落後於韓國三星,位列第2,占15.5%;VIVO排名第3,占12.7%;OPPO和聯想分列第4和第5位,占9.6%和8.0%。
其中,小米旗下的紅米Note 4銷售量最大,占有7.5%的市占率;紅米4占4.5%;三星J2手機則占有4.3%。
市場調查公司分析師表示,儘管受到印度商品服務稅的影響,但中國智慧手機製造商仍表現優秀,特別是1.5萬至2萬盧比(1美元約合64盧比)的手機銷售量最好。
報導稱,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智慧手機品牌迅速搶占印度市場,不是像10年前那樣依靠打價格戰,而是基於以下3個策略:一是主打迅速成長的中端市場;二是在雙攝影鏡頭和指紋密碼方面的技術創新;三是大膽的行銷投入和管道分成。
譬如,2014年進入印度市場的VIVO是第1家在印度設廠生產智慧手機的公司。它主要依靠強有力的線下銷售,目前已在印度全國22個邦400個城市設立了網點。此外,該公司2015年取得印度板球甲級聯賽的冠名權,2016年開始聘請寶萊塢巨星Ranveer Singh作為形象大使。
同年進入印度市場的小米則主要依靠線上銷售。小米去年第4季的銷量占線上智慧手機市場的29.3%,是印度線上市占率最大的智慧手機品牌。2016年3月至12月,小米在印度總共銷售了360萬支手機,年收入首次突破10億美元,成為繼中國之後的第2大市場。
(工商時報)

2017年8月27日 星期日

寒竹松風 【釋義】:寒竹經冬不凋 松林之風。 古琴曲《風入松》的別稱。三國魏嵇康曾作古琴曲《風入松》。 3.指茶。 寒竹經冬不凋 萬壑松風歇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唐•李白《鳴皋歌送岑徵君》詩「盤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風》兮寂萬壑。」


氣若幽蘭
【解釋】形容女子有話將說未說,吐出的氣息如同幽蘭。 幽蘭:悠遠深處的蘭花放出的香氣,後來形容冰清玉潔的女子身上散發出來的美好的氣息。
【出處】三國 魏曹植 《洛神賦》:「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仿佛兮如輕雲蔽月,飄渺兮若流風回雪」。
春華秋實
華:花。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也比喻學習有成果。
【出自】:《三國志•魏志•刑顒傳》:「而楨禮遇殊榮,顒反疏簡,私懼觀者將謂君侯習近不肖,禮賢不足,采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
《後漢書》卷五十二:「春發其華,秋收其實,有始有極,愛登其質。
春風得意
得意:揚揚自得的樣子。舊時形容考中進士後的興奮心情。後形容職位升遷順利。

【出自】:唐•孟郊《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桃李春風
解釋:桃李指老師的學生. 比喻學生受到良師的諄諄教誨。
【出處】:宋•楊萬里《送劉童子》詩:「長成來奏三千牘,桃李春風冠集英。」
春風桃李
白居易長恨歌
「春風桃李花開日, 秋雨悟桐落葉時」「
鵬程萬里
『解釋』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比喻前程遠大。
『出處』《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室雅蘭香
現在多用於形容居住環境的高雅和有格調。
鄭板橋 是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陋室銘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天道酬勤
天道:天理;酬:報;勤:勤奮。上天會酬報勤奮的人。指下了苦功夫必然會有成就。
常常是峰迴路轉,也往往柳暗花明,既殫精竭慮,也擔驚受怕,不過總算天道酬勤,也真是吉人天相……(劉心武《人面魚》)
厚德載物
舊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擔重大任務。
出自《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厚德載福
指有德者能多受福。
《國語•晉語六》:「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德而服者眾,必自傷也。」
志當高遠
【意思】追求遠大的理想、事業上的抱負等。
【典故】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美趣?何患於不濟?(三國•諸葛亮《勉侄書》)
虎嘯龍吟
釋義 像虎在嘯,龍在鳴。比喻相關的事物互相感應。也形容人發跡。
出處 漢•張衡《歸田賦》:「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
明 沈鯨 《雙珠記•風鑒通神》:「禮樂致中和,願鼓舞於虎嘯龍吟之地。」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劍詩》:「虎嘯龍吟光世界, 太平 一統樂如何!」

物華天寶
解釋 物華:萬物的精華;天寶:天然的寶物。指各種珍美的寶物。
出處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上善若水
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虛懷若谷
虛:謙虛;谷:山谷。胸懷象山谷一樣深廣。形容十分謙虛,能容納別人的意見。
《老子》:「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
清•陳確《復吳裒仲書》:「讀教益,知虛懷若谷,求益無方,彌深感嘆。」

寒竹松風
【釋義】:寒竹經冬不凋 松林之風。 古琴曲《風入松》的別稱。三國魏嵇康曾作古琴曲《風入松》。 3.指茶。
寒竹經冬不凋 萬壑松風歇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唐•李白《鳴皋歌送岑徵君》詩「盤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風》兮寂萬壑。」

觀海聽濤
看大海之廣闊 聽松濤而起伏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廣陵妙境八月驚濤

澄懷觀道
語出六朝山水畫家宗炳。宗炳一生「棲丘飲壑,三十餘年」,好山水、愛遠遊,歸來將所見景物繪於壁上,臥以游之,謂澄懷觀道。 澄懷觀道,本是禪的境界……拈花微笑里領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禪境,精妙地呈示了在審美主客體的交融升華中達到的最高審美境界,是國人文化心靈所深深領悟的一個審美主題。澄懷方能觀道,觀道適以澄懷,澄懷與觀道是統一的,審美的主體與客體是統一的,心懷的澄徹是審美主體的升華,以達到實現最高的審美境界。這一心靈境界,是文人以達至澄澈的空明的心境來看待世事,潛心創作,娛情於純凈創作中的一種悠然自足之人生態度,是人們審美心態極其生動的描繪!


風華正茂
【解釋】:風華:風采、才華;茂:旺盛。正是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
【出自】:《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長沙》:「恰同學年少,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近義詞】:年富力強、朝氣勃勃、年輕有為

業精於勤
業:學業;精:精通;於:在於;勤:勤奮。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
典故,唐, 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長風萬里
【釋義】:1.遠風。 2.暴風﹔大風。萬里:遙遠的路途,艱險重重。
比喻志向遠大,不怕困難,奮勇前進。

龍飛鳳舞
【解釋】: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後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出自】:漢•張衡《東京賦》:「我世祖龍飛白水,鳳翔參墟。」宋•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於臨安。」

雲中白鶴
解釋 像雲彩中的 白鶴 一般; 比喻人舉止高雅,超塵脫俗。
釋源:裴松之注引《原別傳》:「(公孫)度知原之不可復追也,因曰:『邴君所謂雲中白鶴,非鶉鷃之網所能羅矣。」
東漢末年邴原避黃巾起義於遼東,後又投歸曹操。遼東太守知道他性行高潔,決定不再追捕他。後以「雲中白鶴」比喻人品行高潔。
《南史•劉懷珍傳》附劉訐傳:「訐超超越俗,如天半朱霞;歊矯矯出塵,如雲中白鶴;皆儉歲之梁稷,寒年之 纖纊 。」

葉落歸根
樹葉從樹根生髮出來,凋落後最終還是回到樹根。比喻事物總有一定的歸宿。多指作客他鄉的人最終要回到本鄉。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五:「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曠朗無塵
開闊明亮,一塵不染
張協《七命》軌出蒼垠,天清泠而無霞,野曠朗而無塵,臨重岫而攬轡,顧石室而回輪。

曠達不羈
曠達:心胸開闊,想得開;不羈:不受束縛。心胸開闊達觀,不受拘束。
《三國志•魏志•王衛二劉傅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籍曠達不羈,不拘禮俗。」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動陰靜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分佈,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宋代理學開山祖師─周敦頤,字茂叔,人稱濂溪先生。生於一個官僚地主的家庭,父親去世後,母親帶他投靠舅父鄭向,當時正擔任龍圖閣學士的鄭向見他聰穎好學,便著意培養他讀書,想讓他成為有成就的大學者。刻苦好學的周敦頤終未辜負舅父的期望,
成為一代名哲。

周敦頤知識十分廣泛,他善於博取眾家之長,融會貫通,自成一家之言。他的哲學思想以儒學為主,兼治佛學與道家之說,對於以後儒學發展有關鍵性的影響。之後的理學兩大宗師─程頤、程顥兄弟,便是他的得意門生。其主要的著作有太極圖說與易通書。
太極圖說全文如下: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陽動陰靜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分佈,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

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周敦頤認為,太極是由無極而來的。無,是無邊無際、無形無像的意思;極,是指極限;太,象徵著至高無上,太極就是至高無上的無極,他主宰著宇宙中的一切事物。

太極非常抽像、非常虛幻,單憑人的肉體感官是捉摸不到的,因此人們也無法用某種具體的事物來形容他。太極創造了世界。

他動的時候產生陽氣,靜的時候產生陰氣。

陰陽的聚變產生了水、火、木、金、土五行。五行按一定的順序排列,生出了四時,也就是春夏秋冬四季。萬物也因此而生。

周敦頤把陰陽二氣汗水火木金土五行中最精微的部分叫做「精氣」,說他常常處於一種奇妙的凝合聚散狀態,這種狀態分為乾道和坤道,乾道生出男人,坤道生出女人,這就完成「人」的創造過程。

此外,他還認為,人是萬物中最靈最秀的部分,在人當中,又有聖人和凡人之分。聖人,則是人中之傑,也就是最偉大的人。

凡想要成為聖人,一方面要按儒家的道德標準,經常不斷地修身養性,另一方面要按道家的處世原則,最到無慾望、無所求,時常處於清靜自然的境地,這才能達到超越凡塵的境界,成為人中之傑。

太極無極二與均見先秦。太極是最先義,無極是無始義。天地萬物何自始,第一因只是無因可覓,故太極實即無極。西方思想論宇宙,必究其本質,故有唯心唯物之辨。

中國古代,僅著眼宇宙整體之變化,就現象論現象,認為天地萬物只是一氣之動,無始以來只是此動,而實無所謂最先之一動,故曰無極而太極。

周敦頤此種見解乃本於易經,惟自佛學來中國,遂傳進本體現象分離之觀點。濂溪此篇之無極,即隱含有宇宙最先本體之義,故曰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無極有一真,即是本體。

由此演化出天地萬物與人類,這一種宇宙論,是先秦傳統;是道家陳說,但是經過周敦頤重新提出,卻參進了佛學的影響。更加擴大了中國傳統的宇宙思想。

至於對人生方面的論點,

周敦頤認為:定有一無極之真為天地現象背後之本體,故而要把無慾作來人生的本體,即人極。如此始能與天地合德;

始能上達天德,使天地界與人生界貫通一致。這就是之後宋儒所謂「去人欲,存天理」的主要觀點。

至於通書,基本上與太極圖說沒有多大差異,惟通書多用中庸,強調的是一個「誠」字。他說:「誠者聖人之本,聖誠而已矣。」並且引易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謂為誠之源也。


周敦頤生平最愛蓮花,他曾經寫了一篇「愛蓮說」,他 個人的行為也正如蓮花一般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由於他的行為光明若磊落,黃庭堅 曾推崇他是「人格甚高,胸懷灑落,有如光風霽月。」, 這句話及「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都成為後代讚美人們品性高潔的名言。

周敦頤所著之太極圖說與通書都是中國學 術史上燦爛的一頁,理學家的學問比較玄,不易瞭解,但是他們 心口如一,追求道德 完美的精神,使後世景仰。






2017年8月26日 星期六

「太極」這一名詞最早初見於《莊子‧大宗師》和《周易‧繫辭傳》,原本意指「天」或者在筮法當中意指「陰陽未分前之狀態」等概念。 直到北宋時期,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將「太極」概念賦予了宇宙論、本體論思考的意涵,「太極」概念開始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朱熹承續周敦頤的學說,進一步建構出「太極即理」的本體論哲學,成為程朱理學的基石。「太極」概念的演變展示出儒學從先秦到宋明時期的重要轉折。 「太極」一詞從原本用來指稱「天」或者「陰陽未分前之狀態」等相對簡單的概念,經過歷代思想家的演繹,熔鑄了各家各派的理論精華,發展出朱子「太極即理」的思想。 從「太極」概念的考察當中,可以看見儒釋道三教的思想在此互相融合和轉變。



⊙黃柏瀚

一、前言
「太極」這一名詞最早初見於《莊子‧大宗師》和《周易‧繫辭傳》,原本意指「天」或者在筮法當中意指「陰陽未分前之狀態」等概念。

直到北宋時期,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將「太極」概念賦予了宇宙論、本體論思考的意涵,「太極」概念開始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朱熹承續周敦頤的學說,進一步建構出「太極即理」的本體論哲學,成為程朱理學的基石。「太極」概念的演變展示出儒學從先秦到宋明時期的重要轉折。

「太極」一詞從原本用來指稱「天」或者「陰陽未分前之狀態」等相對簡單的概念,經過歷代思想家的演繹,熔鑄了各家各派的理論精華,發展出朱子「太極即理」的思想。

從「太極」概念的考察當中,可以看見儒釋道三教的思想在此互相融合和轉變。

本文藉由對朱子「太極」概念的分析,說明其理學對佛老的吸收與轉化。
二、「太極」概念

(一)北宋之前
《莊子‧大宗師》:「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合之下而不為深。」這裡的「太極」指的是空間的最高極限。


「太極」涵蓋了陰陽變化的道理最早記載於《周易‧繫辭傳》:「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在此,「太極」是一用於解釋筮法的概念,指卦畫或卦象形成之前混而為一的狀態(大衍之數或奇偶未分的狀態、蓍草混而未分的狀態)。其中,「太極」、「兩儀」、「四象」的提法,顯示出一個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卦的分化過程,蘊含宇宙論的哲學意義,是以筮法模擬天地生化的過程。《易傳》的這個命題把西周以來在天文、醫學、兵法當中的陰陽觀念,抽象地表達為事物對立性質的普遍範疇。
漢朝開始,「太極」加入「氣」的概念,逐漸演變為解釋世界的始原和本體的哲學概念,筮法的色彩逐漸淡化。依漢易的解釋,「太極」如同天地未分,元氣混而為一的狀態。孔穎達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將最原始的混沌之氣稱為「太極」,太極運動而分化出陰陽,由陰陽而產生四時變化,繼而出現各種自然現象。在漢代,「太極」被認為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影響了後代的許多哲學家。

 (二)周敦頤太極圖與《太極圖說》的出現
《太極圖說》: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北宋周敦頤提出《太極圖說》進一步發揮了「太極」思想,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轉折,將漢代以來陰陽變化的發展規律與潛在關係說得比較清楚了。「太極」在北宋後成為一重要的概念,也和當時易圖學的興起有關,易圖學的熱潮也直接促進了太極圖和「太極」概念的傳播。以下,從太極圖開始,說明周子的「太極」思想和其道家淵源。
易圖學主要有三個系統:河圖、洛書;八卦圖;太極圖。其中,太極圖有許多種形式和畫法,流傳最廣的有兩種,一是天地自然之圖,另一個是周子的太極圖。這兩個圖都和道家有著淵源,尤其是第一個天地自然之圖,經常出現在道家的服飾或器物上,很多人都把它當成是道家的符號。
在天地自然之圖中,白色的部分表示陽,黑色表示陰,陰陽就像一對合抱著的雙魚一樣。其中,中間那條劃分黑白的S形界線,很形象地表現出黑白雙魚遊動的狀態,暗指著陰陽之道並非靜止不動的,而是自然和諧地循環流動著。其中,黑色的當有個小白點,白色的當中有個小黑點,意指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道理。這個圖將「太極」所蘊含的陰陽辯證、萬物生生變化不息的形象,用視覺傳達的方法靈活生動地表現出來。這是民間最熟悉的太極圖,對太極思想的散布和流傳影響很廣泛,從街頭算命的攤子、道士的道袍...一直到建築與日常器具上,都不乏其蹤影。此圖將「太極」概念用很視覺的方式表現出來,將「太極」概念連繫於道家與易學、術數等文化脈絡之中。但是,在思想史上影響比較深遠的是周子的太極圖以及《太極圖說》。

先講太極圖的部分。清代學者毛奇齡在《太極圖說遺議》中舉出朱震呈給高宗的周子太極圖原圖。此圖和上文列出的太極圖不太一樣,原來,上文的太極圖是經過朱子修改過的版本。上文列出的圖是朱子根據當時流傳的太極圖對朱震的這個圖進行的校正。朱子認為當時所流傳的周子太極圖和《太極圖說》皆有所傳抄上的謬誤,「幸而失於此者猶或有存於彼,而能夠相互考證,改而正之。」和朱熹同時期的學者胡廣仲曾經把朱震所進的太極圖舊版寄給朱熹,但朱熹認為此圖可能傳抄錯誤而做了些更改。朱子的理由是:「然既以第一圈為陰靜,第二圈為陽動,則夫所謂太極者果安在耶?」因此,他把周子太極圖的第一圈改為「無極而太極」,第二圈兩旁文字說明則是「陰靜」和「陽動」。不管原圖如何,我們可從《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品》所附的「太極先天之圖」以及陳摶的「無極圖」當中觀察到周子太極圖的藍本乃出於道家。明代學者黃宗炎在《太極圖說辯》中更舉出了周子太極圖傳授的次序(陳摶傳种放,放傳穆修,修傳周敦頤),舉出此圖與道家的淵源。


周子的太極圖和《太極圖說》是一副圖文並茂的圖像和文字解說,此圖和圖說受到朱熹的極力推崇,成為理學的開山之作。按照朱熹當時流行的版本,《太極圖說》的首句原本是「自無極而為太極」,朱熹認為這是傳抄上的錯誤,而把它修改成為「無極而太極」。朱熹的依據是自洪景盧處借得所修國史,其中所載《太極圖說》首句為「無極而太極」。朱熹認為:「本文之意,親切渾全,明白如此,而淺見之士猶或妄有譏議。若增此字,其為前賢之累,啟後學之疑,益以甚矣。」遂將首句改正為「無極而太極」,文義方能親切明白。朱熹認為,「無極而太極」是無形而有理,是指太極之理是無形的,並非萬物之前(或之上)有一個對象性的理存在。「無」是指「太極」之無形質的意思,兩者並非前後或者所從出之關係。如果是「自無極而為太極」不就是出於道家「無生有」的思想,而為前賢之累、啟後學之疑了嗎?
朱熹的修改,甚至是此圖、此說是否真的是出於周敦頤之手,也有學者提出疑義的。最著名的是和朱熹同時代的陸九韶、陸九淵兄弟,為此,雙方展開了中國哲學史上的一場盛會—鵝湖之辨。朱陸主要的爭論焦點在於:「太極」之上是否應該安上一個「無極」?「無極而太極」的命題是否受道家影響?...等。根據朱子回答陸九淵的話:「不言無極,則太極同於一物,而不足為萬化之根;不言太極,則無極淪為空寂,而不能為萬物之根。」「無極」是指無形質的意思,不同於道家「有、無」之概念,也沒有「有生於無」的意思(這也是朱熹堅持原文不會是「自無極而為太極」的原因)。朱熹的闡釋,加以陸九淵和朱熹曾對《太極圖說》中「無極而太極「一句反覆論辯,更加強了它的影響力。馮友蘭認為,朱陸之間的兩次大辯論牽涉出道學中的全部重要問題,也牽涉到哲學中的全部重要問題。這也是本文探討「太極」概念的主要問題意識。從朱熹對《太極圖》和《太極圖說》的修改當中,可以看到此圖、此說和道家的淵源,也可以看見朱子對道家的態度以及朱子自己的「太極」概念。
孫以楷先生從道家的思想出發,認為當時所流行的舊圖和舊說未必是傳抄錯誤,而是周子對道家理論的吸收。孫以楷認為,從老子的思想來看,太極圖上的「陰靜」其實就是指「太極」(道)。「老子說:『歸根曰靜』,歸根自然是歸於道,歸於太極。而道(太極)以陰靜為本,這正是典型的老子思想」。另外《太極圖說》「自無極而為太極」確實是出於老子「有生於無」的思想,是一個宇宙萬物生成論的命題,回答了萬物生成的本源。「無」是指視之無形、聽之無聲的無限存在之物,並非虛無空寂,「無」即「道」,是先天地生的「渾成之物」。繼者,莊子進一步提出了「物物者非物」的命題,把「有物渾成」之道,改變為「非物」,回答了作為本體之道如何先於萬物而存在的問題,並認為道無所不在。後代許多學者以莊解老,把老子的「無」(道)解為「虛無,」「自無極而為太極」也可以理解成從虛無中產生太極。以上,是朱熹所要極力迴避的,這是他提出「無極而太極」的一個原因。
不管周敦頤當初所傳的《太極圖》原圖如何,《太極圖說》究竟是「無極而太極」或者是「自無極而為太極」,其中隱含的道家思想痕跡還是隱約可辨的。這種道家思想痕跡正是陸氏兄弟對《太極圖說》的疑慮之處,認為這是道家思想,懷疑並非周子所為,或者,是周子思想未成熟時期的文章。周子的原圖、原意究竟如何,並非本文重點。本文所要凸顯的是朱子對《太極圖》和《太極圖說》的認知和修改上。可以看見,透過此圖、此說,朱子吸收了道家的思想,發展出有無統一的太極(天理)觀。「太極」概念之於道家的淵源不能說沒有。但是朱子的「無極」、「太極」概念是和道家不相同的,因此他堅持了原文不會是「自無極而為太極」,應該是「無極而太極」。簡言之,透過「太極」概念的考察可以看出,朱子對於道家思想是有所吸收的,但也有所轉化。他轉化了「太極」概念的原本意涵。
()透過朱子的易學觀講解太極」與「理」的概念
以下,舉出「太極」概念的幾種解釋,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對「太極」的解釋,代表了不同的哲學立場以及時代思想。在漢唐時期,大多以「太極」為混沌未分的元氣。魏晉在貴無思想下,將「太極」視為「無」。直至宋明時期,才將「太極」視為宇宙的根本原理—「理」 、「氣」或「心」來理解。此後,不論是在人生論、本體論和宇宙論方面,「太極」成為中國哲學中重要的元概念之一,其內涵亦日趨複雜。太極的概念約有以下幾義:
(1)「太極」即天:其用法可見於《莊子、大宗師篇》︰「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莊子認為「太極」之上還有個「道」,「太極」是指空間上的極限。
(2)筮法中意指「陰陽未分前之狀態」:《周易、繫辭傳》︰「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3)混沌未分之元氣:其用法可見於《周易》鄭玄注「太極」︰ 「淳和未分之氣」。王廷相〈太極辯〉︰「太極之說,始於『易有太極』之論,推極造化之源,不可名言,故曰太極。求其實,即天地未判之前大始渾沌清虛之氣是也。⋯造化自有入無,自無為有,此氣常在,未嘗斯滅,所謂太極,不於天地未判之氣主之而誰主之耶?」(家藏集卷三十三)
(4)形上的道體:邵雍《皇極經世》:「太極者,一也,不動;生二,二則神也。神生數,數生象,象生器」。周敦頤《大極圖說》: 「太極動而生靜,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王安石《原性》︰「夫太極者,五行之所由生,而五行非太極也」。朱熹《太極圖說注》︰「太極,形而上之道也;陰陽,形而下之器也。是以自其著者而觀之,則動靜不同時,陰陽不同位,而太極無不在焉。自其微者而觀之,則沖穆無朕,而陰陽五行之理。已悉具於其中矣。」
(5)萬理之總名:朱熹《語類》,卷九十四︰「事事物物皆有個極,是道理極致。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陸隴其〈太極論〉︰「夫太極者。萬理之總名也,在天則為命,在人則為性;在天則為元亨利貞,在人則為仁義禮智。以其有條而不紊,則謂之理;以其為人所共由,則謂之道;以其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則謂之中;以其真實無妄,則謂之誠;以其純粹而精,則謂之至善,以其至極而無以加,則謂之太極,名異而實同也。」(三魚堂文集)。馮友蘭《新理學》第一章︰「所有之理之全體,我們亦可以之為一全而思之。此全即是太極。所有眾理之全,即是所有眾極之全。總括眾極,故曰太極」。又︰「太極即是眾理之全,所以其中是萬理具備。」
(6)太極即理:朱熹〈答陸子靜〉: 「且夫大傳之太極者何也?即兩儀四象八卦之理,具於三者之先而蘊於三者之內者也」。《語類》,卷九十四「太極非是別為一物,即陰陽而在陰陽,即五行而在五行,即萬物而在萬物,只是一個理而已。因其極至,故名曰太極。」
朱熹認為易本卜筮之書」,「太極」原本指單純的「陰陽未分前的狀態」:受歐陽修易學的影響,朱熹將周易《經》、《傳》重新定位,經為占筮之書,而傳則為講述義理之書,強調《周易》一書的本來面貌。區分周易《本經》、《易傳》和易學,一改漢易以來,經傳不分,以傳解經的傳統。如此一來,「易有太極」章,嚮往都認為是在談世界觀的問題,朱子則視之為對筮法程序的論述。
易是空底物事」:《周易》這部典籍,最早是以占筮的角色出現於世,是一應用於推測人事的吉凶和命運的方術(即算卦或算命)。此一占術的特點是依據卦爻象的變化推算人的命運,含有某種邏輯推衍和理智分析的因素。朱子易學所重視的就是這種邏輯推衍和理智分析的因素,作為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指南。從這個觀點來看,《周易》彷佛是一套代數學,其抽象的理則,可代入許多具體的人事物,以其所蘊含的義理指導人們的決策。所以說「易是空底物事」,配合邵雍的思想,朱子將「太極」和萬物的關係視為是一種形上學的關係。「太極」是萬物之所以為萬物的形上學之理。
易只是一陰一陽」:運用《周易》所涵藏的陰陽之理,將宇宙視為一個陰陽不斷流轉的歷程。陰陽互藏,又可相互轉化,對立而又統一。「推其本則太極生陰陽」:以太極之理的展開說明八卦和六十四卦以及天地萬物的形成過程。太極分化為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而太極之理又寓於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中。朱子視「太極」乃一種形上之「理」,陰陽變化之理即是太極,「推其本則太極生陰陽」。透過陰陽兩極的不斷分化,一物有一物之「理」,但推其本有一個種理萬理之理,因此,「太極」是「萬理之總名」。
「太極」為易學思想的總括和形象把握,太極思維即整個易學思想的呈現。朱子將易學當中的筮法程序作為邏輯思維的指導法則,因此,「太極」和「陰」 「陽」等概念就不僅僅用於表示外在對象的陰陽分化而已,而具有思考方法上的抽象性。這讓「太極」之概念具有形上學的意涵,而「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也從宇宙生成論的角度被轉變為本體論的問題。
(二)形上與形下的區別
「太極」概念相當於朱子理學思想中「理、氣」這對範疇當中的「理」,是一種形上學意義的萬物之理的總名。「理、氣」這對範疇在北宋道學中已被提及,但是並沒有那麼清楚。二程的「理」和張載的「氣」,在朱子的架構下得到比較合理的說明和安排,這是朱子對北宋道學的重要總結。朱熹:
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稟其理,然後有性;必稟此氣,然後有形。其性其形,雖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間分際甚明,不可亂也。
這是朱熹對普通的事物作邏輯的分析,區分出「理」和「氣」這對範疇。以方的東西來做比喻,形而上者為「理」,是方之所以為方之理,是「生物之本也」;形而下者為「氣」,是方的東西之所以作為一個東西,它必然有一定的形體,有一個物質存在的基礎,也就是「生物之具也」。這種區分(分析),是一種在思維當中進行的分析,並非有一個對象,可以拿到實驗室進行物質上的分析。所謂的「理」「氣」「其性」「其形」,都是一種概念上的區分,因此是「不外乎一身」。然而,從邏輯思辨的角度來看,卻又必然可以/能夠區分為這兩個層面來討論,因此「道器之間分際甚明,不可亂也」。朱子將世間萬事萬物,不管人造物或自然之物都作了如此之區分。所以,朱子認為:「才有物便有理」。《太極圖說》第一句話「無極而太極」,朱熹解釋為「無形而有理」,朱熹認為「太極」即是「理」。而「無形」,指的就是上述非物質性、非對象性的存在之意思,是一種邏輯思維上的區分。
「無極而太極」是無形而有理的統一,和老子的「無形」(視之不見、聽之無聲)而「有物」(有物渾成、有精、有信)是有關連的,不排除是對老子「有、無」思想的吸收。但是關於「有、無」的關係,朱子又和道家(莊子)不同(參考前文)。對朱子來說,「無極」是無形的意思,並非「無極」和「太極」之間有關係上之先後。而且,「太極」雖然化生萬物,「為萬物先」,但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沒有時間上的先後問題。朱子採用「氣」的概念來說明萬物生成的問題。「太極」藉助「氣」化生萬物;「太極」是無形質的,而「氣」是有形質的。在「無」的問題上,朱子是從邵康節的思想出發,將「形上的道體」概念引入,說明萬物生成的法則。因此,「太極」之為先天地萬物而存在乃意指邏輯思維上的先,而並非在生成萬物之前有先後關係上的存在。這是一種邏輯上的規定,例如方之所以為方一定有它的道理,這和眼前這方形之物是否存在是沒有關係的。(朱熹:「且如萬一山河大地都塌陷了,畢竟理卻在這裡。」)
朱熹的「理」不是一物一器之理,而是萬理之總名,因此,這樣的「理」,自然不能隨便拿一個「X」或「Y」的概念來指稱。以「太極」作為萬理之總名,除了邏輯概念的符號意義之外,也傳遞出一種文字上的神聖性。朱熹:「且夫《大傳》之太極者何也?即兩儀、四象、八卦之理,具於三者之先,而蘊於三者之內者也。聖人之意,正以其究竟至極無名可名,故特謂之太極。」「太」具有「大」、「無窮」、「位階上的高之又高」(如「太上皇」)等涵意。「極」有著「極限」、「標準」(主靜,立人極)的意思。兩個字合起來有「高之又高」、「大之又大」、「至高之標準」等意涵與文字渲染力。加上,歷代典籍之中對於「太極」概念的使用,往往具有一定的神聖性,因此,用來指稱作為萬理之理的總名是再恰當不過的了。這種神聖性也顯示出朱熹的「理」不是一般的「理」,是具有價值層面意涵的「理」,是一種追求、一種至高無上的理想境界。文字的運用,是作者的思想和歷代的文本編織而成的,選用了某組字詞,即包含了歷代文本對它所指涉的色彩。「太極」概念雖然被朱熹做了意義上的轉化,但是歷代文本在這個字詞上所投射出的色彩,也成為了朱熹太極思想的重要背景。
概念的形成如思維工具的形成,以及傳達內容的形成。朱子吸收了各家理論的精華,將「太極」固有的意涵加以改變,熔鑄出「太極即理」的思想,而成為其理學大廈的基石。從朱子「太極」概念的形成當中,我們看見了這是朱子在北宋道學的基礎上,吸收了易學、道家與漢代陰陽五行的思想所熔鑄而成的。
朱子「太極即理」概念的完成,從先秦儒家催生出了新儒家,這樣的轉折有許多學者認為這是朱子對於佛、老的吸收。上文處理了道家的部分,這部分是處理朱子與佛學的關係。出入佛老,精研三教典藉是許多宋明儒者共有的經驗,朱子也是如此。對於各自學術觀點的評述,是否純正、正宗也是宋明儒者之間常見的論辯。其中陽儒陰釋、流於佛老是一嚴重的指責。「太極即理」是一種形上學的思想,是構成朱子理學本體論部分的重要基石。形上學和本體論的問題在先秦儒家當中其實是比較不被討論的,這種思想轉向是否受到佛教思想影響?
(一)「心性」問題的闡發
唐代以來,儒釋道三教經長期的辯論已漸趨融合或互相影響是一事實,尤其在「心性」問題的闡發上,更表現出密切的關係。孔孟之教的特徵是言約而旨微,學人往往不明其宗旨,透過佛學的啟發,幫助儒者更能把握孔孟之道的微言大義,這是宋明心性之學的重要背景。周敦頤曾坦言:「吾此妙心實啟迪於黃龍,發明於佛印。」周敦頤《太極圖說》及《通書》發揮了儒家心性之學的精微處,是宋明理學之基礎,影響所及,兩宋學者多兼治佛學,究源天地、講求心性。按《宋元學案》記載,周敦頤對來請教的程顥、程頤兩兄弟常以「孔顏樂處所樂何事」這一個問題來啟發他們。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周敦頤曾問道於黃龍南禪師,黃龍南禪師曾以「孔顏樂處所樂何事」開示於他,要他「往自家屋裡打點」,從心性上去體會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畢竟以何為道。從歷史背景來看,理學的產生的確有佛老影響的背景。有學者便從這點上來認為,理學是儒釋道三教的總結;也有人認為,理學實際上是儒表佛里。
朱熹早年有學佛的經歷。朱熹在一個儒、佛思想交融中的家庭長大,在耳濡目染之中,也對佛學發生極大之興趣,也結交許多僧人。在問學於李侗之前,朱熹是沉浸於佛學研究之中的。其自述道:「某年十五、六時,亦常留心於此(禪)」朱子曾和李侗討論太極陰陽的問題,但是當時朱子主要關心的是以《太極圖說》來論證「觀喜怒哀樂之未發」當中關於「已發」「未發」的問題,還沒有對《太極圖說》包含的本體問題發生興趣。在這個時期,朱熹可能是受道禪學的影響,特別關注到「已發」「未發」等心性問題。同時,「觀喜怒哀樂之未發」的工夫論問題,也和他曾經參禪打坐的經歷有關。
心性之學的闡揚,可能是儒者從佛門當中得到了某種啟發而體悟到的,讓他們比較清楚地認識到這一個問題。透過佛理的啟發來思考心性之學,是否就不合於孔孟之道?這是一個佛儒之辨的重要問題。或許,有些人已經轉入佛門,但是也有人認為自己是發揚儒家的道統。佛學的加入,在思想發展的歷程當中的確起了一個作用。透過佛教,儒者們關注到了某些層面的問題意識。先秦儒學也有心性問題的討論,心性之學並非佛門獨有,因此,關鍵在於思想內容是否合於儒家的道統。

(二)佛門語彙的借用

誰的思想傳承了儒家的道統,常常具有爭議,著名的鵝湖之辯即是一例。朱陸兩家辯論誰為道統正宗,並互相批判對方的論點流之於禪。陸九淵說:「尊兄兩下說無說有,不知漏泄得多少。如所謂太極真體,不傳之秘,無物之前,陰陽之外,不屬有無,不落方體,迥出常情,超出方外等語,莫是曾學禪宗,所得如此。」認為朱子對於「太極」特質的描述,諸如「不屬有無」、「不落方體」、「迥出常情」、「超出方外」等語,根本是禪家之語。朱子的學說究竟是不是陽儒陰釋,是歷來許多學者爭議之問題。且不管如何,朱子確實使用了許多佛家語彙,這點是無庸置疑的。

當然,朱熹不會同意陸九淵的批評,並對此提出反駁。朱熹在信里回覆:「來書雲『夫乾』止『自反』也。太極固未嘗隱於人,然人之識太極者則少矣。往往只是於禪學中認個昭昭靈靈作用底,便謂此是太極,而不知所謂太極,乃天地萬物本然之理,亘古亘今,顛撲不破者也。」他認為,太極之理,明明白白,惟識者不多,其中道理常被誤認。事實上,太極乃天地萬物本然之理,根本非關禪家言語,更要陸氏細心加以辨別。

關於語言文字相同的問題,同前文朱熹與道家語彙使用的關係一樣。使用相同概念,但思想內涵可能不同,因此,使用佛家語彙,並非就是佛理。以前文討論的「太極」概念為例,不同的思想家對於「太極」有不盡相同的用法,朱熹自有朱熹的意思。縱使,透過概念的使用對於其他思想有所吸收,也是轉化了的使用,不見得有思想上的延續。從上一段朱熹的反駁當中還可以看到另一層意思。朱子認為「道理」是自自然然地擺在那裡,不管有沒有人發現、有沒有人談論,它都在那裡,只是有沒有用心發現罷了。因此,孔子能說得、佛能說得,朱子當然也能說得,有識之士都能說得,像我們平常人所說的「明眼人一看便知」,並不是專屬於誰的道理。

(三)概念上的相似—「理一分殊」以及「月印萬川」的比喻

朱熹繼承了程頤提出的「理一分殊」說,說明一理與萬物的關係。朱子本人常常援引佛教「月印萬川」的例子來作比喻「本只是一個太極,而萬物各有秉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極爾。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則隨處可見,不可謂月已分也。」據此,我們可以說「理一分殊」和「月印萬川」在概念上是相同的。那麼,是否就是「理」等同於「月」?朱熹所談的「理」也就是「太極」,和「月」所喻指的「佛理」是同一回事嗎?

曾有人請教朱熹,格物窮理以至於豁然貫通如何成為可能?朱熹認為,其可能的理據即在於「理一分殊「,接著就用「月印萬川」的道理來做點撥。以下是這段問答的記錄:

行夫問:「萬物各具一理,而萬理同出一源,此所以可推而無不通也。」曰:「近而一身之中,遠而八荒之外,微而一草一木之眾,莫不各具此理。如此四人在坐,各有這個道理,某不用假借於公,公不用求於某,仲思與廷秀亦不用自相假借。然雖各自有一個理,又卻同出於一個理爾。如排數器水相似;這盂也是這樣水,那盂也是這樣水,各各滿足,不待求假於外。然打破放里,卻也只是個水。此所以可推而無不通也。所以謂格得多後自能貫通者,只為是一理。釋氏云:『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這是那釋氏也窺見得這些道理。濂溪通書只是說這一事。」

「月印萬川」是華嚴宗一多相攝的理論的比喻,朱熹認為可以恰當說明「理一」與「分殊」的關係。雖然「月印萬川」是佛家習用詞彙,但是朱熹並不認為理一分殊的關係是源自佛家,而認為是英雄所見略同。朱熹:「格得多後自能貫通者,只為是一理。釋氏云:『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這是那釋氏也窺見得這些道理。」正因為這是本具之真理,因此人人都可見得。所謂人無南北、理無二致,凡是用心思維,都可以發現。兩者都肯定人人都具有這種能力可以窺見「理」,而且「萬理同出一源」,對於真理的描述也會是一樣的。例如,兩個互不認識的人在不同時間分別遊歷桃花源,回來後各寫一篇記錄。記錄中可能有許多相似處,這些共通的觀點或感受,正可以用來互相發明、交互參照。在這樣的基礎上,也有人認為佛儒之間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殊途而同歸),認為朱熹建立起融合三教思想的宋明理學。

(四)具有的修煉意涵的工夫論的提出

除了有理論內容上的相似性之外,關於如何修身成德的方法上也和佛、老的修行法門有著極高的相似性。在倫理思想方面,傳統儒家都以孔、孟所提出的「仁、義」作為倫理思想的重心;而周敦頤首先提出了「無欲」的概念,作為倫理思想的關懷。周敦頤:「『聖可學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請聞焉。曰:一為要。一者無欲也。無欲則靜虛動直,靜虛則明,明則通;動直則公,公則溥,庶矣乎!」、「君子乾乾不息於誠,然必懲忿窒欲,遷善改過而後至」、以及「主靜立人極」、「養心莫善於寡慾」。這讓儒學在倫理學上的標準、原則發生了變化,由講「仁、義」變為「無欲」、「少欲」。這種改變除了有歷史條件的因素外,也受到佛、道思想的影響。

朱子早年是有學禪背景的,當他問道於李侗時,關心「觀喜怒哀樂之未發」的工夫論問題,其實是透過禪學在理解心性問題的。李侗的教導,對朱子起了「逃禪歸儒」的關鍵性影響。在此前後,朱子都相當重視靜坐,前後之間工夫方法看似相同,其實是完全不同。其禪學思想期間,靜坐是禪,導歸儒家之後,靜坐便不能再說是禪了。朱熹提出了「居敬以涵養」、「格物窮理」(敬義夾持的居敬窮理工夫)的理學工夫論進路。居敬工夫旨在涵養道德心態,堅定道德意志;窮理工夫旨在究明中節合理的道德知識。朱熹說:「居常持敬於靜時最好。」接著說:「涵養、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養做頭,致知次之,力行次之。」可見「居敬涵養」乃根本,而且又有「主靜/主敬」之說。「主靜/主敬」即教人自知提起心而莫放散無歸,朱熹謂之「提撕」、「常惺惺」(這些都出自佛家用語),具體操作方法則特重靜坐,富有濃厚的修行意味。如敬字,只是將來說,更不做將去。……看來須是靜坐。」

雖然朱子的工夫論富有濃厚的修行意涵,也和佛、老的修持法門有著極高的相似度,但是朱子理學的核心關懷和價值追求仍不脫離先秦儒家道德實踐的範圍,他只是從禪學的啟發中體會到了心性修養的方法。方法上的相似並不能說他是陽儒陰釋,目的上的不同才是三教根本的差異。例如,有一艘儒學之舟,一向是用滑槳的方式來航行的,忽然間看見江面有一艘帆船,於是也根據帆船的原理做了一張帆,以便加速航行的速度。帆的有無並不會改變他原本的目的地。朱子對於佛學的一些語彙、概念、以及修持方法上的應用正是屬於這種狀況。縱使有一些地方看起來像佛學,但是他的歸去仍是儒家的道德理想境界,不是佛境界。如果他的目的地沒變,而且可以縮短航行的時間,那麼,他不但沒有背離原本的宗旨,而且是一種進步。

唐朝以來,儒釋道的理論在彼此的互動當中已被大量融合,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環境,學者之間彼此在語言上、觀念上互相影響,也是很自然的現象。以「太極」概念為例,這個字詞本身就出現在道家、易學、氣學等脈絡中,自然也牽涉出彼此間的理論。朱子在當時的學術基礎上整合了各家的理論,熔鑄出「太極即理」的概念。除了「太極」本身所具有的道家意涵以外,「無極、太極」的概念也被指出受到道家「有、無」思想的影響。此外,朱子理學也常常被討論是否有陽儒陰釋的問題。從「太極即理」的概念中,引申出「理一分殊」的問題,而「理一分殊」又被朱子本人認為和「月映萬川」的道理一樣,還常被拿來互相比喻。我們是否可據此認定朱子理學轉向了佛老?或者,朱子理學是三教的融合?

儒釋道三教的終極目標都是為了實現人「生而為人」的最高價值和意義,在問題意識上是比較一致的。在彼此的互動當中,語彙上、概念上以及修持方法上彼此互相學習、互相吸收也是很自然的。使用大量的佛家用語並非就是佛理,只能說是文字、概念上有所引用。縱使部分理論以及修持方式上有些類似,也不能很攏統地說成是三教的融合。筆者認為,朱子確實吸收了佛老的部分理論,但是也有所轉化,而納為己用,他的儒學核心內涵仍舊沒變,因此不能簡單地說成是三教的融合。

先秦儒學的特點是比較強調日用倫常的規範與踐履,較少論及性與天道。透過佛學的啟發,儒者們比較深刻地認識到「心性」之學的問題,開始著力於精微的心性之學的體悟與實踐。為了討論的需要,要有適當的文字和概念來表達;為了理論上徹底的安頓,必然會觸及形上學的問題,而需要抽象的理論思維能力;為了「心性」問題的體會與實踐,靜的工夫是必備的。這方面朱子可能吸收了一些佛老的思想和理論。但是,心性之學的問題並沒有在先秦儒學的當中缺席,儒學也講究心性之學,並有其特定的關懷。朱子理學仍舊依循著先秦儒的價值取向和思想內容,特別著重於世間綱常倫理的建立,以及道德人格的自我提升。而佛老之學所強調的則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因此,朱子理學並非轉向佛、老,而是轉化其中部分理論或方法做為儒學之舟的帆、槳。

金鑛咖啡強調,50多位烘焙師都有依法資遣,產品部分未來將更強化精品咖啡,下周一起全台21家門市陸續暫停營業,召回門市人員接受精品咖啡教育訓練,重開幕時間表尚未確定。 知名的連鎖餐飲店金鑛咖啡6月無預警關閉中部烘焙廠,7月北部中央廚房烘焙師也遭資遣,傳出還有兩波裁員,部分門市暫停營業。對此金鑛咖啡表示,上半年調整產品策略,決定收掉烘焙線,共有50多位烘焙師遭資遣,全台71家門市將不再販售麵包,僅保留咖啡、甜點。下周起21間門市暫停營業,是為了召回員工重新教育訓練,重開幕時間表尚未確定。

2017年08月19日14:11

《蘋果》接獲投訴指,知名的連鎖餐飲店金鑛咖啡6月無預警關閉中部烘焙廠,7月北部中央廚房烘焙師也遭資遣,傳出還有兩波裁員,部分門市暫停營業。對此金鑛咖啡表示,上半年調整產品策略,決定收掉烘焙線,共有50多位烘焙師遭資遣,全台71家門市將不再販售麵包,僅保留咖啡、甜點。下周起21間門市暫停營業,是為了召回員工重新教育訓練,重開幕時間表尚未確定。金鑛咖啡強調,50多位烘焙師都有依法資遣,產品部分未來將更強化精品咖啡,下周一起全台21家門市陸續暫停營業,召回門市人員接受精品咖啡教育訓練,重開幕時間表尚未確定。原因是加入精品咖啡商品,店內設備得重新調配,要等休息後進場全面評估,才能有確切時間表,會盡快和大家再見面。原本門市人員則先支援其他店。針對金鑛咖啡宣稱裁員50多位烘焙師,台北市勞動局表示,截至目前為止並未收到任何有關金鑛咖啡資遣、大量解雇通報。常客劉小姐表示,由於公司剛好位在門市附近,上下班都會順便買麵包,現代人習慣喝咖啡配麵包,少了麵包很可惜,也無法一次買齊兩樣東西,感覺不方便。吳小姐坦言很少吃麵包,不賣麵包對她而言沒影響,未來門市更強化精品咖啡是個不錯的方向。網友對於金礦咖啡未來轉型,卻是非常悲觀。有網友感嘆:「金礦當時後是高雄人的驕傲,終究只成歷史」「我還是懷念創辦人的金礦」「現在的蛋糕真的沒有以前好吃」「當初聽到賣給燦坤就覺得....」(生活中心/台北報導)出版時間:08:24
更新時間:14:11

麵包師的職務定義 利用各種麵粉與輔助配料按照比例進行調配加工,以製作烘焙各種麵包計算各種原料配方之用量及設定適當攪拌溫度 稱量原料以機械混合或攪拌成糰(糊) 發酵、壓延、分割、整形、包餡、烤焙 控制發酵箱溫度、濕度,檢查發酵程度 調整壓延機之滾輪間隙與轉速 調整麵糰分割機及麵糰重量與操作速度 調整麵糰發酵控制設備之溫度、濕度與時間 控制烤爐、蒸鍋、油炸糟之溫度狀態 麵包店的櫃檯服務

麵包師的職務定義
利用各種麵粉與輔助配料按照比例進行調配加工,以製作烘焙各種麵包
 麵包師的工作內容
  1. 計算各種原料配方之用量及設定適當攪拌溫度
  2. 稱量原料以機械混合或攪拌成糰(糊)
  3. 發酵、壓延、分割、整形、包餡、烤焙
  4. 控制發酵箱溫度、濕度,檢查發酵程度
  5. 調整壓延機之滾輪間隙與轉速
  6. 調整麵糰分割機及麵糰重量與操作速度
  7. 調整麵糰發酵控制設備之溫度、濕度與時間
  8. 控制烤爐、蒸鍋、油炸糟之溫度狀態
  9. 麵包店的櫃檯服務

2017 08 26 左永安顧問 文化創意與管理(Culture Innovativeness and Management) Jodha Akbar Music 音樂 帝國玫瑰
























2017 08 26 左永安顧問 文化創意與管理(Culture Innovativeness and Management) 周深 -《大魚》MV (電影大魚海棠印象曲)







大魚 周深
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印象曲
作曲 : 錢雷
作詞 : 尹約
海浪無聲將夜幕深深淹沒
漫過天空盡頭的角落
大魚在夢境的縫隙裡游過
凝望你沉睡的輪廓
 
看海天一色 聽風起雨落
執子手吹散蒼茫茫煙波
大魚的翅膀 已經太遼闊
我鬆開時間的繩索
 
怕你飛遠去 怕你離我而去
更怕你永遠停留在這裡
每一滴淚水 都向你流淌去
倒流進天空的海底
 
海浪無聲將夜幕深深淹沒
漫過天空盡頭的角落
大魚在夢境的縫隙裡游過
凝望你沉睡的輪廓
 
看海天一色 聽風起雨落
執子手吹散蒼茫茫煙波
大魚的翅膀 已經太遼闊
我鬆開時間的繩索
 
看你飛遠去 看你離我而去
原來你生來就屬於天際
每一滴淚水 都向你流淌去
倒流回最初的相遇



2017 08 26 左永安顧問 文化創意與管理(Culture Innovativeness and Management) 巴霍巴利王子與夢幻仙子 巴霍巴利王,印度最燒錢的電影 Bahubali: The Beginning



我心已迷失了
如波浪中一滴水

我的眼眸在群星中閃耀
我的歌聲在瀑布間環繞
我的聲音穿越激流尋你

不屈不撓的人你的勇氣會帶你前行
意念堅定 腳步堅實 你會越跳越高
不屈不撓的人 你的勇氣會帶你前行
意念堅定 腳步堅實 你會越跳越高

我為你呼吸 只為你 
讓我們生活在一起
我的愛人 讓我向你傾訴
我擇你做我靈魂之翼

無論是失足還是跌倒 我都會急速前行
我就像一陣風永不歇息
我會翻越每一座山

他的強壯 無人與之匹敵
他的憤怒 讓敵人產生恐懼
他的強壯 無人與之匹敵
他的憤怒 讓敵人產生恐懼

你從天而降 帶著愛的贈禮
我發誓 我可以放棄 為了你
穿越不可能的山峰 為了你

體魄 是蓋世英雄的武器
他會贏得勝利 怒吼衝破天際
鐵血的戰士也會聞之色變
恐懼之敵 財富之靡
不歷風雨 怎見雲霓
恐懼之敵 財富之靡
不歷風雨 怎見雲霓

不屈不撓的人 你的勇氣會帶你前行
意念堅定 腳步堅實 你會越跳越高
不屈不撓的人 你的勇氣會帶你前行
意念堅定 腳步堅實 你會越跳越高
不屈不撓
啊!勇士靠近我
啊!俊男你屬於我






2017 08 26 左永安顧問 文化創意與管理(Culture Innovativeness and Management) 《三個傻瓜》《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寶萊塢電影逐漸走上國際舞台,最新史詩電影《巴霍巴利王》斥資4000萬美金,是印度史上成本最高、製作最大的電影,上映2週就拿下全球最賣座的印度電影頭銜,片商看準印度電影熱潮,把這部電影引進台灣,期望打破之前的印度勵志夯片《我和我的冠軍女兒》的1.4億台幣票房。印度史詩電影《巴霍巴利王》費時5年,斥資4000萬美金,相當12億台幣,拍出印度史無前例的製作大片,更打造一位超級女戰士

全球最賣座印度電影! 《巴霍巴利王》成神片
2017/06/18 11:17

寶萊塢電影逐漸走上國際舞台,最新史詩電影《巴霍巴利王》斥資4000萬美金,是印度史上成本最高、製作最大的電影,上映2週就拿下全球最賣座的印度電影頭銜,片商看準印度電影熱潮,把這部電影引進台灣,期望打破之前的印度勵志夯片《我和我的冠軍女兒》的1.4億台幣票房。



印度史詩電影《巴霍巴利王》費時5年,斥資4000萬美金,相當12億台幣,拍出印度史無前例的製作大片,更打造一位超級女戰士。

這部片4月底在印度和歐美國家上映,聲勢勢如破竹,票房飆破2億5千萬美金,2週內登上全球最賣座的印度電影頭銜,現在台灣也要接著上,期望打破之前的印度勵志夯片《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阿米爾罕飾演摔角金牌得主,訓練2位女兒成為摔角冠軍,台灣票房衝破1.4億,看好口碑大陸也跟進,尤其劇情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凸顯女權問題,其實印度電影從《三個傻瓜》開始,逐漸登上國際舞台。

電影《三個傻瓜》講述非傳統教育的成功,可以說是為印度電影開了一條康莊大道,接著《貧民百萬富翁》把貧富差距、崇洋媚外,用幽默詼諧方式帶進電影,《貧民百萬富翁》在奧斯卡拿了8項大獎,也開啟寶萊塢電影在國際上的地位。

印度電影已經把眼界放得更廣,劇情內容打動人心,在全球各地開出亮眼票房。





2017 08 26 左永安顧問 文化創意與管理(Culture Innovativeness and Management) 北京時間8月2日晚,美國股市開盤,萬達集團旗下的美國AMC院線一度大跌近27%。截至收盤,AMC股價跌26.92%,報15.20美元,市值蒸發超7.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7億元),其總市值為14.93億美元。 AMC市值暴跌也創下三個歷史記錄:跌幅單日最大、成交量單日最多、股價創記錄低點,盤中最低觸及15.15美元。 對此,AMC公開聲明解釋,主要是因為二季度走進電影院的觀眾減少,北美票房表現明顯不佳。



王健林美國再遭重創 一夜蒸發50億震動美股

紐約時間: 2017-08-06 07:55 AM 
 股市 | 開盤 | 萬達集團美國
点此看大图片
近日,曾讓萬達寄予厚望的美國最大院線AMC娛樂控股公司在美股市場中也出現了超級暴跌。圖為: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VCG/VCG via Getty Images)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8月06日訊】最近,王健林的萬達集團資產業績頻遭重創。繼7月中旬,萬達系港股上市公司、萬達系債券在股市出現雙雙下跌後,近日,曾讓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寄予厚望的美國最大院線AMC娛樂控股公司,在美國股市中也出現暴跌,一夜之間,AMC市值蒸發近50億人民幣,震動美國股市!

北京時間8月2日晚,美國股市開盤,萬達集團旗下的美國AMC院線一度大跌近27%。截至收盤,AMC股價跌26.92%,報15.20美元,市值蒸發超7.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7億元),其總市值為14.93億美元。

AMC市值暴跌也創下三個歷史記錄:跌幅單日最大、成交量單日最多、股價創記錄低點,盤中最低觸及15.15美元。

對此,AMC公開聲明解釋,主要是因為二季度走進電影院的觀眾減少,北美票房表現明顯不佳。

此前,AMC公司還發布了第二季度業績預期報告,預估營業收入在12億美元到12.04億美元之間,淨虧損在1.745億美元到1.785億美元之間,每股虧損在1.34美元到1.36美元之間。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每股收益為24美分。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對於頻繁在海外收購影視資產的萬達集團而言,AMC出現的業績下滑,不利於萬達集團的全球影視產業布局,同時也意味著萬達集團需要在業務上有新的調整。

AMC作為在美國市場佔有率第一的連鎖院線,共有8218塊屏幕和661家影院,實力可謂雄厚。

當年萬達收購美國院線AMC時,支付了26億美元。被收購之後,AMC也步入了快速擴張期,最近幾年,AMC先後收購了歐洲院線巨頭Odeon UCI、美國院線Carmike等院線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院線公司。

作為萬達100%控股的公司,AMC海外收購的巨額資金從何而來?

萬達頻現股債雙跌


7月18日,AMC發表聲明:萬達從未向其提供過收購資金,公司也從未收到過中國內地銀行的融資承諾以及企業的收購意向。2015年至今年較早時完成的四起並購交易,使用的完全是該公司自己的資金,以及來自美國銀行業的貸款。

AMC的高層還表示,萬達除了在該公司董事會擁有三個席位以外,並未積極參與AMC的日常運營。

7月18日美股收盤之後,AMC的股價大跌了10%,創2016年2月以來新低,市值蒸發約2.9億美元。在香港上市的萬達酒店發展,當日也下跌6.25%,且已經連跌六個交易日。

同日,萬達系債券延續前一個交易日午後的跌勢,「16萬達01」、「16萬達02」、「16萬達04」和「15萬達01」債券分別下跌2.56%、0.63%、4.24%和0.62%。

最近一次萬達系股債雙殺發生在6月22日,當時恰逢銀監會點名調查4家企業的海外投資債務風險,包括萬達、安邦、復星和海航集團。

此次股債雙跌的當天上午,中共發改委表態繼續關注對外投資風險,特別點名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

業界注意到,上述領域正屬萬達經營範圍。萬達以經營房地產起家,但其董事長王健林在今年1月份曾說,萬達將每年固定投資50億至100億美元,重點是娛樂和體育產業,投資首選美國,其次是歐洲。

7月10日萬達以631.7億元人民幣出售境內旅遊和酒店項目,令業界質疑是否在出售境內資產的同時擴張海外投資,其原因是萬達此次不僅是降價出售八成的地產,同時還向融創提供委託貸款來讓融創能完成其收購。

在萬達出售資產後,7月17日市場傳出消息,銀監會向各大銀行發出通知,萬達的6項海外併購交易,屬於中國大陸目前對外投資嚴格管控的領域,要求銀行暫停對萬達的海外項目發放貸款。這6項海外並購項目都屬於影業和娛樂領域。

同一天,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將萬達商業和萬達香港的評級,列入負面信用觀察名單,並警告萬達可能會被進一步下調評級。負面信用觀察還反映出萬達業務缺乏透明度,未來2年的財務及策略並不清晰。

7月24日,華爾街日報稱,中共國務院已指示各金融監管單位、經濟計劃機構,及其他部門嚴審海外購併案。據稱,是習近平親自批准「停購令」的行動,禁止國有銀行對萬達集團提供新貸款以進行海外擴張的。

針對萬達事件,經濟學家夏業良分析,萬達這幾年是有計劃的在向海外轉移資產,把國內的資產變相向海外轉移,而政府擔心萬達向海外轉移資本的後續效應,會有其它企業模仿進而形成大規模的資本外逃,所以要首先控制萬達。

公開資料顯示,萬達的海外投資在2012年至2016年達到高峰。據澎湃新聞統計,截至目前,萬達集團的海外投資總額高達2451億元人民幣,另有今年原計劃在馬來西亞和印尼各投資逾百億美元的兩個項目。

但是,夏業良說,其實很多大型企業都想把資金轉移至海外,只是表面不敢公開說,這也是中共最擔心的事情,預計還會有更嚴的資本管制措施。

(記者李韻報導/責任編輯:曲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