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白話解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白話解》
芻狗---用草紮成的狗,古代祭祀時用為贖罪除禍的替身。(莊子‧天運)
師金說:
「當芻狗還沒陳列出來祭祀時,被人用盒子裝好,外面再用錦繡包著,
連祭師都要在齋戒沐浴後才能取用它。
但在祭祀過後任務完成了,它就被丟棄在地上,任由路過的人踩在它身上,
而需要用柴火的就會把它撿回去當柴燒。
這時如果有人再把它撿起來用盒子裝好,用錦繡包好,待它有如還沒祭祀過一般,
收藏在枕邊,那他睡覺時就會經常做惡夢‧‧‧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真是一點都不仁慈啊!對待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般,
在成就妙化萬物的大功後就放任萬物自生自滅(功成身退天之道)。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聖人同樣一點都不仁慈,也把百姓當芻狗般對待,在建立好大道的制度後,
就任由百姓去自謀生路。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天地間,道的作用就像是冶鐵時用的風箱一般!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其中空虛卻不曾屈撓,運作的越快萬事萬物就產出越多。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說多了反而把道給說僵了,還不如用心去感悟常道,並遵循常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