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ADDIE教學模式乃教學系統設計過程中,用以引導教學設計的一般慣用之模式。
ADDIE代表教學系統
「分析(analysis)」、
「設計(design)」、
「開發(development)」、
「實施(implementation)」、
「評鑑(evaluation)」
各個階段之要項。
ADDIE的起源無法考據,但早在1978年,Branson以
「分析(analysis)」、
「設計(design)」、
「開發(development)」、
「實施(implementation)」、
「控制(control)」,
ADDIC 作為美國陸海空不同軍種間之教學系統規劃步驟
(Interservice Procedures for 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opment,簡稱IPISD),
但是Branson(1978)並未以ADDIC或ADDIE為名,
而是將其歸類為ISD(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之一。
後來廣泛被使用的ADDIE模式中之「分析」階段強調教學設計之初
對於
需求分析、
內容分析、
對象分析、
現有資源之分析、
開發工具之分析,
以及教學目標之分析,以及
企畫書之擬定,
其目的在於確保開發的內容符合教學各個層面需求配合。
「設計」階段強調
課程內容設計、
教學策略之運用、
教學流程與活動之設計、
美工/畫面設計,以及
介面藍圖設計,
其目的在於確保教材內容之互動性與組織性。
「開發」階段強調
透過各種軟體的運用,製作教學內容所需的各項元素,
其目的在於完成與整合所有設計的要項,進而驗收課程系統之開發成果。
「實施」階段
強調課程實地運用的狀況,
包括推廣與服務之實際運作與所需的配套措施,
其目的在於讓課程系統能夠配合實地教學情境。
「評鑑」階段強調
形成性的評鑑 (改進性:提供改進系統運作之項目)
與總結性的評鑑(評定性:提供滿意度與學習成效,或專家審定之項目)。
評鑑的要項一方面在於幫助系統藉由回饋,進行必要的修正;
另外一方面也在於提供系統開發的價值論斷。
綜而言之,
ADDIE教學模式在於提供教學設計者系統化的規劃指標,
以確保教學設計成果之教學品質。
參考資料:
Branson, R. K. (1978). The interservice procedures for 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arch, 11-14.
Molenda, M. (2003). In search of the elusive ADDIE Mode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42 (5), 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