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特小檔案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對執掌Nike半世紀的奈特(Phil Knight)而言,終點線似乎已在眼前。今年6月底時,他宣布2016年將辭去Nike董事長一職。
奈特在奧勒岡大學念的是新聞,但他同時也是個傑出田徑選手。他在史丹福攻讀企管碩士時,就已有成立公司的念頭。後來他與教練伯爾曼(Bill Bowerman)各出資500美元,於1964年成立了「藍帶體育公司」(Blue Ribbon Sports)。一開始策略是進口日本球鞋鬼冢虎(Onitsuka Tiger),在美國以較高的價格販售,賺取中間的差價。
藍帶體育於1971年5月正式改名為Nike,這個字是希臘神話中帶有翅膀的勝利女神。如今Nike在奧勒岡波特蘭擁有幅員廣大的總部園區,在全球體育市場更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如今全美35%的球鞋上都有Nike的註冊商標大勾勾,Nike全年營收已將近300億美元。不過對消費者而言,Nike代表的已經不只是運動,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並啟發更多人效法之。
哈佛商學院運動行銷學教授葛雷瑟(Stephen Greyser),把奈特拿來和「美國傅培梅」柴爾德(Julia Child)比較:柴爾德影響了美國人的烹調,而奈特改變了美國人腳上穿的鞋子。
他說,Nike的「大勾勾」標誌已等同於Nike,在品牌辨識度上達成的成就,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趕得上。
相較於Nike的眾所皆知,奈特顯得異常低調。他很少摘下太陽眼鏡,他的生涯就是Nike響亮的口號「Just Do It」的最佳體現。找運動員代言的行銷手法,也是在奈特手裡立下標準,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就是最好的例證。這位聞名全球的籃球明星,據稱曾在中國的一個偉大人物調查中排名第二。
現年77歲的奈特說:「對我來說,Nike一直不只是一家公司,是我這一生的熱情所在。」Nike也讓他累積起逾270億美元的身家。
不過奈特的職涯當然也沒有一帆風順。Nike在1980年代錯估了有氧運動的風潮,讓對手Reebok暫居上風。在休閒鞋市場上,Nike也曾遭遇逆風。
1990年代時,Nike碰到一個重大阻礙,也就是染上「血汗工廠」的汙名,消費者開始抵制Nike的產品,在他們的商店外抗議。銷售不斷下滑,到1998年左右,Nike甚至被迫開始裁員。該公司近十年一步步建立起的運動帝國,眼看就要毀於一旦。
這時,擔任執行長的奈特毅然決然提高最低薪資,加強對代工廠的監督,改善工作環境。輿論開始轉向,Nike又重回市場龍頭寶座。
最近的隱憂則是Nike可能受累於國際足球總會(FIFA)行賄的醜聞。雖然目前Nike尚未被點名或遭指控犯了什麼錯,而且也非常配合當局的調查。Nike從錯誤中記取教訓,依然是全球最有價值的運動服飾品牌。
奈特已指定執行長帕克(Mark Parker)作為他的接班人,但他依舊會參與公司日常的經營,且已把手中15%的持股移轉到另一家新成立的公司Swoosh。奈特的兒子崔維斯(Travis)也將進入Nike董事會。(綜合外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