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晉麗明(104獵才招聘事業群 資深副總經理)
全球經濟景氣下行;Google、微軟、英特爾、高通、美光、亞馬遜、Meta等國際知名大廠
展開了全球大裁員;
企業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明快處置員工,引發媒體及網路的熱議!
我們從Meta執行長祖克伯(Mark Zuckerberg)給員工的信中可窺端倪:
「我希望對這些決定,以及我們為何走到這一步負起責任,我知道這對所有人來說都
很艱難;我要對那些受到影響的人感到特別抱歉」。
科技大廠誤判疫情所帶來的短暫商機,做出對產業趨勢的錯誤決策、大舉擴充投資;
面對錯誤,卻讓員工付出失去工作的代價,讓人情何以堪!
然而,在外商的工作場域中,這卻是司空見慣的場景;
裁員愈兇的公司,越受投資人青睞,股票竟能逆勢大漲!
然而,在台灣等亞洲國家,這樣的無預警裁員措施,卻不是一個聰明的抉擇!
企業營運受挫,誰該負最大責任?
祖克伯公開承認,因為誤判了元宇宙的商機,導致過度進用員工、成本大增,
為裁員感到抱歉!眾多科技大廠也為投資失利、產能過盛而自承失誤!
「決策錯誤、比貪污可怕」,經營階層的錯誤,如果只用公開道歉及減薪來因應,
相較於捲鋪蓋走路的員工而言,顯然並不公平!
決策錯誤!主管減薪,員工走路合理嗎?
企業的目標與決策是「由上往下」落實;一
個有效率的團隊,是能劍及履及、貫徹經營者企圖心,展現完成使命的執行力。
然而,若是問題出錯非肇因於員工;企業為圖謀延續命脈,無可厚非;
但是,採用激進的「無預警裁員」,顯然並不符合情理!
無預警裁員,重挫企業形象
中國人講究「好聚好散」、「君子絕交、不出惡言」、「凡事留一線,他日好相見」,
與西方的功利主義文化,有明顯的差異;且台灣員工勤奮負責與對組織的認同感與向心力,
向來是人力資源的重要優勢;「無預警裁員」,並不符合台灣社會與職場的期待與認知!
如果在短促的10至20鐘,就要求員工離開公司,連與同儕交接及道別的機會都剝奪;
被警衛「請出」工作崗位的員工,一定是百感交加、悲憤沮喪。
主管與人資人員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
這樣的處置,是重視人力資源、彰顯員工價值的合理作為嗎?
協助離職員工重新出發
面對景氣變局,台灣本土廠商也身陷泥沼,許多公司採行「組織重整」及「遇缺不補」
的因應措施;但仍有逕行宣告員工離職的少數個案!
台灣企業的人才來源,主要由本土挹注,不像國際大廠可以透過全球的據點廣邀人才加入;
因此,除非萬不得已不會裁撤員工,如果真走到與員工分道揚鑣的地步,
也必須依法給予預告期,讓員工有時間因應。
尤其,如果犯錯的不是員工,讓同仁用「在職」的身份找工作,絕對比「離職後」有優勢;
考量員工生計的老闆,應該為員工保留最後的尊嚴與職場的生路!
裁員之外的選擇方案
無薪假、降低工時、酌減獎金、實施員工訓練、提昇專業能力;
這些都是企業遭逢變局,降低人事成本可以運用的手段!
在新冠疫情期間,堅持保住員工飯碗、奮力苦撐的企業,終會苦盡甘來,
獲得員工與社會的尊敬與認同!
晶華酒店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台灣社會有更多體恤員工的老闆,在疫情的衝擊下「不裁員、不減薪」,
真正落實企業倫理的精神,展現經營者的胸襟與風範!
台灣科技業出手搶才的好時機
已有許多台灣企業爭搶外商裁撤的研發/技術工程師,相較於外商的大動作裁員,
這時候反而是本土廠商延攬人才的好機會!
這些擁有國際大廠經驗與視野的即戰力,可以為企業快速挹注專業與Knowhow!
全球經濟的循序中,科技產業的春燕很快就會到來;
擁有快速應變、靈活權變的台灣企業,面對不景氣,必須致力蓄積人才的能量!
「無預警裁員」對社會、企業與員工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
在員工意識抬頭及企業珍視人才的理念下,
企業的人力資源策略應該因地制宜、審慎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