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新鮮人還是職場老鳥,心中都對「薪資」的決定有些困惑,到底在完成面試後的敘薪過程,是用哪種標準在決定薪水數字的呢?這個傳統上「不能說的秘密」,就讓專業人資來告訴你核薪的真相吧!
文/Miriam Chen 不只是人資 NotOnlyHR
原文標題:【人資】到底是用甚麼標準再給薪水的?
在還沒成為人資以前,總覺得核薪是個謎,成為HRBP之後,也就是在我的第三份人資工作,我才終於真正了解核薪的真相。
以下整理了五個給薪水的依據(不是每家公司都用這五個的意思,而是,這五個 「都是」企業會拿來當作核薪條件的要素之一)。
一、內部薪資
基本上,公司應該要考量內部公平性,用公司內相似職位的人的能力,跟你的能力做相比,作為核薪參考值。
但是!! 許多公司沒那麼明理,還是用傳統的年資級距來做核薪。
換言之,有些公司的 「內部薪資」等同職等職級表,看你的專業年資、學歷,再對照表上的數字。
二、外部薪資
會參考外部薪資的數據來做為核薪標準。
可能是從政府統計、人力銀行調查的薪資報告。我自己是會到人力銀行上看競業類似的職缺開的薪資範圍。
104薪資情報:提供各種職務的薪資報告與新鮮人起薪報告!
三、你的期望薪資
除非是國考或是銀行的考試入職之類的,或是業務有標準底薪。
多數的企業都會問(要求填寫)求職者的期望薪資,因為這是核薪很大的一個參考值,求職者開出來的薪水,相當於對自己的信心,有信心在市場上能拿到這樣的薪資。
另外,企業有意願錄用的話,也會希望能給求職者滿意的薪資,能搶到人才。
所以,提供自己的期望薪資是很重要的,不論是履歷上的數字呈現,或是面試中的回應,都是在替自己爭取符合期望的薪資。
四、人力預算
基本上,有規模一點的公司在年底會編明年的預算,在招募的時候也會依預算去做篩選跟核薪。也可以說是……人力預算「餘額」,因為每間公司分預算的方式不同,如果預算還夠,說不定你薪資會核不錯,如果額度快滿了,那很可能就會核不到漂亮的數字。
五、老闆喜好 !!
前面四點,都很有邏輯跟原則,但都贏不過「老闆喜好」。
沒錯,即使你年資夠、能力夠、預算夠,老闆不喜歡,薪水還是不會核到符合預期。
動態影響核薪的其他因素
- 招募的緊急程度 : 越急較願意給高薪
- 業務量 : 將近業務旺季的時候,較願意給高薪搶人
- 組織內部知識傳承的穩定度 : 內部知識管理成熟的話,對於內部人才培養有力,相對,花在外部人才招攬的成本就可以低些
你得到的薪水高低,不完全代表你這個人的價值。
只能單純代表,這個企業(買家)願意出多少錢雇用(買)你。
所以鼓勵大家,對核薪結果要平常心,重點是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提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