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31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稻盛和夫不僅創立了京瓷和後來成為KDDI的第二電電(DDI),還幫助經營破産的日本航空(JAL)實現了重建,作為經營者留下了很多輝煌業績。
通過把組織分成小單位並徹底實行核算管理的「阿米巴經營」模式,以及根據自己的經驗自成一派被稱為「Philosophy」的經營哲學,提高了企業活力。稻盛和夫出色的經營才能和全力投入工作的態度,一直影響著日本國內外的眾多經營者。
稻盛和夫出生於鹿兒島縣,家族從事印刷業。
在空襲中失去財産後,幫助父親經營紙袋生意。曾兩次落榜舊制中學的招生考試,還患上了早期結核病,青年時期曆盡苦難。
從鹿兒島大學畢業後,經教授介紹,稻盛和夫于1955年進入京都的絕緣陶瓷零部件企業「松風工業」工作。
成為具有代表性的電子零部件材料陶瓷的技術人員。
雖然在職場很快嶄露頭角,但因為與上司發生衝突,1959年和8名同伴一起離開公司,在27歲時創立京瓷的前身「京都陶瓷」。1966年,從美國IBM獲得積體電路用陶瓷基板訂單,以此為契機正式步入成長軌道。
其獨特的經營方式對業務擴大起到了支撐作用。企業變大之後,就會出現難以判斷哪個部門利潤高、哪個部門生産效率低的弊端。阿米巴經營模式的目的是通過把企業分成小單位、以月為單位對各部門的核算和目標進行徹底管理,讓每名員工主動參與經營。
但是,如果只是單獨進行核算管理,可能會陷入「只要自己所屬的部門好就萬事大吉」的短視思維。通過向每名員工灌輸名為「Philosophy」的經營哲學,讓全體員工具備「利他」意識,從而把「總體最優」牢記心中。
稻盛和夫積極進行了多次併購(M&A),包括相機企業雅西卡(YASHICA)、經營破産的影印機製造商三田工業(現為京瓷辦公信息系統公司)、美國大型電子零部件企業AVX(現為KYOCERA AVX Components)、三洋電機(現為松下控股)的手機業務等,其中大多數為受委託的項目。他通過Philosophy使員工的視角趨於一致,由此推進了融合。
稻盛和夫1986年辭去社長職務、專任會長以後,京瓷連續7代由創始人以外的人擔任領導者。他通過滲透其人生哲學,一直保持創業精神。
現在,京瓷的業務領域已遍及電子零部件、太陽能電池及辦公設備等,發展成了一家大型企業,2021財年(截至2022年3月)的合併銷售額為1.8389萬億日元,純利潤為1484億日元。
稻盛和夫活躍的舞臺還擴大到了京瓷以外。隨著第二次臨時行政調查會(土光臨調)答覆了電電公社(日本的公營電信服務商)的分割和民營化,京瓷決定涉足通信領域。1984年稻盛和夫設立第二電電的準備公司,開始涉足長途電話及手機等業務。
2000年,第二電電與國際最大通信運營商KDD及從事手機業務的日本移動通信(IDO)實現三方合併,建立了KDDI。提供國際和國內長途電話及手機的各種服務,建立了僅次於NTT的綜合通信公司。
稻盛和夫應老熟人、時任國土交通相前原誠司的再三邀請,還為重建2010年1月破産的日航貢獻了力量。作為日航會長,他引入了阿米巴經營方法,對每個部門都灌輸了成本意識。他還發表了「JAL哲學」,改變了員工面對經營和工作的態度。
日航業績迅速恢復。2011年3月結束更生流程,2012年9月實現重新上市。到現在,日航仍將「JAL哲學」作為工作手冊發放。
稻盛和夫通過宣傳自己經營哲學的「盛和塾」及很多著作影響了國內外的經營者。盛和塾發端于想直接向稻盛和夫學習而于1983年成立的自主學習會「盛友塾」。
盛和塾每年有5次左右的例會,舉辦學生發表經營體驗及講話等學習會、經營問答及懇親會等。另外,每年舉辦一次全國塾生聚集的世界大會。以中型和中小企業的經營者為中心,前日本足球教練岡田武史、前橫綱白鵬、軟銀集團會長兼社長孫正義也在盛和塾學習過。在稻盛和夫的授意下,盛和塾于2019年底關閉。
稻盛和夫有很多介紹自己經營哲學等的著作,不僅在日本國內,在中國等地也很暢銷。
稻盛和夫還致力於振興科學技術。他自掏腰包創立了「京都獎」,目前世界各國已有100多人獲獎。其中也有很多研究人員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比如京都大學的山中伸彌教授及特聘教授本庶佑等。
2022/09/08 21:37:34 商業周刊 整理 張方毓、陳慈晏
「敬天愛人」——
不只是精密陶瓷大廠京瓷(Kyocera)的社訓,更是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一生奉行的經營哲學。
8月24日,被尊為經營之聖的他,以90歲高齡逝世。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曾三度向他請益:「稻盛和夫令我受益匪淺。若能做到他的經營理念,必定百戰百勝。」
他白手起家創辦了京瓷、日本第二大電信KDDI前身的第二電電,兩家皆躋身全球500強。
2010年,他更以78歲高齡,秉持「利他」精神,拯救宣告破產的日本航空。沒想到,日航3年內就奇蹟復活、重新上市。
在會計觀點上,他提出「阿米巴經營」,把大公司劃分成眾多小團隊,獨立核算。之後企業風行的內部創業、小老闆制度、甚至中國家電龍頭海爾的小微組織,都是跟他取經。
他創辦的「盛和塾」在2019年解散前,共吸引全球1萬5千名塾生;至今,由台灣企業主組成的「盛心塾」仍研讀其哲學不輟。
商周邀請熟稔稻盛哲學的4位專家:全球工業電腦龍頭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台灣前3大電梯廠崇友實業總經理游本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韓志翔、元智大學管理才能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相勳,一同評點他一生如何將哲學理念落實到實務管理的關鍵。以下是精選摘要:
商周問(以下簡稱問):阿米巴經營的基礎,是將龐大的組織劃分成小團隊。為什麼要這麼做?實行需要條件嗎?
阿米巴組織廣傳全球
它講績效,更講財務透明化
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答(以下簡稱劉):
阿米巴要做有幾個條件,必須在利基產業。研華目前約有55個阿米巴,每個BU(業務單位)就是針對一個利基市場。你一定要能夠區分,有幾家阿米巴。
崇友實業總經理游本立答(以下簡稱游):
阿米巴在企業經營,關鍵還是「成本最小化、獲利最大化」,這也是這幾年我們毛利提升的關鍵。
製造到底是哪一個環節賺錢?沒人知道。它發揮在工廠,可以達到100%的效果。其他的部門光是揭露財務,也能擷取30%、40%的精神。
問:所以比起小團隊來說,「財務透明」更是阿米巴經營的關鍵?
劉:
阿米巴很重要的一個成功要素,就是
第一個:非常清楚、以及即時提供績效數據。
我們公司有一個專屬單位BP&A(經營企畫)在統計,IT(資訊)當然去把它做好。就像股價一樣,你的業績都徹底透明,就是阿米巴的精神。
元智大學管理才能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相勳答(以下簡稱吳):稻盛和夫強調,企業的本質,就是盡可能創造現金、開源節流。
其實什麼產業並不重要,而是了解本身企業的經營本質之後,自己發展出一套會計準則。
例如文化產業,就要去監控每個創作者的產能與產值,有一套監控投入費用、與營收產出的記錄方式。
主張企業為員工幸福努力
看似哲學,卻是成功關鍵
問:但也有管理層反對,認為阿米巴分成小團隊,
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只是加劇內部競爭而已?
劉:稻盛在20年前就清楚講,不以金錢,而是以榮耀跟
績效,做為阿米巴激勵的方法。
其實阿米巴是區隔計算,但精神還是要合作。
如果(依阿米巴)分紅的話,就會造成內部之間過度競爭。
游:以前有人在推動利潤中心,卻很少成功,
因為各部門一直在計較得失。
但阿米巴經營,最終是為了打造一個企業的樂園。
這由我們創辦人(唐松章)來說,
第一是快樂的員工,
第二是滿意的顧客,
第三是得意的股東,
第四是達到和諧的社會。
但最終要打造企業的樂園,公司要賺錢,是不變的道理。
問:把經營分成小團隊,為何就能「把員工放在第一位」?
劉:(阿米巴成功要素)
第二個是授權,是激發員工鬥魂的方法。
因為每個員工承擔一個BU,自然會有鬥魂。
每一個BU都希望,在非常小的利基裡面成為頂尖。
我們有的阿米巴已經變成世界第一,比如IPC(工業電腦)。也有很多阿米巴像醫療、智慧物流,還沒有成為頂尖,但是也在努力、專注。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韓志翔答(以下簡稱韓):
(稻盛體悟到)
企業經營,最終目的是要為員工的幸福來努力。
其實阿米巴是一種非常高壓的管理模式,每個單位不只是成本中心,還是利潤中心,要證明對公司的獲利有貢獻。
但它的經營模式卻是以人為本。在管理學上面可看到,
員工高度參與組織的決策,受到
好的對待、好的領導、好的福利,
員工(對公司)會產生高度的
「心理擁有感」(Psychological Ownership)。
員工會覺得自己是重要的一分子,這公司是我的,
不是老闆個人的。
他會以公司為榮,願意為公司做出任何的奉獻。
問:近來年輕世代多有一種「躺平」的形象,
會願意為公司奉獻嗎?
吳:或許一個人沒辦法當真正的老闆,但是你在小單位裡,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也很像一個小老闆在管理自己的單位,(稻盛)認為這是組織活力的來源。
年輕世代反而會從中看到自己的價值。過去年輕人不喜歡待在某單位,唯一出路是離開公司。但他同時可以看到其他阿米巴,反而很有機會轉調。
問:稻盛和夫的哲學帶著濃厚的佛教、儒教思想,是否較適用在亞洲企業?
韓:從人力資源管理來看,西方學者談的
倫理領導(Ethical leadership)、
現在談的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
都有很多相通之處。
稻盛一開始創業,面臨員工來抗爭。他心想,我那麼
努力開發技術、貢獻社會,為何員工卻不領情?
他最終體悟到,員工來工作是為了生活更好,
求得更好的發展,因此修改了企業經營的優先順序。
他創造了員工物質上、精神上的幸福,員工才會願意在
分派的職責之外,為公司解決困難,甚至做到世界500強。
這和產業規模沒有關係,即使小規模的微型企業,
也能做到。
實踐人生也能效法他:
磨練自心成為更好的靈魂
問:為何比起阿米巴經營,稻盛和夫的「利他」哲學,
似乎受到更多推崇?
劉:我跟稻盛的學習,阿米巴大概占30%,
其他70%是他的人生哲學,這才是我學習的更大重點。
他在65歲就退休,又救日航,又創辦了盛和塾,
不斷教學生。唯有這種人生目的,
80歲才有力量去做這件事情。
只有心性的磨練和提升,是不會窮盡的。
不窮盡,才會讓你繼續維持活力,然後愉快興奮,
繼續維持力量。稻盛最厲害之處,就在這個地方。
問:但稻盛的精神,要如何在企業裡落地?
游:看起來非常簡單啊,考試都能考100分。
但說真的要歷經1、2年的時間,漸漸靠讀書會,
大家會達到一個共識。
假如人的思維都沒有改變,就變成小團隊在鬥爭,
總體是不會進步的。
問:要如何總結稻盛和夫的理念?
劉:你們的人生目的是什麼?
我的人生目的,跟稻盛一模一樣,就是 「提升心性、磨練自心,成為一個更好的靈魂,迎接未來的傳承。」
如果說我的人生目標,若以金錢來衡量,我早就達到了,就不會繼續激發員工。他的道理雖是修身養性,卻也同時成功經營企業,因此值得企業界學習實踐。
「所謂經營之道:動機良善,了無私心。」日本知名的企業家——稻盛和夫——在今天證實已於8月24日病逝,享壽90歲。稻盛和夫為京瓷、第二電電的創辦人,也是日本昭和時代與「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齊名的一代企業家,亦曾臨危受命,出面拯救面臨破產的日本航空。稻盛和夫不僅在日本國內享有盛譽,海外的中國、台灣也有不少崇拜稻盛經營理念的追隨者,並將稻盛與另外三位——SONY創辦人盛田昭夫、松下電器的松下幸之助、HONDA的本田宗一郎——合稱為「經營四聖」,雖然日本並無此稱號,但亦足見稻盛和夫的國際影響力。如今經營四聖都已告別人間,曾經叱吒風雲的日本企業史,又翻過了時代的一頁。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於鹿兒島,父親經營當地一間印刷工廠「稻盛調進堂」,原本在戰前稻盛家相對算是家境不錯,但戰爭的爆發讓全家人的命運陷入危難;稻盛和夫曾在專訪中回憶,自己的少年時代活在陰暗害怕、以及「鹿兒島日夜連續的空襲」恐懼之中。
稻盛家在空襲中被炸毀,一家人靠著親友接濟度日,加上稻盛一家有7個兄弟手足,家計負荷極大。經歷過戰爭的歲月後,稻盛和夫也順利進入中學就讀,一路往大學邁進。稻盛原本想要攻讀大阪大學醫學系,但落榜未能考取,而轉讀當時新設立的鹿兒島縣立大學工學系應用化學科。然而戰爭的陰影卻始終揮之不去,1955年畢業的稻盛,面臨日本社會環境在韓戰結束後的一段艱苦時期,許多像稻盛一樣的年輕人求職不易。結果幸運地在大學恩師的介紹下,稻盛進入京都的「松風工業」工作。
然而初入社會的稻盛,碰上了戰後百廢待舉的年代,薪資不穩定、甚至白做工的情況時常發生,苦於生計又無法發揮所長,成了稻盛和夫青年時代的人生苦惱。稻盛和夫回憶這段歲月,自認為是「倒楣的男人」,不過若是攤開當時日本社會的庶民面貌,稻盛和夫並非特別不幸的個案。
微妙的是,稻盛和夫的性格似乎有屢敗屢戰的韌性,也有研究家的精神,職場不順的稻盛決定自立門戶,1959年與松風工業的8名員工出走、創立「京都陶瓷株式會社」——也就是後來享譽國際的「京瓷」。
稻盛特別專攻陶瓷材料的研發生產,新技術研發成功之後,也剛好碰上了1960年代經濟準備起飛、各種電子產品大量生產的時代,特別是松下電器在當時的電視機熱銷風潮,製造所需的絕緣材料就是向稻盛的公司下大筆訂單,從此開啟稻盛的事業新版圖。
稻盛和夫將自己的事業發跡,認為是靠著「動機良善、了無私心」的精神而成功。在60~70年代的日本經濟起飛,稻盛和夫成為當時日本頗有名氣的實業家之一,在昭和時代邁入尾聲、泡沫經濟已見端倪的80年代,日本正準備「電信自由化」的通訊事業解放,當時稻盛和夫以自身經營的京瓷,聯合SONY、三菱等多家企業合資,成立「第二電電」(DDI Corporation),是當時象徵電信自由化的社會指標,而這家第二電電,也是後來日本電信龍頭之一的KDDI前身。
不過當初涉入電信事業,並非稻盛和夫的初衷,也有壟斷事業的掙扎矛盾,而稻盛和夫同樣以「動機良善、了無私心」(動機善なりや、私心なかりしか)省視自己,以此做為事業進軍的良心標準,最終勇於殺入市場。
平成的2000年代,進入70歲的稻盛和夫已是日本德高望重的企業家代表之一,常與松下電器的松下幸之助、SONY創辦人盛田昭夫、以及HONDA的本田宗一郎相提並論。聲名遠播的結果,讓海外的中國、台灣出現了不少崇拜者,在中國也有人將這四人合稱為「日本經營四聖」,或相對於「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而把稻盛和夫冠上「經營之聖」的名號——實際上無論是「經營四聖」或「經營之聖」,都不是從日本本地出現,而是中國受其影響的讚譽與投射。
或許是出於此種親近感,稻盛和夫和中國確實有親密友好的關係,也是兩國之間推動「日中友好」的搭橋者之一。2009年中國的國慶60周年閱兵典禮,稻盛和夫就是受邀觀禮的日本來賓之一。
不管是稻盛和夫的著書、或是談論分析其經營之道的書籍,除了日本之外的最大海外市場,就是中文出版業界。而稻盛和夫代表性的「阿米巴經營法」(アメーバ経営),更是致今許多企業經營的教材;所謂的阿米巴經營,是稻盛和夫從京瓷和整合第二電電經驗而來的構想,當一個企業組織成長到一定規模時,通常會出現效率空轉、組織臃腫的弊病,阿米巴經營法如同其名,讓團組分裂切割成6到10人為單位的小型團體,以獨立核算(日文說的「独立採算制」、「部門別採算」)的方式,重新拉起團體的效率和責任心,進而讓組織繼續運轉下去。
這套阿米巴經營法常是企業經營的教材心法,出名的原因之二,也在於後來稻盛和夫與日本航空的重整。稻盛和夫經營故事中另外最為人稱道的,是他晚年臨危受命,來接手重組面臨破產危機的日本航空。2010年日航申請破產,當時執政的民主黨政府(時任首相鳩山由紀夫)找上稻盛幫忙,已從第一線退休的稻盛,當時以78歲的高齡出任日航的榮譽董事,希望藉由他的度過泡沫危機的經營之道,挽救岌岌可危的日航。
而日航也很幸運地在稻盛和夫的出手下,拉回了經營利潤,2012年讓日航重新上市。完成這個歷史任務之後,稻盛和夫於2013退居經營幕後,專心於稻盛財團的運作,以及「盛和塾」繼續培育下一代企業家。
2022年8月30日,日本已證實稻盛和夫於8月24日於京都自宅中病逝,享壽90歲。昔日的「經營四聖」,至稻盛的離世為止,都已經告別人間。儘管包括稻盛在內,這些昭和戰後企業家的成功,自有其時空背景因素,經驗與觀念移植當代未必適用,但都是以自身見證了日本一代企業經營史,影響了無數投身商戰的企業戰士們。
或許雋永的仍是稻盛和夫的唯一心法:
「所謂經營之道:動機良善,了無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