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主題:
教師節公益活動 「把愛變大」
日期: 9/25 13:30-16:30 感謝 凱撒希爾頓廳 場所免費提供藝術品拍賣
執行:
感謝四位藝術家(張炳煌、王秀杞、韓錦田、劉如權)作品義賣,當日義賣作品,
扣除必要費用,其餘捐助台北市公益專案管理協會,作為協助志工培訓基金,
該協會創立以來協助許多單位辦理公益專案,自2008起即研究社會企業育成,創辦人:
吳以晴理事長,為罕見疾病患者,願多招募更多志工培訓後取得
專業認證成為社會企業管理師,創立更多社會企業,提供更多高齡失業者就業.
把愛變大,教育家,藝術家,企業家,志工及社會大眾,每人參與一些!!
我們一己力量太小,10人,100人,1000人力量大
一家社會企業太少,10家,100家弱勢就業幫助更大
愛心下午茶:邀請大家一起來把愛變大,捐助部分開立捐助收據
參加者請支持NT$2000元,可獲得回禮:富貴牡丹對杯 (兩杯一組)
(張美雲大師手繪真跡對杯,作品多為國禮贈送給外賓,
更讓收到此組作品之賓客感到尊榮。).
富貴牡丹對杯 (兩杯一組)
主辦單位: 益生社會企業創新育成中心
協辦單位: 社團法人中華中小企業經營輔導專家協會、海量數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凱撒大飯店、先盈藝廊、台北市公益專案管理協會
贊助單位: 建立汽車商行、金米樂連鎖飲料、一路發公司、浩譽公司、
新勢力公司、 蓋登氏
說明:
1.企業有企管顧問,非營利組織及弱勢族群需要志工顧問,
國際公益專案管理師(NPO- PMP)協助NPO(非營利組織)轉型成為社會企業.
2.由教育師長們一同協助弱勢,給魚吃,不如教釣魚,我們協助開發魚池!(社會企業)
新聞稿:
經歷金融海嘯風暴後,全球開始對資本主義運作反省,失業問題更成為全球關切議題,勞委會職訓局也在去年悄悄成立「社會經濟推動辦公室」,決定由官方帶頭推動「社會企業」
(Social Enterprise),進行跨部會資源整合。勞委會並擬立法創立「勞動力發展公益信託基金」,專門用於鼓勵有心者成立以促進就業為目的企業,再將盈餘用於僱用更多勞工,回饋社會。
擬設信託基金 跨部會提供協助
「勞動力發展公益信託基金」,就是以捐助促進就業為目的信託基金。
官員表示,台灣很多富人都熱心捐錢成立信託基金,
但過去多以發獎學金、鼓勵醫療研究、或是古蹟維修等,有些是公司捐助,
有的則是個人捐款。
未來勞委會希望訂定「勞動力發展公益信託基金」辦法,
讓企業或個人捐助的信託基金,資金可做為勞動力規劃,或是提供社會企業創業資金等。
據了解,在成立社會企業專案辦公室後,勞委會也積極與跨部會展開合作,
包括已與經濟部、內政部舉行跨部會平台會議,希望整合經濟部中小企業創業貸款,
以及內政部輔導合作社經驗,為有心成立社會企業的組織提供各種可能的協助。
這項會議未來將定期三個月召開一次。
職訓局表示,「社會企業」就是企業經營型態,但經營利潤用於促進就業;
不同於非營利組織靠募款,或是社福團體靠補助,
「社會企業」將導入一般企業資金、技術,讓社會企業可以永續經營。
社會企業 台灣較陌生
相較於「企業社會責任」,「社會企業」在台灣社會比較陌生,
職訓局社會經濟推動辦公室副主委施淑惠表示,社會企業的發展的確才剛起步,
尤其目前並無「社會企業」專法,「社會企業」尚無明確法律定義,
在缺乏明確定義下,的確政策上較難完整配套。
不過,她說,金融海嘯過後,全球對於純商業發展的資本主義運作已出現省思,
台灣社會對於如何透過公益促進就業,也有一定社會支持度,
此時推動「社會企業」,凝聚社會共識,有其利基。
【2013/01/20】
江揆:跨部會推動社會企業
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
行政院院會上午聽取勞委會從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到社會企業推動情形報告案,
行政院長江宜樺肯定結合公益團體與一般企業的功能,新生的社會企業模式,
他要求勞委會作為跨部會溝通平台,結合各部會繼續貢獻力量,推動社會企業的發展。
江宜樺說,社會企業是新興的社會形態,是國際發展的趨勢,
一方面是結合NGO非政府組織本來的能量,一方面希望企業能扮演更多的社會責任,
它所產生的新模式,有助於改善失業的問題。
他表示,在歐美有很多國家,都以不同的組織形態,發展出社會企業,
從勞委會的報告以及他自己下鄉的經驗,都可感受很多動人的例子,
政府很感謝相單位的協力合作。
勞委會職訓局長林三貴表示,人類在資本主義走到窮盡的時刻,
應去思考有無其他的可能,社會企業就是可以嘗試的方向,就是企業有其獲利能力,
卻並不以營利為真正目的,而是以服務項目去照顧弱勢者,或直接聘顧弱勢者,
作為其社會責任。
他說,喜憨兒、勝利中心就算是社會企業,
目前社會企業在台灣還沒有專門主責的機關推動,
勞委會以臨時編組的社會經濟推動辦公室推動。
江宜樺表示,社會企業不但以商業的策略達到社會公益目標,
更可以表現在許多方面,如
文化創新、環境保護、社區服務、農業發展、教育改革及原住民產品等。
正因企業責任感,讓弱勢者得到發展機會,這點特別珍貴。
這份報告指出,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與培力就業計畫,
引導民間團體與政府合作,解決了社區的就業問題,
迄今己協助6萬2000餘名失業者就業。
江宜樺說,其中有1700多人受長期留用,多元就業方案不是外界以為,
都是臨時救急的就業措施,仍有轉換為長遠的工作的功能。
【2013/03/14 聯合晚報】
社會企業概念逐漸在台灣推廣,
台灣社會企業創業學會理事長、清大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表示,
台灣應比照瑞士,如果企業沒有做好公益,回饋社會,政府應該要求企業下市下櫃。
該學會鼓勵民眾用消費代替捐款,
「支持社會企業也讓自己買到好東西」就是種生活化的公民運動。
台灣社會企業創業學會和星展銀行及黑暗對話等社會企業,舉辦「社會企業嘉年華」。
李家同說,台灣企業不能只捐款贊助,而是要有實際作為,主動關心、回饋社會。
學會秘書長胡哲生教授表示,大企業內部市場大、資源多、懂經營,要做社會企業其實很簡單;像星展銀行給予新興社企公司低利貸款、減低手續費等服務,分享行銷經驗,幫忙推廣社企產品,就是企業可以做的事情。
星展銀行開始推動社會企業是從新加坡總部開始,台灣分部營運長楊真理說,
這次參與設攤的光原公司和黑暗對話工坊,就是與他們合作的社企公司;
除給予申請資金上的便利,星展也購買、使用他們的產品,並將社會企業觀念推薦給客戶。
胡哲生強調,公益團體和社會企業最大的不同之處,
在於公益團體是由上而下給予弱勢幫助,但社會企業是有經營能力,
主動解決社會問題的公司。
他說,不只是弱勢,人人都有問題需要被解決;
銀髮族的生涯規畫、飲食控管,都是常碰到的問題。
胡哲生說,台灣人很注重食安,為消費者把關的主婦聯盟合作社,
就是自主經營、不需靠捐款維持的社會企業;
消費者也由被動避免問題改為主動解決問題。
【2013/08/11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