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稅時代」終結,中國開始實施跨境電商進 口新稅制
中國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税務總局曾於3月24日聯合發布關於跨境電商的税收新政。根據新政策,50元税費的免徵額將取消,而行郵税將由進口環節增值税、消費税取代,按70%的比例徵收。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新政策自4月8日起實施。
4月7日晚間,姍姍來遲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正面清單」也終於公布,服裝鞋帽、部分化粧品、以及配方奶粉和紙尿褲等1142個八位税號商品均在清單之列,適用新税政。而不在清單內的其他商品,則要按照一般貿易的税制進口或者行郵税相關規定課税。
行郵税是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口税的簡稱,課税對象包括入境旅客、運輸工具和服務人員攜帶的應税行李物品、個人郵遞物品、饋贈物品以及以其他方式入境的個人物品等。按過去的徵税模式,若應繳税款低於50元則符合免税要求,不必繳納行郵税。
根據新政策,50元税費的免徵額將取消;跨境電商進口商品的單次交易限值也將由行郵税政策中的1000元提高至2000元,個人年度交易額則限制在20000元。在這一範圍內,行郵税將由增值税和消費税取代,商品需按70%的比例繳納17%的增值税和30%的消費税;超過限值將按一般貿易方式全額徵税。
過去,由於消費者購買最多的美粧、母嬰等產品價格均在百元左右,往往可以獲得50元的免税額豁免,商家也會因應不同品類的税率調整價格。分析認為,新税政的施行無疑將對跨境電商造成不利影響,而由於抽檢率上升,個人海淘的效率和體驗也會隨之下降。波羅蜜全球購CEO張振棟表示,「對於只賺政策傾斜中的紅利的海淘公司,接下來會非常難受。若不及時轉型,將面臨商業模式的崩潰。」
大家不反對繳税,然而擔憂,一旦將跨境進口電商視同一般進口貨物管理,意味着過去兩年跨境創新監管模式被推翻!
目前,跨境電商常用的兩大物流方式包括,以阿里、網易考拉為代表的保税備貨方式和以洋碼頭為代表的跨境直郵方式。
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先有貨還是先有單,前者會先將貨物囤在保税區,消費者下單之後再配送至客戶;而後者則是在消費者下單後,商家在境外將商品打包入境清關後,再配送到消費者手中。
而「正面清單」末尾的要求也引起以保税備貨為主的跨境電商的擔憂:「上述商品免於向海關提交許可證件,檢驗檢疫監督管理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直購商品免於驗核通關單,網購保税商品『一線』進區時需按貨物驗核通關單、『二線』出區時免於驗核通關單。」
這意味着,按照保税進口模式的商檢監管基本與一般貿易一致。中國貿促會跨境電商水平測試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鵬博表示,「如果企業一般貿易能進口,還用跨境電商保税進口幹嘛?因此,這不就意味着跨境電商保税進口模式基本沒戲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