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病比1:20 護理工會提合理護病比入法6訴求
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林伶芳表示,護病比長期過高會導致病人致死率、感染率、跌倒及褥瘡發生率不斷上升,高壓力、高過勞風險、低薪剝削與勞動條件不佳的護理職場環境,則引發台灣護理師離職潮。
工會先前調查,現行護理人員白斑照顧平均值11.55人次、小夜班15.55人次、大夜班17.88人次,早已超過鄰近南韓、日本、美國澳洲等國護病比。
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顧問陳玉鳳表示,台灣護病比為1:13,比西班牙1:12.7、比利時1:10.8、英國(急性病房)1:8、瑞士1:7.8、瑞典1:7.6都高,「還有醫院護病比1:20,會死人的」。
陳玉鳳說,歐美護病比1:6但薪水高,台灣護病比是別人2倍,「我們的薪水卻沒有10萬起跳」。現場護理師說,現在的薪資含夜班費只有3.5萬元。
陳玉鳳說,衛福部今年7月27日召開「3班護病比入法研商會議」,雖3班護病比入法有共識,但對於數值如何制定,各界仍存在分歧,開會中醫療資方代表端,甚至一再表示,高護病比是基於「成本考量」,雖資方有意願提升護理人員薪資、加發績效獎金,但因健保體制總額給付點數過低,無力負擔護理人員薪資調整,認為政府應先調高健保給付,院方才能調降護病比,「資方考量成本,而非病人安全,深感遺憾」。
調高護病比引反彈!衛福部拍板 專責病房維持1:5、上限1:7
國內本土疫情持續延燒,由於確診住院人數增加,醫院收治中、重症病人照護複雜及部分護理人員確診,造成護理人力照護負荷增加,不過,指揮中心日前要求各醫院調高專責病房護病比,引發基層醫護人員強烈反彈,衛福部長陳時中2022年5月25日下午與相關護理團體座談,經過2個多小時協商,雙方達成共識,專責病房原則上護病比維持1:5,不得超過1:7。
指揮中心日前發函,要求依照現行醫療機構設置標準,將專責病房護病比由1:5調整為醫學中心1:9、區域醫院1:12、地區醫院1:15,讓醫護備感壓力。
陳時中25日邀集護理團體、北中南東應變醫院的醫院及社區體系、疫情重災區北北桃主要醫院及護師工會等護理代表開座談會,了解第一線醫護工作的困境。
衛福部指出,與會護理代表提出包括專責病房護病比維持1:5、津貼發放及時、居家照護關懷人力分流社區支援及解決急診壅塞等減輕護理負荷訴求。
經與會者共識,陳時中裁示,已要求盡快完成津貼發放,否則予以懲處;護病比部分,因應非常時期,專責病房原則上護病比維持1:5,不得超過1:7;兒科困難照護個案津貼加成,並推動Skill-Mixed照護模式。
衛福部說明,為因應照護負荷,使專責病房照護確診人員津貼更合理,津貼將依照顧人數等比例相對增加,同時為了分流專責病房護理人員工作負荷,衛福部即將啟動專責病房Skill-Mixed照護模式,由醫院安排完成訓練的照護輔佐人員納入病房團隊,以照護工作分級,提供協助餵食、翻身、更衣等照顧工作,並發給每人每班5000元津貼,將於近日函文予設有專責病房醫院辦理。
衛福部表示,同時會持續落實急重症分流,協助照護人力媒合支援,並與地方政府協力,將醫院執行輕症居家照護業務的比例降低,轉由基層院所分擔。
另外,長期應要修正護理人員法,以法律支持護理專業及人力發展;而護理人員受到不公平對待,可透過「護理職場爭議通報平台」向衛福部反映,進行查處。
責任編輯/林湘芸
註1:護病比(nurse–patient ratios)是指醫院中護理人員和照顧病人的比例,也就是平均每個護理人員照顧病人的數量。若以醫院全日的平均護病比,其計算方式為:醫院床位數 × 佔床率 × 3 ÷ 每日三班護理人員上班的總人數。
註2:以中位數而非平均數計算,避免各個月份出現極端值造成結果強烈偏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