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永安老師 您好
2026年的 高齡自主學習團體活動
您的時間是2026年7/22(三) 8:30~11:00共2.5小時
主題:食品行銷與消費者保護
麻煩了謝謝您
左永安老師 您好
2026年的 高齡自主學習團體活動
您的時間是2026年7/22(三) 8:30~11:00共2.5小時
主題:食品行銷與消費者保護
麻煩了謝謝您
調查發現,80.6% 的中高齡者希望60歲後繼續上班,
其中更有 60.2% 打算65歲以後再退休;
不過企業端卻有 68.6% 完全沒有實質制度,甚至 34.2% 完全沒任何留用措施,
另有 34.4% 只停留在口頭鼓勵,形成強烈「意願落差」。
《 勞基法》日前通過修法,允許勞資協商延後 65 歲強制退休年齡,
政府鼓勵資深人才繼續留任,但企業的「跟上速度」顯然不如想像中快。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退休準備」部分,企業一樣不足。
104指出,55.6% 的企業完全沒有退休規劃,另有 21% 還在規劃但沒執行,
合計 76.6% 根本沒有完整制度。
換句話說,多數企業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協助員工迎接退休人生。
少數已建立制度的企業中,
以 回聘制度最常見(42.1%),
其次是優於法規的退休條件(23.8%)、團體年金險(21%)。
但
真正提供第二人生規劃、退休前課程、志工參與等進階支持的企業不到 2 成,
「幫員工規劃下一段人生」依舊是台灣企業的弱項。
104高年級總經理吳麗雪指出,
日本、新加坡等高齡社會早已走在前面,
2024 年65歲以上勞動參與率突破 2 成,靠的就是「延後退休+回聘」的雙軌制度,
把退休視為職涯進化,而不是告別式。
資深員工不只被留下來,還成為企業的導師、知識守門人。
她強調,留任制度不是口號,更是企業永續的一部分。只要搭配薪資彈性、再聘安排、退休前學習等配套,不僅能延續企業的人力資本,也能滿足員工對財務與心理安全的需求,讓退休不再是終點,而是「一起創造新價值」的開始。
經濟部 iPAS AI應用規劃師初級能力鑑定
科目一:人工智慧基礎概論
經濟部 iPAS AI應用規劃師初級能力鑑定
科目一:人工智慧基礎概論
6.AI 治理 (AI Governance) 相關法規
解題:
考題涉及 AI 的倫理與法規,包含
「歐盟 AI 法案」、
「台灣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
「數位發展部 (MODA)」
等。
7.監理沙盒 (Regulatory Sandbox)
解題:
提供一個「安全的創新開發環境」,讓新科技(如金融 AI)在主管機關(如金管會)的監督下,於小範圍真實市場中測試。
8.推論 (Inference) 模式
解題:
「即時推論 (Real-time)」指立即回應(如客服);
「批次推論 (Batch)」
指累積一定量資料後再一次處理
考題: 技術痛點。
9.KNN (K-鄰近演算法)
解題:
一種簡單的「監督式學習」演算法,
透過「投票」方式(看最近的 K 個鄰居)來進行分類。
10.偏差 vs. 變異 (Bias-Variance Tradeoff)
解題:
模型的兩難:模型太簡單導致「高偏差」(欠擬合);
模型太複雜導致「高變異」(過度擬合),
必須在兩者間取得平衡。
11.災難性遺忘 (Catastrophic Forgetting)
解題:
指神經網路在學習「新任務」後,
就「忘記」了如何執行「舊任務」。
12.梯度消失/爆炸 (Gradient Vanishing/Explosion)
解題:
深度神經網路(特別是 RNN)在訓練時的技術痛點。
使用 ReLU 激活函數是防範梯度消失的方法之一。
經濟部 iPAS AI應用規劃師初級能力鑑定
科目一:人工智慧基礎概論
1. XAI (可解釋 AI) / 黑箱 (Black Box) 解釋:
台青年失業率破12%!Z世代求職不單求穩
專家揪「3致命因素」
王皓宇 陳旭毅 的故事 2025 11 15
亞洲青年失業問題嚴峻,中國大陸與印尼每七名年輕人就有一人失業,
台灣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12%!世界銀行警告可能影響社會穩定。
專家分析,技能落差、學用不符與新世代對工作意義的重新定義是主因。
Z世代追求理想、平衡,卻面臨資歷條件不符合產業需求的困境。
台灣勞動部提出青年就業計畫因應,但專家強調,
教育制度應協助年輕人與企業和實際職場需求連結,
才能解決這場「看不見的失業潮」
亞洲爆青年失業潮。(圖/TVBS)
亞洲青年就業困境嚴重,中國大陸與印尼每七名年輕人就有一人失業,許多年輕人即使找到工作,也多被困在低生產力或非正式職位,難以累積經驗與收入。
台灣情況相似,根據主計總處資料,2025年8月台灣整體失業率為3.3%,
但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12%。世界銀行警告,這種現象可能對社會穩定造成壓力,
而專家分析指出,技能落差、學用不符與新世代對工作意義的重新定義是主要原因。
剛畢業一年的Kayla目前在新創公司從事商業開發,主要負責企業招募活動和年度規劃。
她觀察到Z世代對工作的想法已經改變,不再單純追求穩定,
而是希望工作能與自己的理想相符。
Kayla表示,許多同齡人可能還在準備繼續升學,若有人找不到工作,
最大原因可能是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她認為Z世代比較在乎工作背後的意義,以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世界銀行指出,在蒙古、印尼與中國大陸等地,15到24歲人口失業率超過10%,
而25到54歲的主要工作年齡群體失業率僅在5%以下。
特別是在中國大陸和印尼,每七名年輕人中就有一人失業。
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分析,這主要反映出技能落差問題。
在開發中國家,年輕人的資歷條件可能不符合產業市場需求;
而在台灣等已開發國家,則是資歷超過預期,市場提供的工作機會不足,
尤其對高教育程度的青年更是如此。
雖然世銀報告沒有特別提到台灣,但台灣面臨類似問題。
2025年1到7月,20到24歲的青年失業率都超過11%,到了8月已突破12%。
國際人才社群資深招募經理金宏權指出,全國整體失業率大約是3.3%左右,
而年輕世代的待業比例明顯較高。
他解釋,這是因為年輕人剛進入職場的5到8年通常是職涯摸索期,
加上現在有許多非典型就業形態出現,許多年輕人初期會先做短期工作,
這些片段性工作也導致失業率比例偏高。
青年高失業率的原因包括學用落差、找不到合適工作、薪資期望與現實不符,
以及對職場的迷惘或對工作條件不滿意。
金宏權進一步說明,許多年輕人在大學四年學到的技能,
進入職場後才發現無法直接應用,尤其在AI時代。
他認為,解決高薪問題應該從教育制度著手,
協助年輕人與企業和實際職場需求做連結。
針對青年失業問題,勞動部已提出對應政策,
包括支援青年就業計畫、跨域就業促進補助等。
成之約強調,即使有工作機會,但如果年輕人不具備相關技能,
這些機會對他們來說仍然無法勝任。
在學歷普遍提升、科技迅速更迭的今天,市場似乎難以容納滿懷熱情的新世代,
這場「看不見的失業潮」正在重塑整個區域的經濟結構。
鳳凰颱風來襲「害頭暈」!醫揭「5大警訊」快就醫:恐腦出血、中風
鳳凰颱風帶來強風與氣壓變化,容易使人出現身體不適。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提到,
颱風來襲時若出現頭脹、頭暈、肩頸緊繃、耳悶,可能是血管、神經、內耳出狀況。
若伴隨「劇烈頭痛、手腳麻木或口齒不清、胸悶或心悸、頻繁跌倒、頭痛惡化」,
建議立即就醫檢查。
劉博仁在臉書粉專指出,天氣變化時,也會影響體內氣壓、血流、神經傳導,
例如頭痛,並不只是痛在頭上,而是全身狀態的反映,
常見頭痛原因包括
1.「緊張型頭痛」,由壓力、焦慮、姿勢不良引起,多出現於長時間使用電腦、滑手機、肩頸肌肉緊繃的人。
再者是「偏頭痛」,常與氣壓變化、荷爾蒙、睡眠不足或特定食物(紅酒、起司、巧克力)有關,以及
2.「叢發性頭痛」,劇烈而短暫,常發作於夜間,伴隨眼紅、流淚、鼻塞,屬於神經血管型頭痛之一,
最後是
3.「姿勢與肌肉緊繃性頭痛」,常見於長期低頭、駝背、頸椎僵硬者。
頭暈則比頭痛更複雜,可能來自耳朵、血壓、血糖、心理壓力,
常見原因包括
「內耳平衡問題」,如耳石脫落,翻身或轉頭時會天旋地轉;
「氣壓變化或耳咽管功能不良」,颱風天很常見,導致耳悶、聽力變化、輕度暈眩;
「低血壓或低血糖」,常見於早晨起床太快、長時間未進食;
「頸椎循環不良」,長期低頭、頸部肌肉緊繃,壓迫椎動脈造成暈眩;
「焦慮與過度換氣」,壓力大時呼吸變淺又快,造成暈眩、胸悶。
劉博仁提醒,
若出現突然劇烈頭痛、像被重擊一樣,可能是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
頭痛伴隨手腳麻木、口齒不清、視力模糊,可能為中風;
頭暈伴隨胸悶、心悸、冒冷汗,注意心血管問題;
頻繁跌倒、走路不穩或伴有耳鳴、聽力下降,可能是內耳疾病;
頭痛逐漸惡化、持續數週以上或夜間加劇,需排除腦腫瘤、顱內壓升高。
劉博仁建議,若想從內在平衡預防頭痛與頭暈,以飲食方面為例,
每餐攝取蛋白質、健康脂肪,避免高糖波動,
補充鎂、鉀、B群、魚油等營養素,並
避免加工食品、反式脂肪,多攝取抗發炎食物,
睡眠要充足,
建議每日留10分鐘深呼吸或靜坐練習,維持良好姿勢與肌肉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