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lo (1960)所提出的溝通有六個要素:
(1) 溝通的來源(communication source)是發訊者(sender)。
(2) 編碼(encoding)。
(3) 訊息(message)。
(4) 管道(channel)。
(5) 解碼(decoding)。
(6) 收訊者(receiver)。
Berlo 稱之為來源-訊息-管道-收訊者(S-M-C-R)溝通模型。
在此模 型中,
溝通來源為發訊者 (S)
將訊息編碼 (M)
經由管道 (C)
傳送給收訊者 (R)。
在溝通的歷程當中,
發訊者與收訊者都會受到
1溝通技能、
2態度、
3知 識、
4社會系統、
5文化
的影響。
而訊息包括了
1元素、
2結構、
3內容、
4處理方式 以及
5規則
等五個要素。
溝通管道
有看、聽、觸摸、嗅及嚐等五種方法。
其溝通模型如下:
此溝通模型主要是在分析溝通內涵的要素,
並沒有重視溝通的雙向互 動的歷程(舒緒緯,1990:21;Berlo, 1960)。
因此許士軍(1994)認為此模型還 要加上
溝通的效果(effectiveness)和回饋(feedback)兩要素,
這樣才會有雙向 互動模式。
所以許士軍(1994)的雙向溝通模式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