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1 00:00經濟日報 劉順杰
客戶不一定對,不知道客戶為何不上門一定不對。
韓非子外儲右上篇提到:宋國有個賣酒的,酒味香醇不偷斤減兩,待客殷懃價格公道,招牌旗幟鮮明光亮,有了三大優點,偏偏酒賣不出,店主人百思不解向楊倩請教。
楊倩告訴店主:「你店裡的狗一定很兇?」店主不懂。楊倩解釋:「有的人會讓小孩來店裡買酒,你的狗張牙舞爪衝出來咬人,誰敢上門?」
客戶不上門,把問題歸罪在產品不好賣、競爭者太強,乾脆大放送或退出市場,何不反求諸己做檢討?不少客戶來了又跑掉,豈只是反應太慢,若有以下情況發生,客戶不是被嚇跑就是被氣跑。
把客人當空氣:客戶上門,迎面看到的是冷臉臭臉,把來人當空氣,古寺廟尚且會安排知客僧專責接待,現代企業不能沒有完善的迎賓流程。小從引導,大至議程和參觀,都能讓客戶留下美好的印象。
反正你用不到:客戶對產品一定抱著期望,產品的功能效能,客戶不一定用的到,如果存在缺陷,認為客戶不會發現,一定會被發現。多餘的設計和錯誤的設計,形同浪費和麻煩,必須在災難發生前做矯正。
便宜的賣完了:路邊小販樹立低價看板,吸引有意願的消費者,常讓人不小心中招。當「訴求」和「品牌」變成幌子,損害的不只一去不回的客戶,還有無法回復的商譽,從近年的食安事件,已經發生很多鮮明案例。
快到了快好了:遇到熱銷和困難度較高的產品,明知道無法履約,為了拿到訂單隨口承諾,被催急的時候,又隨口敷衍保證,讓客戶怒氣不斷升高。如能事先做好溝通折衝,以誠實做對策,就不會因為「勉強」惹來更大火氣。
我很忙自己找:「緊迫盯人」和「即時服務」不一樣;面對客戶以任何形式提供的資訊,應視需求的複雜性,以相對速度進行處理,不在意客戶的關鍵資訊,等於無視客戶的警訊或求救,客戶看你愛理不理,只好轉到別家看看。
不用說我知道:適時回應是好事,自以為是客戶肚裡的蛔蟲,還沒聽清楚,就急著打斷,客戶只好去買驅蟲藥。最糟糕的是,連蛔蟲都不想當,還拿專業訓客戶:「反正講再多你也聽不懂,你只要回傳訂單就可以。」不能拿專業幫助客戶解決問題和滿足需求,客戶怎麼會填下訂單?
人不是我殺的:處理客訴時,急著把責任先推掉一半,直接回答:「都是某部門某供應商闖的禍。」不要以為客戶聽了很窩心,照樣把你當共犯。先確認客戶真正的困擾和訴求(需求〉,再找出雙方都認可的最佳方案,才算尊重客戶。
要不要隨便你:客戶即使別無選擇,還是會有期望,缺乏「反應能力」的流程,會讓品質大打折扣。許多客戶成為死忠客戶,不只對產品滿意,也是因為有額外的服務,讓他們更滿意。
我也有損失耶:造成客損,不表示歉意,竟告訴客戶「因為你們的複雜度(要求)太高,我也有損失!」好像客戶選錯人,是客戶的問題,最讓客戶跳腳。有時客戶要的只是一句承諾,認真擬定有效對策和採取行動,回饋客戶的支持,才能獲得諒解和信賴。
雖然好客滿天下,難免會遇到有理、有禮都說不清的奧客,但是;市場經營不易,好歹不要氣跑和嚇跑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