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示意圖。 (來源:Dreamstime)
摘要
1. 與主管溝通前,可以按照「對方想聽什麼」做內容修正。
2. 匯報前比較不同的邏輯順序組合效果,呈現出來的意思將會完全不同。
提高溝通或匯報水平,有沒有什麼可以速成的方法?
一下子到100分的方法肯定沒有,但在現有水平上,立馬提高100%效果的速成方法還是有的。
你只要在溝通或匯報前,先自問下面這4個問題就可以了:
1、對方想聽到什麼?
2、我自己要達到什麼目的?
3、我需要講哪些內容?
4、以怎樣的邏輯順序組織?
1、對方想聽到什麼?
2、我自己要達到什麼目的?
3、我需要講哪些內容?
4、以怎樣的邏輯順序組織?
對方想聽到什麼?
跟一個渴得要命的人交流,你是跟他說什麼口味的瓜子好吃,他更感興趣?還是跟他說如何才能喝到水,他更感興趣?
答案顯然是後者。做好溝通或匯報的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楚對方想聽什麼。否則就像在一位渴得要死的人面前,大談什麼瓜子好吃一樣,你講得越好,對方嗓子裡就越冒煙,就越不想聽你說。
因此,在準備匯報前,你要問自己:這次匯報是面向誰,他(們)的核心訴求是什麼?
比如,你在做年終工作匯報的時候,你首先得知道這次匯報會面向哪些人,是只有你的直接主管呢,還是HR和二線主管也都會看。
知道面向哪些人之後,你就要換位思考去想一想,他們每個人到底想從你的工作匯報裡看到什麼。
是想看到你的工作成果,還是你的態度和努力過程,或者是你在工作匯報裡展現出來的分析總結能力?回答好了這個問題「這次匯報是面向誰,他(們)的核心訴求是什麼」,你就清楚這次匯報要重點準備什麼了。
我自己要達到什麼目的?
今年5月份的時候,有位同學跟我反饋:
「我今天去找老闆反饋項目情況,結果老闆說,他本來覺得對項目情況了解得挺清楚的,聽我說完後反而覺得糊塗,變得不放心了。」
「我都不敢去找老闆溝通了」,他最後沮喪地跟我講。
我就問他:「你這次去找老闆溝通的目的是什麼呢?」
他回覆說:「我就是將我知道的內容都跟老闆匯報下,讓老闆知道項目的實際情況。」
這就是絕大多數人在匯報或溝通時容易犯的一個錯:目的不明確。
那怎樣才能做到讓自己的匯報或溝通目的明確呢?
方法有2個:
1、用一句話說出這次匯報或溝通的目的
即使我們能很清楚地說出自己要什麼,很多時候別人也不一定能接收到。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能說清楚自己要什麼,還期待別人能領悟到,那無異於癡人說夢了。因此,去匯報或溝通前,你一定要先要求自己能以一句話說出這次匯報或溝通的目的。
如果一開始在腦子裡提煉有困難,可以先用筆寫下各種你想到的話,3句哪怕4句都行,然後再提煉到只有1句話。
2、用5why驗證這一句話是不是你的根本目的
有時雖然將溝通目的以1句話提煉出來了,但很多時候這句話並不是自己的根本目的。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將目的以1句話提煉出來後,你還要再用5why的方法做下驗證。
我們以上面舉例的那位同學為例。
我們以上面舉例的那位同學為例。
他一開始提煉出來的溝通目的是「跟老闆反饋項目的實際情況」。
用5why驗證的話,我們就可以繼續追問「你為什麼要跟老闆反饋項目的實際情況呢?」
「因為老闆想項目進度再加快1週,但實際是不可能的?」他回答道。
「為什麼項目進度再加快1週不可能做到呢?」我們可以繼續問。
「因為這個項目裡有一個老闆沒有意識到的重大風險」。
到這兒,我們就可以將一句話溝通目的改成:跟老闆說明因為某重大風險的存在,項目進度不可能再加快1週。帶著這個溝通目的去找老闆匯報,效果肯定就比「找老闆反饋項目實際情況」要好上很多。
我需要講哪些內容?
我經常要看不同顧問寫的管理諮詢報告,有售前的,有項目交付的,也有階段匯報的。這些報告經常都是動輒100來頁,內容豐富而且製作精美,一般的客戶看起來可能會覺得顧問很專業,而且很用心。
但我們行內人就很清楚,因為顧問公司的知識庫很豐富,而且各種報告都有著對應的精美模板,這些管理諮詢報告裡的內容大多數都是複製黏貼生成的。一般越年輕的顧問,複製黏貼的內容就越多,恨不得將公司知識庫的內容都黏貼在一份報告裡。
而經驗越豐富的顧問,越能從自己這次溝通匯報的目的出發,放棄絕大多數無關緊要內容的黏貼。這種不從自己的匯報目的出發,盲目填寫很多不相關內容的情況,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工作匯報中也很明顯。
因為絕大多數公司,工作匯報的目錄基本都是規範好的(如下方的目錄):
1、當期工作完成情況
2、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3、下一步工作計劃
1、當期工作完成情況
2、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3、下一步工作計劃
因為公司有了模板,我們在做工作匯報時就可能一頭扎進去照著填了,凡是能想得起來的都給寫上去,完全忘了自己這次匯報的目的是什麼。
比如,有人本來應該是想讓公司提供更多的資源支持的,但在工作匯報裡大談特談自己取得的成績,結果主管一看你完全罩得住,也就打消給你加資源的想法了。
再比如,有人本來是想證明業績不佳不是自己能力不行造成的,但在工作匯報裡對業績不佳的各種客觀原因濃墨重彩,結果不僅能力不行的印象未能扭轉,還在主管心中留下了推卸責任的不良印象。
那如何避免以上的錯誤,只講該講的內容呢?
你可以分為2步來做:
步驟一:列出來所有自己想講的內容
你可以先用思維導圖列出來所有你想講的內容,這樣做有2個好處:
1.是可以減小深度思考的壓力,更願意動手去做。
1.是可以減小深度思考的壓力,更願意動手去做。
2.是防止在一開始就過濾、丟掉一些關鍵內容。
步驟二:逐一跟自己的目的匹配
將步驟一中列出來的內容,逐一跟自己這次匯報或溝通的目的匹配,跟目的相符的保留,跟目的不符的刪除或修改得跟目的相符。
比如,若要跟公司爭取更多資源時,對取得的成績要一帶而過,而是要重點強調遇到的困難和挑戰,這樣公司才更願意給你追加資源。
比如,若要跟公司爭取更多資源時,對取得的成績要一帶而過,而是要重點強調遇到的困難和挑戰,這樣公司才更願意給你追加資源。
再比如,若想改變因業績不佳帶來的能力質疑,對客觀原因要一帶而過,而是要重點在下一步工作計劃上發力,做出一份能提升業績的可執行的計劃出來,這樣主管就能看到你的能力,從而願意多給你一次機會。
以怎樣的邏輯順序組織?
有個廣為人知的傳說,說的是清末名臣曾國藩在圍剿太平天國時,前期作戰不利,一直在打敗仗。幕僚在幫他擬的給咸豐皇帝的奏摺中寫道「…屢戰屢敗…」,曾國藩看後改成了「…屢敗屢戰…」。
結果朝廷看了後,不僅未責罰作戰不力,反而念敗軍勇氣可嘉,降旨嘉獎。這個「屢戰屢敗和屢敗屢戰」的故事給我們揭示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同樣的內容,如果組織的方式不同,透露出來的意思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那怎樣做才能將要講的內容組織得更出色呢?
你可以分為下面2步來做:
1、按照「對方想聽什麼」做修正
你在第三步「我需要講哪些內容」中,已經羅列出所有跟你溝通或匯報目的有關的內容。
不過這些內容還都是從你想講的角度出發的,我們在最終呈現時,要按第一步「對方想聽什麼」的分析結果來對內容做修正。
比如,給老闆匯報項目進度無法加快1週時,不能說「老闆,項目有風險,因此項目進度無法加快」,因為項目進度無法加快不是老闆想聽到的。你要換個說法,讓老闆知道你是積極支持項目進度加快1週的,只是在推進中遇到了一個繞不開的風險。
修正後的說法參考如下:「老闆,我將項目按加快1週做了實施調整,其中遇到了一個風險,現在的做法是2種:一是投入更多資源來嘗試能否降低這個風險,但把握很低;二是維持原先的項目進度。」
2、比較不同的邏輯順序組合效果
所有的內容按照「對方想聽什麼」做過修正後,還面臨一個排列先後的問題:哪個內容放前面,哪個內容放後面。這個排列順序影響是很大的,像曾國藩調整了下「敗」和「戰」的順序後,呈現出來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排列可以遵循的邏輯順序有4種:時間邏輯順序、結構邏輯順序、重要性邏輯順序、演繹邏輯順序。你一開始不確定哪種邏輯順序更適合的時候,可以每種邏輯順序都試下,然後再選用最合適的。
如下圖所示:
圖為示意圖。 (來源:YouCore)
小結
出色的匯報或溝通需要我們綜合能力的提升,無法一蹴而就。但如果你能在匯報或溝通前,做一遍下面4個問題的自問,那麼你的匯報和溝通效果一定能在現有水平上,立馬得到大大的提升。
溝通及匯報清單。 (來源:You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