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安永於2017年所發布的全球調研報告「企業的非財務資訊表現是否對投資人展現企業真實的商業價值?」訪問320所國際投資機構,
97%投資人認為,「差勁的公司治理」為最影響投資意願的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風險,這些投資人將拒絕或嚴肅考慮具有公司治理風險的公司。
其他影響投資意願的因素,依重要程度分別為
2缺乏查核相關申訴及數據的能力、
3供應鏈管理ESG風險、
4差勁的環境績效、
5資源缺乏風險、
6ESG計畫與商業策略之間缺乏直接連結,無法創造價值和
7氣候變遷風險。
綜觀以上各點,對於企業營運皆是重大風險,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對企業帶來財務及營運上的損失。
如2018年美國加州最大的能源企業之一便因忽視氣候變遷風險導致森林大火,導致300億美金(約新台幣9,154億)賠償及750件官司,最終以破產收場。
而和公司財務及營運息息相關的其他活動,例如投資與募資,近年來在國際上也和ESG表現有重大關聯。
此經驗警惕了企業,ESG績效不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中的內容而已。企業應理解過往高階經理人只注重財務數字,投資人只看財務表現的「非責任投資時代」已遠去。
當企業理解忽視ESG績效所帶來的風險後,該如何著手改進?一般而言,企業可藉由參與國際間普遍使用的永續指數,瞭解自身ESG績效並與同業進行比較,
例如: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 DJSI)、摩根士丹利ESG指數系列(MSCI ESG Indexes)和富時永續指數系列(FTSE4Good Index Series)等。
例如: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 DJSI)、摩根士丹利ESG指數系列(MSCI ESG Indexes)和富時永續指數系列(FTSE4Good Index Series)等。
此外因應產業特性不同,在ESG績效上應注意的要點也有所分別,
如
製造業應特別注意原料來源與供應鏈管理;
服務業則需多關注自身的勞工權益等人權議題;
金融業則可藉由
責任投資(PRI)或赤道原則(EPs)的導入建立ESG投資評估系統,
以避免資金投入在環境與社會表現上高風險之公司,作為管理自身ESG績效的具體行動方案。
如
製造業應特別注意原料來源與供應鏈管理;
服務業則需多關注自身的勞工權益等人權議題;
金融業則可藉由
責任投資(PRI)或赤道原則(EPs)的導入建立ESG投資評估系統,
以避免資金投入在環境與社會表現上高風險之公司,作為管理自身ESG績效的具體行動方案。
ESG績效在目前國際市場上,儼然已成為投資人評估企業的重要指標,台灣資本市場對於ESG績效之關注也逐步提升,企業應掌握此一趨勢,持續精進ESG績效,接軌國際。
在此建議企業應全面評估自身ESG績效現況,必要時引入外部專業機構協助,以免關鍵時刻成為投資人眼中的遺珠之憾。
(作者是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服務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