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

2019 11 20 左永安顧問 台大 台師大 emba張忠謀引用海明威形容1920年代巴黎「移動的盛宴」的名句,來描述自己的哈佛生涯,表示在哈佛的那一年,仍是人生中最刺激的一年,有些收穫時至今日仍用得上。

撰文者:商周.com整理
2019.10.24  10,725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 (來源:中正大學提供)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月初在國立清華大學演講後,22日又再度受國立中正大學之邀,以「我的成功與挫折」為題發表演講,向台下大學生分享當初他年輕時挫敗經驗,以下為演講內容精華摘錄:
「如果念完哈佛的博士,可能會找不到工作。」回首自己的學生生涯,張忠謀表示,當初他在念哈佛的第一年,儘管透過了學校中同儕的優秀與多元性,讓他跨越了異國人際關係上的障礙。
不過,他指出,哈佛大學的教育偏重通識與不分系,為了求職考量,他最後選擇了轉念教學內容更專一的麻省理工學院(MIT)。
張忠謀引用海明威形容1920年代巴黎「移動的盛宴」的名句,來描述自己的哈佛生涯,表示在哈佛的那一年,仍是人生中最刺激的一年,有些收穫時至今日仍用得上。

人生中最大的打擊

他後來一次念完MIT的學士與碩士學位,緊接著,他就把目標繼續放在攻讀博士上。但,他卻連續在1954、1955兩年都落榜。他在自傳中回顧這段人生歷程,比喻這是他「有生以來的最大打擊」。
張忠謀回憶,當時放榜,他呆呆地望著沒有他名字的榜,自尊與自信心都大受打擊,完全想不到下一步該怎麼走,「20多年前的晚上寫到這段,我寫到流淚」。
遭遇重大挫折,張忠謀事後回想,若他當時真的順利拿到MIT博士,他會一路走上教職,繼續做研究,一輩子在機械領域耕耘,如此,也就不可能在之後踏入半導體領域,更別提創辦台積電。
止步學術之路,讓張忠謀也轉入職場找工作,才有了後來的台灣半導體教父。

事業的高低起伏,就好比「登山」與「下山」

談到事業的起伏,張忠謀以爬山做比喻,他認為,挫折,其實也是學習的一種。
在他的自傳上集中,面對MIT博士落榜的失落,他寫下了「沒有博士學位,一個陽春工程師,作為50年代在美國的中國人,我要開闢一片我自己的天地」、「我有很長的人生路程要走,讓我昂起頭來,開始走這條路」等字句,也令他之後揮別這次的失敗,向人生下個峰頭繼續往上爬。
在演講尾聲,張忠謀被問到若有機會搭乘時光機回到過去,他最希望做什麼?
張忠謀回答,他現在最想做的事就是「變年輕」,不管是0歲或是50歲都好,強調「年輕最好!」。
即使卸下職務,進入人生的退休階段,張忠謀不僅繼續提筆,預計未來將出版個人的自傳下冊,同時也陸續接受公開演講,向後輩分享他的人生經驗談,可說是「退而不休」的典範。
(來源:中正大學提供)

責任編輯:陳慶徽
核稿編輯: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