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學英文必有益 總編輯 齊立文
根據2018年《多益測驗全球考生資料統計報告》(Report on Test Takers Worldwide),考生在測驗前,必須先填寫一份背景問卷(The TOEIC® Background Questionnaire)。
我挑了幾題(不同於問卷排序),一起來回答吧。
1.你學英文幾年?A.低於或等於4年。B.4~6年(含)。C.6~10年(含)。D.超過10年。
2.今天參加考試的主要目的?A.求職。B.升遷。C.評量英語課程成效。
D.評估未來學習需求。E.學校或課程的畢業門檻。
3.今天前,考過幾次多益?A.不曾。B.1次。C.2次。D.3次(含)以上。
4.英語有障礙,多常影響你的溝通能力?A.幾乎不曾。B.很少。C.有時候。D.經常。
E.幾乎總是。
5.日常生活中,必須使用英文的時間?A.完全不必。B.1~10%。C.11~20%。
D.21~50%。E.51~100%。
在這份填答者主要來自亞洲的報告中:
80%的考生學英文超過6年;
31%考生參加考試是未來學習所需,求職占24%,求畢業24%;
71%考生考過1次以上,考過3次或更多次的人達40%;
34%考生「有時候」覺得英文不好,造成溝通障礙,23%覺得「很少」、
18%「經常」被困擾。
最後,43%考生表示,日常生活中只有不到10%的時間必須使用英文。
這些數字反映出幾件事:考生們都花了不少時間學英文,但是不常用;
相當每10個考生裡,有7個以上考過至少1次,顯然「考生需要」這個成績證明;
雖然重考生不少,自覺溝通能力被「英文不好」卡住的比例不算高。
坦白說,如果我平常只有不到10%的時間用到英文,也沒有求職、求升遷、求畢業、求學的必要性,只有一種可能我會去考多益:求成就感。
我想知道,我的「國際溝通」程度到哪裡(TOEIC是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的縮寫)?我更想知道的是,多益分數很高,就代表「國際溝通」很流利(fluent)或專精(proficient)嗎?
BBC網站上有一篇名為《我們如何衡量語言的流利?》
(How do we measure language fluency?)的文章提到,流利指的是,在說第二外語時,能夠「順暢」和「有效率」地「即時談論幾個不同主題」。而儘管流利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專精」,卻不必然等同於「精確」,亦即有能力造出文法正確的句子,或使用較進階、複雜的文法。
不管你有沒有考過多益、分數多少,對於工作場合上的國際溝通,我的真實經驗是:每次碰到講英文的場合,我都恨不得自己可以平常再多勤快練習一點。每次英文講得卡卡的,我都很懊惱。要是可以避開要講英文的對象,我會盡量閃!我很羨慕英文講得流利的人,也會自動覺得他的「能力」比較好。同理,當我英文講不順,我也擔心受訪者覺得我「能力」不怎麼好或「不厲害」。
這就是我(或我們)和英文長年來的「糾結」。分數是一種證明,但是我更需要戰勝的,是比「多益」更深層的目標:至少能夠用英文,專業地展現所知所學。
2024 12 20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 永續管理師 永續發展基礎能力測驗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 DEI定義、策略與實踐技巧DEI
中文可解釋為「多元共融」,是單字「Diversity、Equity、Inclusion」的縮寫,分別代表「多元/多樣、公平與共融」。雖然 DEI 和
ESG(Environmental 環境保護、Social 社會責任、Governance
公司治理)是不同的概念,但它們在現代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永續發展策略中有緊密的關聯,尤其是「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這兩塊
-
2024 12 20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 永續管理師 永續發展基礎能力測驗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 DEI定義、策略與實踐技巧DEI
中文可解釋為「多元共融」,是單字「Diversity、Equity、Inclusion」的縮寫,分別代表「多元/多樣、公平與共融」。雖然 DEI 和
ESG(E...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