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為提升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力不足的影響,大量導入自動化,
也帶動機器人產業發展。
經濟部工業局昨天表示,2014年我機器人產值將較2013年成長5%,年產值上看550億元,
以工業型機器人為大宗,如:機械手臂及其關鍵零組件等,服務型機器人則相對較少。
精密機械中心智慧化系統發展組長蕭仁忠指出,
2011年機器人產值首次突破500億元,且持續穩定成長,但去年因全球不景氣,
產值小幅衰退3%。
今年台灣機器人產業產值可望接近550億元,未來機械手臂應用面更廣,
舉凡傳統產業、食品、資通訊和光電等,但國產關鍵零組件價格,
同樣規格都較日本貴三到四成,致成品售價高,若應用到全部生產線,成本偏高。
產業界人士指出,中國大陸薪資提升,生活水平提高,缺工問題比台灣嚴峻,
對自動化需求更甚台灣。
不過,目前台灣技術規格仍「落後德國、日本十年」,
台灣要著眼的不是製造端而是應用端,且導入服務思維,
例如:系統應用整合,並提供解決方案。
為促進國產關鍵零組件產業發展,弭平產學落差,
工業局副局長呂正華表示,已連七年舉行「智慧機器人創意競賽」,
累計吸引逾700支大專院校團隊參與,選手人數超過3000人,
從中也產出250項新創技術。
今年機器人競賽,
首度有台達電子、利茗機械、大銀微系統、新代科技、研華寶元、
上研機電、騰升科技、三和技研
等八家業者贊助關鍵零組件,提供參賽選手使用,市值超過300萬元。
畢業於成大電機所的鄧日威,目前任職台達電研發替代役,
在學期間是機器人競賽「常客」,
他曾以服務型機器人獲得競賽第三名,
他受訪表示,參賽經歷也成為就職助力;
另一位任職鴻海自動化機器人部門的鄭浩恩則說,
參賽讓學生不再閉門造車,可了解產業脈動,自己的薪水也是同儕的兩到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