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多數外資投信倚重境外基金來擴大資產管理規模(AUM),具備日資色彩的野村投信近年透過境內外業務雙管齊下,躋身國內十大基金公司之列。
野村投信總經理王伯莉表示,金融環境日新月異,投資人對資產管理的想像愈多元,業者提供全方位、全方面的解決策略在當代已是主流。
野村投信總經理王伯莉表示,財管業者提供全方位、全方面的投資策略已是主流。 野村投信╱提供
擴大金融商品
野村投信前身是1998年成立的ING安泰投信,2014年日本野村控股看好台灣基金市場,宣布旗下野村資產管理公司收購ING投信,更名野村投信,為國內首家日資投信。
野村投信從ING到野村時代,充沛的投資產品、銷售團隊實力,一直受到市場矚目。近二年,公司一口氣取得天達、荷寶、野村基金(愛爾蘭系列)三家境外基金總代理,總代理數晉升業界前二,在境內基金方面,2017年上半年,野村投信連四年拿下理柏(Lipper)台灣基金混合型團體大獎,加計總代理品牌,國內三大基金獎共拿下25座大獎,不分境內外產品均受肯定。
王伯莉2016年接任野村投信總座,過去在外商銀行、壽險歷練的她,首次接掌投信。她認為,站在基金公司角度發展基金,思維相當不同,但來到野村投信,另帶給她一個啟示,就是資產管理已不侷限單一產品,野村長期秉持全方位發展目標,正呼應現代來自投資理財、退休金管理、金融創新等多元需求。
王伯莉表示,就產品面而言,引進集團產品往往是擴大產品線策略,但野村總代理品牌不只一個,而在境內基金,也有別於常見的中外合作模式、海外集團仍扮演吃重角色,野村直接引進國際人才到國內團隊,講求在地化發展。因此近幾年,野村每年募集二到三檔基金,仍能兼顧績效和創新。
她認為,多重業務並進,讓野村有更大發揮空間,畢竟每個品牌、每個產品各有優勢,但不會兼具所有優勢,所以需要互補。
引進國際人才
目前野村境內外基金規模相當,均有1,500億元以上水準,為少數藉由「均衡」發展來立足市場的外資投信。而隨機器人理財興起,野村逐步強化金融創新,此時平台已有豐富產品,便提供起跑優勢。
王伯莉指出,野村加上原有的NN(L)總代理,旗下共有四個境外基金品牌,加上境內募集產品,對投資人而言,好處就是選擇較多,野村可以專注數位發展。
例如野村自行開發「行動知識庫」(SMC),原本只供業務專用,配備一台即時更新公司資訊的ipad服務客戶,現在系統已經歷三代調整,並做廣泛應用、不限載具,為業界首創。
王伯莉說,機器人最大優勢,在於提供客戶建議,大數據能做到精準又快速的分析,對投資人是好事,但綜觀海外經驗,機器人短期內還不易取代理專,機器人管理的資產規模也緩步成長,因此野村方向是人機並進,理專必須深化客戶關係。
深化客戶關係
談到台灣基金市場,她認為,傳統通路確實帶來一些限制,不過每個產業各有挑戰,基金市場需要創新,如近來倡導退休金理財,就有機會引導短線資金長期布局。
王伯莉本身是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因對金融市場充滿興趣,當年毅然決然到美國取得MBA,回台考上花旗銀行儲備幹部(MA),任職六年後,轉職到剛成立的荷銀消費金融部,不到兩年又加入才成立三年的法商佳迪福保險,由於具備完整資歷,一路做到合庫人壽總經理、法國巴黎集團台灣區總經理。她的人生歷程,正是不斷跳脫窠臼。
過去她受訪表示,自己學習變形蟲,在一個職務待久了,就會思考還能做什麼?去年接下投信總座,也受強烈好奇心驅使,想探究基金還能做什麼?針對有意進來金融圈闖闖的年輕人,她也建議不要設限,新的知識應勇於汲取,才能看見人生不同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