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2017 11 30 左永安顧問 EMBA ICAP TTQS IPAS 四川豆瓣魚、上海爆魚、湖南剁椒魚頭等不是麻辣鮮香,便是濃油赤醬,同樣不是現宰活魚就不成美味。不同的餐廳,相同的菜餚,若認真吃過幾回,自然便可分辨優劣高低,在消費者過度重視c/p之際,用最近吃到的三道料理來介紹中餐的最基本:選材、熬湯與調味,舌尖上的學問,不只關乎美味,你懂得愈多,吃得愈精也愈安心。

2017-11-29 22:59經濟日報 文/王瑞瑤

不同的餐廳,相同的菜餚,若認真吃過幾回,自然便可分辨優劣高低,在消費者過度重視c/p之際,用最近吃到的三道料理來介紹中餐的最基本:選材、熬湯與調味,舌尖上的學問,不只關乎美味,你懂得愈多,吃得愈精也愈安心。
東湖喜相逢的黃魚煨麵。 圖/王瑞瑤
東湖喜相逢的黃魚煨麵。 圖/王瑞瑤

剁椒魚頭

這一陣子剁椒魚頭很夯,傳統紅椒,新派青椒,有的青紅配雙色,酸辣更開胃,有的拌麵變兩吃,經濟又實惠,但不管怎麼燒,唯一好吃的條件在魚頭活不活。
最懂得吃活魚的是廣東人,蒸魚一定要活,活魚才能裂肉爆眼珠,斷生不離骨,模樣恐怖但滋味鮮美,不過總是有人說,不新鮮的才要下重味,但無論是四川豆瓣魚、上海爆魚、湖南剁椒魚頭等不是麻辣鮮香,便是濃油赤醬,同樣不是現宰活魚就不成美味。
奇岩一號剁椒魚頭魚鮮味濃,吃罷上癊。 圖/王瑞瑤
奇岩一號剁椒魚頭魚鮮味濃,吃罷上癊。 圖/王瑞瑤
台北早期川菜館子皆有水族箱餓養活鯉魚,現撈現殺再三清,鯉魚不過油直接與豆瓣和酒釀燒出川菜的基本味型-荔枝味,有的還能追加紅白(鴨血和豆腐)回燒,所以上館子點豆瓣魚之前,先問魚有沒有炸過?自能斷定這道豆瓣魚是肉滑鮮嫩或是回鍋乾柴。
幾年前跟著上海朋友上市場,除了採訪庶民的生活,也想印證上海男人是否依舊擅烹,而意外在小區的傳統市場看到了不同於燻魚的爆魚。市場的青魚專賣攤位也是爆魚販售鋪,從水中撈出活跳跳的青魚,敲昏現宰切片,油炸後再浸汁,從活青魚到熟爆魚一氣呵成,很多人在家不做爆魚,而是拎一個鍋子去市場買爆魚。
剁椒魚頭同樣講究魚肉的鮮活,雖然這道菜是台灣湘菜館招牌,新興的川菜館子也有賣,但滋味好的真不多見,主要還是魚頭鮮度,其次才是關鍵調料帶著酸冽之氣的紅綠泡椒。
剁椒不是新鮮辣椒剁碎,而是先剁碎再發酵的醃漬椒。 圖/王瑞瑤
剁椒不是新鮮辣椒剁碎,而是先剁碎再發酵的醃漬椒。 圖/王瑞瑤
幾乎吃遍了台灣名店的剁椒魚頭,發現問題還是出在那顆頭,至今最滿意是北投大地酒店的「奇岩一號」川湘料理,大頭鰱來自水域較深的曾文水庫,活魚頭肥嫩鮮滑,紅油大料下得足,剁椒發酵天然,酸辣麻猛烈卻不嗆,同桌友人共食剁椒魚頭,會覺得點一份不太夠。
沒有活魚頭沒資格賣剁椒魚頭,因為魚肉是死硬的,是失水的,是血腥的,味道再濃的剁椒都掩蓋不了,這跟賣豆瓣鯉魚是同一個道理,沒有活鯉就燒不出好味道。
然而奇岩一號的剁椒魚頭還有另一種驚喜,服務生替魚頭剔大骨分部位,而且不碎不爛,讓魚頭料理更顯高級。
其實最常吃的魚頭料理,尤其在冬天應屬砂鍋魚頭,但與鯉魚的問題一樣,非活殺又要耐保存,店家都以油炸先處理,砂鍋魚頭更變本加厲把魚頭炸透炸乾炸老,反正鍋裡有跑龍套和耍花槍的各種配料,砂鍋魚頭的主角早已不是那顆頭了。

無味精牛肉麵

好湯是好菜的基本,所謂「師傅的湯,唱戲的腔」,天天練,天天吊,不可荒廢。本以為該大量使用鮮味劑的冷凍食品,卻出現沒有味精和雞粉添加的異軍,在八十年乾貨老店老協珍新成立的錦州街牛肉麵店。老協珍第三代陳茂林開始,朝向乾貨濕發的便利性發展,對牛肉麵情有獨鍾,低調在小店販售一碗一百九十元復熱上桌的冷凍牛肉麵。
沒有添加味精與雞粉的老協珍牛肉麵,很難查覺是冷凍再復熱。 圖/王瑞瑤
沒有添加味精與雞粉的老協珍牛肉麵,很難查覺是冷凍再復熱。 圖/王瑞瑤
陳茂林公開不用味精和雞粉的牛肉湯材料,以及料與水的比例,材料不光有牛大骨、牛胸骨和雞骨等,還有讓湯頭喝起來自然甘甜牛肉與雞肉,以及增加膠質感的雞爪等,以料一水二的比例熬煮,還不包括番茄和洋蔥等蔬菜。
牛肉麵有清燉和紅燒兩種,紅燒是台灣獨創的川味,紅湯浮紅油又飄出豆瓣香,但不會鮮到不可思議,更不覺口渴。陳茂林透露紅燒牛肉麵沒有用到一滴醬油,除了不喜歡醬油突出的鹹味,也怕醬油裡暗藏味精,乾脆不用,湯頭透出來的紅來自番茄,但味道調得很巧妙,不會變成番茄牛肉麵。
牛肉只用牛腱心,這也是他研究牛肉各種部位冷凍解凍之後的結果。他的牛腱心與眾不同,是滾刀塊切法,但斷面像三明治般一層肉一層筋堆砌,不但賣相美,而且肉黏筋不會散開,嘗起來更加綿密並保有更多牛肉原味。
但很奇怪老協珍並沒有冷凍包上市,只有錦州店獨賣加熱品,原來除了食材成本,滾刀切牛腱心無法用機器必須人工手切,接棒的兒子陳正威不願意,父子兩人為此吵到不可開交,無味精添加牛肉麵是否能帶著走?還得經過一番拉拔。

黃魚煨麵

走在上海淮海中路上,吃完午飯便要搭機返回台北,朋友問我想吃排骨還是煨麵?二話不說當然是煨麵。
我對煨麵的感覺很奇妙,在台灣採訪美食多年,被灌輸煨麵是上海江浙人的尋常味,幾年前同樣赴滬採訪,要求在地朋友帶我去吃煨麵,他告訴我上海人沒吃煨麵,而生意最好的煨麵是台灣人開的。
煨麵在台灣某些老菜館仍吃得到,偶爾吃一次卻是每況愈下的難受感,由於湯頭愈來愈差,讓煨麵失去了靈魂,以及喝一口了然於心的最美滋味。
東湖喜相逢的黃魚煨麵。 圖/王瑞瑤
東湖喜相逢的黃魚煨麵。 圖/王瑞瑤
我本來不知道煨麵難在湯頭,幾年前我先生曾秀保保師傅接受美食家韓良露的邀請,在南村落示範煨麵,結果他在前一天晚上漏夜熬湯,那也是我們結婚多年以來,他唯一一次在家卻沒有上床睡覺。
他拖出了家裡最大鍋子花了八小時熬湯,三十公斤的清水投入七公斤的帶肉雞胸骨、四公斤豬梅花骨,以及四公斤豬前後腿瘦肉,從大火滾沸轉小火開始,就站在鍋邊不斷撈浮沫,維持高湯的清澈和純淨。
八小時後工作尚未完成,要取第一道高湯熬製煨麵的第二道濃湯。豬油先煎活鯽魚,同樣用豬油爆香蔥薑五花肉、雞爪等有油脂又有膠質的食材,鯽魚回鍋,熗淋紹興,加入第一道高湯,大火滾騰轉中火加蓋四十分鐘,湯色轉白,清湯熬濃,肉湯有香味有甜味還有微微膠質感,煨麵才有好味道。
但好味道隨著保師傅上課去了,留下數十公斤的殘渣讓我清理。
上海頂特勒額味道的黃魚煨麵滿是黃魚。 圖/王瑞瑤
上海頂特勒額味道的黃魚煨麵滿是黃魚。 圖/王瑞瑤
在淮海中路巷子裡的「頂特勒額味道」,是營業二十四小時,上海米其林指南連續兩年推薦的小麵館,生意很好不意外,但服務生態度親切又有耐性,比煨麵大碗香濃更令我吃驚。
雪菜黃魚煨麵一碗台幣約一百多元,湯頭鮮濃又燙口,整碗全是黃魚肉,雖是魚肉小又帶細刺,吸麵條不能一鼓作氣,但這般滋味與價位,在台灣根本找不到,仔細想想,勉強只有台北東湖的「喜相逢麵館」還有幾分樣。
喜相逢的黃魚煨麵一碗三百八十元,有半片完整黃魚肉亮相,煨麵湯頭似乎不夠奶白,喝起來頗具層次深度,原來上海老闆待過上海,並接受名廚朋友指點,煨麵湯頭熬煮六小時,不但特選暗色正宗掃把頭的老鹹菜,並多加了黃魚魚骨,還有烤蝦頭,煨麵上桌沒忘記畫龍點睛,來幾滴紹興酒勾引江南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