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芃諭、李佩璇、馮志峰
回顧過往的經濟發展歷史,人類或多或少造成了環境的破壞、擴大了貧富的差距;
如今,人類在領教了幾次的環境反撲後,環保意識開始抬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
反思經濟、資本主義以及世界上最有效率的運作體-企業之於社會的意義。
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開始發酵,許多相關原則及標準也一一出現,
如
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
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原則(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ESG)
以及社會責任投資(Social Responsible Investment, SRI)
等等。其中,
ESG為許多責任投資原則中的重點注意事項,本文將針對ESG原則進一步提出說明。
ESG原則強調一反過往企業僅就財務表現進行評估,也應將環境、
社會和公司治理等因素納入投資決策或者企業經營之考量。
所謂E(environment)即指對於環境的關懷、S(social)則是對社會及文化的考量,
而G(Corporate Governance)則是公司治理。
在環境層面,考慮包括如生物多樣性、
環境污染防治與控制等面向;在社會考量層面則可能包括如勞工的工作條件、
工作安全、社區健康與安全、與受產業影響之利害關係人的關係維繫、
土地的佔用與非自願性遷徙、對於當地原住民之補償與照料、文化遺產之保存等等;
並且強調公司治理的透明度與公開度。
就企業主而言,ESG的施行可為公司的經營穩定度和聲譽帶來一定影響。
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上,無論是台商或者是外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以
ESG之達成率作為合作的必要條件之一,要求合作對象必須重視ESG概念之
施行與管理,方有合作之可能性。例如,NIKE關注海外承包商對於內部員工福利
與作業安全的管控,並透過編制ESG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洗刷過去因為幾次
工安事件和勞工權益問題而被冠上血汗工廠的惡名;
而李長榮化工更將對於
ESG的要求延伸至下游客戶端,派出公安專家,協助輔導其客戶在點交具危險性
的化工產品時,做好一定的安全防範措施,降低工安事故可能造成的營運問題和
賠償責任,目前已有高達95%的客戶已經改善其公安管理系統。除了企業本身
對於ESG的努力外,政府的政策導向亦更加突顯了ESG概念的重要性,
越來越多的成熟國家,如歐盟、澳洲等,皆開始對企業課徵碳稅,倘若業者不配合,
除可能錯失商機,甚至恐將遭受貿易報復措施。由此可見,企業對於ESG的實踐,
可有效降低風險、提升客戶及內部員工的滿意度,甚至得以進一步提高商業利益,
且一旦企業之ESG形象確立,顧客對於該企業或品牌的忠誠度亦將大幅提升。
就投資者而言,重視ESG概念之企業,通常也擁有較透明的財報以及相對穩定、
低風險的營運狀況,成為很好的投資對象。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
曾經推出之報告Show Me The Money: Linkin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Issues to Company Value指出,
ESG管理確實影響公司的
股東權益,這些指標對於股價的影響是可以被評價與量化的;高盛針對1000家企業進行
ESG評鑑後更指出,ESG表現較佳的企業,現金回報率與穩定度都相對較高(孫彬訓,
2011年11月,ESG嚴把關投資穩中求利,工商時報)。而目前國外針對ESG概念所衍伸
出來的投資產品已經相當豐富多元,甚至出現實際對應之標竿指數,例如道瓊永續性
指數。
2011年,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公司、聯華電子(股)公司、
友達光電(股)公司、台達電子工業(股)公司及光寶科技(股)
公司等5間台灣企業並且在永續經營之表現上,在全球2,500間公司中排名前10%,
入選為道瓊永續性指數中的世界指數成分股。
此外,許多企業或基金管理公司亦
相當關注ESG商機,如寶來證券即推出「寶來新興市場ESG策略基金」,德盛安聯及
富邦投信亦分別推出「德盛全球永續發展基金」和「富邦台灣企業社會責任基金」
兩支類似概念的基金。
蓬勃發展的經濟帶來了一定的財富,但貧富差距的擴大等社會問題以及
對於環境生態的破壞也伴隨而來,ESG概念因此開始受到重視。
無論係從政府政策之走向、企業經營模式或投資人投資決策等等,
都可思考將ESG的訴求- 環境保護、社會公平、公司治理融入資本市場與經濟活動中,
達到經濟、環境、社會三贏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