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學院讀完EMBA之後,一群同學仍然持續和J老師保持連絡和學習。儘管大家早就沒繳學費了,這樣的「品管工程」仍然持續著。
也許在飯局裡,也許召集一場小聚,或者一起去聽演講看展覽,離開商學院之後,大家在一起時談得最多的還是商學院。
過去20年來,全球商業戰場早就完全改頭換面,但是商學院裡的核心課程仍然是「生產、行銷、人資、研發、財務」這些傳統的「五管」,甚至連教科書都沒換。
商學教育強調的是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認為天下沒有不能分析的問題,而只要能分析就能找到解決的方法。
如果用商學院的這些核心思維來思考,就可以明白商學院之所以跟不上時代的關鍵是老師。
商場變化太快,老師更新自己知識的速度卻不夠快,學生自然跟不上時代。
這樣的因果看來簡單,但是卻一直沒有人能解決,學生可以出社會後再學習,被關在象牙塔裡的老師卻一直在重覆過去的教學內容,即使放進一些新教材,教出來的還是2、30年前在博士班裡學的那一套。
商學院翻轉的必要性,完全可以用商學院的現況來理解,被全球視為商學院教育龍頭的哈佛強調個案教育,一個個案需要兩到三年時間來寫,但是像Uber和Airbnb這樣的明星公司幾乎每年都在發展新的商業模式,哈佛再使盡洪荒之力,寫個案的速度完全跟不上。
再來,面對人工智慧時代,企業的五管運作勢必和過去完全不同,以財務系統來說,各種報表的呈現方式和工作流程與商學院所教課程早已完全不同。
每次和J老師對話,一談到商學院,話題馬上會鎖定在三個議題,大家都認為,不只台灣,甚至全球的商學院都需要進行「心眼腦工程」,把過去對商學教育的認知徹底檢討更新,進行一場「翻轉商學院」運動,更新自己身上最重要的三個器官,這些器官分別是:
人文心:了解後網路社會的人文情境,像共享經濟對人的心理和行為可能發生的影響。當房子車子這些過去世代視為重要資產的商品從「天長地久」的擁有權,轉變成今天「曾經擁有」的使用權時,那些需求和市場會興起,那些產品會走向消亡?
未來眼:商學院的教育強調經驗價值,所有的個案都只是回顧過去的照後鏡,但是企業發展更需要的是往前看的探照燈。
預知未來的能力顯然是商學院學生最迫切需要的,但是在商學院這樣的課程顯然不多,更何況在市場快速變化的時代,每個人都知道所有變化會來得更快更猛,企業王國常常會在瞬間亡國。
數位腦:後網路社會讓每家公司的所有價值活動都完全數位化,產、銷、人、發、財各部門的所有資訊在數位世界裡都能在瞬間連結和取用。
更重要的是,這些公司的核心業務都必須和網路世界連結,如果沒有數位腦來和數位世界對話,公司未來的人才和客戶都會出問題,因為這些人都活在網路和手機的世界裡。
過去幾年來,J老師和大家這些點點滴滴的對話,對台灣商學教育有很多警醒。
如今他也已經退休,辦一家像這樣的「翻轉商學院」看來是很適合他的舞台,在商學院之外,不管是老師或學生,看來反而更能用不同的思維讓商業世界有更多的養分和能量。
(本專欄每周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