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澳洲的及時雨,澆熄部分地區野火,也為原本止不住的野火蔓延、
數以億計的野生動物,帶來一線希望。
澳洲野火不是新聞,為何今年會特別嚴重?目前簡單歸納出來的可能原因有:
破紀錄的炎熱高溫,加上既有的季節乾旱現象,還有平坦地形配合強風加劇火勢擴散
等因素。
對照起2019年底「聯合國氣候高峰會」(COP25)中,澳洲政府消極的氣候政策態度,
很難不讓人感慨大自然的反噬效應來得既強且快。
人類所面臨的氣候變局,也自Climate Change(氣候變遷)進一步惡化為
Climate Emergency(氣候緊急狀態);
但各國政府依舊停留在紙上談兵、各自為政的階段,無法凝聚共識、採取具體行動,
如瑞典少女桑柏格(Greta Thunberg)般想要透過政治人物扭轉情勢的期待,
恐怕很難如願。
難道我們只能繼續坐困愁城,就這樣一籌莫展下去?
通常政府做不到的事,民間組織也許有機會另闢蹊徑,這裡的民間組織包括一直深耕
環保領域的非營利單位,還有規模與能力都不亞於政府的企業機構;前者透過無遠弗屆
的科技與理念號召志同道合者,後者則是
透過商業力量善盡企業社會責任,與重要利害關係人(自然環境)共生、共好、共榮。
從人類發展的總體角度觀之,企業肩負起更大責任、戮力貫徹CSR的趨勢,
已成為不得不然的現在進行式。類似像澳洲野火或先前發生的亞馬遜雨林大火浩劫,
都只是眾多反映極端氣候惡化的重大災變之一,捐款善後、專案處理…都只能治標、
無法治本,如何系統化從事環境保護、盤點節能減碳缺口,由單點行動串連成線、
進而擴張成全面性抑制全球增溫,需要更多企業協力投入、同心因應。
若從個別企業角度出發呢?CSR對企業來說,會不會只是花錢買名聲的多餘支出?
CSR表現能否轉化成為獲利保證?消費者真的會對CSR績優生另眼相看嗎?
兩位國外學者(卡內基美隆大學哲學系的 Catherine T. Shea與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
山分校凱南-弗拉格勒商學院的Olga V. Hawn)試圖利用「溫暖」與「能力」
這兩個維度,來測試消費者如何認知CSR表現優異的公司。
「溫暖」的背後隱含受測者如何看待公司CSR活動的動機或目的,
例如 友善程度、信任程度、真誠度和品德等;
而「能力」則表示
能力、技巧、效能、智力與創意。
研究發現,一般社會大眾認為CSR績優公司,比一般公司更溫暖、也更有能力。
因為消費者對「溫暖」的認知產生了外溢效果,
所以普遍認為CSR績優公司更具「能力」提供高品質的產品或服務,
因此更會願意購買或認同CSR績優公司(商譽)。
若從企業經營立場分析,從事CSR相關活動的確會產出額外支出,所以必須透過
增強能力與創意來提高單位報酬,才能獲得相同利潤來維持生存所需,
某種程度與這份消費者認知CSR績優公司能力較佳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
換言之,CSR已成為企業對內提升競爭力,與對外爭取消費者青睞的必然途徑。
綜上所述,不論由總體或微觀層次,CSR對企業經營來說,都是不得不然的大勢所趨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副理事長朱竹元指出,對公司而言,透過政策法規規範,
都只是使公司被動從事CSR,
如果能結合市場投資,透過編製社會責任投資指數、
ESG指數或永續指數,篩選CSR或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表現優良企業為指數
成份股,成為吸引機構投資人青睞的投資標的,就能激勵更多公司主動投入CSR。
朱竹元從2000年任台灣證交所上市部法規組長參與研擬公司治理實務守則與推行公司
治理起,到2006年在櫃買中心副總任內率先倡議企業社會責任(CSR)暨催生CSR
實務守則,迄今已經超過20年。
朱竹元說,永續投資足可成為驅動公司重視CSR最大力道,尤其當投信業者紛紛追踪這類
指數,發行ESG及社會責任投資(SRI,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相關的ETF或多樣化
的基金商品,就能活絡我國資本市場的ESG、永續及SRI投資。
聯合國從2005年邀請全球大型機構投資人參與制定並簽署全球通行的
「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The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簡稱PRI),
該原則的目標是將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簡稱 ESG)之永續議題,整合到投資策略中。
截至2019年3月,已有超過2,300個全球大型機構投資人簽署PRI,且其管理資產規模總計
高達86.3兆美元;又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SIA)2018永續投資報告統計,全球永續投資的
實際總額已達30.7兆美元。
此外,ESG目前已經成為華爾街的最新投資準則。根據美國永續責任投資論壇(US SIF)
統計,美國市場的相關投資金額已由2016年的美元8.72兆增加到12兆元,
二年間成長了38%;按PRI的ESG永續投資委員會表示,2020年將是ESG發展的關鍵年,
ESG成為國際投資新焦點,也將是未來數年間資産管理的核心題材。
朱竹元說,
由於2019年舉世災難頻生,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已變成氣候急難
(Climate Emergence),消費永續產品、企業良心投資、用投資愛地球的行動化,
更是世界集體的醒覺和共感。
朱竹元認為,投資人未來投資的取向及組合必然朝ESG化發展,對於ESG做不好的企業,
將會被投資人排除在投資組合之外;
而台灣,甚至亞洲地區的ESG等永續投資的全球
佔比(2016年全亞洲全球佔比2.3%,其中日本佔比2.1%)及規模均為甚低,值得省思。
至於如何推動台灣企業更加重視ESG的投入及績效,至關重要;
朱竹元強調,倡議ESG永續投資,已是台灣資本市場必須努力以赴的課題。
另外,朱竹元也指出,2019年入選DJSI世界或新興市場指數的台灣企業共23家,
上榜總數較2018年增加2家企業,台灣企業在永續領域的努力,逐漸在世界舞台展露頭角。
此外,「台灣永續指數」 已於2017年底推出,而追蹤台灣永續指數的
「元大台灣ESG永續 ETF」於2019年8月22日正式掛牌;首檔ESG量化債券基金也將於
今年募集發行。
不過,朱竹元仍認為,當前ESG投資的興起只要正要開始起步而已,未來近年,
允應積極倡議台灣的ESG投資,形塑台灣的永續投資風氣,才能使台灣的企業永續發展
更有成效,更被看見與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