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2025 09 08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訓練機器學習時,會運用到許多不同的機器學習演算法 大致將各種演算法分為 4 種類型: 1.監督式學習 2.非監督式學習 3.半監督式學習 4.強化式學習常見的監督式學習演算法有: 1.線性回歸法(Linear Regression) 2.隨機森林法(Random Forest) 3.單純貝氏分類器(Naive Bayes Classifier) 常見的非監督式學習演算法有: 1. K-平均算法(K-Means Cluctering) 2. 主成分分析(PCA) 3. t-分布隨機鄰近嵌入(t-SNE) 常見的半監督式學習演算法有: 1.生成式對抗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2.自學習貝氏分類器(Self-trained Naive Bayes classifier) 常見的增強式學習演算法有: 1.Q 學習(Q-Learning) 2.蒙特卡洛學習(Monte-Carlo Learning) 3.SARSA (State–Action–Reward–State–Action)

 AI vs 機器學習 vs 深度學習


AI vs ML vs DL

人工智慧     目標是 讓機器  具有  人類的智慧

機器學習     從  大量資料   中找出規則,以 達到智慧化 目標

深度學習     機器學習 的其中一種方法,模仿人類大腦 的 類神經網路去分析數據資料


訓練機器學習時,會運用到許多不同的機器學習演算法,

例如  線性回歸法、邏輯回歸法  等,

大致將各種演算法分為 4 種類型:

       1.監督式學習

      2.非監督式學習

      3.半監督式學習

      4.強化式學習


(一)監督式學習(Supervised Learning)

       監督式學習定義

       提供機器大量有歷史資料有標記標籤的「輸入」和「輸出」資料配對分類

       例如,我們給機器多組啤酒與葡萄酒的影像,

                   並標記出哪些是啤酒,哪些是葡萄酒。

       機器會學習這些資料,並找出這些影像間的共同特徵,

      以分辨啤酒與葡萄酒。

      常見的監督式學習演算法有:

              1.線性回歸法(Linear Regression)

              2.隨機森林法(Random Forest)

              3.單純貝氏分類器(Naive Bayes Classifier)

      監督式學習例子

       推薦系統就是利用監督式學習,例如 Netflix 的影集推薦

       Netflix 的推薦系統會根據用戶過去的 觀看紀錄  與 行為

       推薦用戶可能會喜歡的節目。


(二)非監督式學習(Unsupervised Learning)

      非監督式學習定義

       在非督導式學習模式中,輸入的資料多是 沒有標準答案、未標記與非結構化

       的資料。機器會使用  所有相關且可存取的資料  來識別  資料間的關聯性,

       並將資料分群。

     常見的非監督式學習演算法有:

         1.  K-平均算法(K-Means Cluctering)

         2.  主成分分析(PCA)

         3.  t-分布隨機鄰近嵌入(t-SNE)

       非監督式學習例子

       非監督式學習   可以解決各種商業問題,有助於企業快速探索大量資料,

       例如  銀行   用來監測交易  是否為   詐欺  或  機器人 活動  等  異常行為。


 (三)半監督式學習(Semi-supervised Learning)

         半監督式學習定義

         半監督式學習則是指,有一部分的資料有標記,另一部分則沒有。

         半監督學習會先用已標記過的資料訓練模型,之後再使用經過訓練的模型

         來標記  那些未標記的資料,直到所有資料 都被標記完成。

        常見的半監督式學習演算法有:

              1.生成式對抗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2.自學習貝氏分類器(Self-trained Naive Bayes classifier)

      半監督式學習應用

       半監督式學習經常應用在  語 音 與 語 言 分析例如使用少量的語音數據

       來訓練模型,並利用大量的未標記語音數據來進一步學習,

       提高辨識的準確度


(四)強化式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

          強化式學習定義

          強化式學習  也叫做 增強式學習,指機器在處理資料時,

          會像學生學習一樣,透過「獎勵和懲罰」來學習,每當它做出一個動作,

          就會得到一個「意見回饋」:如果這個動作是好的,它就得到「獎勵」

           反之則是「懲罰」。

          透過不停的試錯,慢慢了解哪些動作是好的,哪些動作是壞的,

          最終找到最有效的處理資料路徑達到最終目標

         常見的增強式學習演算法有:

               1.Q 學習(Q-Learning)

               2.蒙特卡洛學習(Monte-Carlo Learning)

               3.SARSA (State–Action–Reward–State–Action)

         強化式學習應用

         強化式學習最知名的案例,莫過於 2014 年 Google DeepMind 開發的

         下圍棋軟體 AlphaGo。AlphaGo 一開始是使用監督式學習

          不過由於學習與進步的速度太慢了,

          因此改使用強化式學習的方式提高棋力。




2025 09 08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機器學習是什麼?AI 人工智慧 vs 機器學習 vs 深度學習 1.收集資料(Gathering data) 2.準備資料(Preparing that data) 3.選擇模型(Choosing a model) 4.訓練模型(Training)5.分析評估(Evaluation) 6.超參數調整(Hyperparameter tuning)7. 預測結果(Prediction)

 機器學習是什麼?AI 人工智慧 vs 機器學習 vs 深度學習


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

是   一種人工智慧 的  應用,透過

                 1. 演算法分類

                 2. 解析

                 3. 吸收資料

                 4. 不斷的訓練與學習,進而

                 5. 達到預測結果

的   AI 機器學習模式。


機器學習 7 步驟

            1.收集資料(Gathering data)

            為了訓練出能夠準確分辨啤酒與葡萄酒的模型,

            首先第一步是要「收集資料」,關於這 2 種飲料的資料蒐集有很多,

            例如泡沫的量、玻璃杯的形狀。

            我們選擇 2 種最簡單的資料作為判斷特徵:

            酒的顏色(光的波長)、酒精含量,

            接著就可以開始收集與整理各種啤酒、葡萄酒的特徵資料。

            此步驟非常重要,因為資料的質量和數量會直接影響模型的好壞


          2.準備資料(Preparing that data)

             準備資料是將前一步驟收集到的訊息變成培訓數據的過程。

             首先為了確保順數據序不會影響模型的訓練,

            我們需要將所有資料打亂順序。

            在準備資料的過程,可以順便檢視 2 種飲料資料蒐集的數量是否有平均!

            同時還要將打散的資料分成 2 大部分,一部分佔大多數(80%),

            用來讓機器對照數據;另一部分佔少數(20%),用來測試訓練完成的模型


           3.選擇模型(Choosing a model)

             接著進入選擇模型(演算法),不同模型擅長分析的資料類型都不盡相同,

             有些模型適合分析圖像、有些適合分析數字等。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使用線性模型來幫助機器訓練。


           4.訓練模型(Training)

             選好模型後就進入正式的訓練階段,在訓練的過程中會不斷在

            錯誤、練習、修正 與 調整中循環。


           5.分析評估(Evaluation)

            訓練完成後需要評估模型是否真的有用。此步驟可以使用前面

            我們在準備資料時預留的 20%測試數據,

            評量模型在面對全新數據時的回答準確度。


            6.超參數調整(Hyperparameter tuning)

            做完分析與評估後,就可以根據測試結果再作進一步的超參數修正,

            並測試多組不同超參數的模型,來看看哪組能提供最佳結果。


          7. 預測結果(Prediction)

            拿訓練好的模型來回答問題




2025 09 08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大人提) 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小人提) 共通核心職能課程 情緒管理 是指 成熟地 調控情緒,減輕負面影響; 自律自制 則是 在 情緒管理 基礎上,將 想法、情緒 和 行為 導向 有利於目標 的行為,包含 1.情緒調控 2.自我控制 3.自我調整 等面向

 

情緒管理  與  自律自制

情緒管理

是指  成熟地  調控情緒,減輕負面影響;

自律自制

則是  在   情緒管理   基礎上,將  想法、情緒  和 行為

導向  有利於目標  的行為,包含  

      1.情緒調控

      2.自我控制   

      3.自我調整   

等面向


情緒管理  與  自律自制

兩者共同作用  以達成   個人目標提升   幸福感和成功。 

兩者核心概念

        1.情緒管理能夠  健康地調控  各種情緒,並  處理  挫折 和 壓力。 

       2.自律自制健康的方式 將自己的   想法、情緒 和  行為     向

                                          對  自己  和  他人    有利的   目標 與 決定。 


               實現目標

               自律自制  有助於   專注、保持行動力,並  按計畫  完成目標。 

               提升身心健康

               情緒管理  能夠   識別  並   處理   負向情緒  的   觸發因素

               減輕其  對身心健康   的影響。 

              改善生活品質

               良好的時間管理  能避免拖延、減少壓力,達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堅持與應變

              設定 明確目標能集中精力,並在困難時   堅持並尋求協助。 

             增進幸福感

              通過 自律自制,可以優化表現,提升幸福感,最終獲得成功。 


策略方法

                1.覺察情緒觸發因素:

                   識別   導致特定情緒  的  觸發因素

                 (如人、事、環境、思緒),以更好地  處理情緒  並  做出適當應對。 

                 2.設立合理目標

                   透過設定合理的目標,可以  提高自信、提供誘因

                   並增加    學習的   動力 和  正向  情緒。 

                  3.同理與強調長處

                   從困難入手理解並同理   他人的處境,同時強調其長處,

                   有助於提升其   自信 和 積極性。 



2025年9月7日 星期日

2025 09 08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人工智慧基礎概論 (L11)     L111 人工智慧概念          L11101 AI定義與分類 共通核心職能 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大人提) 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小人提) 人工智慧(AI) 目前主要分為弱AI(Narrow AI)和 強AI(General AI), 並根據功能分為 1.機器學習 2.深度學習 3.自然語言處理 AI的用途廣泛,包括 1. 醫療診斷 2.金融交易 3.自動駕駛 4.虛擬助理

 人工智慧(AI)

     弱AI(Weak AI),也可稱為   狹義型的AI

     (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 ,簡稱ANI


     強AI(Strong AI),也可為    通用型的AI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簡稱AGI)


   目前主要分為弱AI(Narrow AI)和  強AI(General AI)

   並根據功能分為

       1.機器學習

       2.深度學習

       3.自然語言處理 


AI的用途廣泛,包括

        1. 醫療診斷

        2.金融交易

        3.自動駕駛

        4.虛擬助理

   影響  日常生活  和  產業


AI的分類:

多維度分析AI   的分類   通常  基於其   能力範圍 和  功能特徵

研究顯示,主要分為兩大類:

弱AI(Narrow AI)     強AI(General AI)

並  根據技術   細分為多個子領域。

弱AI 狹義AI定義:專注於特定任務,無法超越設計範圍

       例如,           1.語音助理(如Siri)

                              2.圖像識別系統(醫療影像分析)

目前最常見的AI形式,應用於日常技術,如推薦系統、語音識別

描述 弱AI 為   專注於    單一任務 的系統,強調其  有限能力


強AI 通用 AI:2025年 目前仍處於研究階段,尚未實現

理論上能執行任何智慧任務,與人類智慧相當    能理解、學習和適應新環境。

涉及複雜的   認知 和 倫理  問題。


根據功能,AI還可細分為以下類別:

1.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通過  數據學習 模式,無需明確編程。

    例如,Netflix的推薦系統可應用在預測分析、客戶分群。

2.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基於人工神經網絡模擬人腦處理數據

    的方式,特別適用於  複雜數據 

    如   圖像  和  語音

   可應用  在 自動駕駛  中  的   物體識別、 語音 轉 文字

3.自然語言處理(NLP):

   使  機器   理解  和 生成  人類語言,

    如  聊天機器人、翻譯工具。

  可應用在  虛擬助理(如Alexa)、語言翻譯

4.計算機視覺(Computer Vision):

    使機器   能 解釋 和 理解  視覺信息,

    如  面部識別、醫療影像分析

    可應用在  安防監控、自動駕駛

5.機器人技術(Robotics):

    結合AI實現自動化操作

    如  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

    可應用在製造業自動化、醫療手術輔助

    這些分類反映了AI的技術多樣性,但強AI的實現仍存在爭議

     涉及倫理、技術和社會影響。


AI的用途:

        多領域應用AI的用途廣泛,影響日常生活和多個產業。

      以下是主要應用領域的詳細分析:

      1.醫療:可應用在 輔助診斷、藥物發現、個人化醫療。

          如,AI用於   分析醫療影像檢測癌症

          其影響:提升診斷準確性,減少醫生工作負擔


      2.金融:應用在  算法交易、風險評估、詐欺檢測

          如,AI分析交易數據   預測市場趨勢

          影響:提高交易效率,降低金融風險。


       3.交通:應用在  自動駕駛汽車、智慧交通系統

           如,Tesla的自動駕駛技術依賴AI

            其影響:減少交通事故,提升交通效率

         4.日常應用:應用在 虛擬助理(如Alexa)、語音識別、個人化推薦

            如,Google Assistant提供語音交互

           影響:提升用戶體驗,改變消費習慣


這些用途顯示AI的廣泛影響,但也帶來   倫理挑戰,隱私問題和就業影響。

AI的倫理與未來一個可能意外的細節是AI的倫理問題,

自動駕駛汽車在道德困境中的決策(如撞車時如何選擇)。



2025 09 08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大人提) 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小人提) L12 生成式 AI 應用與規 劃 L121 No code / Low code 概念 L122 生成式 AI 應 用領域與工具使用 L123 生成式 AI 導 入評估規劃

 

L12 生成式 AI 應用與規 劃 

   L121 No code / Low code 概念
         L12101 No Code / Low Code 的基本概念
             No code / Low code 工具本 身的基本認知與基礎概念
         L12102 No Code / Low Code 的優勢與限制
            No code / Low code 一般基 本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在各場 域應用的情況

   L122 生成式 AI 應 用領域與工具使用 
          L12201 生成式 AI 應用領域與 常見工具
             領域如  文本、圖像和聲音等; 
             工具如  OpenAI API、ChatGPT、Midjourney、Copilot Studio、
                          VS Code for Copilot、 Github Copilot等
          L12202 如何善用生成式 AI 工 具
               如 Prompt、RAG 等

   L123 生成式 AI 導 入評估規劃
          L12301 生成式 AI 導入評估
              如技術或工具效能評估、適用 解決方案選擇、成本效益分析 等
          L12302 生成式 AI 導入規劃
              如目標設置、資源分配等
          L12303 生成式 AI 風險管理
             如生成式 AI 倫理風險、資料 安全隱私與合規性等

2025 09 08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大人提) 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小人提) 人工智慧基礎概論 (L11)L111 AI 概念L112資料處理與分析概念L113機器學習概念 L114鑑別式Al vs 生成式AI 基礎概論

人工智慧基礎概論 (L11)

      L111 人工智慧概念

         L11101 AI定義與分類

           L11102 AI治理概念

           如框架、歐盟等國內外相關 政策法規等

     L112資料處理與分析概念

           L11201 資料基本概念與來源

            大數據、資料型態與結構, 

            如:數值型資料、文字資料、 圖像資料等

          L11202 資料整理與分析流程

           如:資料收集、清理、分析和 呈現等

              L11203 資料隱私與安全


      L113機器學習概念

          L11301 機器學習基本原理

                  機器學習基本 原理 與目的

              L11302 常見的機器學習模型

               機器學習模型與評估, 如

           監督式學習、非監督式學習、半監督式學習、強化式學習


      L114鑑別式Al vs 生成式AI 

                L11401 鑑別式 AI 與生成式 AI 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運用技術、目的 與特性

           L11402 鑑別式 AI 與生成式 AI 的整合應用

           應用場域與情境,

             電腦視 覺、語音辨識、生成技術等



2025 09 07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大人提) 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小人提) SMART原則的應用 1.個人目標設定: 2.組織管理 : 3.專案管理: SMART原則 是一個目標設定的框架,其中「SMART」是五個英文單字的縮寫, 分別代表: 1.明確(Specific) 2.可衡量(Measurable) 3.可達成(Achievable/Attainable) 4.相關(Relevant) 5.有時限(Time-bound)

 SMART原則

是一個目標設定的框架,其中「SMART」  是五個英文單字的縮寫,

分別代表:

     1.明確(Specific)

     2.可衡量(Measurable)

     3.可達成(Achievable/Attainable) Actionable – 可行性

     4.風險性 Risky  

     5.有時限(Time-bound) 

 6.激勵性 –Exciting       

 7.相關(Relevant)


旨在    幫助  個人 和 組織  

設定出  清晰、具體   且能  有效執行    的目標,以提高達成目標的成功率。 


SMART原則的五個要素

        1. 明確(Specific):+ Stretching 具挑戰性的

                                                           

            目標  必須 具體 且 清晰,能夠清楚地描述要達成的事項。 

            例如,不要說「我要減重」,而是說「我要在三個月內減重3 公斤」。 


         2. 可衡量(Measurable):

             目標  必須是 可以量化的,以便   能夠追蹤進度   並   評估達成情況。 

             通常會   設定   明確的    數據    或 指標  衡量。 


         3. 可達成(Achievable/Attainable):  +Agreed(雙方都同意的)

             目標  應該  具有挑戰性  但同時也  要   是可實現的避免設定

             過於   極端、難以達成  或  完全不可能  的  目標。 


            4. 相關(Relevant):+ Realistic 實際的

              目 標   應與   個人 或 組織  的  長期目標  保持一致,並且  具有重要性

               不偏離   核心需求。 


         5. 有時限(Time-bound):

              目標    必須    設定   明確的    截止期限 或  開始/結束日期。 

             設立時間限制  可以   創造緊迫感,防止拖延並 確保  能按時完成

 

SMART原則的應用

        1.個人目標設定: 

              幫助個人訂定   更明確   且   可執行的   人生目標。 

         2.組織管理         

             協助企業  設定  明確的組織目標,提高團隊的  效率 和 執行力。 

       3.專案管理: 

            讓 專案經理能  更精確地    規劃專案,並追蹤  進度 與 成果。 



在設定目標、思考目標   是否明確 

可由五個 W 開始思考:

          What: 我想達成  什麼目標

          Why : 為什麼     我要達成這個目標?

          Who:  這個目標 會涉及到哪些人

          Where:這個目標的   執行場所  會在哪?

          Which: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有哪些資源可以使用?



https://reurl.cc/rY0MQO



https://reurl.cc/6qGrLZ


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2025 09 07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大人提) 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小人提) 共通核心職能課程 績效意識的涵義與作用 1.重視工作結果: 2.激勵員工: 3.人力資源管理依據: 工作效能的提升方法 1.專注與管理: 2.任務拆解: 3.優先級排序: 4.持續改進:


績效意識

 是指  個體  或 團隊   對工作   表現 與  成果重視程度,而


工作效能

則是實際完成工作  的  效率 與  品質


兩者緊密相關:


高績效意識

能驅使人們  透過  專注、高效   的  策略  和 工具

如   任務管理  和   拆解任務,以達成更高的   工作效能 和 組織目標。 


績效意識的涵義與作用

          1.重視工作結果:

                指個體或團隊認識到   工作表現  對  達成組織目標  的  重要性,

                並將成果  視為評估   工作   價值  與  貢獻  關鍵。 

           2.激勵員工:

                良好的績效意識 能夠  激勵員工    提升  工作動力

                  從而提高  個人 和 團隊   的 工作效率。 

            3.人力資源管理依據:

                  績效意識 是進行績效評估、並作為  員工酬賞  和未來發展  

                  依據的基礎。 



工作效能的提升方法

                1.專注與管理:

                    養成聚焦的工作習慣,避免分散注意力的行為,並

                   善用  任務管理系統   來組織工作。 

                 2.任務拆解:

                   將複雜任務拆解成小步驟,從而更容易開始並完成工作。 

             3.優先級排序:

                   辨別高價值的工作任務,並優先處理,以提高整體效率。 

             4.持續改進:

                    運用商業流程重組持續過程改進等方式,不斷優化工作流程

                    以達到更高的效益。 


績效意識如何影響工作效能

              當員工具備強烈的績效意識,他們會更主動地採取

              有助於提升 效率 和 品質的行動。

           例如,他們會更願意學習   有效的工作方法

           例如 SMART 原則 來設定   具體、可衡量  的目標,並透過持續 績效評估

           來  了解自己的  優勢 與  不足

            這種積極的  態度 和行為  最終會轉化為  更高的  工作效能

           不僅能達成個人目標,也能為組織帶來更大的貢獻。 




2025 09 06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大人提) 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小人提) 共通核心職能課程 建立個人形象 是一個多面向的過程,包含 1.確定自我定位、 2.提升內外在素質、 3.經營一致的視覺與溝通風格,並在 4.社交媒體上創造共鳴內容。 1. 自我定位與目標設定 2. 外在形象與品牌識別 3. 內在素質與專業能力 4. 溝通與內容經營 5. 持續經營與調整

 建立個人形象

      是一個多面向的過程,包含

       1.確定自我定位、

      2.提升內外在素質、

      3.經營一致的視覺與溝通風格,並在

      4.社交媒體上創造共鳴內容


成功塑造個人形象需要從

         1.內在的自我探索開始,

         2.明確品牌價值與目標,再透過

         3.穿搭、

         4.言行、

         5.專業能力和

         6.溝通技巧展現個人風格,最終

         7.在目標受眾中建立認同與信任。 


         1. 自我定位與目標設定

                   1.1確定動機與目標:

                     首先釐清想透過個人形象達成什麼,例如專業發展或個人品牌建立。 

                   1.2進行自我探索:

                      瞭解自己的優點、特質、價值觀與信念,這是建立個人品牌一致性

                      的基礎。 

          2. 外在形象與品牌識別

                   2.1視覺元素:

                      選擇能代表個人風格的色彩、字體和整體視覺風格,並保持一致性,

                      以便在資訊中被記住。 

                   2.2穿搭與儀態:

                      根據產業特性和個人特質,選擇合適的穿搭與儀態,展現專業與自信。 

                  2.3打造個人品牌識別:

                      就像企業有品牌Logo和風格,個人也應有具辨識度的品牌元素,

                      例如個人標語或一致的風格。 

           3. 內在素質與專業能力

                   3.3提升專業技能:

                      持續學習與成長,掌握必要知識與技能,以保持專業度的同時

                      展現自身價值。 

                  3.4 培養良好品德與素養:

                      展現真誠、守時、不情緒化以及具備團隊合作精神等特質。 

                4. 溝通與內容經營

                  4.1有效溝通技巧:

                      學習並善用良好的溝通技巧,確保傳達的訊息清晰且具說服力。 

              4.2 創造高質量內容:

                       創造與個人品牌定位相符的內容,分享專業見解或想法,

                      在特定領域建立權威。 

                  4.2 講述品牌故事:

                     分享能打動人心的品牌故事,讓受眾對你產生情感連結與共鳴。 

           5. 持續經營與調整

                   5.1在社交媒體上建立一致形象:

                      選擇適合的平台,建立並維護一致的個人品牌形象與內容。 

                  5.2保持真誠與彈性:

                       展現真實的自己,切勿為了迎合他人而假裝,同時也要

                      定期回顧與調整個人形象策略。 




2025 09 06 左永安顧問 愛不需要時間的證明 你好,陌生人

 

2024 08 22 左永安顧問 愛不需要時間的證明 你好,陌生人

 

愛不需要時間的證明 你好,陌生人



2025 09 06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大人提) 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小人提) 共通核心職能課程 專業態度的養成 敬業精神與當責 了解自我績效管理的流程 破除被動等待心理,發揮積極主動自發精神 運用持續改善的工具,以提升自我職能 個人形象的界定與塑造 在職場上有效展現個人專業形象 個人與組織形象的結合與發展

 D1  工作價值與工作願景 5小時  

        1.個人優勢與職業適性 

      2.工作願景與職涯展

      3.工作價值與組織願景 

      4.正向職場人生觀 

D2  群我倫理與績效表現 5小時  

       1.職場生涯的小社會與大社會 

      2.工作倫理與職場道德之認知與掌握 

      3.績效意識與工作效能 

      4.績效表現被認同的應有方式

D3  專業精神與自我管理  6小時 

            1.專業態度  與 敬業精神 

        2.自動自發 與 創新精神 

        3.個人形象的  建立 與 展現 

        4.情緒管理 與 自律自制


職場基本要求:

      1.操守

      2.紀律

      3.負責

      4.當責


敬業精神

就是 尊重  自己所從事 

    1.行業

    2.公司

    3.職位

    4.全力以赴   把工作做好

上班工作是辛苦的,若能

   1.找到工作的意義及價值

   2.發掘成就感的來源

   3.享受成就的喜悅

      才會  樂在工作,才會有  敬業精神


  新人

    1. 務必要仔細觀察周遭,

    2.了解所屬企業文化,儘快讓自己適應新環境。


   當您對公司 期望的

     1.工作態度、

     2.企業文化與

     3.價值觀有相當了解時,

     便進入磨合階段

     若剛開始不能適應,便 需要進一步調整  自己心態

     學習  適應環境  並  融入公司的文化當中。


https://reurl.cc/rY0MQO



https://reurl.cc/6qGrLZ






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2025 09 05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大人提) 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小人提) 共通核心職能課程 D3 專業精神與自我管理 6小時 1.專業態度與敬業精神 對待工作的態度,是一個道德問題——職業道德。 一個人的成功中, 1.積極、 2.主動、 3.努力、 4.毅力、 5.樂觀、 6.信心、 7.愛心、 8.責任心…… 這些 積極的態度因素 占 80%。

 D1  工作價值與工作願景 5小時  

      1.個人優勢與職業適性 

      2.工作願景與職涯展

      3.工作價值與組織願景 

      4.正向職場人生觀 

D2  群我倫理與績效表現 5小時  

      1.職場生涯的小社會與大社會 

      2.工作倫理與職場道德之認知與掌握 

      3.績效意識與工作效能 

     4.績效表現被認同的應有方式

D3  專業精神與自我管理  6小時 

           1.專業態度與敬業精神 

        2.自動自與創新精神 

        3.個人形象的建立與展現 

        4.情緒管理與自律自制

態度

它是我們語言中最重要的辭彙,

它作用於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 一個人 的  私生活 和 職業生活

來自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

一個人的成功中,

  1.積極

  2.主動

  3.努力

  4.毅力

  5.樂觀

  6.信心

  7.愛心

  8.責任心……

這些 積極的態度因素 占   80%

無論你選擇何種領域的工作,成功的基礎都是你的態度,也可以這麼說:

態度決定結果。 


對待工作的態度,是一個道德問題——職業道德。 

有些員工   總是認為

工作只是為了公司,而自己從中並沒有得到太多的好處,

既然對自己沒好處,那就隨便應付一下完成了就可以了。 

如果一個人本職工作做不好

就會失去信譽,他再找別的工作,

做其他事情都沒有可信度。 

如果認真地做好一個工作

往往還有更好的更有成就的工作等著他去做,

這就是良性發展,也就因而擁有更高的信譽和成就! 


專業與敬業,英文中較為相近的詞為

「Professionalism」

指  從事專門職業者   

    1.職業特性

    2.職業作風

    3.地位

    4.方法

含有   專業和敬業   雙重精神

專業,是對工作的能力

美國公司的管理體系比較健全,所以每個職位的職能定位相對完善。

美國的教育系統 比較注重實用,公司中也 重視培訓

所以員工能夠較快進入角色,在工作中逐步累積經驗。

這樣 處理問題 的時候

比較

    1.有規劃

    2.有秩序

    3.有現成辦法 和 對策

比較有

    4. 規範

知道哪裡容易出現問題而可以預防、避免

出了問題也能較為有效地解決



https://reurl.cc/rY0MQO



https://reurl.cc/6qGr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