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2017 05 28 左永安顧問 黃金牛蒡茶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安永全球電商 台北左府(無極)道德宮 台北市酒類商業同業公會 美酒網 台灣最有公信力 酒類 販售 電子商務網站 天藍海 鹿鳴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TTQS ICAP PMP 資料採擷、大數據架構、雲計算「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語音辨識」、「機器學習」、「演算法」資料公司Quid表示,2016年包括Google、Facebook、微軟、百度在內的科技公司花費了約85億美元用於研究、收購及網羅人才,比2010年多了4倍。2017年來,全球科技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博弈日趨激烈,中國企業自也不能置身事外。2017年3月中國全國「兩會」上,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就提出國家應加快推出人工智慧(AI)政策,並稱小米從2016年就已成立了「AI探索實驗室」,並預言AI的發展遠比外界認為的快速,預計未來2~3年,各行各業都必須切入人工智慧。無獨有偶,在2017年3月,中國互聯網三巨頭BAT之一的騰訊,便吸引到前百度研究院副院長張潼加盟,擔任騰訊AI Lab(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負責騰訊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與開拓。

 黃欣

AI引爆人才爭奪戰
AI引爆人才爭奪戰圖╱新華社
AI引爆人才爭奪戰
中國AI人才分布城市概況
人工智慧(AI)領域已成為全球科技公司下一波競爭的主戰場。面對市場競爭愈加白熱化,擁有AI人才的多寡已成為誰能迅速掌握關鍵領域、並實現突破的機會。中國科技企業自然不願落於人後,互聯網企業三巨頭「BAT」也先後從美國矽谷挖角多名相關專才,引爆AI人才爭奪戰。
2017年來,全球科技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博弈日趨激烈,中國企業自也不能置身事外。2017年3月中國全國「兩會」上,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就提出國家應加快推出人工智慧(AI)政策,並稱小米從2016年就已成立了「AI探索實驗室」,並預言AI的發展遠比外界認為的快速,預計未來2~3年,各行各業都必須切入人工智慧。
無獨有偶,在2017年3月,中國互聯網三巨頭BAT之一的騰訊,便吸引到前百度研究院副院長張潼加盟,擔任騰訊AI Lab(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負責騰訊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與開拓。
5月初,騰訊宣布語音辨識技術頂級專家俞棟出任該實驗室副主任,並在美國科技業研發重鎮西雅圖成立人工智慧實驗室。俞棟曾任美國微軟研究院語音和對話組(Speech and Dialog Group)首席研究員,其在騰訊的主要的工作,就是大力攬才,欲建立20人左右的團隊。
中關村 推新服務搶人才
此前,百度、滴滴等互聯網企業也透過設立研究院的形式,先後殺入美國高科技中心矽谷,與谷歌、亞馬遜、微軟等企業掀起AI搶人大戰。為引進高級人才,北京市中關村外國人服務大廳甚至推出新服務,為AI領域的外籍專業人才辦理永久居住,AI人才爭奪戰已全面引爆。
為增加人才儲備,全球科技公司在AI人力上的投入也迅速升級。日前「經濟學人」報導,資料公司Quid表示,2016年包括Google、Facebook、微軟、百度在內的科技公司花費了約85億美元用於研究、收購及網羅人才,比2010年多了4倍。
資料公司Paysa資料顯示,美國公司年均提供1萬名AI人才總薪資約為6.5億美元。其中,亞馬遜花費超2億美元招攬AI人才,居各大公司之首。
中國企業延攬AI人才也是不遺餘力。搜狐科技報導,據商務社交平台脈脈最新公布的中國AI人才資料報告顯示,綜合AI人才儲備、相關工作人才集中度等數據,百度目前居於中國機構AI人才儲備量的首位。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百度在科研技術上投入超過15億元人民幣,已集聚了1,300位AI領域國際國內頂尖人才,其中大部分集中於百度研究院。
6成陸AI人才 聚集北京
從AI人才的城市分布來看,北京、杭州、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共聚集了全中國近9成的AI人才。其中尤以北京為甚,吸引了近6成的AI人才,這或與也和百度、滴滴、今日頭條、微軟等高科技互聯網企業在人工智慧的戰略有關。
若細分AI領域的人才儲備,不同企業各有擅場。百度在機器學習、資料採擷、大數據架構和深度學習這幾個領域招攬的儲備人才最多。在語音辨識領域,則由開發出訊飛聽寫、靈犀等人工智慧產品的科大訊飛領跑,人才儲備占比為18.64%。在演算法領域,則是阿里巴巴領先,人才儲備占比達12.01%。
脈脈資料研究院分析認為,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勢必會出現大量的人才缺口。目前包括「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語音辨識」、「機器學習」、「演算法」等都是市場熱門職缺,未來預計資料採擷、大數據架構、雲計算等相關職缺的需求將大幅增長。
不過隨人工智慧快速發展,亦有人士認為AI已出現泡沫化。360董事長兼CEO周鴻禕和創新工廠董事長兼CEO李開復都曾表示:泡沫是絕對存在的。
李開復認為,AI市場的泡沫不僅存在,並且該市場極可能正面臨第一次調整,一批人工智慧企業可能會在調整中面臨死亡。不過他也稱,人工智慧的整體發展趨勢仍屬正向,「調整」很快就會過去。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