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翻轉、破壞 什麼是翻轉?什麼是破壞?翻轉是習慣的轉向、轉變;破壞是結構的顛覆、重組。限制:挑戰自己的想像力跟創造力,在有限的條件下 融合:加入新的元素,作異業的結合,可能就是創新 連結:將愛好運動的人連結,形成網路社群,同業結盟 變奏:將快放慢,慢變快。ex:慢食、搜尋引擎 藉由賽斯.高汀(Seth Godin)「部落領導」及林弘全「讓夢想展開行動」兩段TED影片作為引言,探討透過網路科技串連社會的時代、連結人與人,進而翻轉人們的習慣、生活方式。


翻轉、破壞

日期:2015/3/26
時間:14:00~17:00
地點:打狗數位內容創意中心
紀錄:劉筱婷、邱竑慈、鄭淑方、杜怡玢、陳證元

 

什麼是翻轉?什麼是破壞?翻轉是習慣的轉向、轉變;破壞是結構的顛覆、重組。

藉由賽斯.高汀(Seth Godin)「部落領導」及林弘全「讓夢想展開行動」兩段TED影片作為引言,探討透過網路科技串連社會的時代、連結人與人,進而翻轉人們的習慣、生活方式。

過去參與社會運動,往往透過志工的方式參與,FlyingV用捐款的方式,文教、政治都可以用這種方式募資,改變生產消費配送的結果。而部落領導則是連結人們的想法,帶領人們翻轉的習慣、破壞結構,領導是直接說出價值,自願領導自會有追隨者,有特質就會翻轉結構,願意為了承諾付出,就可以改變社會、結構。

看了別人的翻轉、破壞經驗,如果是我們要如何翻轉、破壞,開創新的生活方式呢?人們希望可以創業、創新、創意,但好像需要懂一些事情,像是武俠小說,需要招式之外還要有心法,以及洞見,洞見是看待事物的切入點,而心法是:面對事物的態度跟準則。

人類學家李維史陀曾說人類擁有相同的心智結構,所以有類似的思考模式。當大家都擁有類司的思考模式時,你能夠跳脫出框架,檢視、反思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才能夠有創意的想法。
在這張圖中,你看到什麼?人臉、兩個人在擊掌……

換個角度,是否看見不一樣的東西?
看世界的方式若換個角度可能就會是另一個樣子,不要限制自己的想像,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可能。
如何翻轉自我的思考方式呢?
限制:挑戰自己的想像力跟創造力,在有限的條件下
融合:加入新的元素,作異業的結合,可能就是創新
連結:將愛好運動的人連結,形成網路社群,同業結盟
變奏:將快放慢,慢變快。ex:慢食、搜尋引擎

重新定義找到真的需求:ex:做一張椅子,重新定義商品找出可能性,得到新的商機。像是各組的滿足OO需求產品,對於人們的需求重新定義,並提出新的產品,例如:食物膠囊、暗示餐廳、交換生活……,或許會是翻轉破壞現有生活方式的新可能。

共享

近年出現一個新的元素:共享,是將手邊資源做一個分享、共享。什麼是分享?分享的東西是屬於個人的,把我的東西分享給別人。共享則是共同擁有一個東西,所有權不再是個人。

全班提出了許多可以分享的東西:經歷、看不爽的事情、低潮、D槽、時間、咖啡、空著的床位、wifi、保養品、想像、玩具、錢、思考、心情感受、電影的看法、廚藝、食物、故事、kkbox、人生的夢想、衣物、快樂、擁抱、課本、笑容、骨髓、感冒的病毒、作業答案、文具用品…。

當你需要的時候,有人剛好分享時,就可以創造價值,產生市場,共享經濟就會出現。

像是:

Uber:
分享空車的座位,滿足搭乘交通需求及滿足虛榮感。

zipcar:
指一群人共享一台車或是多輛車,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降低車輛持有率及停車場的需求。

Ubike:
公共自行車,大家可以共享一台腳踏車。 愛評網:共享大家對餐廳的評價,獲得資訊。

PTT:共享大家日常生活中大小事。

中山家教網:提供一個平台,讓中山的學生要找家教時能搜尋資訊。

以上共享經濟的共同特質:
由一個人發起後,引起大家的共鳴,產生互動,串聯大家的關係,運用現有的資源,創造更多的價值。

公司的角色也不再是由單向的方式做推銷,而是開放一個平台,讓使用者彼此互相連結。解決生活上的需求,累積大家的知識,讓大家更好。啟動閒置資源,活用資源,產生市場流動,創造出社群。

共享能夠翻轉習慣、破壞結構嗎?大家可以運用今天提到的心法及態度試著想想,如何運用共享這個新元素,翻轉、破壞既有的生活習慣。
心得
「這次你翻轉了甚麼?又破壞了甚麼?」

依循著本周的主題,每一組的小報告都要思考該組破壞或翻轉了什麼,我們這組是做未來的食品,每餐只要吞一顆膠囊,不但兼顧營養也能透過分子生物科技享受到美食,這個構想在簡報的時候讓每個組都覺得相當好玩,但是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吃」的過程,包含烹煮開始,到把食物送進嘴巴,咀嚼吞嚥,這整個過程是人類幾萬年維持不變的生活以及文化模式,有這麼容易就被打破嗎?檢視既有的認知,挑戰既有的認知,再從中發掘出不同的可能,「我覺得…我以為…」這些經常出現在日常生活的開場白,間接表露了,我們處在被既定思維綁架的狀態。透過檢視既有的認知,我們從不同的方式看待問題,又或者,我們挑戰既有的認知,筷子與湯匙叉子也能結合,產生新型態多工產品。總歸,無論要翻轉什麼,破壞什麼,還是需要回到使用者經驗的脈絡中,才能「翻」出好產品!

課程活動中,我們一起思考,自己的需求,以及可交換的。

不僅是具體的書籍、交通工具、等等可以換,抽象的時間、情感交流、邏輯思考……都在需求及可換的清單中。突破了以往我們對這些事物的認知,藉由相同需求的發想與討論,逐漸將他們變成可以具體解決的需求。 
經由這樣集體思考的方式,我們一起經歷了思維的翻轉,對於事物的看法也能以更多元的面向,是一次很棒的學習經驗。
瀏覽數 113